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書憤》,作者因什麼而憤

2021-03-03 22:03:29 字數 5628 閱讀 2749

1樓:東澤

憤的是不得志,空有報國之情但是得不到帝王的賞識。

2樓:杜

憤的是不得志,陸游幹了那麼多好事,卻得不到人的什麼。

在書憤這首詩中 作者是因為什麼而憤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北望山河,報國無門。

所以感嘆諸葛亮,伯仲間 是暗指自己

《書憤》作者陸游憤的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遙望著北方被金人佔領的中原地帶,胸中的憤恨鬱積如山。

5樓:匿名使用者

憤的是不得志,空有報國之情但是得不到帝王的賞識,「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中的「空自許」充分說明了作者的「憤」「已先斑」說明了他的不得志

陸游的《書憤》中沒有提到『憤』,作者具體用了哪些寫法抒發了作者的憤怒之情?(準確答案)

6樓:莫嘆紅塵苦

陸游的《書憤》嚴格意義上來講共有五首,我們中學學的是其一,(也就是—早歲哪隻時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這裡面是沒有「憤」字的。作者北望中原,祖國河山大好,卻有失地未回,而「我」有心為過效力,怎奈白髮蒼蒼?於是作者滿腔的鬱憤之情都傾盡在詩裡。

用了對比(與諸葛對比)

用典「出師表」「伯仲」 本詩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其二和其三皆有「憤」字。而其四和其五沒有。

陸游為什麼寫《書憤》?陸游為什麼憤!(最簡單的回答!)

7樓:稗官雕龍

1、收復無望,報國無門

2、有強烈愛國主義感的詩人

3、感嘆作者一心報國卻壯志難酬,空度歲月,也感慨國家民族的命運。

8樓:文右我

1、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沒有報國 但已垂老2、愛國報國情節強烈、但報國無門、心繫國家3、為其心繫報國所感動、但又為報國無門而遺憾,要首先成就自己,才能更好地報效祖國。

9樓:西風易水

1.陸游

為什麼憤——抗金志向不能實現,自己卻已垂垂老矣。

2.從這首詩中你感到陸游是個怎麼樣的詩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3.讀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樣的感受?陸游空有抱負卻生不逢時,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好時光!!!

10樓:

1 因為被氣的

2 是善良的詩人

3 唉,可悲啊

(孩子,語文作業一定要自己寫啊!)

書憤(其一)陸游 詩人在詩中「書」了哪些「憤」

11樓:杜若

1對國家之恨: 金人入侵、國土淪陷、 被迫遷都

2對朝政之憤: 求和偏安、打擊主戰派 政治黑暗

3對自己之憤: 年老體衰、功業無成、 壯志未酬 從老師課件上覆制貼上的。嘿嘿嘿

12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書憤》陸游一詩作者用了對比手法來表達情感。 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3樓:love蕾絲

1 空有愛國之情,報國無門之憤

2 奸臣當道,佞人作梗,理想落空之憤

3 有心討賊,無力迴天之憤

4 年老垂暮,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憤

14樓:匿名使用者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垢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

少年時即受家庭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

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

陸游自幼好學不倦,12歲即能詩文。他在飽經喪亂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20歲時與唐琬成親,後被其母強行拆散,且唐婉後來早逝,導致這種感情傷痛終其一生,《釵頭鳳》、《沈園》等名作即是為此時之作。

紹興二十三年(公元2023年)赴臨安應試進士,取為第一,而秦檜的孫子秦壎居其次,秦檜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2023年)參加禮部考試,主考官再次將陸游排在秦壎之前,竟被秦檜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2023年),秦檜已死,陸游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

公元2023年孝宗即位後,以陸游善詞章,熟悉典故,賜其進士出身。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聖政所檢討官、通判、安撫使、參議官、知州等職。淳熙二 朱宣鹹中國畫《陸游詩意圖》

年(公元2023年),范成大鎮蜀,邀陸游至其幕中任參議官。 淳熙五年(公元2023年),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但並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六年(公元2023年)秋,陸游從提舉福建常平茶鹽公事,改任朝請郎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十二月到撫州任所。

