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誰發明的

2021-05-17 17:16:11 字數 6504 閱讀 9849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叢集書,編撰成《三十六計》。

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2樓:笑我無意

「三十六計」的說法最早見於《南齊書•王敬則傳》:南齊大司馬王敬則起兵造反,齊明帝父子在宮中聽說叛軍即將殺到,倉皇欲逃。敬則得報說道:

「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南史•王敬則傳》有相同記載,後面還附上一句「蓋譏檀道濟避魏事也」。由此可知,「檀公」即南朝劉宋的大將檀道濟,其人以多智善謀而聞名,曾與北魏軍作戰,在糧草不繼的困境中,以「唱籌量沙」的逼真表演迷惑對手,最後全軍而退,因而「雄名大振」。

揣摩語義,《南史》這句話中的「檀公三十六策」顯然不是書名,而只是形容檀道濟的「多智」;「走是上計」也並非其中一策,而是譏諷他最擅長的是逃跑。

據已知的材料,《三十六計》最早付梓刊行的版本是2023年由成都瑞琴樓發行、興華印刷廠印製的一個翻印本,小32開,土紙,旁註小字「祕本兵法」,無作者和年代。它根據的是同年在陝西彬縣(當時稱邠州)發現的一個手抄本。2023年叔和先生「在成都的一個冷攤上」偶然得到了這個翻印本,並在2023年9月16日《光明**》的《東風副刊》上予以介紹,這才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2023年8月,叔和將翻印本贈給北京的解放軍政治學院。同年,在政治學院任職的無谷(姚煒)先生又根據此翻印本對《三十六計》進行了譯註工作,並在內部出過油印本,到2023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公開出版。譯註者在《前言》中說:

「目前手頭尚未找到第二種本子。」其間,武漢軍區「為研究我國歷史上的儒法鬥爭」,於2023年編印了《三十六計今譯》,並說明是「綜合幾種版本整理而成」,但並未交待這幾個版本的**。對照無谷的《三十六計譯註》和武漢軍區的《三十六計今譯》,原文的按語部分確有很多不同之處,說明《今譯》大概另有所本,但該書同樣沒有作者和年代的記載。

無谷在譯註過程中最早提出《三十六計》成書年代「當在晚明或清初」的推斷,並認為「與歷史上反清運動有關」。主要根據是近人朱琳所著《洪門志》載有「三十六著」的名稱,與現行的《三十六計》除個別計名略有不同外,其餘都一致。朱琳還在附註中說:

「三十六著,又稱三十六計,即三十六種計策,用兵處世,無往不利,所謂『神機妙算』,故稱之為洪門哲學。」

無谷先生的這一推斷是有道理的。聯絡到《三十六計》在**前一直以「祕本兵法」在民間傳抄,歷代兵志均無著錄,也不見於私人藏書目錄,當與明清之際的祕密反清組織有關聯。洪門(即天地會)成立於康熙初年,是有清一代勢力最大的地下反清會黨。

洪門的內部文獻被稱為會書,會內暗語稱「海底」、「金不換」,包括其起源、宗旨、誓言、門規、切口等多方面內容,是洪門發展組織、聯絡成員的基本依據,以手抄的方式在嚴格限制的範圍內祕密傳播,所謂「三十六著」或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三十六著」與目前流行的《三十六計》還是有部分內容不一樣。此外,鄧拓先生在2023年寫過一篇名為《三十六計》的短文,其中談到,他所見到的油印本《三十六計》(疑即無谷譯註本)與曾經有人向他講解過的「三十六計」略有不同,「這裡頭沒有增兵減灶、十面埋伏、虛張聲勢、誘敵深入、拖刀計、疑兵計等名目,而把打草驚蛇、無中聲有、樹上開花等都開列進去」 。

我認為,《三十六計》的成書應該有一個過程。《南齊書》中的「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到宋代惠洪的《冷齋夜話》中改作「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到元代,這句話已成民間俗語。

《元曲選•竇娥怨》中就有「常言說得好:『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而且以成語組成的36個計名在元明戲曲和明清**中廣泛應用,查《辭源》,有13個計名可上溯到元明戲曲,有7個計名初見於明清**。

