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路線點及主幹觀測路線的佈置與標定

2021-05-22 16:27:02 字數 3548 閱讀 7424

1樓:中地數媒

(一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3616234)觀測路線(點)的佈置方法

實踐證明,無論是在成層有序的淺變質岩區或層狀無序的中深成變質岩(變質侵入體)區填圖,地質觀測路線佈置的原則,仍以穿越法為主,輔以必要的追索法。特殊情況時可運用立體路線工作法。

1.穿越法

充分利用遙感影象提供的豐富地質資訊和遙感解譯圖提供的資料,在野外對線形構造、線狀地質體採用垂直穿越路線調查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因此變質岩區的填圖路線多以穿越法的形式佈置。

2.追索法

在一些地質現象極為豐富且需重點研究的地段,為了研究的深入,常沿地質體延伸方向去追索,以便查明其空間變化特徵與規律。此外,開展野外補課時,針對重大疑難地質問題,也常運用追索法,它能有效解開問題的癥結。

表4-2 不同構造層次(構造相)脆韌性剪下帶一般特徵簡表(以長英質岩石中發育的剪下帶為例)

(引自房立民等,1991)

3.立體路線工作方法

在不同高程、不同方向佈置補充路線,將各條路線上的信手剖面用統一方位、統一比例尺投影復合在一起,解決地質體的空間變化和分佈規律。這種作法類似於全面踏勘法。

(二)填圖觀測路線(點)的選擇

鑑於變質岩地區變質變形構造複雜、露頭出露情況以及經費投入的狀況,在變質岩區佈置地質觀察路線.一般選擇主幹路線與一般觀察路線調查相結合,形成對全區主體構造格架控制的網路,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1.主幹觀察路線

它是控制工作區的主要路線,必須穿越全區主要地質構造並形成路線格架。

表4-3 深構相、中構相韌性變形帶中岩石變形特徵一覽表

(引自房立民等,1991)

主幹路線應佈置在露頭良好,地質現象豐富的地段。調查時要詳細觀察研究,客觀地記錄各種地質現象,採集各類標本與樣品,並繪製主幹路線剖面圖。

2.一般觀察路線

它佈置在植被異常發育,露頭不連續的地段。記錄程度可以允許有不同的要求。

上述兩種觀察路線的具體佈置,可靈活的根據工作區的地形、通行條件、露頭出露等情況,因地制宜的佈置。既要符合區調規範的填圖精度要求(1:5萬區調地質調查路線間距為500m,也可放寬至800~1000m),又能有效地控制地質體,這也是保證圖幅質量最基本的前提。

(三)觀測點的佈置

觀測點亦稱地質點。觀測點的佈置原則,應以能有效地控制填圖單位和各種地質現象為準則。一般具體佈置在重要地質界線、構造界線、標誌層及變質帶(相)界線以及礦化層或礦化露頭上。

觀測點的密度視地質條件複雜程度而定。在1:5萬區調中,觀測點的點距一般為250~500m 不等(具體可參見《1:

5萬區域地質調查規範》)。

(四)觀測點的標定

野外地質填圖中,要把所有觀察點的位置用點加圈的形式(規格:直徑1.5mm)標繪於手圖(地形圖)上,並在右側註明編號(注:

填圖區的點號切忌重號,點號規格:長5m,m寬2mm)。對極為重要的觀測點,還應在實地用油漆標明其點號。

在手圖上標定觀測點位置,必須保證準確無誤(不能超過規範精度要求允許的誤差範圍,即手圖上1mm的距離)。

野外具體標定觀察點的幾種常用方法:

1.***定位法:野外資料採集器配套的***全球定位儀,具全天候、高精度(最好的可達釐米級,一般優於10m)、自動化、易操作的特點,它完全滿足1:5萬區調規範精度要求。

2.其他方法:如交會法、目估法、平截法等方法的運用(見本章第一節內容)。

1:50000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專案,野外調查需要佈置觀測路線嗎?如需要,路線密度是多少?

2樓:王青山

9.1 部署原則

9.1.1 按照野外工作不同階段將地質路線劃分為踏勘路線、系統觀測路線和檢查路線。

9.1.2 踏勘路線:

一般儘量以垂直各類地質體、礦化體界線和區域構造線方向佈置,以穿越路線為主;如果穿越路線難以滿足全面系統掌握區域地質區域礦產情況,或對新發現的重要地質體和重要成礦帶,可採用穿越和追索路線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踏勘。

9.1.3 系統觀測路線:

必須全面控制調查區所有地質體、礦化體和主要構造形跡的空間展布形態及其分佈規律; 此類路線應以垂直區域構造線方向的穿越路線為主,適當輔以追索路線。具體佈設要求如下:

