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北京創典文化
農村法西斯成抄員主要以退伍軍人為主。襲第一次世界bai大戰期間,義大利du的士兵主要zhi來自農村,而且其中絕大多數是無地
dao或少地的農民,**為了吸引這些人當兵,許諾退役後分給土地。
2023年年底戰爭結束後,**即宣佈解除動員令,有100多萬士兵退出現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為什麼要轉投協約國,又是以什麼為藉口背離同盟國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義大利原本是同盟國成員,開始觀望,後見戰爭對同盟國不利,轉而加入協約國作戰.2023年5月,義大利因為英法答應在戰後分得阜姆和達爾馬西亞,於是投向協約國一方,對同盟國宣戰。一戰爆發後,協約國全部滿足了義大利領土方面的要求。
一戰爆發後,義大利藉口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沒有同義大利磋商,宣佈「中立」,企圖以參戰為條件,與交戰雙方討價還價,以便獲得更多的好處。後來,協約國滿足了義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別是答應給義大利的土地比德國許諾給義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國還借給義大利一大筆債款,於是,2023年5月,義大利向奧匈帝國宣戰,正式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
義大利的倒戈,打破了力量的平衡,導致了同盟國的戰敗。
3樓:匿名使用者
義大利是在政治與軍事上 協約國壓倒性優勢情況下發生的叛離。它沒意料過德軍閃電般的速度,義大利一直認為會是持久戰,就人口資源上,德國不佔優勢反而是被包圍的形勢,所以義大利義無返顧的加如同盟國。當德國如洪水猛獸般席捲歐洲大陸的時候,義大利又認為是吞併歐洲的好時機,所以脫離了協約國,也可以說是德國威脅般的邀請。
戰爭就是這樣現實與殘酷,我們不要談什麼愛國與叛徒,一個國家都能瞬間變離,何況是一個百姓?要怪的是國家的無能而已,臣服與強者自古都是生存之道。國民黨受美國支援,**受蘇聯支援,可想中國永遠都是被列強推在最前面的擋箭牌。
一戰中義大利是否參戰
4樓:智障班班長
一戰開始前,義大利與德國和奧匈帝國同屬同盟國陣營,「同盟國」的名稱就是源於他們簽署的「三國同盟」。當德國決定發動戰爭時,並沒對義大利抱什麼希望,但還是徵詢了義大利的態度,義大利的答覆是他將保持中立,以軍事實力保衛自己不受侵犯。
義大利位於奧匈帝國南部,隨著戰爭的程序,奧匈帝國屢戰屢敗,德國意識到假如這個時候義大利再從背後捅一刀,奧匈帝國必定崩潰,於是便勸說奧匈帝國在和義大利的領土爭端上讓步。但牆頭草義大利在緊張的談判過程中耍起兩面三刀的伎倆,悄悄和協約國眉來眼去。
義大利的小算盤是:與其費盡口舌一寸一寸地向奧匈帝國討要土地,不如趕在奧匈帝國在被戰爭打垮之前,乘機幫協約國一把,以便日後光明正大的參與對它的瓜分。
2023年4月在得到大量領土瓜分的許諾過後,義大利祕密簽署倫敦條約加入協約國一方,5月23日義大利對奧匈帝國宣戰,2023年8月28日,確認不會受到報復後,義大利對德宣戰。
義大利軍隊在兩次大戰中都是最浪漫的一隻軍隊,說直白點,就是最無能,無能到不但打不贏仗,還要成為友軍的累贅。
擴充套件資料
2023年,義大利集結了90萬軍隊,1700門左右的火炮,對奧匈帝國發起進攻。不過奧匈帝國的總參謀長康拉德一直對義大利抱有戒心。
