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繪畫包括哪些方面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2021-03-08 00:38:05 字數 5418 閱讀 6608

1樓:柳泣胭

1.漢代的畫家

漢史中,記載全,宮廷內,有畫官;

曰楊魯,曰劉旦,畫藝精,美名傳。

有蔡豈,文史邊,書與畫,亦有名;

有張衡;善發明,畫神獸,顯威風。

漢史記載:趙歧、劉褒、蔡魚、張衡、劉旦、楊魯等,都是畫官,其中蔡巨在史學、文學、書法上很著名,畫作有《講學圖》、《小列女圖》傳世;張衡在文學、科學技術的研究和發明創造方面均很突出,善畫神獸。

2.漢代的繪畫

查文獻,考古蹟,漢代畫,品種齊;

壁畫豐,帛畫細,刻磚石,一時奇。

裝飾畫,塗漆器,製作好,風格異:

木刻畫,不普及,出土少,傳世稀。

東漢墓,出時貽,繪星象,畫百戲;

撈銅鼎,齊用力,均淺雕,風格具。

漢代繪畫,從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的畫跡來看,可歸納為:(1)帛畫,(2)宮廷壁畫,(3)墓葬壁畫,(4)畫象石、畫象磚,(5)漆器上的裝飾畫,(6)木刻畫、木板畫,其中木刻畫、本板畫,在漢代繪畫中並不普遍,從目前資料來看,僅江蘇盯胎東陽漢墓中,出土了西漢時期的七塊木刻畫,是一種淺浮雕,獨具風格。畫的是星象圖、泗水撈鼎、雜技百戲等圖。

另外,在河西一帶出土的四塊木板畫,是用墨在木板上繪成。內容有人物、馬和白虎等。

參考資料

代表作(一)馬王堆一號墓帛畫

2023年所發掘的西漢馬王堆一號墓是漢代極為重要的一座墓葬。首先要說明一下什麼是「重要考古發現」,馬王堆一號墓的重要性到底在何處。一般而言,可以把重要考古發現定義為改變大家對一個時代、一個文化、一個民族歷史面貌的看法的考古發掘。

馬王堆一號墓中出土了古屍、成組成套的陪葬品與帛書竹簡。在馬王堆三號墓還出土了帛書《老子》與《喪服圖》。三者有其一已經是重要發現,三者兼而有之,尚有帛畫在中國考古史無先例,由此可知此墓葬的重要性。

馬王堆二號墓墓主為侯,侯為長沙國丞相利倉,卒於呂二年(186 b.c.)。

一號墓為侯夫人,三號墓為其子,卒於文帝十二年(168 b.c.)。

據估計,一號墓為三號墓數年後下葬。根據馬王堆一號墓屍體的解剖,其**尚有彈性,內臟器官完整,患有冠狀動脈硬化,膽結石,死時五十歲左右,在食道、胃中有甜瓜子。推測剛吃過甜瓜不久,因膽絞痛引起心臟病而致死。

西漢初期湖南長沙砂子塘墓於2023年發掘,曾於1941與2023年兩度遭盜掘,幾乎沒有隨葬品。推測墓主為西漢文帝時期的長沙王吳芮的五世孫吳著。棺槨分四層,有外槨、內槨、外棺、內棺。

內棺的外側塗黑漆,內側塗朱漆,沒有任何圖案。外棺外側,蓋板與前後左右合計五面有繪圖。頭部前板有鳳鳥與璧與珩或磬,足部後板有羽人與豹狀神獸。

在外棺左右側板繪有豹、**柱狀物、紋樣、對角線。其中**柱狀物頂部有樹枝狀母題,可以比對為象徵大地**呈柱狀的山。馬王堆一號墓的三角柱狀,應該也表現了同樣的象徵意義。

錦飾內棺的外側為黑漆,內側為朱漆,並纏了兩道12公分的帛束。以形紋貼毛錦裝飾,並非以漆畫,而是直接以絲織品裝飾。

就繪畫史的角度而言,馬王堆一號墓中最重要的出土品為侯夫人帛畫。為 絹本設色,高205公分,上部寬92公分,以下則寬47.7公分,現在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出土時畫面朝下,覆蓋於第四層內棺棺蓋上,頂部有竹竿,有棕色絲帶。

