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得傳國玉璽具體是什麼樣子,秦始皇的傳國玉璽是什麼樣子

2021-03-21 07:59:48 字數 5037 閱讀 2846

1樓:老實話好聽

傳國玉璽:簡稱「傳國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沒有留下傳國玉璽的** 。又被元順帝帶往漠北 ,不知所終 。

有人說 ,傳國玉璽值 9000萬億 。

2樓:匿名使用者

傳國玉璽是和氏璧上的一塊,應該很小,後來被用來砸了王莽一下,缺了一角,用**補上了,可以肯定的是,傳國玉璽是方形,天圓地方,李斯用小篆寫了: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其他的什麼樣,其實可以參考後世的玉璽樣式,大多是仿秦始皇的。

3樓:雪村千鶴

無法考證,既沒有圖流傳,實物又在洛陽失蹤。

4樓:移風

參考了網上不少材料,我認為傳國玉璽的材質就是和氏璧。璞玉在脫離石皮後稍加修飾該是一塊圓盤狀中間無孔且五彩晶瑩剔透的絕世美玉。加工後成為傳國玉璽,而玉璽的外形和色澤該合三垣四象中黃龍的佈局。

五行象徵著宇宙的本源,當然暗合著包融了整個天下的大秦帝國了。玉璽正面刻的是李斯善長的蟲鳥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正上方雕刻了赤紅的圓球(對應著南方的朱雀)象徵太陽,正下方雕刻了波浪形的線條(對應著北方的玄武)象徵大海,而左右兩邊刻有象徵皇權的連體雙龍(對應著中間的黃龍),表達了雙龍出海騰飛護日的皇家氣象。而整個玉璽的外形和佈局應該是混然一體、壯美流暢的。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是什麼樣子

5樓:古月靈皇

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含義是:(既然)(我)順受天命,當(了)皇帝;(就)應該使黎民長壽、國運永久昌盛。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趙,得和氏璧。後統一天下,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傳國玉璽,正面刻有「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字、環刻「雙龍戲珠圖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線(代表大海)、雙邊(內邊線較細、外邊線較粗)。傳國玉璽整個圖案的寓意是:

日照大海現雙龍。這一玉璽,是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劉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堂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補之。輾轉數代,至今已銷聲匿跡。

傳國玉璽具體是什麼樣子?

6樓:蘇扣扣

下面的這段文字有大量關於傳國玉璽形態的描述,你可以看看。希望你能滿意^^

秦以前,國璽是以方寸金銀 製作的。「完璧歸趙」中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後來為秦始皇所得,用以制皇印,成為秦至晉的 傳國寶;晉代以後,此寶失落了,但歷代帝王仍用其他玉璽代替

傳國玉璽

不過,李斯在他的《諫逐客書》中寫道: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其中,隨,是隨珠——同樣也有一段荒誕而精彩的傳說的一顆明珠;和,就是和氏璧,張守節《史記正義》雲:「卞和璧,始皇以為傳國璽也。」

《史記正義》引蔡邕注:「璽者,印章也,天子璽白玉螭虎鈕。古者尊卑共之。

」又引衛巨集的《漢舊儀》註解說,秦朝以前,人們都用金銀玉器製作印章,並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而設計外形,特別是手持部分甚至可以是「龍虎鈕」,他們稱這些印章為「璽」;但是自從秦朝建立以來,就只有天子使用「璽」這個名詞,而且,也只有天子的璽可以用玉器來製作,臣下都不敢使用這些皇帝專用的詞語和物件。張守節還引注崔浩的見解:「李斯磨和璧作之,漢諸帝世傳服之,謂『傳國璽』。

」《太平廣記·卷第二百六·書一·李斯》亦云:

始皇以和氏之壁,琢而為璽,令斯書其文(並註明此文出《書評》,並出自《書斷》)。

由此,和氏璧最後就成為了秦皇朝的「傳國璽」了。相傳李斯還在「傳國璽」上刻了幾個字——是秦朝的文字小篆。這幾個到底是什麼字呢?

居然有好幾種說法:一種是韋曜的《吳書》(《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說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另一種還是張守節引用某家漢書說是「昊天之命,皇帝壽昌」;第三種,裴松之在應劭的著作《漢官儀》中找出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且康」(亦見應劭《漢官儀·卷下》清·孫星衍校本,孫星衍注:亦見之《北堂書鈔》儀飾部、《太平御覽》儀式部);第四種,《隋書志第六·禮儀六》雲:

又有傳國璽,白玉為之,方四寸,螭獸鈕,上交五蟠螭,隱起鳥篆書。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凡八字(還有其他的說法,下文自會詳細記載)。這些大都是引自已經亡佚著作的,如此混亂表明在他們(指應劭、韋曜和某漢書作者)寫書時,並不一定都看到傳國璽,至少有三個人是道聽途說的,甚至四者都不正確。

因為:1、《後漢書·光武帝紀》李賢注引蔡邕《獨斷》曰:「皇帝六璽,皆玉螭虎紐,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皆以武都紫泥封之。

」又引《玉璽譜》曰:「傳國璽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藍田山,丞相李斯所書,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歷代名叫《玉璽譜》的書籍不少,到底它出自何人之手呢?

