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紅樓夢中的甄家

2021-05-21 04:35:55 字數 5895 閱讀 2490

1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自覺不自覺的都會把理想中的自己寄予在筆下主人公身上。甄寶玉當屬此例。那應該是作者理想中的自己。

書中提到獨甄家接駕四次,暗喻當年老曹家的榮耀,那甄寶玉也就順理成章的喻曹雪芹了。據說曹雪芹面黑頭大,應該是挺難看的。黃易筆下的人物都是高大威武,英俊瀟灑,而黃易本人則瘦小枯乾形容猥瑣。

曹先生也不排除這種情況。當然這觀點是很片面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紅樓夢>一書最容易達成共識的一點,莫過於書中"反面著筆","背面敷粉","正話反說","名貶實褒,名褒實貶"等手法.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是也.開篇以甄士隱,賈雨村最先出場,就暗合所謂"將真事隱去""用假雨村言,敷演出來"之意;正文大量隱晦曲折的象徵,暗示,燈謎,詩讖等等,目的則是要將主旨含而不露地傳達給讀者,"真","假"等詞句,也是作者的提示用語之一.

書中還寫到了"甄","賈"二府,兩府中又各有一寶玉,而賈寶玉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主人公,賈府是故事的主要舞臺,以"真"對"假",其中隱含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一望而知.

但是通讀《紅樓夢》前八十回,著筆於甄府,甄寶玉的筆墨確實不多,以至於給人的感覺是作者僅僅將甄寶玉作為賈寶玉的影子而寫,雖與主人公非常相像,其神采風貌,喜怒哀樂卻遠遠沒有賈氏寶玉來得生動真切 .再加上後四十回一些不符合原著描寫的誤導,使得理解甄寶玉這個人物乃至理解曹雪芹的意圖都有了較多困難與偏差.很多人認為,甄寶玉與賈寶玉童年時代宛若一人,成年後卻貌似神離,一成了地主階級的**人,一成了封建勢力的叛逆者.

典型代表如護花主人的《甄寶玉贊》雲:

"太上忘情,其次多情,其次任情,其下矯情,矯情而不可問矣.甄寶玉不能為太上之忘情,不失為其次之多情也.自經濟文章之說中之,而矯情矣.

則甄寶玉者,世俗之偉人而實賈寶玉之罪人也.……"

自護花主人之後,這種觀點還是時時可見諸紅學界著作中 ,但以筆者拙見,這其實是對原著的誤解,誤解主要來自後四十回的改寫.閱讀前八十回,我們有理由相信,甄寶玉與賈寶玉從外貌到內心乃至人生遭遇均十分相似,並將對賈寶玉產生重要影響.

一,甄寶玉與賈寶玉形象應是一致的

前八十回中,提及甄寶玉的文字只有兩處,而且都從旁人口中道出,本人並未見影蹤.都是為了強調兩個寶玉的相似.

一次在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由賈雨村講出,同賈寶玉一樣都是秉"正邪兩賦而來一路之人",同時引出甄府,也是詩禮簪纓的大族而且是賈府的老親.依照書中邏輯,這種人"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可見甄寶玉應該是與賈寶玉一樣的"情種","上則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凶大惡,置之於萬萬人之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萬萬人之下",斷乎不會走封建正統道路去為官做宦,"甘遭庸人驅制駕馭" .換言之,都是地主階級的叛逆者.

這一回還特別提及兩個寶玉對女子的尊重體貼(象徵對封建正統文化的否認)以及兩府女子的不俗,可謂相映生輝.

另一次提及在第五十六回,甄府進京,由去賈府的女僕講出,仍是強調兩個寶玉的相似,達到難分彼此的地步.賈寶玉到這時才知道有一個與自己如此相像,連名字都一樣的"對子"(史湘雲語),後來得了一夢,夢中見到一個與自己一模一樣的寶玉,然未及說兩句話,夢便醒了,一場夢境,是是非非,似是而非,就這樣收煞了.後來賈寶玉拜見了甄夫人,證實了甄寶玉確有其人.

在夢中,曾有丫鬟的問語"寶玉,你不睡又嘆什麼?想必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亂恨呢",是可以作為兩個寶玉人生追求的目標與遭際也相似(以愛情體驗為中心)的證詞來讀的.