絕大多數計名都在各種民間說唱藝術中出現過,是當時生活中帶有文學色彩的常用語。這所謂的「三十六計」本來只是形容詭計多端,並無固定的具體內容,但這世上就有好事者,借用大家常掛在嘴邊的「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句俗話,真的從中國歷史上豐富多彩的智謀文化中總結出36種計謀,以應「三十六計」之數,再用大眾耳熟能詳的36個成語來冠名,以便流行。在這過程中,可能有多種「版本」的「三十六計」在民間口頭流傳。

到清代洪門的「三十六著」則是某一「版本」的文字定型,**年間現世的這本《三十六計》應是某位喜好謀略又精通《易》理的無名氏在民間原始材料的基礎上整理和加工而成,可視為其最終的定型,因為它流傳最廣,為公眾所認可。這情況與《三國演義》的成書有些類似。在它之前,已有民間傳說和宋代的話本、元代的雜劇講述各種三國故事,但直到明代才由於羅貫中修飾整理和再創作,定型為《三國演義》。

但與此同時,也還有以三國為題材的說唱藝術繼續存在,而且在某些細節上與《三國演義》有所不同,但影響就遠不及了。

如上所述,今本《三十六計》產生、形成於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其最後成書時間難以確考,但不會太早,應在封建社會末期。

二、《三十六計》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三十六計》按數字排序共36種計策,每一計均由計名、解語、按語三部分組成。其中解語主要是以點睛之筆指點本計的要義、適用條件和實施辦法,文字極其簡練。按語是對計名和解語的闡釋和發揮,大多引宋以前戰例加以印證。

全書首尾還各有一段說明文字,原無標題,無谷「按其性質分別標為總說和跋」。

從某些跡象來看,書中的計名和解語與後面的按語部分似乎不是同時完成,也非出自一人之手。首先,書中有5處按語中有「或曰……」的內容,如第九計隔岸觀火的按語中有:「……或曰:

此兵書火攻之道也。」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的按語結尾處有:「……或曰:

此遣將之法也。」這表明計名和解語大概是先有的,按語是後加的,而且對前者的解釋也有不同看法,被收集和整理者兼收幷蓄。其次,無谷的《譯註》本和武漢軍區的《今譯》本的計名、解語部分文字完全相同(除一處明顯錯字),而按語部分卻有多達20餘處不同,主要是所舉戰例多有差異。

說明計名和解語是較早形成並比較固定的,按語是晚出且有所增刪的。此外,解語和按語的語言風格也各異其趣。解語簡要,略顯艱深古奧;按語稍事鋪陳,語義淺白。

雖然可以做出上述推斷,但我們仍有必要把計名、解語和按語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因為它們在思想理論上是相通的,有內在的邏輯關係將它們聯絡在一起。

《三十六計》的主要著眼點是戰場應敵的計謀、對策,而非有關戰爭的所有理論問題。作者在書中明確表示:「夫戰爭之事,其道多端。

強國、練兵、選將、擇敵、戰前、戰後,一切施為,皆兵道也。惟比比者,大都有一定之規、有陳例可循。而其中變化萬端、詼詭奇譎、光怪陸離、不可捉摸者,厥為對戰之策。

《三十六計》者,對戰之策也,誠大將之要略也。」(《跋》)即認為軍事領域的其他問題雖然也很重要,但都有成規、舊例可遵循,只有面對迷霧重重、瞬息萬變的戰場情勢,如何迅速做出準確判斷,採取正確對策以克敵制勝,無一定章法可依,是最為棘手難辦的事。這話當然是有道理的。

孫子在談到「詭道十二法」時也說過:「此兵家之勝(指揮的奧妙所在),不可先傳也。」(《孫子•計篇》)《三十六計》正是要試**開臨敵「對戰之策」無一定之規這道軍事難題。

為解難題,作者運用了《易經》這件「利器」,將《易經》所包含的哲理作為本書的思想依據和哲學基礎。《三十六計》開篇即道:「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

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詭謀權術,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內。

」(《總說》)這裡所說的「數」,就是《易》理所包含的宇宙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和法則,亦即社會與自然中的人情、事理;「術」即指軍事上的「詭謀權術」。作者認為:任何計謀都是從天地間最根本的法則中推演出來的,都應該是這些規律和法則的合理運用;而這些計謀本身就蘊含著這些法則,運用時必須符合「事理」、「人情」,否則就達不到目的。

