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的過年風俗有那些,內蒙古過年的習俗有什麼?

2022-02-10 14:57:07 字數 5959 閱讀 1931

1樓:幾處喧囂

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這天是送火神爺的「年火」之日。除清掃環境外,還要閤家團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飯,並把牛羊肉、糖塊、麵餅、奶食品供奉在神龕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熱鬧非凡。

大年,也就是春節。蒙古族取奶食潔白無垢之意,稱春節為「白節」。除夕,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圍著火塘吃餃子。

飯罷,還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達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曉,男女老幼便穿上嶄新的民族服裝,由長輩帶著全家人祭天,並在堆積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著,開始拜年。

由晚輩向長輩叩頭敬酒、獻哈達,祝願老人健康長壽,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們一般不遠行。初五以後,他們才騎著駿馬,興高采烈地帶著禮物到親友家拜年,共進全羊酒宴。

每逢節日期間,草原上到處都充滿了歡歌笑語,各族群眾沉浸在節日的幸福之中。

鄂倫春族過春節的習俗

春節也是鄂倫春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日。節前進山打獵,冰上捕魚,備過新年。臘月二十三火神上天,要供食品。除夕,家家戶戶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團圓飯,守夜。

初一清晨,人們忙著煮新包的「謝納溫」(餃子),鳴放鞭炮或向天空鳴槍,以示迎來了新的一年。全家人走出屋外,面向東或南,燃起九柱香,叩頭祭拜天神和山神,祈求神靈恩賜獵物,保佑全家免災免禍、吉祥如意。祭祀之後,按輩份次序入座就餐。

席間,晚輩要向長輩斟酒、叩頭拜年,先拜爺爺、奶奶,再拜父親、母親。弟弟、妹妹也要向哥哥、姐姐拜年,行屈膝請安禮。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用手指蘸酒,向上、下、左、右彈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祖,然後向來拜的人囑咐幾句吉利的話。

太陽出來以後,人們穿上新衣服,攜兒帶女,帶著酒肉互相拜年,先到氏族或家族中最年長者家裡行拜,然後再到其他家。進門先燒香祭火神,向篝火裡扔一塊肉,灑一杯酒,主人陪同客人祭拜。祭祀畢,客人向主人敬酒、敬菸、叩頭,並祝願老人健康長壽。

受拜的長輩同樣向來拜者說幾句祝福的話,有的還要給壓歲錢或幾塊糖。這一天,老人一般都在家裡等候晚輩來拜年。

初二開始,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飲酒娛樂,青年人則自動組織起來進行文體活動,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賽馬射擊、摔跤比賽;或者下棋玩牌。歌舞尤為人們所喜愛。他們的舞蹈有反映飛禽走獸的生活懷貌的,有表現獵人捕捉野獸情景的,也有描繪婦女採集勞動場面的,動作古樸純真,具有深厚的狩獵生活氣息。

娛樂活動一直延續到初四。初五,人們認為是「鬼日

2樓:黃龍十二

首先,內蒙古這個提法有些籠統。內蒙古地域遼闊,居民絕大多數是漢族,蒙族等民族人口很少。漢族中絕大多數是山西、陝西、河北等地歷史上遷徙過去的,所以他們基本保留了這些地區的節慶習俗。

其次,在內蒙中西部等地區蒙漢混居的部分,這些年來少數民族的習俗也在一點點漢化,蒙古族、鄂倫春族等民族習俗保留較完整的多是在這些少數民族居民聚居的地區,如中東部偏北等地。不可一概而論。

3樓:

不能一概而論的啊,內蒙古好多民族的,風俗也不盡相同。

內蒙古過年的習俗有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這天是送火神爺的「年火」之日。除清掃環境外,還要閤家團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飯,並把牛羊肉、糖塊、麵餅、奶食品供奉在神龕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熱鬧非凡。

大年,也就是春節。蒙古族取奶食潔白無垢之意,稱春節為「白節」。除夕,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圍著火塘吃餃子。

飯罷,還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達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曉,男女老幼便穿上嶄新的民族服裝,由長輩帶著全家人祭天,並在堆積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著,開始拜年。