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處理因茶鹽官賣後,茶鹽戶破產,被迫採取私販和**進行反抗而引發的各種糾紛和訴訟;另一方面上書朝廷,主張嚴懲不法官吏向茶鹽戶收納高額茶鹽稅,趁機大量蒐括民脂民膏的行為。淳熙七年(公元2023年)春,撫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發,淹沒大片田地和村莊,洪水衝到撫州城門口,百姓飢困潦倒。

陸游密切注視災情發展,上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在未徵得南宋**同意前,他先撥義倉糧至災區賑濟,使災民免於飢餓之苦,然後奏請撥糧和給江西地方官下令發糧,併到崇仁、豐城、高安等地視察災情。這一舉措有損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

行前,從宦遊四方所蒐集到的100多個藥方中,精選成《陸氏續集驗方》,刻印成書,留給江西人民,表達他的為民之心。途中又遭給事中趙汝遇所劾,竟以「擅權」罪名罷職還鄉。陸游在家閒居6年後,淳熙十三年(公元2023年)春,以朝請大夫知嚴州(今浙江建德縣梅城鎮)。

官至寶謨閣待制、晉封渭南伯,後被劾去封號。又以「擅權」之罪罷其官職還鄉。 淳熙十五年(公元2023年),陸游在嚴州任滿,卸職還鄉。

不久,被召赴臨安任軍器少監。次年(公元2023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議大夫禮部郎中。於是他連上奏章,諫勸朝廷減輕賦稅,結果反遭**,以「嘲詠風月」的罪名再度罷官。

此後,陸游長期蟄居農村,於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2023年1月26日)與世長辭。

此詩是在作者61歲時隱居山陰所寫的,這時正是南宋小朝廷為了爭得偏安一隅的環境,曾於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公元一一四一年),與金人訂立了屈辱的**條約。根據條約規定:宋室向金人奉表稱臣,宋每年向金進貢**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宋金劃定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為兩國疆界,宋鬱唐、鄧二州及商、秦之半與金。

這就是歷史所稱的「紹興和議」。從此之後,南宋統治集團完全變成了金國的僕從,可恥的民族敗類。他們對外**求榮,對內則是大肆鎮壓抗金主戰的愛國人士、公然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愛國名將岳飛。

而陸游從小就立下了愛國壯志,願在抗敵救國的戰爭中「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在一生的仕途中陸游可以說是不順的,四十多歲時,曾在川、陝參加抗金的活動,很想在此施展自己的遠大抱負,可是沒有得到重用。自己的主張反而遭到當權投降派的嫉恨,最後以撥義倉賑濟災民為「擅權」的罪名,被削職還鄉。

在家裡他扔盼望著有朝一日能被重用,上陣殺敵,收復失地。還寫下了「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英雄之志。

作者在寫《書憤》的時候,已經61歲了,都已年過六旬的老人,心中想的不是怎麼安享晚年,而是惦記著國土何事才被收復,可謂:「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面對統治者的投降**,再回憶自己獻身報國的艱辛、無奈,不禁義憤填膺,於是大筆一揮,憤然寫下了這首閃耀著愛國主義光輝的詩篇。它是自己壯志未酬的無限感慨,也是對自己國家岌岌可危的萬分擔憂,它表達了人們正義的呼聲,在今天同樣受到人們的敬仰。

本詩開頭兩句是追憶自己早年的政治抱負。小小年紀,便有滿腔的愛國熱情。但**又會懂得世事的艱辛呢?

是啊,正如「少年不知愁滋味」「世事艱」暗指投降派把持朝廷。這是為下文「空自許」作鋪墊的。「中原北望氣如山」遙望著北方被金人佔領的中原地帶,心中的憤鬱積如山。

一個「氣」字足以看出詩人的悲憤。小小年紀便有抗金報負,可是朝廷正豺狼當道。看著自己的國土被金兵踐踏,老百姓被金兵所害。

怎麼不會「氣如山」呢?可這如山的憤怒又向何處發洩,詩人只能「書憤」。頷聯是回憶當年宋軍擊退金兵,收復失地的那兩次勝仗。

可見作者多麼地渴望投身到這樣的戰鬥中去,同時也表明宋國人民有力量保衛自己的國土。到了頸聯,作者感情開始沉鬱悲涼。」「塞上長城」是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即意為守邊的戰士,「空自許」 體現出了詩人對壯志未酬的感慨,這種感慨不是一個人,而是大宋千千萬萬個有志之士的感慨。

