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2021-05-01 14:02:23 字數 5330 閱讀 8958

1樓:

《宰臣上炙》 《兼罪》

文公(晉文公)之時,宰臣上灸而發繞之。文公召宰人而譙(讀音qiao四聲,責問)之曰:「女(通『汝』)欲

寡人之哽邪?奚為以發繞灸?」宰人頓首再拜請曰:「臣有死罪三:援礪(讀音li四聲,磨刀石)砥(讀音di三聲,磨)

刀,利猶干將(讀音gan、jiang一聲,古代善鑄寶劍的人。這裡指利劍)也,切肉斷而發不斷,臣之罪一也;援木而貫

臠(讀音luan,二聲,肉塊)而不見發,臣之罪二也;奉熾爐,炭火盡赤紅,灸熟而發不燒,臣之三罪也。堂下得無微

(隱匿,暗中)有疾臣者乎?」公曰:「善!」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誅之。

翻譯:晉文公的時候,炊事官上的烤肉上有毛髮纏繞在上面。文公叫炊事官來訓斥道:「你想讓寡人噎著嗎?為

什麼在烤肉上繞著毛髮?」管家不斷磕頭下拜請罪道:「我有三條致死的罪:拿磨刀石磨刀,磨得比干將(的劍)還鋒

利,切斷肉而毛不斷,這是我的第一條罪;拿木棍穿肉塊卻看不見毛髮,這是我的第二條罪;用熾烈的爐子,炭火都是

通紅的,肉烤熟了但是毛髮卻不會被燒掉,這是我的第三條罪。這堂屋下是不是暗藏著嫉恨我的人吧?」文公說:「對

啊!」於是召集堂下的所有人責問,真的(找到了),於是訓斥了他一頓。

感:其實最有說服力的是火烤而毛不燒。但如果使壞的人是在燒煮的肉上做手腳呢?那宰臣豈不是要和上面《門

人捐水》中的大夫一樣的下場?

感2:想起原來看過的一幅漫畫,標題好象是《內行整內行——更在行》。現實生活中,不著痕跡的整人行為也是

屢見不鮮,想要杜絕和自保其實不易啊。寵辱不驚自然是最好的心態,那是自身的事。權利,是激發人類醜惡本質最根

本的因素,避免與人發生激烈的爭權奪利的境況,應該是非常有效的辦法。不過,是人存活在這個世上,總會有人看你

橫豎不順眼的,如何對待呢?首先當然是善以待人,將遭人整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再就是人人都保有疑罪從無的心態,

使壞者得逞其陰謀的機率便微乎其微的了。

兼罪的翻譯

以前(有一天),韓昭侯喝醉酒然後睡覺,負責皇上帽子的人看見皇上寒冷,所以給皇上新增一件衣服在上面。(皇上)睡醒感到愉悅,問左右侍從:「誰新增衣服的?

」,左右侍從說:「負責帽子的人」。皇上於是定罪給了管帽子和管衣服的人——判管衣服的人有罪,是因為它沒有做到他要做的職責;判管帽子的人有罪,是因為它越權作了不屬於職責範圍的事。

不是不討厭寒冷,是因為越權辦事的危害比寒冷更加可怕啊!

郢書燕說

郢國有一個人寫信給燕國的相國。時值晚上,燈光昏暗,於是對身邊舉燭的侍從說:「把燭火舉高。

」可是不小心把這句話寫到信裡面去了。其實,「舉燭」並非寫這封信的意思或目的。燕國的相國收到信,理解為:

舉燭的意思乃是,追求光明,也就是要廣招天下賢能之人來任命為官,這樣國家才有希望。

燕國的相國於是告訴了燕王,燕王大喜,以此來治理國家。

雖然這樣得到的效果很好,但是根本就不是原來的意思。現在的學者很多也是這樣的。

一狐之腋

詞 目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發 音 qiān jīn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yè

釋 義 價值千金的皮衣,決非一隻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積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出 處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示 例 ~;綺羅之輩,非養蠶之人。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衣服》