由晚輩向長輩叩頭敬酒、獻哈達,祝願老人健康長壽,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們一般不遠行。初五以後,他們才騎著駿馬,興高采烈地帶著禮物到親友家拜年,共進全羊酒宴。

每逢節日期間,草原上到處都充滿了歡歌笑語,各族群眾沉浸在節日的幸福之中。

鄂倫春族過春節的習俗

春節也是鄂倫春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日。節前進山打獵,冰上捕魚,備過新年。臘月二十三火神上天,要供食品。除夕,家家戶戶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團圓飯,守夜。

初一清晨,人們忙著煮新包的「謝納溫」(餃子),鳴放鞭炮或向天空鳴槍,以示迎來了新的一年。全家人走出屋外,面向東或南,燃起九柱香,叩頭祭拜天神和山神,祈求神靈恩賜獵物,保佑全家免災免禍、吉祥如意。祭祀之後,按輩份次序入座就餐。

席間,晚輩要向長輩斟酒、叩頭拜年,先拜爺爺、奶奶,再拜父親、母親。弟弟、妹妹也要向哥哥、姐姐拜年,行屈膝請安禮。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用手指蘸酒,向上、下、左、右彈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祖,然後向來拜的人囑咐幾句吉利的話。

太陽出來以後,人們穿上新衣服,攜兒帶女,帶著酒肉互相拜年,先到氏族或家族中最年長者家裡行拜,然後再到其他家。進門先燒香祭火神,向篝火裡扔一塊肉,灑一杯酒,主人陪同客人祭拜。祭祀畢,客人向主人敬酒、敬菸、叩頭,並祝願老人健康長壽。

受拜的長輩同樣向來拜者說幾句祝福的話,有的還要給壓歲錢或幾塊糖。這一天,老人一般都在家裡等候晚輩來拜年。

初二開始,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飲酒娛樂,青年人則自動組織起來進行文體活動,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賽馬射擊、摔跤比賽;或者下棋玩牌。歌舞尤為人們所喜愛。他們的舞蹈有反映飛禽走獸的生活懷貌的,有表現獵人捕捉野獸情景的,也有描繪婦女採集勞動場面的,動作古樸純真,具有深厚的狩獵生活氣息。

娛樂活動一直延續到初四。初五,人們認為是「鬼日」,忌諱出門,也不許娛樂和吵鬧。這一天,人們都各自在家裡休息。

初六開始,獵民可以上山打獵,恢復正常的生產活動。

正月十六早上,有相互給對方臉上抹黑的習俗。

內蒙古有什麼過年習俗

5樓:蕭伯納大師

內蒙古春節習俗:

內蒙古春節習俗儀式中包括「祝壽」的內容,而且是從最長者開始,比如說,先為85、73歲高齡者祝壽,時間一般在臘月二十五前後;臘月二十七到除夕這段時間,則為61、49歲的長者祝壽。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傳統習俗,以示閤家團圓。除夕晚上吃年夜飯時,一家人把煮好的整羊擺到案頭,把羊頭放在整羊上面,羊頭朝年紀最長、輩分最高的長者。

戶主用刀在羊頭的額部劃一個「十」字後,全家人開始享受豐盛的晚餐。喝酒,是蒙古族過除夕必不可少的程式。蒙古族的年夜飯,按常規要多吃多喝。

民間還流行年夜飯的酒肉剩得越多越好的說法,象徵新的一年全家酒肉不竭,吃喝不愁。

蒙古族的除夕夜,家家屋裡的燈必須點到天明。此夜,全家不分老幼盡情娛樂,一夜不睡,直到天明。除清掃環境外,還要閤家團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飯,並把牛羊肉、糖塊、麵餅、奶食品供奉在神龕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熱鬧非凡。

大年,也就是春節。蒙古族取奶食潔白無垢之意,稱春節為「白節」。除夕,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圍著火塘吃餃子。

飯罷,還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達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曉,男女老幼便穿上嶄新的民族服裝,由長輩帶著全家人祭天,並在堆積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著,開始拜年。

