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而治,既有所為,有所不為無為,也是無所不為。這句話是什

2021-03-22 04:21:56 字數 5178 閱讀 6261

1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作為一種政治原則,在春秋末期已經出現。使「無為而治」系統化而成為理論的是《老子》。他們認為統治者的一切作為都會破壞自然秩序,擾亂天下,禍害百姓。

要求統治者無所作為,效法自然,讓百姓自由發展。「無為而治」的理論根據是「道」,現實依據是變「亂」為「治」;「無為而治」的主要內容是「為無為」和「無為而無不為」,具體措施是「勸統治者少干涉」和「使民眾無知無慾」。

古時,舜品德高尚,堯派他來管理天下。

當時中原到處是洪水,以前堯派鯀去治理洪水,9年後失敗了,舜就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負眾望,13年後平息了洪水。舜和堯一樣,對老百姓很寬厚,多采用象徵性的懲罰,犯了該割掉鼻子罪的人,讓穿上赫色衣服來代替;應該砍頭的人只許穿沒有領子的布衣。

為了讓老百姓懂得樂舞,舜派夔到各地去傳播**。有人擔心夔一個人不能擔當重任,舜說:「**之本,貴在能和。像夔這樣精通音律的人,一個就足夠了。」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孔子讚歎道:「無為而治,說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靜靜坐著而已。」

另外一個略有不同的解釋: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無為而治的思想方法首先是由老子提出來的。老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萬物的運動變化也遵循道的規律。

那麼道的規律又是什麼呢?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

2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是效率

原則、事務原則、節約原則,無為是有為的第一前提條件。無為又是養生原則、快樂原則,只有無為才能不自尋煩惱。無為更是道德原則,道德的要義在於有所不為而不是無所不為,這樣,才能使自己脫離開低階趣味,脫離開雞毛蒜皮,尤其是脫離開蠅營狗苟。

無為是一種境界。無為是一種自衛自尊。

無為是一種信心,對自己,對別人,對事業,對歷史。

無為是一種哲人的喜悅。

無為是對於主動的一種保持。

無為是一種豁達的耐性。

無為是一種聰明。

無為是一種清明而沉穩的幽默。

無為也是一種風格。

因此是無為而有為,無為而有所不為,無為而無所不為

「無為而治。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什麼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作為一種政治原則,在春秋末期已經出現。使「無為而治」系統化而成為理論的是《老子》。他們認為統治者的一切作為都會破壞自然秩序,擾亂天下,禍害百姓。

要求統治者無所作為,效法自然,讓百姓自由發展。「無為而治」的理論根據是「道」,現實依據是變「亂」為「治」;「無為而治」的主要內容是「為無為」和「無為而無不為」,具體措施是「勸統治者少干涉」和「使民眾無知無慾」。道家老子所說的「無為」不是無所不為,而是不強行妄為的「有為」「無為而無所不為」:

而,卻也,「無為卻無所不為」。

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可實際上是什麼都管、什麼都做。

這句話是講「天」,講「自然」的神祕力量。

例如說:天創造宇宙萬物,萬物得以生生不息,這是天的功勞,可見天是萬能的,這就是「無所不為」。可天創造宇宙萬物之後,他不居功,放任萬物自然發展而不加以干涉,這就是「無為」。

4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常常認為,老子不重視「為」。其實,在中國哲學史上,恰恰是大力倡導「無為」的老子哲學,第一次從哲理的高度提出並考察了有關「為」的問題,從而為中國哲學傳統特有的人為踐履精神奠定了邏輯和歷史的起點。尤其是老子哲學的基本命題——「無為而無不為」,更是通過自身的種種深度悖論,精闢地展現了人與自然之間和人的存在之中所蘊含的一系列深刻張力,對於我們今天**和解決現代人類的發展問題,仍然具有十分深邃的啟示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無所作為就能把天下治理好。有些事情要做,有些事情不需要做!這是道家的學說,道家是唯心主義,所以,更強調的是通過人,自己的主觀意識去約束自己,而不是靠強制力去束縛!

無為而無不為,有為而有所不為是什麼意思,請舉例

6樓:我是一個麻瓜啊

無為而無不為,有為而有所不為意思是:無為而無不為,即順應自然,不肆意妄為,如能本著無為的態度,那麼天下沒有不能做的事;有為而有所不為,順著事物的自然本性而為,為之則事成,逆著事物的本性而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有為而有所不為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例子如下: 比如國家,只要法律健全了,大家都遵守法律,也就不需要什麼精神來指引人民前進了,法律就是最好的準則。

7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意思是:無為而無不為,即順應自然,不肆意妄為,如能本著無為的態度,那麼天下沒有不能做的事;有為而有所不為,順著事物的自然本性而為,為之則事成,逆著事物的本性而無為。

例子如下: 比如國家,只要法律健全了,大家都遵守法律,也就不需要什麼精神來指引人民前進了,法律就是最好的準則。

8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而無不為,即順應自然,不肆意妄為,如能本著無為的態度,那麼天下沒有不能做的事;有為而有所不為,順著事物的自然本性而為,為之則事成,逆著事物的本性而為,為之則事敗,故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9樓:隨遇而安

如果能做到」無為」沒有什麼事是做不了的。

10樓:大道廣傳

世人努力求學、學習、修行,會讓一個人覺得日有所長、收穫日增,有更多成就感。也容易讓人增長傲慢、自負,強化自我意識。

真正的學道、修行的過程卻是「日漸減損」。把我們錯誤的認知、觀念、心態、行為,加以反觀照見,一一地去除掉、淨化掉。(就是那些錯誤的知見、觀念、心態,障礙自己→不識道,找不到道。)