李賢生在唐代,看到的當然是在他以及他之前的《玉璽譜》了。《漢書·藝文志》不載此書,《隋書·經籍志》也不載;《新唐書》則錄有紀僧真一卷《玉璽譜》;《舊唐書》也錄有僧約貞一卷《玉璽譜》。翔鋒私下認為這兩本書的作者應該是相同的,只不過是傳鈔的過程中搞成這個樣子,《玉璽譜》極有可能出自唐人之手,而李賢看到的可能就是這本書(兩本唐書中另有姚察撰的《傳國璽》一書)。

到《宋史·藝文志》時,就變成了「崔逢《玉璽譜》一卷,嚴士元重修,宋魏損潤色」這個記錄了。也就是說,李賢看到的《玉璽譜》可能又亡佚了,「死衚衕」的感覺到處都有。設若傳國璽出自藍田山(《漢書·地理志》記載,美玉產自「京北(今西安以北)藍田山」。

其後,《後漢書·外戚傳》、張衡《西京賦》、《水經注》和《元和郡縣圖志》等古書,都有藍田玉的記載。甚至在漢樂府《羽林郎》中我們還可以看到胡姬「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的句子),那麼傳國璽又怎會是用和氏璧製造的!和氏璧來自楚國啊!

怎會是出自關中地區的藍田山呢?

7樓:未央舞

傳國玉璽傳說用和氏璧做成,但璧比較薄,很難做成璽,所以一般認為是藍田玉製成。

史記三家注中有記載:

韋曜吳書雲璽方四寸,上句交五龍,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漢書雲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壽昌」。

後來王莽篡漢,向王太后索要傳國璽,太后怒擲玉璽,使得玉璽的一角缺損,王莽遂以**修補。

秦始皇傳國玉璽大概是什麼樣的?

8樓:o雜亂

玉石的,但缺損一角,後人用金子補上。但元朝時失傳,據說是元順帝敗逃大漠時候遺失。

9樓:oj博士

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一說龍魚鳳鳥鈕玉璽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

10樓:為什麼只7個字

看起來象青銅的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鎮國之寶。<戰國策>載:「周有砥厄,宋有結緣,樑有懸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沒有經過琢磨的玉。

對於今人來說,和氏璧是一個謎,並且極富傳奇色彩。兩千多年來的歷史文獻中,有許多關十它的記載和傳說,有許多文人墨客的詩文吟詠。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土,歷王命玉丁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

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二天二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

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壁。

和氏壁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爾人。後來.楚國向趙回求婚,使和氏壁義到了趙國。公元前283年,秦國聽說趙國有和氏壁,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

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壁送回了趙國。此事在司馬遷<史記>中有詳細記載。

但後來,和氏壁還是被秦國擁有,至於何時、如何被秦國擁有,史無記載。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

」「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壁」兩件當時著名的寶物。很有可能,趙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畏懼秦國的強大,將和氏壁送給了秦國。

從此以後,關於和氏壁的記載屢見不鮮,並大都相信<韓非子>、<新序>等書的記載。如西晉傅鹹<玉賦>說:「當其潛光荊野,抱璞未理,眾視之以為石、獨見知於卞子。

」唐代詩文中關於和氏壁的記載更多.大詩人李白<古風>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的詩句。

據<史記>記載,秦王政九年,便製造了御璽,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纓將御璽獻給了劉邦,御璽成為「漢傳國空」。到漢末董卓之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

隋滅陳後,御璽被陳朝的蕭太后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御璽歸唐。五代時,滅下大亂,流傳的御璽不知所終。在六朝以後的記載中,大都認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璽是用和氏壁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後,人們開始對和氏壁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獻玉說>中,認為這只是韓非子的寓言而已

秦始皇傳國玉璽是什麼樣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2樓:湐

傳國璽或傳國玉璽。相傳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獲得和氏璧(一說是藍田玉,非和氏璧),將其琢為傳國玉璽,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一說是藍田玉)上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於其上。後為歷代王朝正統的象徵。

具體樣子現在因為玉璽已經丟失,無人知曉了!

滿意請採納

秦朝傳國玉璽到底是什麼樣子呀

傳國璽來論就一塊,從和氏璧雕塑成的 王莽時缺了一角以 補上 不過現在已經失傳已久了 啥樣誰也不敢說知道 傳國玉璽 又稱 傳國璽 傳國寶 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八篆字,以作為 皇權神授 正統合法 之信物。嗣後,歷代...

與秦始皇相比,漢武帝是什麼樣的帝王

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因為他憑藉著他的雄才大略統一了六國,使大一統思想在國人的心中根深蒂固。車同軌書同文,使秦朝的政治得以鞏固。在這些方面,劉徹與之相比也是有很大的作為的。在劉徹在位期間,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對中原的入侵,為中華民族勾勒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廣闊生存空間 二是變古創制,創...

嗜睡的具體情況是什麼樣?嗜睡病是什麼樣子的?

在白天總是犯困其實很常見,很多人認為這是正常的。其實犯困嗜睡不嚴重的話可能是由於睡眠不足引起的,但是長期出現犯困嗜睡的話人們就需要小心是否是嗜睡症了,雖然嗜睡症不是一種疾病,但是可能是由於疾病引起的。那麼嗜睡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1 原發性嗜睡症。這種嗜睡型別的人群經常會出現的是每天的睡眠時間都會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