碘量法測水中溶解氧是澱粉指示劑加過量會有什麼影響

2021-05-18 09:40:47 字數 1539 閱讀 3839

1樓:匿名使用者

澱粉指示劑加過量會多消耗碘,使測定值偏高。

樓上的純屬胡扯。

澱粉指示劑加過量對結果基本沒有影響。

2樓:小ben熊

沒有影響。因為來生成碘單質的量是一定自的,即使加入過量的澱粉,能與澱粉反應的碘的量已經固定了,過量的澱粉不起什麼作用,與不過量的相比,出現藍色的程度相同,總體上消耗硫代硫酸鈉的量不變,即澱粉過量對溶解氧的測定沒有什麼影響。

3樓:匿名使用者

澱粉指示劑加過量會多消耗碘,使測定值偏高。

4樓:亓官南琴姓倚

未變淡黃色證明還離滴定終點較遠,里加入澱粉會形成膠體包裹住碘單質,使反應靈敏度降低,結果偏小

碘量法測溶解氧,滴定過程中澱粉溶液為什麼要在溶液呈淡黃色後加入

5樓:房老師

1、碘量來法測溶解氧,滴定過程中澱粉溶源

液要在溶液呈淡黃色後加入的原因,是使終點準確。

2、澱粉溶液是碘量法的指示劑。其原理是微量的碘(顯黃色)和澱粉能夠形成顯藍色的碘澱粉「複合物」,同時也存在脫附碘,使藍色褪去,顯示滴定終點。

3、如果在滴定有較多的碘(顯紅色、棕紅色)的溶液里加入澱粉溶液,就存在強烈的吸附碘,顯很深的藍色,再脫附碘,就很不容易,造成在終點時,產生嚴重的「拖後現象」,而不能準確指示終點。即滴定操作失敗。

4、碘量法測溶解氧,原理是水中的溶解氧可以氧化二價錳為四價錳,四價錳氧化碘化鉀後測定等當量的碘。碘被被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在滴定過程中,碘的含量逐漸減少,顏色由深紅色逐漸變淺,到鮮黃色時加入澱粉溶液,滴定到藍色剛好褪去,即為滴定終點。

5、正確的操作:碘量法必須在接近滴定終點(約需滴定的體積是1ml標準溶液)時(剩餘很少量的碘,顯黃色),才可以加入3ml左右的澱粉指示劑。

為什麼要在滴定至終點時才加入澱粉指示劑

6樓:demon陌

澱粉溶液作為指示劑與其他大部分指示劑不同,它不能過早加入試樣中,這與澱粉特殊的結構以及澱粉變色反應的機理有關係。

可溶性澱粉呈螺旋狀結構,可以弱鍵結合遊離碘,開始出現變色反應,隨結合量的增加,顏色由紅紫色變為藍色,這就是澱粉遇碘變色的機理。

間接碘量法在接近終點時加入澱粉指示劑使少量未反應碘和澱粉結合顯色有利於終點的觀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

提前加澱粉指示劑的話,部分碘已經提前參與反應,澱粉變色將會提前,影響到滴定終點顏色的變化,對滴定終點的判斷會產生誤差。

澱粉是植物體中貯存的養分,貯存在種子和塊莖中,各類植物中的澱粉含量都較高。澱粉可以看作是葡萄糖的高聚體。澱粉除食用外,工業上用於制糊精、麥芽糖、葡萄糖、酒精等,也用於調製印花漿、紡織品的上漿、紙張的上膠、藥物片劑的壓制等。

7樓:啊麼

直接碘量法提前加。但是間接碘量法(滴定碘法)是本身溶液中有i2存在,用硫代硫酸鈉與i2反應,顏色現象是藍色消失為滴定終點。如果提前加澱粉指示劑,溶液中很多i2被澱粉表面吸附,導致i2與硫代硫酸鈉反應過慢,藍色褪去過慢(終點遲鈍),導致可能加入更多的硫代硫酸鈉。

碘量法測水中溶解氧中未滴定至淡黃色,提前加入澱粉會有什麼影響

未變淡黃色證明還離滴定終點較遠,里加入澱粉會形成膠體包裹住碘單質,使反應靈敏度降低,結果偏小 碘量法測溶解氧,滴定過程中澱粉溶液為什麼要在溶液呈淡黃色後加入 1 碘量來法測溶解氧,滴定過程中澱粉溶源 液要在溶液呈淡黃色後加入的原因,是使終點準確。2 澱粉溶液是碘量法的指示劑。其原理是微量的碘 顯黃色...

水中的溶解氧是否有限,水中為何會有溶解氧

1當然有限,不同壓力,不同溫度溶解度不一樣,2不是溶解氧,也不是空氣,3水在受到高溫時會從液態轉為氣態,這樣看起來像有源源不斷的氣泡產生,有一部份是溶於水的氣體,但更多的是在高溫下汽化的水蒸氣,這樣一說你就理解了吧?o o.水中為何會有溶解氧 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 是指溶解於水中...

溶解氧怎麼測

水質 溶解氧的測定 碘量法 gb 7489 87 本方法等效採用國際標準 iso 5813 1983 本方法規定採用碘量法測定水中溶解氧由 於考慮到某些干擾而採用改進的溫克勒 winkler 法 1 範圍 碘量法是測定水中溶解氧的基準方法 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此方法適用於各種溶解氧 濃度大於0.2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