該帛畫在題材上以墓主人仙為主,輔以神話傳說,分成三段-天界,人界,地下。在天界有日月,合於《淮南子》中「日中有鳥,月中有蟾蜍」的記載。另外在《山海經》〈海外東經〉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圖中合計有九日,並非文獻中的十日。關於畫面上方**人身蛇尾的形象有不同的解釋,有伏羲說、女媧說、燭龍說。下方有天門,左右為大司命、少司命,管理天門的出入。

《楚辭》〈招魂〉王逸注中載有「言天門凡有九重,使神虎豹執其關閉」,可作為輔。

人界中的主題為墓主人和祭祀圖,在懸磬下有鼎、壺、耳杯等祭器。地下則有交纏的鰲)、背上有力士。在原報告書中認為此帛畫用來引魂天。

另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玉在圖中所具有的象徵意義。玉被認為具有神祕的力量,被稱為「德」,極為使死者再生的生命力。靈魂依附於祭壇上的「璧」,登上龍舟而仙。

而龍、天帝的使者、鳳凰,也依附於璧、珩或磬降臨祭壇。由玉的解釋,可以建立各個母題之間的關聯性。

(二)漢代壁畫墓

關於漢代壁畫墓,將分別討論西漢中晚期河南洛陽卜千秋壁畫墓、燒溝61號壁畫墓、東漢晚期河北望都一號壁畫墓、河北安平壁畫墓。目前尚未發現西漢早期的壁畫。壁畫墓的出現與由豎穴墓發展到多室墓,出現墓室與室內空間的現象密切相關,這即是在墓葬形制發展上,由所謂的「周制」轉向「漢制」的發展過程。

卜千秋墓出土於洛陽邙山,時間約在西漢中期偏晚,元帝至成帝(48-7 b.c.)之間。

墓主當為郡級官吏,由於墓中出土「卜千秋印」,推測卜千秋應該就是墓主。墓葬形制為多室墓,由墓道、主室、左右耳室組成,坐西朝東。主室長4.

6 寬2.1 高1.86公尺,為空心磚構築。

墓室壁畫影象可分為辟邪與仙兩類。後山正中為方相氏,面向墓門,具有打鬼、鎮墓、守護等作用。主室頂部象徵天界,上面繪有著名的卜千秋夫婦仙圖。

其方向由墓室內側朝向墓門,而頂部的東側繪有日,西側則為月。

卜千秋墓夫婦仙圖中主題的排列順序分別是:黃龍-日-伏羲-男女(手捧三足鳥,西王母使者)墓主、九尾狐、玉兔-西王母或其侍者-白虎-鳳凰-有翼怪獸(梟羊、麒麟)-雙龍-持節羽人-月-女媧,可視為馬王堆帛畫仙圖的形式。整體看來,保有馬王堆帛畫中的二元對稱結構,但是母題之間的方向性更統一。

風格上以墨線描繪輪廓,並作色彩平塗。外緣的細墨線圓滑、流動而柔軟,表現出畫像石所未見的速度感與運動感。

洛陽燒溝61號漢墓為西漢晚期,由墓道、墓門、耳室、前室、後室所組成。在前室頂部有天象圖,後室山以山巒為背景,共繪有九人。據學者其主題為楚漢相爭「鴻門宴」,其中持角杯為項羽,左側為劉邦,最左側為項莊(舞劍舞,行刺劉邦)。

另一說為儺戲,認為此圖表現方相氏打鬼前的祭祀。整體看來,當以方相氏為確。這是因為畫面中以怪物最大, 而且在**的隔粱上有類似的形象,參考卜千秋墓佈置影象的規律,應該以方相氏較合理。

**隔粱為儺戲舞蹈圖,下方(右側)有「二桃殺三士」,宣揚儒家忠君的倫理道德。畫面中表現了最戲劇性的一刻,著重於描繪勇士的性格。武士的表現極富運動感。

在二桃殺三士的另一側為周公輔成王,或孔子、老子見項橐的故事。燒溝61號漢墓雖然與卜千秋壁畫墓在時間與地區上都相當接近,但各個墓的壁畫題材均不相同,這應該與墓主或死者家屬的喜好有關。

河北安平東漢壁畫墓坐西朝東,有東漢靈帝「惟熹平五年」(176)的榜題。墓葬由前室、中室、後中室、後室所構成,頂部均為半圓頂,東西22.5、南北11.