在尾聯裡,作者借用諸葛亮在《後出師表》曾說過「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話,詩人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要像諸葛亮一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報效朝廷。面對這樣的朝廷,面對這樣的政治,自己壯志未酬,可是報國熱情仍在,就像岳飛,明知回京是思路一條,可是仍然回來,這就是精忠報國的最高境界。

在心底裡,一直敬賞著陸游的愛國熱忱。陸詩中有大量的憤懣之作,那並非個人私慾無以實現的狹隘怨尤,而是朝廷失地難收、個人壯志難酬的深切悲憤。

陸游的這首詩,在藝術技巧上,可謂是精心獨運。首先,全詩脈絡清晰,以「憤」字貫穿始終。前四句慷慨激昂,實寫了早年的志向和行動。

後四句沉鬱頓挫,虛寫晚年的感慨和理想。前後照應,自成一體。其次,風格雄健豪放。

再有就是詩歌內容飽滿,意象廣大。此外,詩中還運用了比喻、誇張、對偶、用典等表現手法,極大地表現了詩歌的藝術特色。

陸游給我們的過多的詩的內容,見一個網友寫道:時常思考著一個問題:何為好男兒?

是鐵骨錚錚,是光明磊落,是氣貫長虹,是言信行果,是馬革裹屍,是千金一諾,是志節高遠,是竭忠報國......,志節高遠。竭忠報國的好男兒陸游,以其大義千秋、忠正凜然的形象,在華夏英雄史上萬古長存;今日好男兒,不當如是耶?

從這首詩中,不難看出陸游給世人的形象就是忠貞愛國。將自己的畢生追求都放在為國家收復失地上,從幼時開始,到臨終時扔為改變,還將最後一口血噴灑成28個字: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可歌可泣,可悲可嘆。在這樣的一個境遇裡還是不改自己的志向,也難怪這麼多年來,陸游一直被人民所敬仰,但憑這股執著的心志,就不知讓多少自嘆不如。

再回首當下,社會好像一帆風順,人們都洋溢在歌舞昇平當中,不曾想到我們的周邊可是劍撥弩張,硝煙味四處瀰漫。不少國人都在養尊處優,一副事無關己高高掛起,甚至有些人公然支援**、破壞行為。同為華夏兒女,祖先幾千年下來的基業不容易呀!

不要學六國人了,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此言得之。對於外敵不要妥協,要堅決的打擊,更不要抱幻想,這世界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半點不容忽視。

我們都應向陸游學習,要有一個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把國家大事當做自己的畢生追求,把自己融入社會的建設之中。如果人人爭先做社會的螺絲釘,那麼何愁大業不成,民族復興無望?

陸游的書憤中哪句寫了空城計,陸游書憤五首是哪五首?

陸游的書憤五首沒有提到空城計的典故,只是提到諸葛亮的出師表。書憤 其一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其二白髮蕭蕭臥澤中,秪憑天地鑑孤忠。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壯...

陸游《書憤》的頸聯中有什麼典故其中有什麼意義

樓船夜雪瓜洲復渡,鐵馬秋風制大散關 這是追述bai25年前的兩次抗金勝du仗。宋高宗紹興三十zhi 一年 1161 冬金dao主完顏亮率大軍南下,企圖從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 今南京 被宋軍擊退。第二年,宋將吳璘從西北前線出擊,收復了大散關。樓船,高大的戰船。瓜州,在今江蘇邗江南大運河入長江處,為江防要...

比較陸游《書憤》和杜甫的《蜀相》,它們在歌頌諸葛亮功績 抒發

1 在歌頌諸葛亮功績方面 蜀相 著重諸葛亮的 功蓋三分國 天下計 和 老臣心 書憤 著重表現諸葛亮在 出師表 中表現出的精神品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 在抒發個人感情方面 杜甫主要是表達對諸葛亮的追慕 惋惜以及自己壯志未酬的痛苦 而陸游則以諸葛亮自況,渴望北征復國,建功立業。3 在表現手法上,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