不脛而走

【出處】(漢·孔融《論盛孝章書》):「惟公匡復漢室,宗社將絕,又能正之,正之之術,實須得賢。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用例】(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四·白香山詩》:「文人學士既嘆為不可及,婦人女子亦喜聞而樂誦之。是以『不脛而走』,傳遍天下。」

【解說】東漢末年,孫策平定江東,盡誅當地英豪。其時盛孝章素有才名,為人耿直孤傲,策深忌之。其友孔融憂其將不免於禍,欲薦於曹操。

乃書於操曰:「時光荏苒,歲月如流,公滿五十,而吾已過二。海內有識之士,所剩無幾,僅存孝章一人。

今其人囿於孫氏,妻子俱無,煢煢孑立,臨危受苦。昔諸侯有相攻伐者,桓公不能止之,而引以為恥。孝章乃大丈夫也,天下之士有口皆碑矣。

今身陷異地,命在旦夕。公可遣一介之使,咫尺之書,則孝章可救,友道可弘也。公輔助漢室,實須得賢,珠玉無脛,而能自至,人好之也,況賢者有足。

昔燕王築臺拜尊名士郭隗,卑身厚幣,招納賢才,故樂毅自魏來,鄒衍自齊來,劇辛自趙來,士爭趨燕。欲公能崇尚斯義,則天下之士鹹歸我矣。」操從其言,召之為騎都尉,使命未至,已為孫權所害。

亦作【無脛而走】(唐·白居易《河南元公墓誌銘》):「每一章一句出,『無脛而走』,疾於珠玉。」

亦作【無脛而行】(北齊.劉晝《劉子·卷四·薦賢》):「玉無翼而飛,珠『無脛而行』,揚聲於章華之臺,炫燿於綺羅之堂者,蓋人君之舉也。」

亦作【不脛而馳】(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二·經籍會通二》):「間以餘力遊刃,發之乎詩若文。又以紙貴乎通邑大都,『不脛而馳』乎四裔之內。」

【釋義】① 脛:小腿。② 走:跑。

參看

2樓:翡伊伊

名師指導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

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蒐集資訊,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絡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絡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餘"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文言文翻譯技巧

3樓:匿名使用者

1、原則:文言文翻譯要求準確達意,必須遵循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隨意地更換。省略現象應該作補充,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規範加以調整,力求通順。

2、標準:信、達、雅。

信:要求準確表達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達:要求明白通順,沒有語病。

雅:要求遣詞造句比較講究,文筆優美富有表現力。

3、方法:增、刪、調、留、換。

增:增加內容,保持句子順暢。

刪:去掉多餘、累贅的成分,使句子簡潔。

調:在遇到特殊句式時,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語法成分調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範。

留:對於人名、地名、時間名詞以及專有名詞,一般保留原詞。

換:某些內容損及到整個句子的「雅」時,調換其中衝突的內容。

[例]用現代漢語說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譯這個句子的時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新增一些成分,還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應為「不因為外物的好壞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4樓:翡伊伊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名師指導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

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蒐集資訊,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絡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絡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餘"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1.屠自後,斷其股。屠夫從它的後面過去,砍斷它的大腿。2.黃髮垂鬢並怡然自樂。老人小孩都很安逸快樂。3.聞之,欣然規往。聽說了這件事,很高興地計劃前往。屠夫從後面砍斷了它的腿 老人和小孩都很悠閒快樂 南陽劉子驥 聽說了這件事,欣然計劃前往 1.應該是屠夫繞到後面,一刀砍段狼的腿.2.老人小孩都安閒快...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唐太宗賜絹懲順德 原文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 順德果能有益於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於殿庭賜絹數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 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 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於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順德果能有益於國家,...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北極星工作室 虛詞 而 之 以等常見18個虛詞 句式 判斷句 被動句 賓語前置 定語後置 狀語後置 固定句型 2落實得分點 關鍵實詞 虛詞,字字落實翻譯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苟立異姓,吾當死之。翻譯 民無道,眾辱我,責人當以其方原文 某富翁夜暴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