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樂筆曉新
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來說明某種道理,達到勸誡、教育或諷刺目的的文學體裁回。「寓言」答
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與〈天下篇〉「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論的技巧,後者則視寓言為傳達意念的工具。
1. 有所寄託的話。 《莊子·寓言》: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陸德明 釋文:「寓,寄也。
以人不信己,故託之他人,十言而九見信也。」 2. 指託辭以寓意。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元佑 獻詩十首,其詞猥陋,皆寓言嬖倖,而意及兵戍。」 明 王瓊 《雙溪雜記》:
「後世山林隱逸之士有所紀述,若無統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廣見聞而資智識。」 3. 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常帶有勸戒、教育的性質。如我國古代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臘 《伊索寓言》
《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什麼意思
2樓:※淡茗
這句話的意思是,寄寓的言論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引用前輩聖哲的言論十句有七句讓人相信,隨心表達、無有成見的言論天天變化更新,跟自然的區分相吻合。
出自: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學派經典著作《莊子·寓言》,原文如下: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親父不為其子媒。
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之罪也,人之罪也。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於己為是之,異於己為非之。
譯文:寄寓的言論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引用前輩聖哲的言論十句有七句讓人相信,隨心表達、無有成見的言論天天變化更新,跟自然的區分相吻合。寄寓之言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是因為藉助於客觀事物的實際來進行論述。
做父親的不給自己的兒子做媒。做父親的誇讚兒子,總不如別人來稱讚顯得真實可信;這不是做父親的過錯,是人們易於猜疑的過錯。跟自己的看法相同就應和,跟自己的看法不同就反對;跟自己的看法一致就肯定,跟自己的看法不一致就否定。
3樓:
寄寓的言論十句有九句讓人相信,引用前輩聖哲的言論十句有七句讓人相信,隨心表達、無有成見的言論天天變化更新,跟自然的區分相吻合
莊子中的"寓言","重言","卮言"分別是什麼意思?
4樓:腳印大點
1.「寓言」:與譬喻論證,其特徵是「藉外論之」。「藉外論之」是指「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按照人之常情,某人被別人稱讚比被其父稱讚更易令人信服,因為父親稱讚兒子容易致人生疑。
其特徵是用人們熟悉的事例來論證自己的主張。就其規則而言,即是「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於己為是之,異於己為非之」。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在使用寓言時,當然是贊同與自己相同的觀點,反對和否定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其是非必須由自己來主張和評定。
2.「重言」:與引用論證,其特徵是「借有見解、有才德之長者或先人的言論來論說」。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就其規則而言,即便年長卻無才、無德、無做人之道者,其言論亦不能作為論說之論據。
其作用而言,即如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的《天下》篇所言「以重言為真」。
白話譯文:此名人名言的論證形式與印度邏輯的「聲量」、「聖言量」相似;但在形式邏輯裡,則犯了「以人為據」或「訴諸權威」的錯誤,因而此「真」不是形式邏輯之「真」概念。