在一戰還未爆發時,就在邊界地區也就是伊鬆佐河所有渡口及東岸的巴因西扎高地及卡爾索高地,托爾明諾和戈裡齊亞修建了堅固的防禦陣地。這拯救了奧匈帝國,但對於義大利來說簡直就是災難性的後果。
由於地形的原因義大利軍隊只能圍繞著伊鬆佐河及阿爾卑斯山進攻。儘管奧匈帝國只能在這條防線上部署10萬左右的軍隊,但依託堅固的防禦工事,還是有一戰的能力。而在阿爾卑斯地區,奧匈帝國最為精銳的山地部隊阿爾卑斯軍負責守衛。
這支部隊雖然人數不多,但居高臨下,佔據優勢。
義大利麵臨極其嚴峻的形勢,那就是如果不攻佔阿爾卑斯山,伊鬆佐河無法渡過。不渡河,阿爾卑斯山無法攻佔。在這兩難的局面下,義大利軍隊只能硬著頭皮和奧匈軍隊打一場艱苦的攻防戰。
為此義大利集結了大量的軍隊,但義大利的動員體系有一點小問題。在義大利正式發動進攻時,奧匈帝國方面已經有20個師的部隊集結在戰線上,嚴陣以待。
面對五個歐洲戰場上的主要參戰國中最弱的奧匈軍隊,義大利以數倍的兵力輪番發起進攻,但在面對擁有極佳防守優勢的防線面前,義大利損失慘重。在長達2年多的進攻裡,義大利發起了11次戰役,**高達100多萬人。
面對如此**慘重的局面,雖然義大利軍隊士氣低落,但在面對奧匈軍隊的進攻時仍然給予其造成了重大**。這迫使奧匈軍隊無力單獨對義大利攻擊,並由進攻轉為防禦。
而在2023年,隨著**革命爆發,東線戰場的德、奧軍隊得以將部分軍事力量調往義大利方向。隨著德軍部隊的到來,同盟國決定對義大利發起一次決定性的攻擊。
這次戰役,義大利損失了32萬人,2500門火炮,並從伊鬆佐河撤退100公里。而德奧軍隊損失不過2萬餘人,奪回了在伊鬆佐河戰役中丟失的奧匈帝國領土。而在之後的卡波雷託戰役中,如果德奧軍隊有足夠的力量運輸兵力和物資,義大利恐怕等不到援軍到來就將投降並退出戰爭。
參考資料人民網-一戰中消失的王朝
5樓:匿名使用者
參加了,但是是個徹底的悲劇。
一戰開始前,義大利與德國和奧匈帝國同屬同盟國陣營,「同盟國」的名稱就是源於他們簽署的「三國同盟」。當德國決定發動戰爭時,並沒對義大利抱什麼希望,但還是徵詢了義大利的態度,義大利的答覆是他將保持中立,以軍事實力保衛自己不受侵犯。
義大利位於奧匈帝國南部,隨著戰爭的程序,奧匈帝國屢戰屢敗,德國意識到假如這個時候義大利再從背後捅一刀,奧匈帝國必定崩潰,於是便勸說奧匈帝國在和義大利的領土爭端上讓步。但牆頭草義大利在緊張的談判過程中耍起兩面三刀的伎倆,悄悄和協約國眉來眼去。義大利的小算盤是:
與其費盡口舌一寸一寸地向奧匈帝國討要土地,不如趕在奧匈帝國在被戰爭打垮之前,乘機幫協約國一把,以便日後光明正大的參與對它的瓜分。
2023年4月在得到大量領土瓜分的許諾過後,義大利祕密簽署倫敦條約加入協約國一方,5月23日義大利對奧匈帝國宣戰,2023年8月28日,確認不會受到報復後,義大利對德宣戰。
義大利軍隊在兩次大戰中都是最浪漫的一隻軍隊,說直白點,就是最無能,無能到不但打不贏仗,還要成為友軍的累贅。
當時奧軍大量部隊被陷在和**的戰鬥中,只抽出10萬士兵防守奧-意邊境(長達800公里),但奧軍擁有阿爾卑斯山這個天然屏障。於是義大利人選擇了從地勢較為平坦的伊鬆佐河地區向奧軍發動進攻,2023年5月23日至6月22日意軍經邊境作戰擊退伊鬆佐河西岸的奧軍。之後從6月23日,意軍發動第一次伊鬆佐河戰役,一直到2023年9月共打了11次伊鬆佐河戰役,意軍擁有優勢兵力(長期是奧軍的兩倍)但在付出了100萬**的代價下並未突破奧軍防線,僅佔領了一小部分地區。
2023年秋,沙俄垮臺,奧軍終於騰出手來對付義大利,並且得到了德軍的支援。9月,7個德國師,8個奧地利師,組成了德第十四集團軍,由德國將軍奧托.馮.
