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十bai六大以來,***du多次強調要把解決zhi
好「三農dao」問題作為全黨回
工作的重中之重,並答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
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視窗,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
這五句話20個字,內涵豐富,不僅勾畫出了現代化農村的美好圖景,而且提出瞭解決「三農」問題的系統思路。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涵及總體要求
2樓:匿名使用者
1、如果聯絡到中國大部分人口住在農村,且進城務工經商的大部分農村戶籍人口事實上不能在城市安居樂業和完成勞動力再生產的現實,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顯然不能只是權益之計,而應該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目標。實現這個戰略目標的要點是,在中國快速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讓佔中國人口多數的農民分享到現代化的好處,從而讓農民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讓農民能夠安居樂業。
2、具體來說,據2023年全國人口統計,中國有58.20%的人口住在農村,70.8%的人口為農村戶籍,其中有約1.66億農村戶籍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從事
二、三產業。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真正能夠在城市安家立業的不超過30%,大部分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需要依託農村來完成勞動力的再生產:在農村生育子女,養育父母;自己年輕時到城市務工,年老時回農村養老。
外出務工經商的收入,往往不足以養活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村戶籍人口在城市的家庭生活。這是由中國產業多處於高競爭性的國際產業分工的未端,因單純強調比較優勢造成產業利潤不足所產生的問題,是國家巨集觀戰略中缺少戰略產業的惡果。
如果將不能在城市安居的進城務工經商農民算作農村人口(因為他們必須依託農村來完成勞動力再生產),則中國目前的農村人口約在8.8億左右。即使未來30年,農村人口每年減少1000萬,到2023年,中國還有5.
8億人口要依託於農村完成勞動力的再生產。考慮到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到時的農村人口將超過7億。
3、當前中國的城市化道路有兩種不同的可選方案,可分別稱為「積極方案」和「穩健方案」。所謂積極方案,就是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尤其是通過戶籍政策和土地政策推動農村人口的快速城市化。其中學界部分人尤其主張給農民土地私有產權,通過出賣土地為農民獲得進城準備金,從而加快農民進城的速度。
所謂穩健方案,就是在充分考慮城市就業吸納能力的基礎上,有序推進農村人口城市化。積極方案的後果是大量進城農民無法得到穩定的就業機會,從而在城市形成規模巨大的貧民窟。穩健方案則在承認目前城鄉二元結構現實的基礎上,在避免形成大規模城市貧民窟的前提下,推進農村人口的城市化。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涵與基本特徵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與基本特徵
2023年10月8日至11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了今後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和行動綱領,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
2023年10月9日至12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分析了形勢與任務,系統回顧總結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明確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意義,提出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
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的歷史背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並不是最近提出來的,20世紀50年代就曾用過這一提法。改革開放以來,至少在2023年**1號檔案、2023年**5號檔案和2023年**21號檔案即黨的十三屆八中全會《決定》中出現過這一提法。但這次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其背景和含義與以前有很大不同。
「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是要樹立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概念。要跳出「就三農抓三農」的傳統定勢,打破城鄉分割的體制障礙,把農業發展放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大格局中,把農村進步放到整個社會的進步中,把農民增收放到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進而統籌規劃政策、公共資源、基礎設施及產業佈局。
首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難點和關鍵在農村。從總體來看,目前我國農業現代化舉步維艱,農民收入增長困難重重,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任務艱鉅,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尚未消除,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如果這些問題和矛盾不**、不解決,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就很難贏得主動,並容易出現波折。
其次,我國總體上已經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的發展階段,初步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經濟實力。202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3萬億元,第
二、第三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5%以上,財政收入達2.6萬億元,這對於建設新農村非常有利。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加大對「三農」發展的支援力度,否則儘快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就會落空。
再次,鞏固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有利於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加快農村改革,促進農村發展,不僅是廣大農民的迫切願望,是全社會的普遍共識,而且是應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挑戰和參與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的客觀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繼續通過改革找出路、通過創新促發展,積極建立起既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又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體制機制,使農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最後,緩解農村發展的資源、市場、體制三大制約,縮小日漸拉大的城鄉差距,可以加速實現共同富裕。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明顯提升,工業化、城鎮化速度加快,土地、資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過去7年中減少了1億畝,人均下降到1.2畝,相當於世界平均值的1/3,而農村人口卻沒有減少多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2.57 ∶1擴大到3.23 ∶1,農村積累下來的種種矛盾已經向國民經濟發出了強烈的預警訊號。因此,**審時度勢地提出了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方針。
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與基本特徵
所謂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基礎,通過協調推進經濟與社會、文化、政治、環境和黨的建設,從而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等新的農村社會狀態。首先,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一種新的農村社會狀態,這裡的關鍵在於「新」。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要達到一個新狀態,實現經濟繁榮;農民生活水平要達到一個新狀態,實現生活富裕;農村環境要達到一個新狀態,實現村容整潔;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達到一個新狀態,實現鄉風文明和諧;農村社會管理要達到一個新狀態,實現管理民主。
如何達到這種新的農村社會狀態,要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基礎,而農業與農村發展的途徑和手段是要通過協調推進經濟與社會、文化、政治、環境和黨的建設。在新農村之前加上社會主義,一是要強調我國的新農村建設是在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進行的;二是指我國新農村的最終目標要實現共同富裕。
進一步分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體現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發展,體現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環境建設和黨的建設協調統一的發展要求。這些建設內容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的,統一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和系統,是多元一體化的綜合建設和全面發展。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在科學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階段性發展特徵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和戰略決策;是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擴大內需、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更是發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必然選擇;是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共同富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3.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與時俱進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具有內涵與建設背景上的時代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雖然在戰略思想上與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提出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但卻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
4.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科學發展觀在中國農村大地上的具體實踐;建設新農村的巨集偉目標,集中代表了億萬農民群眾的強烈願望和根本利益,具有極大的動員性和鼓舞性,將高度激發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指引億萬農民走上一條全面發展的幸福大道。
5.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動態的建設過程,具有時間上的長期性。一方面,農村落後是歷史形成的,徹底改變農村面貌,建成繁榮、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新農村是一個長期的目標;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即使在實現了全面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之後,「三農」問題依然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域性的重大問題,必須堅持長期作戰的思想,堅持不懈地做好「三農」工作。
4樓:匿名使用者
內涵::生產發展 生活寬裕 鄉風文明 村容整潔 管理民主
基本特徵:科學性 經濟性 層次性 動態性
怎樣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的內涵
5樓:司馬刀劍
黨中bai央多次強調要把解決好du「三農」問題作為全黨zhi工作的
重中dao之重,並提出了建設社會
版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即生權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
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視窗,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
這五句話20個字,內涵豐富,不僅勾畫出了現代化農村的美好圖景,而且提出瞭解決「三農」問題的系統思路。
社會主義新農村內涵,社會主義新農村內涵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在社會主義條件或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誌的社會狀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涵與基本特徵是什麼 內涵 生產發展 生活寬裕 鄉風文明 村容整潔 管理民主 基本特徵 科學性 經濟性 層次性 動態性 怎樣理解社會主義新...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義是什麼
十一五 期間,解決好 三農 問題仍然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十一五 規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其重大意義在於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從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以人為本來看,我國是農民占人口大多數的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
第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在深刻分析國際國內形勢 全面把握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域性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