(1) 穿越路線要儘量控制地質體、礦化體及其間的重要接觸關係或重要構造部位。

(2) 當巖性巖相變化較大,地質體、礦化體走向延伸關係不清,或為了解某些重要接觸關係、礦化帶邊界的空間延伸情況等特徵時,可佈置追索路線。

(3) 對路線線距和點距不作機械的規定,但要求點、線控制應形成一定的網路格架,能有效控制各類地質體。

(4) 有實測剖面控制的地段,不必重複佈置地質路線。

9.1.4檢查路線:根據實際需要針對要解決的一些重大地質和礦產問題,應佈置相應的觀測路線和觀測點。此類路線,可以重複原有觀測路線,也可以是新佈置的野外地質觀測路線。

9.2 控制程度和調查精度

9.2.1 地質點和地質觀測路線

(1) 單幅有效觀測路線總長度一般控制在600km以上, 有效路線平均間距一般控制在500m~600m左右。

(2) 對區域性的主要構造帶、地質體和礦化帶,必須要有足夠的地質路線控制,其路線控制程度,應以能較準確地圈定出地質構造、地質體和礦化帶形態為原則。成礦有利地段調查路線應視需要適當加密。

(3) 所有地質界線、重要接觸關係、重要地質構造、重要含礦層位、蝕變帶、礦化體等重要地質現象等均應有地質觀測點控制。觀測控制點的記錄務必詳實,測量資料準確齊全,並附必要的**和素描圖、或錄影資料,採集必要的實物標本。

(4) 要著重查明不同地質體間的接觸關係,包括地層間的整合、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接觸;巖體間的侵入關係和先後順序;不同巖性、巖相間的漸變過渡關係;礦化帶與圍巖的接觸關係、各種構造接觸關係等。

(5) 系統觀測路線、踏勘路線和專題研究路線,要求作好連續路線信手地質剖面(比例尺1∶5000~1∶10000)。

9.2.2 野外手圖和地質圖地質體標定

(1) 野外手圖採用1:25000數字化地形圖。所有地質體、礦化體界線、正式填圖單位和非正式填圖單位、各種有意義的地質現象、各種構造形跡及各種有代表性的產狀要素(含地層、岩層、面理、線理以及原生構造產狀及各類樣品的取樣位置等), 均應準確標繪到野外手圖上。

(2) 野外調查工作中的地質觀測點、線在野外手圖上標定的點位與實地位置誤差,一般不得大於25m。

(3) 對直徑大於50m的閉合地質體;寬度大於25m、長度大於50m的線狀地質體;長度大於250m的斷層、褶皺構造均要標繪在野外手圖上。對分佈面積過小,但具有重要意義的特殊地質體和礦化體,要用相應符號、花紋誇大或歸併表示在圖上。

(4) 基岩區內面積小於1km2和溝谷中寬度小於100m的第四系,在地質圖上不予表示,但型別特殊或含有重要礦產的第四紀沉積,其範圍雖小,均應適當誇大表示。

(5) 在大片第四系分佈區,對前第四系基岩露頭,凡地質路線所及,無論出露範圍大小,都需進行觀測描述,並標註或誇大標註在圖上。

(6) 1:50000地質圖只標定直徑大於100m的閉合地質體;寬度大於50m、長度大於100m的線狀地質體;長度大於250m的斷層、褶皺構造。對其範圍雖小,但具有重要意義的特殊地質體和礦化體,均可用相應符號、花紋誇大或歸併表示在圖上。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是有專門的規範的,你給個郵箱,我發給你

求 蘇州二日遊的行程安排及路線

如果要兩天時間遊覽完上述地點的話確實有點倉促,只能看了就走。根據景點的位置蘇州樂園和木瀆,寒山寺楓橋虎丘,拙政園和獅子林。比較靠得近。說真的光蘇州樂園都夠你玩一天了,這樣的行程太緊了,大部分時間都是浪費在路上,還不如選兩個玩。等以後來蘇州玩其他的景點。首次來蘇州的話建議先去拙政園和獅子林,這兩個園子...

求武漢公交909出發的時間及路線表

武漢909路 遠城區專線 昇華5 30 14 30 傅家坡客運站6 40 16 40 有人售票,2元起步,7元封頂 武漢江夏公交客運 去程 昇華 龍泉 興龍街 化工廠 黑石灣 楚天名山 龍泉生態園 靈真寺 板店村 汪田村 流芳老街 大邱市場 流芳法庭 武漢工程大學 大舒村 小符灣 三李陳 長城座標城...

Dota 6 68c精靈守衛的定位及出裝路線能講下他的二計能和大招最好

兩種加點 鏈子點1 然後二技能黃點對點,不升3。有大點大。solo點法 二技能是總傷害500的aoe,團站和單殺起到什麼效果我也不解釋了 出裝祕法鞋 梅肯 挑戰 先鋒 強襲 龍心 個人覺得先鋒可以放在前面,畢竟精靈脆的讓你懷疑他是否是個力量型英雄。第二種鏈子和第三技能對點,看情況點黃。適合和敏捷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