甄寶玉與賈寶玉人生遭際的相似,還體現在其家族命運上:甄府與賈府一樣經歷了由盛而衰的過程,身在其中的叛逆者也一步步走向成熟.

從前八十回中另外五次在賈府人等中提到甄府的內容可以推知這一點.五次提及,前三次渲染甄府的富貴,與賈府關係密切,後兩次講到了甄府的沒落衰敗.

分別見於第七回:鳳姐回王夫人"'今兒甄家送了來的東西,我已收了.咱們送他的,趁著他家有年下進鮮的船回去,一併都交給他們帶去罷?

'王夫人點頭",點出甄府與賈府,甄府與皇室的密切;第十六回:"趙嬤嬤道:'……還有如今現在江南的甄家,哎喲喲,好勢派!

獨他家接駕四次.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泥土,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

"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與"賈薔道:'(採買女戲的銀子)竟不用從京裡帶下去,江南甄家還收著我們五萬銀子……'"進一步凸現描繪"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第七十一回:"鳳姐兒道:

'……(送給賈母的壽禮)只有江南甄家的一架大圍屏十二扇,是大紅緞子緙絲"滿床笏",一面泥金"百壽圖"的,是頭等的……'"是甄府富貴的又一次展現;接下來的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時,探春獨具慧眼:"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裡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們也漸漸的來了.

可知這樣的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甄,賈二府的自取滅亡與由盛轉衰之勢的不可挽回;馬上,第七十五回:"(尤氏)正欲往王夫人處去,跟從的老嬤嬤們因悄悄的回道:

'奶奶且別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幾個人來,還有些東西,不知是做什麼機密事.奶奶這一去恐不便.'尤氏聽了,道:

'昨日聽見你爺說,看邸報,甄家犯了罪,現今抄沒傢俬,調取進京治罪.怎麼又有人來?'老嬤嬤道:

'正是呢,才來了幾個女人,氣色不成氣色,慌慌張張的,想必有什麼瞞人的事情,也是有的'"大廈已傾,甄家"煙消火滅"已成定局,並預示著賈府不日也將走上這條道路,才正是"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依據脂評推測,八十回以後甄寶玉將正式登場,並直接與賈寶玉往來,早在元春省親點戲本時,脂評曰:"《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

"惜乎脂硯齋評及"四事"中的其餘三事(賈家之敗與元妃,黛玉死)尚好猜測模擬得之,獨"送玉"全無巴鼻,而地位在脂硯齋筆下又是堪與家敗人亡相提並論的"大過節,大關鍵",可見前八十回對甄寶玉的描寫實在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後必有奇文,可惜不得見了.

二,續書歪曲了甄寶玉的形象

脂評又有"交代清楚塞玉一段,又為'誤竊'一回伏線"(第八回)等用辭,四十回續書中賈寶玉丟玉的故事倒不是平白無故編出來的,只是未免牽強,通靈寶玉回來的時候先寫甄寶玉與賈寶玉的不和,再寫賈寶玉昏聵至不省人事,又寫和尚送玉,麻煩了半天,也難給人"甄寶玉送玉"的印象,更不要說"大過節,大關鍵"了.說續書與原作有許多根本分歧或貌合神離之處,並非虛言.

尤其難以使人信服的是第九十三回寫甄寶玉人生觀的轉變一節,續書說甄寶玉也夢到了太虛幻境,發現紅粉即骷髏,從此改過,成為正統人物.眾所周知,太虛幻境是曹雪芹精心創作的至純至美之境,同情,愛憐,關注人世間"情痴情種"的警幻仙子居住於此,正是她促使賈寶玉走上了叛逆道路.續書將叛逆者"迷途知返"的轉變設定在這裡,豈非對太虛幻境的褻瀆麼?

再者,"神遊太虛幻境"的故事固然給賈寶玉的叛逆思想帶上虛幻,神祕,天命等色彩,但更重要的是書中以現實主義筆法所揭示的,叛逆者其實正是在生活環境中接受教育,一步一步成熟,才與自己所屬的階層斷然決裂."叛逆"的形成與發展,成熟,是主客觀原因相結合的結果,決不能隨心所欲地安排,綽出什麼神仙來也不行.簡單地把人物性格,形象大轉變歸咎於一夢,才真是"戲不夠,神仙湊",任是怎麼寫都是不可信的,這就是原著的太虛幻境,警幻仙子使人感到可愛可親可敬而續書中的同名形象(後來賈寶玉也曾夢中重遊)卻給人索然無味之感的根本原因.