由晚輩向長輩叩頭敬酒、獻哈達,祝願老人健康長壽,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們一般不遠行。初五以後,他們才騎著駿馬,興高采烈地帶著禮物到親友家拜年, 共進全羊酒宴。

每逢節日期間,草原上到處都充滿了歡歌笑語,各族群眾沉浸在節日的幸福之中。

正月初一,祭敖包、祭天地之後,熱鬧的拜年活動開始了,以前多數人是需要騎著駿馬相互拜年的,小輩的要行叩頭禮;大家先到長輩的家裡(蒙古包)裡拜年,然後再邀請親戚朋友到自己家裡。一直忙活著,叩節、拜年一般要持續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在此期間,酒肉、歌舞是不變的主題。

現在,蒙古族多數儀式簡化了,但春節期間一定會盛裝,穿上蒙古長袍,祭天儀式仍然非常隆重,最主要是供奉酒、肉、奶製品,跪拜之後,再是家庭內部給長者尊者拜年,最後才是向家庭外部的朋友拜年。

初二開始,在內蒙古春節習俗中,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飲酒娛樂,青年人則自動組織起來進行文體活動,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賽馬射擊、摔跤比賽;或者下棋玩牌。歌舞尤為人們所喜愛。他們的舞蹈有反映飛禽走獸的生活懷貌的,有表現獵人捕捉野獸情景的,也有描繪婦女採集勞動場面的,動作古樸純真,具有深厚的狩獵生活氣息。

娛樂活動一直延續到初四。初五,人們認為是「鬼日」,忌諱出門,也不許娛樂和吵鬧。這一天,人們都各自在家裡休息。

初六開始,獵民可以上山打獵,恢復正常的生產活動。在內蒙古春節習俗中,正月十六早上,有相互給對方臉上抹黑的習俗。

內蒙古的過年風俗是什麼?

6樓:化工儀表交流

吃餃子,壘旺火,蒙古人初六,初七會過小年。

7樓:匿名使用者

內蒙古以烏蘭察布為界,分為蒙西地區和蒙東地區,這兩個地區的過年風俗是不一樣的。蒙西地區是指: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烏海、阿拉善。

蒙東地區是指:赤峰、通遼、呼倫貝爾、錫林郭勒、二連浩特、滿洲里、興安盟。

8樓:杜俊民

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這天是送火神爺的「年火」之日。除清掃環境外,還要閤家團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飯,並把牛羊肉、糖塊、麵餅、奶食品供奉在神龕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熱鬧非凡。

大年,也就是春節。蒙古族取奶食潔白無垢之意,稱春節為「白節」。除夕,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圍著火塘吃餃子。

飯罷,還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達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曉,男女老幼便穿上嶄新的民族服裝,由長輩帶著全家人祭天,並在堆積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著,開始拜年。

由晚輩向長輩叩頭敬酒、獻哈達,祝願老人健康長壽,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們一般不遠行。初五以後,他們才騎著駿馬,興高采烈地帶著禮物到親友家拜年,共進全羊酒宴。

每逢節日期間,草原上到處都充滿了歡歌笑語,各族群眾沉浸在節日的幸福之中。

內蒙古的春節習俗是什麼?

9樓:愛的軒言

內蒙古春節習俗:

內蒙古春節習俗儀式中包括「祝壽」的內容,而且是從最長者開始,比如說,先為85、73歲高齡者祝壽,時間一般在臘月二十五前後;臘月二十七到除夕這段時間,則為61、49歲的長者祝壽。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傳統習俗,以示閤家團圓。除夕晚上吃年夜飯時,一家人把煮好的整羊擺到案頭,把羊頭放在整羊上面,羊頭朝年紀最長、輩分最高的長者。

