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氣的含義是什麼中醫中說的氣是指什麼?

2021-03-05 09:21:46 字數 4722 閱讀 4517

1樓:戢玉花恭午

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之病無不傷及氣血。所以,「治病之要訣,在明氣血」(《醫林改錯》)。所謂調和氣血,是根據氣和血的不足及其各自功能的異常,以及氣血互用的功能失常等病理變化,採取「有餘瀉之,不足補之」的原則調和氣血,使氣順血和,氣血協調。

它是中醫**疾病的重要原則,適於氣血失調之候。

氣非血不和,血非氣不運,氣屬陽,血屬陰,一陰一陽,互相維繫。由於氣血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常相互影響,終致氣血同病。氣對血有溫煦、化生、推動、統攝作用。

氣虛無以生化必致血虛,推動、溫煦之功減弱必致血瘀,統攝無權必致出血,氣滯則血因之而瘀,氣機逆亂則血亦隨之而上逆或下陷。此為氣病及血。同樣,血病亦可及氣,如血虛無以載氣,則血亦隨之而少,血瘀則氣亦隨之而滯,血脫則氣無所附,必隨之脫逸,乃至亡陰、亡陽之危候。

氣血關係失調,常常表現為氣血同病,故**則應調整兩者之間的關係,從而使氣血關係恢復正常狀態。

氣病血必病,血病氣必傷,氣血兩者,和則俱和,病則同病,但「氣為主,血為輔,氣為重,血為輕」(《醫學真傳·氣血》)。所以「氣血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並需,而養陽在滋陰之上」(《醫宗必讀·水火陰陽論》)。此雖指**虛證而言,實為治。

血之準則,一言以蔽之,治血必治氣,氣機調暢,血病始能痊癒。

血虛者,補其氣而血自生。血虛補氣之法,以健脾益氣、溫養心氣、補益腎氣為主。因為脾能健運,化源充足,血脈充盈:心生血,水谷精氣賴心陽之溫煦,才能變化而赤為血。

血和氣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資生的。不僅血的生成與氣有關,而且血的執行也要依靠氣的推動。所以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的論點。

氣血的病證,常是互相影響的,故氣病後可引起血證的出現,如婦女因情志不舒,肝氣鬱滯,初病脅肋脹癰,胃院滿悶等,繼之又可出現月經不調,經量過多或經閉等症。同時,血病亦可引起氣病的發生,如失血過多,可以引起氣短、自汗、肢冷等氣虛證。因氣的盛衰能影響到血,血的盈虧也能影響於氣。

在臨床上往往氣與血互為因果,相互為病

2樓:匿名使用者

氣,在古代是人們對自然現象的一種樸素認識,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質,宇宙間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由氣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所以在《公羊解話》中說:「元者,氣也,無形以起,有形以生,造起天地。

」在醫學領域中則認為氣既是比精更微小的構**體的基本物質。而且以氣的運動變化來說明人體各種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

氣的概念,在中醫學最早的經典醫籍《黃帝內經》中使用極廣,有人認為它是《內經》中哲學和醫學理論的基石。應該說《內經》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的精氣說,從而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氣的理論。從人體生命的產生及形體的構成、各種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精神活動等等,無不用氣的理論加以闡述。

如《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天地合氣命之日人。

」《六節髒象論》說:「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靈樞·決氣篇》更具體指出「上焦開發,宣五穀味,薰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

綜合上述內容,氣的概念有兩方面含義,一是指構**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即氣是比精更微小,運動能力較強的物質。如水谷之氣,呼吸之氣等,由於其**和分佈部位之不同,故有著不同的名稱,如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二是指臟腑組織的機能活動,如五臟之氣、六腑之氣、經絡之氣等等。

精微之氣正是通過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而表現其存在的。

精和氣同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彼此能相互化生,故中醫學認為「精能化氣,氣能生精。」

氣在生命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氣的盛衰、運動變化有關。《難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

概括氣的生理作用,可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氣的動力作用:人體的生長髮育、各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血液的循行,津液的輸布,均靠氣的激發和推動。若氣虛則動力不足,人的生長髮育就會遲緩,臟腑經絡的功能就會減退、或血行滯緩,或水液不化,津液不布,痰溼內生等病變。