63公尺。壁畫分在前室右側室、中室、中室右側室。前室右側室有內府官吏數人物相互對談,以垂幔構成一有統一感的空間。

這種局令人想起東漢樂浪彩篋的孝子故事圖。 中室為墓主人出行,分為四層,車馬行進作逆時鐘方向,推測為二千石的地方行政官吏。在中室右側室的南壁有墓主與侍者,這是東漢儲存最完整的墓主正面畫像之一。

墓主畫像中,藉由服飾、比例、手持「便面」、屏風、帷帳圍繞等安排來凸顯墓主的尊貴。中國古代肖像畫如何由側面變成正面像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有的學者認為是受到西王母或佛教影象中偶像式(iconic)崇拜像的影響。

另外在北壁西側畫出高230 寬135公分的建築鳥瞰圖,分割出許多小四合院,當是象徵死者生前的宅院。此圖為早期界畫的重要例項。

漢代繪畫的研究最早由畫像石開始,可追溯至北宋的金石學研究。北宋末趙明誠《金石錄》第一次記錄山東嘉祥武氏祠堂。在蔣英矩、楊愛國的《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第一章中,分別討論了(一)金石學對漢畫像石的著錄。

(二)漢畫像石研究逐步納入考古學領域(二○世紀初-四○年代)。(三)漢畫像石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五○年代以後)。

畫像石為刻畫在石材上的淺浮雕、深浮雕或線刻畫,出現於西漢武帝之後,消失於東漢末年,經歷三百年發展過程。漢代之後雖然也有以石刻為媒材的繪畫形式,但是稱為時刻線畫而不稱畫像石。關於漢代畫像石,必須特別注意的有以下問題:

1、漢代墓祭風俗的發展與祠堂演變的關。2、畫像石的起源。3、區域風格的比較(山東、蘇北、河南、四川、陝北)。

4、祠堂、畫像石墓與畫像石棺的題材、佈局與其意義。本主要討論的物件有東漢末年山東嘉祥武粱祠與山東沂南畫像石墓,另外兼及於區域風格的比較,包括山東南部、江蘇北部、河南南陽、陝西與四川地區。嘉祥武粱祠與沂南畫像石墓雖然均處山東,但是在表現技法、風格與選擇的題材上有很大的不同。

這一方面是因為武粱祠為地面上的祠堂,而沂南畫像石墓為地下墓室。

關於畫像石分割槽分期,依照蔣英炬與楊愛國所做的考古學分割槽分期。畫像石最集中的區域為山東西南部、江蘇北部、安徽西北部。其中特別集中在山東省西南不以及江蘇省西北部的徐州市為中心,佔了60%以上。

這地區的畫像石為理解畫像石墓的起源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線索。早期沛縣山石棺中,影象內容豐富,幾乎已經包括了所有漢代畫像石的題材。東側板為西王母、射鳥、建鼓、墓祭圖、刺擊圖。

西側板為樓閣雙闕圖、車馬、庖廚圖。在山東微山溝南村石槨,有孔子見老子圖與送葬圖。

中期約為新莽至東漢時期,以知名的山東曲阜東安漢石槨與泗洪重崗墓石槨為代表。送葬圖之類的特殊影象,顯示了初期畫像石題材的多樣性嘗試,後來的畫像石墓中並未繼承。由這地區早期與中期的畫像石槨可以得知,畫像石槨是由西漢早中期的小型木槨發展而來。

