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武楊
看看(美)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你就明
白了當然我不反對以上原因,但以上只是統治思想的核心,我補充一下歷史上的朝代迴圈。
人們歷來把中國歷史解釋成是一再重複的王朝迴圈史,這一傳統的說法掩蔽了某些時期在迴圈表象背後發生的一些根本性變化。當然,諸王朝的興亡確是呈迴圈式。凡是王朝的創立者總是一個有才幹、有魄力的活動家,但是幾代以後,在宮廷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其子孫後裔,很可能變得軟弱無能、放蕩不羈。
雖然有時會出現一個強悍的統治者或一個能幹、忠誠的大臣來設法阻擋這種墮落,但總的趨向是朝下坡路走,直到成功的起義推翻王朝,重新開始大家所熟悉的迴圈。
不過,比王朝迴圈更為根本的是所謂的經濟管理的迴圈。這種迴圈是從每個重要王朝剛建立時所共有的安寧和繁榮開始的。社會安定的恢復導致人口的增加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從而相應地使收入增多、國庫充實。
但是,個人野心、家族影響和制度的壓力這三者的結合必然遲早會使皇帝們去承擔過多的義務。他們將人力和財力分散到公路、運河、防禦工事、宮殿、宮廷鋪張和邊疆戰爭上。因而,每個王朝在它建立約100年後都開始面臨財政上的種種困難。
為了彌補虧空,**提高賦稅,賦稅大部分沉重地壓在中國社會的主要成分自耕農頭上。每個朝代開始時,自耕農總是佔農民的大多數。但是,隨著賦稅的增加,他們愈來愈被迫將自己的小塊土地讓與大地主,而自己則淪為佃農。
地主憑藉與他們的財產相當的政治影響,只交納微不足道的稅,所以他們佔有的土地愈多,**的歲入愈下降,落在數目日趨減少的自耕農頭上的賦稅愈增加。這樣,形成一個惡性迴圈——賦稅增加,歲入下降,公路和溝渠的整修被忽視,生產率下降,最後是饑荒、盜匪活動和全面的農民起義。在這同時,邊防可能也被忽略,招致遊牧部落越境前來劫掠。
常常正是這種內亂和外侵的結合,使搖搖欲墜的王朝潰滅,為新的開端掃清道路。
2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思想
王道以德治國
「無訟」與「以德去刑」
禮、孝、仁、中庸、義、人格
後世經學家讚歎孔子:「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兩千年來,王道政治的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上深入人心,影響至巨,成為中國政治思想的一大傳統。儒家「無訟」和「以德去刑」的法律觀成為統治者治國的最高理想。儒家提出「德主刑輔」的法律主張,作為現實層面治國的基本原則。
法家思想
霸道以法治國
「民一於君,事斷於法」
法、術、勢
迨至近代,譚嗣同言:「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
法家先是推進了改革,調動生產和作戰的積極性,後卻導致秦朝滅亡。秦王朝立國只有15年,將法家的主張推向極端,絕對集權,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嚴刑峻法,焚書坑儒。但是秦朝的法律政令制度影響了中國兩千年的律法制度。
以上是我在論壇裡看到的
封建社會也是有法律的,但他們的法律是統治階級的法律,老百姓永遠是法律的受害者而不是受益者,(這就是封建社會的法律與我們現在法律的區別.).所謂"天子犯法與民同罪"那都是pi話,是為麻醉人們而編造出來的
但有了法制的封建王朝還是沒逃脫被更替的命運.....那麼他們被更替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捏?
3樓:巧克力
法家思想
霸道 以法治國
「民一於君,事斷於法」
法、術、勢
迨至近代,譚嗣同言:「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
法家先是推進了改革,調動生產和作戰的積極性,後卻導致秦朝滅亡。秦王朝立國只有15年,將法家的主張推向極端,絕對集權,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嚴刑峻法,焚書坑儒。但是秦朝的法律政令制度影響了中國兩千年的律法制度。
4樓:點金成石頭
不斷的戰爭,然後建立新朝代,然後皇帝昏庸弄臣誤國,**賊,奴性,然後再世代交替。只因皇權至上的封建時代。
我們怎麼看待中國歷史?
5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我們不少歷史都被誤解了,最近看《遇事當下不定論》發現原來讀的歷史書感覺像是白讀了一樣,重新整理了三觀!
