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回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皆寂答,惟聞鐘磬音。
【詩文解釋】
清晨我漫步走到這座古寺,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高聳的叢林。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遠方,那裡是被花木濃蔭覆蓋著的禪房。山光明淨,鳥兒歡悅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覺得心境的空靈。
萬物一片沉寂,只聽到那悠悠鐘磬的回聲。
【詞語解釋】
禪房:僧侶的住房。
萬籟:各種聲響。
【詩文賞析】
晨遊山寺,看到幽靜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煥發、鳥兒歡唱,嫋嫋的鐘磬聲時隱時現。如此清幽的環境使詩人頓去雜念,心中豁然開朗。全詩雖詠禪房寺院,實抒寄情山水及隱逸之情。
語言古樸,意象深微;構思工於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進入勝境。
2樓: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意思為
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遠方,那裡是被花木濃蔭覆蓋著的禪房。
表現了山寺周圍幽靜宜人的環境。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意思是青翠的竹林掩映著小路通往幽深處,在禪房前後的花草樹木生長茂盛。
一、出處:唐朝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
二、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三、原文翻譯:
清晨中走進一座古老寺院,太陽初升照耀著山中樹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地方,禪房前後的花木繁茂地生長。
山光的明淨飛鳥更加愉悅,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淨盡。
此情此景,萬物皆沉默靜寂,只回蕩著敲鐘擊磬的聲音。
4樓:匿名使用者
彎彎曲曲的小路,一直通向幽寂之處,禪房的花木也深濃茂盛。詩人常建描寫的是禪院景物的幽靜,可以說是自然天籟。也暗含他的高潔志趣和歸隱思想。
5樓:愛漂漂淼淼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
深: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前後花木繁茂又繽紛。
出自唐代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這首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的是作者忘卻世俗、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
詩人在清晨登破山,入興福寺,旭日初昇,光照山上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著禮讚佛宇之情。然後,詩人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
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使詩人驚歎,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他舉目望見寺後的青山煥發著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塵世雜念頓時滌除。佛門即空門。
佛家說,出家人禪定之後,「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維摩經·方便品》),精神上極為純淨怡悅。此刻此景此情,詩人彷彿領悟到了空門禪悅的奧妙,擺脫塵世一切煩惱,象鳥兒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鐘磬之音,這悠揚而巨集亮的佛音引導人們進入純淨怡悅的境界。
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幽美絕世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託自己遁世無悶的情懷。
6樓:該使用者巳登出
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使詩人驚歎,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
詩句描寫禪院景物的幽靜,可以說是自然天籟,同時也暗含他的高潔志趣和歸隱思想。
7樓:提莫小姐姐
解釋: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前後花木繁茂又繽紛。
出自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作者常建:常建,籍貫邢州(根據墓碑記載),後遊歷長安(現在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字號不詳。開元十五年(727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長期過著漫遊生活。
後移家隱居鄂渚。天寶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現存文學作品不多,其中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詩較為著名。
8樓:百度使用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一幽靜的遠方,那裡是被花木濃蔭覆蓋著的禪房。
9樓:匿名使用者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前後花木繁茂又繽紛。
這首詩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的是作者忘卻世俗、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詩人在清晨登破山,入興福寺,旭日初昇,光照山上樹林。佛家稱僧徒聚集的處所為「叢林」,所以「高林」兼有稱頌禪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顯露著禮讚佛宇之情。
然後,詩人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這樣幽靜美妙的環境,使詩人驚歎,陶醉,忘情地欣賞起來。他舉目望見寺後的青山煥發著日照的光彩,看見鳥兒自由自在地飛鳴歡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見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塵世雜念頓時滌除。
