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寫的烏衣港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慨

2021-03-06 06:35:39 字數 5334 閱讀 9102

1樓:文學美眉

《烏衣巷》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收錄於《全唐詩》中。

這是一首撫今弔古的詩篇是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此詩憑弔昔日東晉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作者選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經不是舊時的主人這一平常現象,使人們認識到富貴榮華難以常保,那些曾經煊赫一時的達官貴族,如過眼煙雲,成為歷史的陳跡。

詩中沒有一句議論,而是通過野草、夕陽的描寫,以燕子作為盛衰興亡的見證,巧妙地把歷史和現實聯絡起來,引導人們去思考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含著深刻的寓意。全詩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2樓:同志們把話啦

劉禹錫沒寫烏衣港這首詩。

3樓:革餘宣晗日

這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的第二首。烏衣巷地處金陵南門朱雀橋附近,為東晉王導、謝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處。頭二句以此橋名、巷名為對,實在是妙手天成。

妙對更妙在不落痕跡地融入了詩人對世界的感覺:夕陽斜矣,暮氣逼人,在這種冷情調中,野草撒野地開花,似乎在以鮮麗的顏色和蓬勃的生機,反諷著世事的變遷。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著曾經繁華蓋世的這片地方,已是門庭冷落,車馬稀疏,荒草沒徑了。

妙處是沒有盡頭的,因為妙處可以改變方向和方式,甚至把原先的妙處變作新的妙處的背景。詩人一點靈感,借一隻燕子閱盡世事滄桑。晉朝傅鹹《燕賦序》說:

「有言燕今年巢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

」詩中正是抓住燕子有辨認和復歸舊巢的本能,從有理中寫出無理,從無理中隱含深理。

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舊燕,不可能那麼長壽、也不可能代代相續地飛回原地方。但詩可以凝縮時間,使不可能成為可能。它奇思獨具地以一隻燕子的飛翔,把王謝巨族聚居之處,及唐朝已變成平常百姓雜居之處,進行了雙時空的疊印,從而對如此名門望族的煙消雲散發出了充滿命運感和廢墟感的深長嘆息。

由此寫成的詩句是千古名句,由此寫出的燕子也是極有歷史深度的千古名燕。這就難怪如《江南通志》

所說,人們在烏衣巷上指認為王謝故居的廳堂匾額,題上「來燕」二字了。

劉禹錫寫的烏衣港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慨

4樓:一劍破蒼生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這首詩的

三、四句時說:「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

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

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勳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裡。舊日橋上裝飾著兩隻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

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

「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記得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臺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徵衰敗。

現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淒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

「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後,按說,似乎該轉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采用過於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借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裡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簷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

「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麼不同於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匠心和豐富的想象力。

晉傅鹹《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

其後果至焉。」當然生活中,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象,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

《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

〈詩意〉野花在朱雀橋邊遍地盛開著,烏衣巷口夕陽正在西落,映照著失望與淒涼,昔日的輝煌與顯赫早已不復存在。過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導、謝安等豪華宅第人家,而如今卻已飛到了普通的百姓家中。 〈賞析〉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

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荒涼的景象,已經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後二句藉燕子的棲巢,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曲折。

此詩為劉禹錫著名的詠史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 烏衣巷因何得名? 夫子廟泮池南側的烏衣巷,是南京最古老的一條街巷,也是東晉時宰相王導、謝安故居所在地。

在六朝時已是十分顯赫,唐代詩人劉禹錫一首《烏衣巷》,更使它流傳千古。有關烏衣巷名稱的由來,也因此被人關注。 有神話傳說:

金陵人王榭,航海途中遭風暴翻船,漂流至烏衣國,娶妻生子,後復回故里,但十分思念烏衣國親人,因此將居所之巷取名為「烏衣巷」。也有一種說法:因王導、謝安兩家**裙履風流,都喜歡穿黑衣,所以後人將此巷稱為「烏衣巷」。

其實,烏衣巷之名源於孫權定都南京之際。公元229年,孫權定都南京,當時秦淮河東岸還屬城郊,駐有軍隊保衛都城,因士兵皆穿黑衣,駐軍營地則稱「烏衣營」,至西晉末年,烏衣營舊址改稱烏衣巷。司馬睿南渡建康(南京)後,王、謝望族才立宅烏衣巷。

烏衣巷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醉意撩人殤

《烏衣巷》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荒涼的景象,已經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烏衣巷》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如下: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白話文釋義:

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唯有夕陽斜掛。當年王導、謝安簷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6樓:max最後一夜

作者感懷歷史變遷,人世滄桑。個人在時光的長河中是渺小的,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7樓:董心示為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過尋常百姓家.表達了作者對世事滄桑變幻的慨嘆,富貴也會成為過眼雲煙,也表達了作者嘆古悲今的心境

烏衣巷 劉禹錫這首古詩是什麼意思

8樓:榮欣悅獨璞

烏衣巷【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唯有夕陽斜掛。當年王導、謝安簷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烏衣巷》這是唐朝人

劉禹錫感慨藏而不露,寄物詠懷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詩人當時還沒到過金陵,始終對這個六朝古都懷著憧憬,正好有友人將自己寫的五首詠金陵古蹟詩給他看,他便乘興和了五首。烏衣巷原是六朝貴族居住的地方,最為繁華,如今有名的朱雀橋邊竟長滿野草,烏衣巷口也不見車馬出入,只有夕陽斜照在昔日的深牆上。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極淺,味卻無限。

劉禹錫《烏衣巷》及意思

9樓:中國消防救援

原文: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出自: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翻譯: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斜掛。

當年王導、謝安簷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10樓:唯愛唐七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白話譯文

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再來飛進平常百姓人家。

11樓:匿名使用者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譯文: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

晉代時王導謝安兩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築巢卻飛入尋常老百姓之家。

註釋:【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橋邊。

【花】此為開花之意,做動詞用。

【烏衣】燕子,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

【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吳、東晉、宋齊樑陳先後建都於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時,則皆落不知其處。

12樓:柯玉

原文:《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xiá)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譯文: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

晉代時王導謝安兩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築巢卻飛入尋常老百姓之家。

註釋:【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橋邊。

【花】此為開花之意,做動詞用

【烏衣】燕子,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

【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吳、東晉、宋齊樑陳先後建都於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時,則皆落不知其處。

村晚這首古詩表達了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村晚 是南宋 抄詩人雷震創襲作的一首七言絕bai句。這是一首描du寫農村晚景的詩zhi 形象描繪了一幅有著四周長dao滿青草的池塘 似被山咬住的紅紅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抒發了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古詩《小兒垂釣》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的情感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 嚮往孩子童真童趣 的情感。小兒垂釣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對釣魚小孩做事認真,專心致志的性格的敬佩之情。這是一首描寫兒童生活情趣的詩作。此詩逼真了描繪了一個小孩初學釣魚的情景,刻畫了一個天真爛漫 專注認真的村童形象,流露了詩人歡快的心情。一 二句重在寫形,三 四句...

《遊子吟》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遊子吟 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 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遊子吟 寫於溧陽 今屬江蘇 此詩題下孟郊自注 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這是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