這種機械的動力,中醫學認為是氣的功能。

2、氣的溫煦作用:人體的體溫是相對恆定的,它不會因外界溫度的變動而發生明顯的變化,體溫相對恆定的維持依賴於產熱過程與散熱過程之間的相對平衡。這種維持體溫保持一定恆定也是氣的作用。

具體講這是由於陽氣的溫煦作用維持的。《難經·二十二難》說:「氣主煦之。

」《靈樞·本藏篇》說:「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就是指氣的溫煦作用。如果陽氣不足,氣的溫煦作用減退,則會出現畏寒,膚冷等陽虛表現。

3、氣的防禦作用:在人的生命活動中,危害人體的因素不可勝數,而且經常存在著,如微生物、寄生蟲、周圍環境的各種不利因素等。即使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因素,如日光、空氣、水等等,在某種情況下,亦可因異常變化而成為危害人體的因素。

但在多數情況下人體的防禦機能都能有效地防止侵害,或者在體內截攔與圍剿了這些不利因素,從而保證人體的健康。這種防禦侵害維護健康的功能,中醫學也認為是氣的作用。如氣能護衛肌表、防禦外邪的入侵。

《素問·遺篇·刺**》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這裡所說的「邪」即是危害人體的因素,「正氣」即是機體的防禦作用。

另外如邪已侵害機體,則氣又能與其作鬥爭,或驅邪外出、或圍剿消滅於內,使之恢復健康,故《靈樞·刺節真邪篇》說:「虛邪之入於身也深,有所結,氣歸之;有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這裡所說的「氣歸之」、「氣因於骨」都是指正氣聚積於邪氣入侵之處,發揮其抗禦和消滅外邪之作用。

臨床常見的正氣足邪氣盛之實證,之所以病情表現比較劇烈和明顯,正說明正氣有抗禦邪氣侵犯的重要作用。

4、氣的固攝作用,主要是指氣對腹腔臟器、體內的某些物質、某些代謝產物等,有固攝控制與調節作用。可表現於多方面,如:氣可固攝臟器的位置相對穩定,一旦氣虛,固攝減弱,則臟器位置便會下移。

其病理機制是「中氣下陷」,如常見的子宮、胃、腎等臟器下垂、脫肛等。另外,表現在氣能統攝血液,使血不溢於脈管之外;固攝腎精不致遺洩;控制汗與尿有節制的排洩等。若氣虛不固,血失統攝則溢位脈外而導致出血諸證,精不固攝則滑精、遺精、**;汗、尿無制則自汗不止,或小便失禁等。.

5、氣的氣化作用,是指組**體的物質,精、氣、血、津液等相耳轉化,都是氣運動變化的結果,實際上是體內新陳代謝的生理生化過程,即物質的轉化與能量轉化的過程。這個複雜的過程,中醫學認為是由氣在起作用。王冰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

「氣化則精生,味和則形長。」這是指精氣之間的相互化生,從而維持了人體的生長變化。有時中醫學的「氣化」概念也侷限於指膀胱排尿作用,即《素問·靈蘭祕典論》說: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6、氣的營養作用,主要是指飲食水谷中比較富有營養的物質——「營氣」,也就是水谷精微之氣,能營運於血脈之中,成為血液的組成部分而運達周身,發揮其營養作用。所以《素問·痺論》說:「營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髒、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以上六個方面的作用,雖各不相同,但又都是相互配合、相輔為用的。

3樓:鞏東園

我們的血液在血管裡流動,靠的是什麼?就是氣推動的。還有我們呼吸的氣。可以說我們的體內的能量就是氣。「帶娃學醫記」可以從零系統的學中醫!

中醫中說的氣是指什麼?