佛門即空門。佛家說,出家人禪定之後,「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維摩經·方便品》),精神上極為純淨怡悅。此刻此景此情,詩人彷彿領悟到了空門禪悅的奧妙,擺脫塵世一切煩惱,像鳥兒那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間的所有其他聲響都寂滅了,只有鐘磬之音,這悠揚而巨集亮的佛音引導人們進入純淨怡悅的境界。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幽美絕世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託自己遁世無門的情懷。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竹林中的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叢中。
一、原文:
《題破山內寺後禪院》唐代容: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
二、譯文:
清晨我進入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陽照在山林上。
竹林中的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叢中。
山光明媚使在其中的飛鳥更加歡悅,潭水清澈也令人神清氣爽。
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
擴充套件資料一、作者簡介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臺人或說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著一個很長時期的漫遊生活。後移家隱居鄂渚。大曆中,曾任盱眙尉。
二、鑑賞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一首題壁詩。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詠寺詩為數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
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構思獨具特色 ,它緊緊圍繞破山寺後禪房來寫,描繪出了這特定境界中所獨有的靜趣。
11樓:提莫小姐姐
解釋:竹林抄
掩映小路通襲向幽深處,禪房前後花木
bai繁茂又繽紛。
出自du
題破山寺zhi後禪院
唐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
dao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作者常建:常建,籍貫邢州(根據墓碑記載),後遊歷長安(現在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字號不詳。開元十五年(727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長期過著漫遊生活。
後移家隱居鄂渚。天寶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現存文學作品不多,其中的《題破山寺後禪院》一詩較為著名。
12樓:陰秀榮務錦
題破山寺後禪院bai
常建清晨入du古寺,初日照高林。zhi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dao,潭影空
人心。萬籟此皆專寂,惟聞鐘磬音。
【詩文解釋】
清晨我漫步走到這座古寺,初升的太陽照耀著高聳的叢林。一條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靜的遠方,那裡是被花木濃蔭覆蓋著的禪房。山屬光明淨,鳥兒歡悅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覺得心境的空靈。
萬物一片沉寂,只聽到那悠悠鐘磬的回聲。
【詞語解釋】
禪房:僧侶的住房。
萬籟:各種聲響。
【詩文賞析】
晨遊山寺,看到幽靜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煥發、鳥兒歡唱,嫋嫋的鐘磬聲時隱時現。如此清幽的環境使詩人頓去雜念,心中豁然開朗。全詩雖詠禪房寺院,實抒寄情山水及隱逸之情。
語言古樸,意象深微;構思工於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進入勝境。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哲理
13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詩人常建作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雖然版寫禪房僧權境但道出一個曲折前進的哲理,是客觀辯證法的體現。
禪房坐落在深山花木叢中,通往禪房僧院的道路是起伏不平、曲曲折折,經過艱苦跋涉才能到達。
哲理就是某種高過常人的境界或成就的獲得都不可能是一路坦途,他們都需經過曲折和坎坷獲得.同時反過來也就是說太容易獲得的事物都是平凡的,不會太珍貴。
曲徑通幽處下一句是什麼,曲徑通幽處的下一句是什麼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出自 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曲徑通幽處的下一句是什麼?出自 唐代詩人常建 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曲徑通幽蘊含了什麼哲理曲徑通幽蘊含了怎樣的道理?
幽 在這曲徑之中,美 在這回轉之間。曲徑通幽 是人們處理問題常採用的態度和方式。曲徑通幽體現的哲理也正是在 曲 與 幽 之間。1 唯物論中,物質是客觀的,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由 曲徑通幽 我們知道美是客觀存在的,但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則必須有充分的準備,在尊重 曲 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
曲徑通幽這個成語隱含了什麼哲理
幽,代表好地方,意思是成功的路是曲折的 曲徑通幽 捷徑,又稱短路,是一條平坦而又直接的康莊大道。但這條道路卻是要精心挑選的,往往需要前輩的指引。曲徑,又稱彎路,是一條顛簸而又彎曲的泥濘小路。但這條路卻是容易尋找,自己就可以做出選擇,這種選擇往往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其實,目的的只有一個,而可以到達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