如果說《孫子兵法》是通過對戰爭規律和原理的系統論述來解決「不可先傳」的軍事謀略的具體運用問題,那麼《三十六計》則是通過借用《易經》所揭示的自然、社會運動變化規律來解決這一問題的。

《三十六計》中有29計解語的後半部分均引用了《易經》中的話,其餘7計的解語也涉及《易》理。這些內容為深化對計謀要旨的理解、準確判斷面臨的形勢和對手的意圖,以及據此選擇正確的應對策略,提供了符合事物運動一般規律的思想方法和方式。如第26計「指桑罵槐」的含義是敲山震虎,即通過對個別人的懲罰暗示和提醒其餘的部下,以樹立威望。

此計解語為:「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其中的「剛中而應,行險而順」引自《易經》師卦,大意為:適當的強硬,可以得到擁護;果敢的手段,可以使人順從。這是從卦象中推演出來的道理。

又如第27計「假痴不癲」的含義為大智若愚、深藏不露。解語為:「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

靜不露機,雲雷屯也。」《易經》屯卦象辭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意為:冬季雷雨在隱藏中積蓄力量,君子在困難的時候也應象織布一樣暗中策劃。《周易姚氏學》的解釋是:

「冬雷藏地中,至春乃激薄而出。」第30計「反客為主」的含義是打入對方內部,逐步控制對方,變客為主。解語說:

「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循序漸進是此計的精要,「漸之進」源自《易經》漸卦:「彖曰:

漸之進也,女婦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意為:

循序漸進,就像女子出嫁,要按必要的程式逐一進行,這樣才能獲得應有的地位,達到預想的目的。第36計「走為上」的含義是面對強敵,為儲存實力,撤退有時是最好的策略。此計解語是: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其中「左次無咎,未失常也」是《易經》師卦的象辭,意為撤軍避禍,並不違背用兵的常理。《誠齋易傳•師》解釋道:

「蓋善師者不必戰,以守為戰,亦戰也;善戰者不必進,以退為進,亦進也。」《三十六計》中各計的解語惜墨如金,卻有一半的文字系引用《易經》語辭,其中大有深意,正如無谷先生所說,以《易》演兵也是其一大特色。

《三十六計》具有舍整體而重區域性、舍理論而重實用的特點,偏重於「詼詭奇譎」的所謂「對戰之策」,即軍事謀略的推演和運用,而將戰爭理論中其他重大問題置而不論,有「謀略決定論」的傾向。其對謀略的闡述不是建立在對戰爭規律的整體揭示的基礎上,而是刪繁就簡,就事論事,重在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表現形式上,計名採用戲曲、**中常見的成語、俗語,並用淺顯和附有例證的按語對各計的奧妙加以解說,通俗化的特點顯而易見。

作者是大概想以這種形式為那些急於速成的將領們提供一本可供按圖索驥、簡便易用的「作戰手冊」。針對難點、著眼對策、分門別類、力求簡明實用,可以說是本書編撰的指導思想,也是其特色之一。

《三十六計》是集中論述兵家「詭道」思想的,它從歷代兵家有關軍事謀略的理論和實踐中總結和概括出36個計謀,在此基礎上,參以《易》理、注重實用,對這些計謀的要旨和具體運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思想內容上雖不及《孫子兵法》等經典兵書博大精深,卻也有其獨到之處,應該給予應有的重視和研究。

三、《三十六計》的地位和影響

《三十六計》是中國兵學史上第一部專門論述兵家「詭道」藝術,即軍事謀略的兵書,它不但對前代的兵家謀略進行了總結和提煉,而且結合《易》理給予哲理性、創造性的發揮,在兵學史上應該有它的一席之地。

《三十六計》中有不少精彩的見解發展了前代兵家的謀略思想。如第2計「圍魏救趙」的按語說:「治兵如治水:

銳者避其鋒,如導流;弱者塞其虛,如築堰。」是對孫子避實擊虛、因敵制勝思想的闡發。第4計「以逸待勞」的按語說:

「兵書(指《孫子兵法》)論敵,此為論勢。則其旨非擇地以待敵,而在以簡馭繁,以不變應變,以小變應大變,以不動應動,以小動應大動,以樞應環也。」是對孫子致人而不致於人思想的闡發。