需要說明的是,《莊子》裡的「重言」大致有如下幾種型別:
(1)虛構一個人的言語作為論證之理由;
(2)用真人虛構一個事件為論證之理由;
(3)用真人真事為論證之理由;等等。由此可見,它與先秦諸子的引用論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3.「卮言」:與事實論證,其特徵是「事實陳述」。萬物有其固有的本性和作用,「卮言」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
白話譯文:即為未經刻意思考,從而不帶任何成見之言,即無心之言。
其規則是:在論證說理中,必須真實地描述事物,所言必須與物之本性相一致。也就是說,「卮言」不能是主觀言論,不能有價值判斷,只要是合於事物本身即可。
由此看來,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的「卮言」論式要求不帶有價值偏好等個人成見,是一種事實陳述。
在莊子看來,自然規律不需要言說;如果真要言說,也只能合於自然的規律,即這種言說只是描述自然規律。就其作用而言,即要強調的是「事實勝於雄辯」的論證作用。
5樓:匿名使用者
「寓言」與譬喻論證。其特徵是「藉外論之」。
「重言」與引用論證。其特徵是「借有見解、有才德之長者或先人的言論來論說」。
「卮言」與事實論證。其特徵是「事實陳述」。
莊子關於「寓言、重言、卮言」概念的提出,是在《莊子》雜篇《寓言》中。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符合自然變化無常的規律)。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是指:一篇文章十分之九用寓言文體,寓言中有重言,佔十分之七。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是指:「卮言」即為未經刻意思考,從而不帶任何成見之言,即無心之言。其規則是:
在論證說理中,必須真實地描述事物,所言必須與物之本性相一致。也就是說,「卮言」不能是主觀言論,不能有價值判斷,只要是合於事物本身即可。
《莊子》的「卮言」論式要求不帶有價值偏好等個人成見,是一種事實陳述。在莊子看來,自然規律不需要言說;如果真要言說,也只能合於自然的規律,即這種言說只是描述自然規律。
《莊子》的「寓言、重言、卮言」三種論式理論,在《莊子》諸篇中可以得到證明。如《逍遙遊》篇的「寓言」與「重言」以及「卮言」論式。此篇描述了北冥之魚、蟬、斑鳩、湯與棘對話、一官、宋榮子、列子、「堯讓天下於許由」、「肩吾問於連叔」、惠施與莊子對話等。
在莊子看來,這些均為合於自然規律的言說,依此言說來論證「逍遙遊」(無己、無功、無名)。當然,還應當看到,莊子的「卮言」論式是置於其宇宙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之中的。
在《人間世》篇中「寓言」、「重言」、「卮言」論式的應用也得到了證實。
總之,「卮言」論式是一種敘述的方法,構成中國傳統思想最基本的論說方式,儒家、墨家莫不如此。例如,《論語·先進》中記載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的故事,通過敘述的方式論證了孔子的政治哲學思想。(《墨子·非命上》)就是:
立言的宗旨和價值歸宿,應該是看所立之言是否有利於「聖王之事」、「百姓耳目之實」、「百姓人民之利」。
由此即可看出中國傳統思想論證的特徵:中國傳統思想的論證是描述性的(與西方思想的分析性論證不同),離不開具體內容的論證(不是抽象的形式論證),離不開不同學派主張的論證(不是零主體的論證)。
參考資料
郭慶藩.《莊子校釋》(新編諸子整合).北京:中華書局,2023年
莊子的三言
6樓:輕靈觸動
「寓言」「重言」是敘述描寫,「卮言」是議論。
1、寓言
為大眾所熟知的寓言有兩大要素:「一是故事性,二是寄託性。」寓言本身並非通過邏輯思維方式來判斷推理,而是通過訴諸形象、故事來闡明釋義道理。
寓言是「三言」中所佔比例最大、莊子用力最勤、取得成就最高、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言」。
2、 重言
漢字的博大精深便在於,相同的字形有著不同的字義,重言(重疊的重)與重言(尊重的重)雖字面相同,意思卻毫無關聯。對二者我們要分別進行論述。重言在現代語文的修辭手法中,唸作為重疊的「重」,指兩個相同的漢字重疊在一起組成一個詞。
從字數上來說,也稱為「疊字」。
3、卮言
在《莊子》的研究過程中,歷代學者對「三言」中卮言的理解分歧最多,評價也最難統一。
莊子以「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對卮言進行直接的描述,旨在強調卮言如日出一樣強大的力量,明確指出「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的作用。