如實面對自己的痛苦與不安,再深入反觀、淨化,找出最深層錯誤的觀念、知見,一一加以淨化掉。有一天會「覺醒過來」!體悟到「無為」的世界……原來道不是透過有所為的努力修行修出來,而是「不需作為」道自現,因為道本來就遍一切處存在。

明道之人,體悟到「無為」的深意,體悟到一切生命的神聖……自我(小我)意識徹底消溶,當下與道合一,安心自在。從此一個嶄新的生命、神聖的生命誕生出來,自然無我無私地奉獻、服務與回饋。

要攝化天下百姓,必須體悟到「道本具足一切 ·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道理,才能正確引導百姓返璞歸真、安心自在。如不知「道本具足一切」,就會用自我的觀念知見去引領百姓,形成越幫越忙、越做越亂,無法安天下民心。

無為而無所不為是什麼意思.?

11樓:輕靈觸動

意思是:順乎自然、自然而然。按照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來做,只有這樣,才能「無所不為」。簡單明瞭的說,凡是隻要順乎自然規律、按照規律來做,不妄為、不強求,就可以取得成功。

出處:出自老子的《道德經》「聖人無為而無所不為,聖人無私而故能成其私」。

白話譯文:有修養的能人不做錯事所以什麼事都能做到,做事時不考慮自己的利益,後來反而得到了認可,也滿足了自己的需要。

無為而無所不為的解釋:

「無為」思想是由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老子所處的春秋時代,諸侯混亂,統治者強作妄為,貪求無厭,肆意放縱,造成民不聊生。在這種情形下,老子提出了無為思想,呼籲統治者要「無為而治」。

老子說的「無為而治」、「無為而無不為」,並不是說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幹,就什麼事情也做成了。

在老子生活的時代,人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給自足,無需統治者來組織生產和交換,用誰來「為」,一切順乎自然地進行。而統治者一旦「為」,則是為修建奢華的宮室而催逼苛重的稅賦,或是為發動吞併他國戰爭而拉夫抓丁。這樣「為」則百姓遭殃,社會動盪,「無為」則人民閒適、社會安寧。

《道德經》

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12樓:mr小陳只是過客

「無為」就是不做任何違反自然規律、有損道德規範、違***法則,有

害眾生的事。但這裡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為、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老子說過「無為而無不為」,意思是說:

不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情做不成的。這裡,「無為」乃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無不為」是指不妄為所產生的效果。老子還曾談道,「為無為,則無不治,」意思是說以「無為」的態度去對待社會人生,一切事情沒有做不到、辦不好的。

因此,老子所講的「無為」並不是消極等待,毫無作為的,而是「為無為」、「為而不恃」、「為而不爭」,即以「無為「的態度去「為「,去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無為」追求的是奉獻,「無為」的結果,恰恰也成為「有所作為」(有奉獻)。

請問:「無為而不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13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而不為」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道家的「無為」,並非消極避世,而是應該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通曉自然和社會,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所以說,「無為」並非無所作為,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應該按「道」行事,處世立命,必須摒棄妄自作為,遠禍慎行,追求樸素節儉、清靜寡欲的境界。

就如同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這句話只是為了展示給大家一種現象,就是無為會導致無不為。但是,如果很多人帶著有色眼睛去解讀,當「無不為」成了我們的目標時,那麼我們當然應該無為,但這種「應該無為」,則很明顯是一種「刻意的無為」。其結果導致很大一批道家思想的擁躉走上了虛無主義的歧途。

無為無不為無所不為,這話出自**?

14樓:墼餮魍薅

語出老子的《道德經》「聖人無為而無所不為,聖人無私而故能成其私」。無為,就是不妄為,並不是不作為,而是順乎自然、自然而然。按照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來做,只有這樣,才能「無所不為」。

簡單明瞭的說,凡是隻要順乎自然規律、按照規律來做,不妄為、不強求,就可以取得成功。這就是無為而無所不為的本來含義。解釋老莊思想需要結合道家學說的整體思想,斷章取義,是不行的。

並且「無為而無所不為」,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聖人」,何謂聖人?這和孔子所謂的聖人意思不一樣,老莊的聖人指的是明瞭「道」、窺究了自然規律的人。古之稱為真人。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做到「無為而無所不為」

有所為而有所不為該如何解釋有所為而有所不為該如何解釋?

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出自 孟子 一書。意思 人要審時度勢,決定取捨,選擇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暫時不做某些事情。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棄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別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績。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漸漸賦予了它一些新的涵義。1 有所得,就必有所失。要想獲得某種超常的發揮,就必須揚棄許多東西。...

有所不為是什麼意思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人要審時度勢,不做或暫時不做某些事情。讀音 y u su b w i 出處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 及再傳 論語 子路 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白話釋義 孔子說 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與狂者 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為,狷者對有些事是不肯幹的。擴充套件資...

管理上 無為而治 的前提是什麼,什麼是「無為而治」的管理?

管理上 無為而治來 的前提源是要求領導者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和素質,除了具備各類或某類專業知識,還需認識 道 的各種法則,順應人的規律,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通過正當途徑 合法經營取得利潤,以人格的力量,研究經營謀略,挖掘人才作為人力資源的後備,並具備捕捉資訊的能力,能從大量的資訊中尋找時機,充分發揮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