戶主用刀在羊頭的額部劃一個「十」字後,全家人開始享受豐盛的晚餐。喝酒,是蒙古族過除夕必不可少的程式。蒙古族的年夜飯,按常規要多吃多喝。

民間還流行年夜飯的酒肉剩得越多越好的說法,象徵新的一年全家酒肉不竭,吃喝不愁。

蒙古族的除夕夜,家家屋裡的燈必須點到天明。此夜,全家不分老幼盡情娛樂,一夜不睡,直到天明。除清掃環境外,還要閤家團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飯,並把牛羊肉、糖塊、麵餅、奶食品供奉在神龕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熱鬧非凡。

大年,也就是春節。蒙古族取奶食潔白無垢之意,稱春節為「白節」。除夕,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圍著火塘吃餃子。

飯罷,還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頭),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達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曉,男女老幼便穿上嶄新的民族服裝,由長輩帶著全家人祭天,並在堆積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著,開始拜年。

由晚輩向長輩叩頭敬酒、獻哈達,祝願老人健康長壽,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們一般不遠行。初五以後,他們才騎著駿馬,興高采烈地帶著禮物到親友家拜年, 共進全羊酒宴。

每逢節日期間,草原上到處都充滿了歡歌笑語,各族群眾沉浸在節日的幸福之中。

正月初一,祭敖包、祭天地之後,熱鬧的拜年活動開始了,以前多數人是需要騎著駿馬相互拜年的,小輩的要行叩頭禮;大家先到長輩的家裡(蒙古包)裡拜年,然後再邀請親戚朋友到自己家裡。一直忙活著,叩節、拜年一般要持續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在此期間,酒肉、歌舞是不變的主題。

現在,蒙古族多數儀式簡化了,但春節期間一定會盛裝,穿上蒙古長袍,祭天儀式仍然非常隆重,最主要是供奉酒、肉、奶製品,跪拜之後,再是家庭內部給長者尊者拜年,最後才是向家庭外部的朋友拜年。

初二開始,在內蒙古春節習俗中,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飲酒娛樂,青年人則自動組織起來進行文體活動,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賽馬射擊、摔跤比賽;或者下棋玩牌。歌舞尤為人們所喜愛。他們的舞蹈有反映飛禽走獸的生活懷貌的,有表現獵人捕捉野獸情景的,也有描繪婦女採集勞動場面的,動作古樸純真,具有深厚的狩獵生活氣息。

娛樂活動一直延續到初四。初五,人們認為是「鬼日」,忌諱出門,也不許娛樂和吵鬧。這一天,人們都各自在家裡休息。

初六開始,獵民可以上山打獵,恢復正常的生產活動。在內蒙古春節習俗中,正月十六早上,有相互給對方臉上抹黑的習俗。

內蒙古的風俗習慣,內蒙古的風俗習慣

1 草原盛會一那達幕 即遊藝 聯歡的意思,源於七百年前。那達幕之日商販雲集,說書獻藝應有盡有,熱鬧非凡,最扣人心絃的莫過於賽馬 摔跤 射箭。多在草原牛羊肥壯 稻穀飄香的8月份舉行。2 蒙古包 蒙古包一詞來自於滿族人對蒙古族住所的稱呼,是遊牧生活的產物。一般高七八尺,寬丈餘,先用木杆 牛皮訂成網狀方架...

內蒙古有哪些美食,內蒙古有什麼美食

我覺得內蒙古的美食有背頭燒麥,因為我是在高中畢業的時候和家人一起去了內蒙古旅遊,在早上吃早飯的時候就點了一份背頭燒麥,真的是特別的好吃,它的皮特別的薄,而且裡面的餡特別的鮮美,和內地的一些杭州小籠包不同,他們用的肉都是一些牛肉,羊肉,和他們那種麵皮非常的有勁道,肉和皮嚼在口中非常的帶感,現在還讓我回...

內蒙古的天氣,內蒙古氣候如何?

內蒙古很大,高原氣候多樣性很強,不知你要去 如果是呼和浩特的話,早晚氣溫較低,這幾天值夜班的人有時要穿大衣的。草原上溫度更低,風很大。另外,白天太陽輻射很強,建議帶太陽鏡出行。8月這裡平均氣溫20多度,早晚涼爽,中午很熱,達到28,29.沒有風,有時會下雨,多為雷雨.短褲半袖就可以,下過雨的晚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