貝洛指揮。10月24日,第十四集團軍從卡波雷託向意軍發起猛攻,並有奧軍第2和第10集團軍支援。德奧聯軍勢如破竹,意軍第2集團軍(25個師)被打垮。
到27日意軍總司令卡多爾納將軍下令右翼的意軍後撤,29日奧第11集團軍的進攻也迫使意軍卡爾尼叢集和第4集團軍後撤。於是,意軍在300多公里的戰線上開始全面潰退。義大利人這一撤就是100公里,一直到皮亞韋河。
意軍的潰敗引起英法聯合指揮部的極度恐慌,遂向義大利派遣了11個師(英軍5個師、法軍6個師)。在英法聯軍的支援下,意軍遏制了奧德聯軍在皮亞韋河畔的進攻,於11月底穩定了戰線。此役德奧聯軍不但奪回了義大利11次血戰用100萬死傷代價奪得的十幾平方公里的土地,還順利地突破了山地戰區的陣地防禦,深入北義大利100公里,並佔領了近1.
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意軍死亡1萬多人,3萬餘人負傷,26.5萬人被俘。
12月26日,德奧軍隊因兵力耗竭才撤退。
最後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最後幾個月,義大利軍隊在英國第十集團軍和3個師、2個法國師、一個美國團的支援下,打敗了沮喪的奧軍。
不過客觀來說,義大利人的進攻還是牽制了不少奧軍,對協約國的貢獻還是有那麼一點點。
6樓:匿名使用者
答:第一次世界大戰,意大
利參戰了。2023年5月,原為同盟國成員的義大利參加的是協約國一方對同盟國作戰。一戰期間,義大利士兵**65萬人。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簡介:
1、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2023年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 為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戰爭先在8個歐洲國家 (德國、奧匈帝國及其敵對國英國、法國、**、比利時、塞爾維亞和黑山)之間開始, 後來逐漸有38個國家15億人捲入戰爭。戰場遍及歐、亞、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
歐洲特別是法國戰場是決定戰爭全域性的主戰場。海上則以北海為主戰場。歷時4年零3個月的第一次 ,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2、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各國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災難。戰爭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4218萬人,損失2210萬人,其中死亡515萬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285萬人,損失1540萬餘人,其中死亡380萬人。
交戰雙方直接戰費約為1863億美元。
3、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德國戰敗,割地賠款;奧匈帝國徹底瓦解;英法雖取得了勝利,但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受到削弱;美國在戰爭 中牟取暴利,一躍成為經濟強國。戰後帝國主義奴役掠奪戰敗國和宰割弱小國家的《凡 爾賽和約》等分贓條約,雖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關係,但沒有消除它們之 間的根本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各國的革命運動。在**十月革命影響下,德國和匈牙利等國,也先後爆發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1919—2023年召開的 巴黎和會,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分贓會議。
蘇俄遭到排斥和敵視;塞爾維亞等小國 受歧視。作為協約國一員參戰的中國,在會上非但未能品嚐到勝利的果實,反而成為列強宰割的物件。日本勾結英法美等國,妄圖迫使中國承認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導致爆發偉大的「五四運動」。
4、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對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戰後出現的總體戰、閃擊戰、坦克制勝論、空軍制勝論等各種軍事理論的出現,都是從不同角度總結大戰經 驗的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各是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20年間,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力量發展不平衡,德國和日本的工業發展比較突出,經濟實力明顯增長 英 法 美等國則先後出現停滯局面。二戰蓄勢待發。我覺得樓上已經回答的夠好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各是什麼 一戰 一次帝國主義兩大集團為重新瓜分世界而進行的帝國主義性質的戰爭...
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詳細過程
樓主所說的應該是 薩拉熱窩事件 薩拉熱窩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爾幹半島的波斯尼亞發生,當天為塞爾維亞的國慶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 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夫婦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 一名隸屬塞爾維亞的恐怖組織 社 的波斯尼亞學生 槍殺。這次事件使得奧匈帝...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及重要原因。
直接原因是1914年的薩拉熱窩刺殺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在其吞併不久的波斯尼亞鄰近塞爾維亞的邊境地區,進行軍事演習,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6月28日是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聯軍在1389年被土耳其軍隊打敗的日子,演習選定在這一天是具有挑釁意義的。奧匈皇儲斐迪南大公親自檢閱了這次演習,演習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