第31計「美人計」解語說:「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 第19計「釜底抽薪」的解語說:

「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均發展了《六韜》不以實力相拼、採取各種手段以柔克剛的文伐思想。還有一些見解出自作者對謀略藝術的獨到領悟。

如第18計「擒賊擒王」的按語說:「攻勝則利不勝取。取小遺大,卒之利,將之累,帥之害,功之虧也。

全勝而不摧堅擒王,是縱虎歸山也。」認為既使取得全勝,也必須擒獲對方首領、徹底消除對方的反抗能力,否則後患無窮。第16計「欲擒姑縱」的按語說:

「武侯之七縱,其意在拓地,在借孟獲以服諸蠻,非兵法也。若論戰,則擒者不可復縱。」指出諸葛亮七擒七縱是為達到特定目的而採取的策略,不可作為一般的戰法來效仿。

《三十六計》將36種軍事計謀歸納成6套戰法,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以前3套為優勢之計,後3套為劣勢之計,而且「每套之中,皆有首尾、次第」(《跋》),各套前後順序也有精心安排,顯示出作者試圖為軍事謀略理論構築某種體系的設計和用心。這一努力並不很成功,有些分類不夠「專業」,有些名不符實,比較勉強,但不失為一種嘗試。

《三十六計》的計名大多采用民間成語,而非軍事術語,有些計名寓有貶義(這與詞義的歷史演變有關),字面上看頗為陰毒、下做,但實際內容卻是反經合義,與歷代兵家的思想相契合,應給予正面的評價。第5計「趁火打劫」是指乘敵有內憂外患之機發起進攻,第20計「混水摸魚」指乘敵內部發生混亂之機戰而勝之。《孫子•計篇》雲:

「亂而取之。」杜牧注:「敵有昏亂,可以乘而取之。

」《左傳•宣公十二年》雲:「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武之善經也。」第7計「無中生有」是指奇變為正、虛變為實的策略。

《孫子•勢篇》雲:「奇正相生,如環之無端。」《尉繚子•戰權》雲:

「戰權在乎道之所極。有者無之,無者有之。」第10計「笑裡藏刀」含義是剛中柔外,使敵麻痺,暗中積蓄力量,待機而動。

《六韜•武韜•發啟》雲:「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聖人將動,必有愚色。」這正是兵家韜光養晦的慣用策略。

可見這些計名用詞雖**訓,但其內含卻均為兵家題中應有之義,用於對敵,是無可非議的。

當然,《三十六計》中也有一些帶有欺騙性質的計謀是針對友軍和鄰國的,如「偷樑換柱」、「反客為主」、「假途伐虢」等,這是其糟粕。

由於《三十六計》產生的時間晚,而且主要在民間流行,所以對中國兵學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據說60年代初當時擔任解放軍政治學院副院長的莫文驊將軍,曾將內部油印本《三十六計》分送***等**領導和各位元帥、將軍,得到了肯定,被認為是有參考價值的書。

三十六計具體為哪三十六計

依序為 金蟬脫殼 拋磚引玉 借刀殺人 以逸待勞 擒賊擒王 趁火打劫 關門捉賊 渾水摸魚 打草驚蛇 瞞天過海 反間計 笑裡藏刀 順手牽羊 調虎離山 李代桃僵 指桑罵槐 隔岸觀火 樹上開花 暗渡陳倉 走為上 假痴不癲 欲擒故縱 釜底抽薪 空城計 苦肉計 遠交近攻 反客為主 上屋抽梯 偷樑換柱 無中生有 ...

三十六計裡都有什麼計,三十六計都有哪些?

第一套 勝戰計 第01計 瞞天過海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第02計 圍魏救趙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第03計 借刀殺人 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 損 推演。第04計 以逸待勞 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第05計 趁火打劫 敵之害大,就勢取利...

《三十六計》及解釋,三十六計內容及解釋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 原文 全師避敵,在次無咎,未失常也。翻譯 全軍退卻,甩開敵人,以退為進,待機破敗,這是不違背正常的法則的。故事 城濮大戰之前,楚國吞併周圍小國日益強盛的故事。楚莊王為了擴張勢力,發兵攻打庸國。由於庸國奮力抵抗,楚軍一時難以推進。庸國在一次戰鬥中還俘虜了楚將楊窗。但由於庸國疏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