4樓:518姚峰峰

中醫,或者說論及五行陰陽,都會說到氣。而氣血的氣卻比較狹義,甚至只是指衛氣。氣化論其實沒有細到各臟腑經絡的氣,只是提到重點的先天之氣,一般強調腎陽,後天之本,脾,脾陰。

中醫說水火既濟,指的是心腎系統。但氣血中的氣,主要卻是脾和腎,另外還有肺,胸腔腹腔的陰髒都包括了,陽髒都沒管。先天腎精,遇後天五穀之精,上行遇肺氣(宗氣)形成,主要執行於體表和四肢血肉中的那種,是衛氣。

5樓:哥哥幻影

中醫認為,氣是構**體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均可以用氣的運動變化來解釋。氣既是功能 亦是物質。

中醫的氣:指的是元神之氣。氣血:

氣附血中,血運氣動。

6樓:進興竭溪

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氣有兩個含義,既是執行於體內微小難見的物質,又是人體各臟腑器官活動的能力。因此中醫所說的氣,既是物質,又是功能。

人體的呼吸吐納,水谷代謝,營養敷布.血液執行,津流濡潤,抵禦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動,無不依賴於氣化功能來維持。在《壽親養老新書》中謂:「人由氣生,氣由神往.養氣全神可得其道。

」書中還歸納出古人養氣的一些經驗:「一者,少語言,養氣血;二者,戒色慾,養精氣,三者,薄滋味,養血氣;四者,咽津液。養髒氣;五者,莫嗔怒,養肝氣:

六者,美飲食,養胃氣;七者.少思慮,養心氣。」此七者強調了「慎養」:但由於氣是流行於全身、不斷運動的,所以人體也要適當地運動,促進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

才會有利於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古人提倡「人體欲得勞動.但不可使之極(過度)。」我國流傳下來的多種健身運動及氣功,就是以動養氣的寶貴遺產。

7樓:潭忠令丙

中醫學中「氣」的含義無窮無盡,包括的範圍很廣。中醫中五臟六腑皆有自身之氣,如心,便有心氣,心氣虛,便會感到沒有求生欲。脾,有脾氣,脾氣又稱中氣,中氣虛便會感到氣短、胸口憋悶、抵抗力差。

肝也有氣,被稱為肝氣,肝氣虛便會引起莫名抽筋、麻木。腎也有氣,腎氣,若腎氣虛,人便會早衰、頭髮白、脫髮。還有六腑中的膽,它的氣稱之為膽氣,膽氣虛便會膽小怯懦、優柔寡斷。

三焦中的下焦之氣稱為下焦氣,若下焦氣還有一個別名,叫做元氣,元氣虛,終日疲倦、無精神。

以上這些五臟六腑之氣還有一個總稱,叫做衛氣。而進食後攝取的食物營養叫做營氣。

而且中醫分陰陽,有陰陽便有陰陽二氣,陰氣與陽氣。有了陰氣與陽氣便有了寒氣與熱氣……

所以中醫學中「氣」的定義是很廣泛的,而這個氣,就是一種存在但又無形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令人體處於健康之中,若這種物質缺少,人便會生病,若這種物質消失,人的生命便會終結。

以上便是我對您所提出的問題作出的回答,謝謝。

中醫說的血熱是什麼,中醫說的血熱是怎麼回是,怎麼樣可以調理

一是體內少了某種維生素 一般是b族維生素b2 另外一種是因過於疲勞或體內毒素過多引起的上火現象這是由於心肺功能受抑制,機體可能出現供氧不足津液過於損耗肝臟功能紊亂引起 中醫所說復 的血熱不能制從字面上理解 bai,它不是指血液溫du度高,而是zhi指體內陽氣過盛dao,火熱內生,血行加快或血行力量過...

中醫學中的穴位具體是什麼部位,中醫養生的穴位最主要的是哪幾個部位?應該如何按摩最好呢?

不單純是現代解剖學的一些位置,這考慮到了神經血管以及解剖位置等的綜合作用在人體的某個部位,如武俠中的點穴並非憑空虛造,在一些神經密集的地方若受到重擊勢必會引起身體區域性乃至全身的麻痺 1882年,布里克斯發現人體表面存在溫點和冷點而被譽為軀體感覺生理學的先驅。其實,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祖先就已經知...

中醫說的心腎不交是什麼意思,中醫心腎不交

心腎不交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專家列舉症狀,實驗讓你瞭解心腎不虛 心腎不交指心與腎生理協調失常的病理現象。對症下藥即可的 中醫心腎不交 心腎不交,腎失水運,腎主水,心主火,水克火的功能減弱,心火就會上炎,造成各種熱證。水克火太過,容易造成心力不足,造成氣短心慌和心悸。所以要保持恰到好處。上下級關係處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