從篇幅上看,後四十回對甄寶玉描寫的比重遠遠大於前八十回,而且本人也親自出場.前面的甄寶玉是隱在幕後的人物,後書中卻站到了前臺上,當然給人的印象更深刻,更清晰,但,這是個塗抹化裝後的形象,真正的"甄寶玉"被掩蓋,歪曲了,對他的誤解也就出現了.

三,甄寶玉在書中不可或缺

毫無疑問,《紅樓夢》的中心人物是賈寶玉,無論是釵婚黛死的愛情,婚姻悲劇,眾多薄命少女**的不幸還是四大家族乃至整個封建統治勢力的腐朽,沒落,都從賈寶玉(亦即"無才可去補蒼天"的石頭)心中眼中感受體會.可以說,《紅樓夢》是以賈寶玉為綱,以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動為線,織就了一幅封建末世百態圖.

或許還有人認為作者每每提及甄家必言"江南",其含義是"江南真家",也就是曹氏家族,趙嬤嬤講"當年太祖皇帝仿舜巡"時,甄家曾接駕四次,這也與康熙南巡六次有四次都住在曹家相合,因此《紅樓夢》實際是曹雪芹將自己身世寫成的**,云云.

當然作家創作時,自己的遭遇命運不可避免地會對作品產生影響,《紅樓夢》又確實是曹雪芹將自身經歷提煉,昇華的結晶,書中有曹雪芹,曹家的影子,不奇怪.但若僅僅將《紅樓夢》作為曹氏家族的歷史來讀,那委實是太小看這部傑作了.真正的藝術家,也不屑於將自己的作品僅僅作為現實的簡單影射.

因此,對甄寶玉,甄氏家族的理解,不應是膠柱鼓瑟的猜笨謎,只有從藝術分析的角度看去,方可明白作者的苦心.

表面看來,對甄寶玉的著墨寥寥似乎顯得作者對他很不重視,甚至有點閒文碎墨的感覺.確實,若將前八十回中提及甄家的段落全都刪去,對文章的行筆,故事的講述都不會有任何影響.曹氏大手筆,豈會犯這等低階錯誤?

況且只是寥寥幾段,連"湊篇幅"的字數都不夠,若非經過深思熟慮,這種文字是決不會出現的.

其實,甄士隱的出場已經預示了這一點.人們都知道甄士隱是"真事隱"的諧音,依照下文來看,若理解為"甄氏隱",那麼就可以理解這種對甄府,甄寶玉隱而不露的寫法:甄家"隱"去,但"隱"不同於"無",時不時仍要被提及:

正是書中所寫給人的印象.至於為什麼"隱",後文如何由"隱"而"顯",這樣寫究竟有什麼意圖,答案顯然要細心剔求才能得到,而且也不免見仁見智,各執一詞.

以筆者愚見,甄寶玉是一個"光明"的形象,他對賈寶玉選擇"懸崖撒手",與家庭徹底決裂這一道路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魯迅曾言:"悲涼之霧,遍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 ,這指的是賈寶玉,但甄寶玉等形象的出現,使人感到,其實叛逆者並不孤獨,更不是"先知先覺"之類世人無法理解的聖哲.

而是立足於堅實的社會基礎上,有眾多同聲呼應的夥伴,代表著新生的力量.

就像夜空中的星辰,雖然黑暗勢力是那樣強大,它們的光亮是那樣微弱而且彼此無法照應,"撒天箕斗燦"的風景,究竟與漫天黑暗只有一顆星不同,前者給人希望,後者令人憐憫.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曹雪芹創作《紅樓夢》,不僅是要為忽喇喇倒塌的封建大廈唱一曲輓歌,更要給人希望,鼓勵叛逆者在人生道路上不停地進取.所謂"虛無主義"的思想,其實與作者意圖不符.

因此雖然書中以賈寶玉為代表的一方處於絕對弱勢(這在黛釵力量對比上格外明顯),但真正無力的卻是"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蟲",必將徹底滅亡;雖然賈寶玉等人最後也經歷了人生的大苦難,大悲劇,卻可慷慨悲歌.

甄寶玉在第二回由賈雨村道出時,雨村先這樣講:"你還不知,我自革職以來,這兩年遍遊名省,也曾遇見兩個異樣孩子.所以方才你一說這寶玉,就猜著了**,亦是這一派的人物.