這便是卮言,可以隨心表達、與日俱新、無有成見的言論,與自然合乎因循無盡的變化和發展,以此持久延年,歷久彌新。這也是的莊子處世原則,順其自然,超然物外,與時俱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正是有了卮言的存在,莊子的「道」方能簡明直接的論述,他的哲學思想才能夠發揮得淋漓盡致。
莊子的寓言皆「無端崖之辭」,差不多完全是主觀臆想的產物,突破時間和空間、自然和社會、神話和現實的種種界限,千姿百態的形象,奇幻莫測的構思和汪洋恣肆的語言,構成奇文。
所謂「以重言為真」,即虛構假託前人言行,求實尋真。莊子「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莊子的思想精深博大,在這「沉濁」之世,無法以莊重嚴正的文辭表達思想,只能以虛擬假託的「重言」出之。
莊子筆下,「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的宋榮子(即戰國中期思想家宋研)、「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的列子(即戰國鄭哲學家列禦寇),已被莊子改造重塑失其本真。
莊子 「以卮言為曼衍」。莊子以形象寓理,其「卮言」含蓄隱晦,內容具有相當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無所待而遊於無窮」。
對莊子「卮言」的理解歷來頗多分歧,莊子主張「大道無言」「道不可言」。
「道」,是超越的無限的,「言」,是世俗的有限的。無限的世界不能用有限的言辭解釋清楚。或許在莊子的心目中,本來就無意以有限的「言」說清玄妙的「道」。
因此,莊子的「卮言」方給人以「意出塵外,怪生筆端」的強烈印象。
「莊子」給人以撲朔迷離捉摸不定的印象。莊子之文風,比喻奇特,聯想豐富,意象變幻,文字跳躍,妙筆縱橫,別具一格。所以魯迅先生「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這一評判,誠為至言。
以莊子思想核心為綱,以「寓言」「重言」「卮言」三言為目,那麼「莊子」就不難解讀了。
追求自由的心態是以放棄對別人的偏見和慾望為前提。在三千多年前,莊子的境界是宇宙的境界,人世永無絕對自由,人會永遠因的某種意識和慾望受到壓抑而感到不自由。文明以探索靈魂奧祕,追求心靈的自由為尺度。
7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莊子》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
卮[zhī]言:出於無心的,自然流露的語言。這種語言層出無窮,散漫流衍地把道理傳播開來,並能窮年無盡,永遠流傳下去。
重言:我理解是chong,教材解釋為借重長者、尊者、名人的言語,為使自己的道理能為他人所接受,託己說與長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個人理解為兩種,一種是重複或者說引用名人名言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則是明明是自己說的話,但是卻說是名人說的,來增強說服力和權威性)
寓言 : 虛擬的寄寓於他人他物的言語。這是為了避免主觀片面,也為了取信於人,所以「藉外論之」 (其實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寓言故事。
比如熟悉的逍遙遊的開頭就是引用了鯤鵬的故事和列子御風而行的內容,他們並非是文章的主旨,只是為了論證和烘托)
寓言在三言中是大頭~所以說「三言之中,寓言十九」
相對論是什麼意思,相對論什麼意思
狹義相對論認為,你可以飛到未來,但你不能飛到過去。你有沒有幻想過,自己經歷 或者電視劇中的穿越情節?但是在這成真之前,或許你應該瞭解一下,關於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相對論。相對論什麼意思 相對論釋義 研究時間和空間相對關係的物理學說。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前者認為物體的運動是相對的,光速不因光源...
番外篇是什麼意思,番外是什麼意思
1 番外集就是故事主幹外的一些分枝故事,將故事中的人物另作處理開闢一個新的小故事或是類似主體的故事但是是另一些人來講述或上演。還有一種就是講述主幹故事中提到的但是沒有細說的一些部分,將它們完全的在這裡。給讀者一個交待。通常 中,作者往往會就故事情節,揭示或發展某些方面的內容。2 番外一詞來自日本,中...
命運之輪是什麼意思,命運之輪是什麼意思
10.命運之輪 輪迴 牌的物語 物語一輪子不斷地轉動,代表不停息的宇宙和人生的沈浮。獅身人面獸負責輪子的平衡。輪子上寫著taro或rota,代表上帝的真理在這個輪子中。tarot 塔羅,tora 真理,rota 輪 牌的四角是四柱神,都在念書。輪的左邊是蛇,右邊是狗頭人面神,上方是人面獅身獸。物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