其中部分影象與西漢早期的帛畫、漆棺的裝飾有關,懸璧圖就是重要的例子。此外,馬王堆一號墓漆棺山影象的重要性,隨著西王母的出現而逐漸減退。

中期約為東漢中晚期,以沂南北寨村畫像石墓為代表。在墓門門額與門柱上有胡漢戰爭圖,東側柱為伏羲、女媧、東王公,西側柱為西王母。前室東壁橫額為祭祀圖,南壁橫額也是祭祀圖,北壁橫額則有奇禽異獸,其中部分作正面像者令人想起卜千秋壁畫墓的方相氏。

中室有歷史故事,例如西壁北段有「荊軻刺秦王」,其風格與安徽亳縣董園村的畫像石相近,可能有類似的畫稿流傳。沂南畫像石墓表現了前堂後寢的居室空間結構,相對於前室與中室,後室的影象暗示了此空間為墓主夫婦私人寢居的內寢。例如後室承過樑隔牆東面南側,繪有三位侍女準備伺候女主人,手持鏡臺與拂塵等,另一側男主人寢居的空間則繪有武庫。

漢代祠堂又稱為食堂、廟祠或齋祠,是對地下死者進行祭祀的地面建築,由古代宗廟祭祀演變而來。不過漢代的木構祠堂現在已經不存,僅留下石造祠堂。山東省長清孝堂山祠堂時間約在東漢早期,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屋形地面建築實物。

孝堂山祠堂由東壁、西壁、北壁,**三角橫額與立柱、祭壇石所組合而成。東壁上部為風神,與之相對者為西壁的西王母。顯示早期的祠堂,就已經出現東西兩壁相對應的配置方式,為後來祠堂畫像局的基本特徵。

車馬出行圖環繞三壁,其中書有「大王車」的榜題,深受學界矚目。不過雖然題為大王車,這並不意味著此祠堂的主人為諸侯王,而應該視為其生前所參與的重要、光榮的事件。

山東嘉祥武氏祠堂包括了武祠與前石室、左石室,均為東漢晚期。其中武祠由於題材豐富且榜題眾多,可能是漢代最出名的一組畫像石。武祠畫像包含了三種戒畫的表現主題,分別是歷史故事、孝子列女圖與祥瑞圖。

整體局出自有計畫的安排,分為四層。由上而下由右而左,分別是三皇五帝、禹、桀(共計10幅)、列女傳圖(共7幅)、孝子傳圖(共17幅)、刺客傳圖(共8幅)等。其中孝子傳圖最長,共有17幅之多。

代表作《歷代帝王圖》是古典繪畫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弋射收穫畫像磚》

最有名的是馬王堆出土的帛畫

引魂**圖

參考資料

養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健康養生包括哪些方面

人們常將養生保健活動稱為 養生之道 或 養生之術 道 指法則 原則 術 則指具體方法 手段。其特點是蘊育在日常諸多行為之中。中國傳統的 延年益壽 之法稱為 衛生 養生 厚生 或 道生 衛生 是保衛生命之義 養生 是養護生命之義 厚生 是厚待生命之義 而 道生 則是要求以上諸法皆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道德...

產業規劃包括哪些方面,產業規劃包括哪些方面知識

產業規劃的實踐內容是反映產業規劃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內容體系,具體包括區域產回業功能定位 產業答發展戰略和實施策略等方面的內容。1 區域功能定位於佈局 主要指對規劃區的實際條件,以及以前所做的相關規劃或者 工作計劃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確定規劃區的區域功能定位和區域功能佈局,並以此作為產業規劃方案制定的...

藝術設計包括哪些方面,藝術包括哪些方面?

美術設計主要包括 平面設計,環藝,工業設計,服裝設計,廣告設計,戲劇美術設計,建築設計 這7類基本包括了所有設計行業 平面設計主要包括 封面設計,包裝設計,壁飾,插圖設計,招貼海報,標誌設計,文字設計,陶藝設計 只要是平面都是平面設計 環藝主要包括 室內設計,公共場所設計,展示設計 只要是規劃一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