"又是"兩個異樣孩子"("兩個"為"頗有幾個"的意思,萬毋以為是確數),又是"這一派的人物",可見雨村見得不少了,也可知叛逆者已經在封建母體中漸漸發展起來了.

由此,可以推知甄寶玉在後文中的活動了,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席間由寶釵提議,芳官唱了一支《賞花時》,恰恰就是選自《邯鄲夢》的曲目,而且庚辰本等版本均將全曲錄下,及至程甲本等版本僅寫了幾句說明曲目了事.眾所周知,曹雪芹善用隱喻法,但是由於後書的失落而使很多伏線都成了無底的謎.這一支曲子之所以在程甲本等版本中有如此大的變動,唯一的解釋是高鶚,程偉元拿到的書稿中,這條線索已經斷掉,看不出它的重要性,才會將它馬馬虎虎交待過去.

夜宴中的酒令是群芳命運的又一次展現,這支曲子則是賈寶玉命運的讖語.所以文中特意點明:"寶玉卻只管拿著那籤,口內顛來倒去念'任是無情也動人'(寶釵抽到的詩籤),聽了這曲子,眼看著芳官不語".

隱喻他將來娶寶釵為妻,被甄寶玉"度化"的命運.

為什麼說是甄寶玉"度化"了賈寶玉呢?主要可從《邯鄲夢》中找到答案.《邯鄲夢》講的是呂洞賓度盧生的故事,而盧生恰是"夢中人"——書中亦經常這樣稱呼賈寶玉.

《賞花時》正是表現何仙姑盼望呂洞賓度化盧生迴天宮替她掃花的心情("掃花"的工作,又與"神瑛侍者"身份暗合),寶玉聽到這種召喚,安能另有一語?再看脂硯齋對"甄寶玉送玉"的評價,這件事對賈寶玉的影響,可以與失卻皇寵,家族滅亡,情人夭折相提並論,甄寶玉起到的作用,不問可知矣.

莫僅僅把"封建勢力的叛逆者"的光環罩於賈寶玉身上吧,甚至加入林黛玉等人也還不夠,封建社會已到窮途末路,叛逆者乃是層出不窮的人物(寫法上當然會是寫主要人物之外涉筆其餘形象,但又不能喧賓奪主,所以在前八十回中甄寶玉才那樣神龍見首不見尾),雖然每個叛逆者周圍都有巨大壓力而他們的力量又很薄弱,但當他們彼此有所溝通,聯合起來之時,就會對正統勢力大聲說:"不"!使賈寶玉成為"真寶玉",真正與自己的家族徹底決裂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甄寶玉的影響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點.

《紅樓夢》中的甄隱士

甄士隱的諧音是 真事隱 即把真事隱去,留下 假語存 賈雨村 士隱專,據周汝昌先生屬 考證,出自 禮記 中庸 君子之道費而隱。禮疏 雲 遭真事隱去也。值亂世,道德違費,則隱而不仕。是則 真廢物 真事隱去 言外意也。1 甄士隱的女兒甄英蓮小時便被拐子拐走,後來被同時賣給一個無甚權勢的人家和薛家,結果薛蟠...

一甄士隱在紅樓夢中是何人物,紅樓夢裡的甄士隱是個什麼人物 他的女兒英蓮呢

甄士隱的諧音是 真事隱 即把真事隱去,留下 假語存 賈雨村 士隱,據周汝昌先生考證,出自 禮記 中庸 君子之道費而隱。禮疏 雲 遭真事隱去也。值亂世,道德違費,則隱而不仕。是則 真廢物 真事隱去 言外意也。1 甄士隱的女兒甄英蓮小時便被拐子拐走,後來被同時賣給一個無甚權勢的人家和薛家,結果薛蟠把那人...

紅樓夢中為什麼要有甄寶玉這樣人物

書中有賈寶玉,甄寶玉兩個人。對於賈寶玉,這位紅樓的主人,現實中已有脂硯齋即曹天佑對號入座了。甄寶玉呢?由於 石頭記 僅存八十回,而他在前八十回中也很少出現,我們無從全面瞭解他的思想形象及與賈寶玉之間的關係。正因為此,我們更應該關注他,以求從他身上挖掘出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東西。那麼,他在現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