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贈予關係法律上繼承與贈與的區別是什麼?

2021-03-06 21:35:19 字數 3620 閱讀 7046

1樓:聆聽雨媗

法律上的贈與(贈予)關係,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的實質是財產所有權的 轉移。贈與行為一般要通過法律程式來完成,即簽訂贈與合同(也有口頭合同和其它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91條規定:「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附義務的贈與,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

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造成受贈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樓:回憶綿長的

一般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

只是「贈與」往往只是贈與某人,如小王將乒乓

球拍贈與小劉。

「贈予」則可以是某物,如,小王生日那天,小劉對其說生日快樂,並 贈予 乒乓球拍。

因為「予」本身就含有給某人的意思,所以有時候可以不用接人,直接接物;但是,「與」後面就只能是接人,指向受贈物件。

1.兩者都是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的實質是財產所有權的 轉移。

贈與行為一般要通過法律程式來完成,即簽訂贈與合同(也有口頭合同和其它形式)。

2.贈與人的任意撤銷權,是在贈與合同成立後,贈與物交付之前,贈與人得基於自己的意思表示撤銷贈與的權利。《合同法》第186條規定了贈與人享有任意撤銷權,即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3.其目的就是賦予贈與人與受贈人達成合意後法定要件實現前以悔約權,使贈與人不致因情緒衝動,思慮欠周,貿然應允將不動產等價值貴重物品無償給與他人,既受法律上的約束,遭受財產上的不利益。

4.「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的實質是財產所有權的 轉移。

贈與行為一般要通過法律程式來完成,即簽訂贈與合同(也有口頭合同和其它形式)。

5.送財物或他物給人。亦指贈給的財物等。當財產、物品等標的物的所有權出現了單方向的轉移時,這種行為就是「贈予」。

3樓:匿名使用者

法律上的贈與是一種合意,是雙方的法律行為。贈與合同雖為單務、無償合同,也需有當事人雙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如果一方有贈與意願,而另一方無意接受該贈與的,贈與合同不能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對於的贈予的相關規定如下:

第186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不得撤銷贈與,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交付。)

第189條: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190條:贈與可以附義務。

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

第191條: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附義務的贈與,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責任。

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造成受贈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192條: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 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

(二) 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 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第193條: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人可以撤銷贈與。

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第194條:撤銷權人撤銷贈與的,可以向受贈人要求返還贈與的財產。

第195條:贈與人的經濟狀況顯著惡化,嚴重影響其生產經營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贈與義務。

4樓:匿名使用者

合同從形式上分為書面合同和口頭合同,像這種情況是屬於法律上的贈予的。如果是附條件的,那麼如果條件沒有達到,則可以要回,例如訂親的彩禮。這在以前是有案例的。

5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般情況下的贈與,送出去就送出去,但是如果有明顯證據證明,是為了結婚才送的,分手可以要回,舉例:結婚戒指,婚房,彩禮等,其他的,說句實話,難道你送東西會讓別人給你留收條?人家一句說沒收到過,就可以抵消很多了

6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不算。一般無法要求償還。

法律上繼承與贈與的區別是什麼? 20

7樓:法妞問答律師**諮詢

贈與與贈予含義相同

。兩者都是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

這種行為的實質是財產所有權的轉移。

兩者的區別如下:

1.贈與需要有當事人雙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如果一方有贈與意願,而另一方無意接受該贈與的,贈與合同不能成立;贈予只有一方的給予 ,不需要另一方的接受與否,只要贈予方同意即可成立實行。

2.贈與是法律語言,是一種極為嚴謹的表達方式,一般要通過法律程式來完成。贈予是文學語言,並不是一個法律用語,從法律角度無此定義。

3.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贈予是指送財物或他物給人,是一種單方面的行為。

4.「予」本身就含有給某人的意思,所以贈予有時候可以不用接人,直接接物;而「與」後面就只能是接人,指向受贈物件,所以贈與之後所接的只能是人。

8樓:大鬍子說房

買賣過戶、繼承與贈與房子的區別在於;1、生效時間不同:繼承只有產權人過世後才能過戶,而贈與和買賣可立即過戶;2、稅費不同:繼承稅費1%-4%,買賣稅費1%-9.

6%,贈與稅費,若贈與非直系親屬,與買賣一樣。如贈與直系親屬契稅3%。

9樓:匿名使用者

1、繼承是在被繼承人死後才開始,贈與隨時可以;

2、繼承分為遺囑繼承、遺贈協議繼承、法定繼承;贈與只要贈與人同給受贈人同意要就可以;

3、繼承中的法定繼承不能撤銷,只能按照法律規定來繼承;贈與在交付贈與物之前可以撤銷(法律規定的不可撤銷的情節除外)。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民法上,繼承和贈與都可能實現財產的流轉,繼承屬於死因行為(即自然人死亡後才產生的法律關係),分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而贈與屬於合同法的範疇,需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根據現行的婚姻法,夫妻一方接受贈與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贈與人明確表示只贈與夫或妻一方的除外。

11樓:北京姜德福律師

是否是共同財產需要看,贈與人的意思標準,如果贈與人明確說明是給個人的,那麼是個人財產,否則就是夫妻共同財產。

12樓:卡利尼克松

繼承屬於身份關係,只能繼承直系親屬的;

贈與是任意主體之間的,贈與相當與我們通常所說的「送給」。

13樓:想飛的momo羊

除非贈予者特別指出,該財產只贈予夫妻某一方,否則,在婚姻存續期間獲得的任何財產,都屬於共同財產,不論是繼承的或是受贈予的。

14樓:鑰匙

贈與方明確表示贈與個人的就是個人財產 離婚的不計算入共同財產 沒有明確表示的是共同財產

15樓:羅士傑律師

繼承是親屬間的繼承。贈與可以是非親屬間的。北京執行案件羅律師

法律上遣送和引渡的區別,法律上遣送和引渡的區別

遣返是沒有條約的引渡,即發生在沒有簽署引渡條約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哥倫比亞沒有簽定引渡條約,所以屬於遣返。遣返 是一種非正式的國際協助方式,主要用於將難民和非法移民遣送回他們的國籍所屬國。遣返比起引渡,程式上要相對簡單,一般情況下,只要證明犯罪嫌疑人不具備合法居留身份,說明其從所屬國非法出境即可。遣返...

法律上能斷絕兄妹關係嗎

不能通過法律來斷絕兄妹關係的。兄妹關係屬於自然形成的血緣關係,屬於自然屬性,這個關係並非由法律擬製,不可以通過法律來進行調節,當然也就不可以通過法律的途徑或方式來斷絕兄妹關係。另外,根據婚姻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兄 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 妹,有扶養的義務 由兄 姐...

法律上侮辱人格的定義是什麼,法律上對公然誹謗侮辱,的定義是如何的?什麼範圍內叫公然?比如單位同事在本單位辦公室公然誹謗侮辱的言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 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資訊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