中國歷史朝代排序是如何排列的
6樓:akkk吃蘋果
中國古代朝代順序排列次序如下:
夏→商→周→秦→西漢→新朝→東漢→三國時期→西晉→南北朝、東晉→隋→唐→五代十國北漢→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中華**。
中我國歷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紛繁,為了方便記憶這些朝代記住下面的中國歷史朝代順口溜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 皇朝至此完。
7樓:小英英小陽陽
朝代排序:
一、奴隸社會
1、炎黃:公元前2023年-約前2023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農炎帝
軒轅黃帝(炎黃齊名)
2、堯唐:約前2023年-約前2023年平陽 (今山西臨汾) 唐帝堯
3、舜虞:約前2023年-約前2023年蒲阪 (今山西永濟) 虞帝舜
4、夏朝:約前2023年-約前2023年 約前2023年-約前2023年斟鄩陽城(今河南洛陽)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啟 夏王少康
5、有窮:約前2023年-約前2023年鉏(今河南滑縣) 有窮王夷羿
6、寒朝:約前2023年-約前2023年寒水(今山東濰坊)寒王寒浞
7、商(殷)朝:約前2023年-約前2023年約前2023年-約前2023年(商) 約前2023年-約前2023年(商(殷))亳 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陽)商王湯 商(殷)王盤庚
8、周朝:約前2023年-前256年
9、西周:約前2023年-前771年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發
10、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平王姬宜臼
11、——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12、——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會
1、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陽(今陝西咸陽) 秦始皇嬴政
2、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蘇徐州) 西楚霸王項羽
3、漢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漢)
4、西漢:前202年-公元8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漢高祖劉邦
5、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長安(今陝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6、玄漢:公元23年-公元25年長安(今陝西西安)玄漢更始帝劉玄
7、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陽(今河南洛陽)東漢光武帝劉秀
三、三國時期:220年-280年
1、曹魏:220年-265年洛陽(今河南洛陽)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2、蜀漢: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漢昭烈帝劉備 後主劉禪
3、孫吳:222年-280年建業(今江蘇南京)吳大帝孫權
4、晉朝:265年-420年
5、西晉:265年-31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西晉武帝司馬炎
6、東晉: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蘇南京)東晉元帝司馬睿
7、十六國:304年-420年
8、——十六國末期:420年-439年
9、南北朝:386年-589年
10、南朝:420年-589年
11、劉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劉宋武帝劉裕
12、南齊: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蘇南京)南齊高帝蕭道成
13、南樑: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蘇南京)梁武帝蕭衍
14、南陳: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陳武帝陳霸先
15、北朝:386年-589年
16、北魏中後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陽(今河南洛陽)(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元巨集
17、東魏:534年-550年鄴城(今河北鄴鎮)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18、西魏:532年-556年長安(今陝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寶炬
19、北齊:550年-577年鄴城(今河北鄴鎮) 北齊文宣帝高洋
20、北周:557年-581年長安(今陝西西安)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
21、隋朝:581年-618年長安(今陝西西安)隋文帝楊堅
22、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唐高祖李淵 唐中宗李顯
23、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陽(今河南洛陽)武周武后武則天
24、五代:907年-960年
25、——後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開封) 後梁太祖朱溫
26、——後唐:923年-93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後唐莊宗李存勖
27、——後晉: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開封) 後晉高祖石敬瑭
28、——後漢: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 後漢高祖劉知遠(暠)
29、——後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後周太祖郭威
30、十國:907年-979年
31、遼朝(契丹):916年-2023年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32、宋朝:960年-2023年
33、北宋:960年-2023年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太祖趙匡胤
34、南宋:2023年-2023年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趙構
35、西夏:1038-2023年興慶(中興)(今寧夏銀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36、金朝:2023年-2023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37、大蒙古國:2023年-2023年曲雕阿蘭(今蒙古國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
38、元朝:2023年-2023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39、明朝:2023年-2023年應天(今江蘇南京) 京師(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40、後金:2023年-2023年盛京(今遼寧瀋陽) 後金(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41、大順:2023年-2023年京師 (今北京市) 闖王李自成
42、清朝:2023年-2023年盛京 京師(今遼寧瀋陽)(今北京市)清(後金)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擴充套件資料
列舉介紹: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建立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建立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建立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係;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
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中國歷史年代,中國歷史年代
夏商周秦西東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國 宋遼夏金元明清 歷史書版歷史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 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 皇朝至此完 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西晉,東晉,隋,唐,宋,...
在中國歷史中的歷史朝代,中國歷史朝代
夏商周,春秋戰。秦朝以後是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夏,金元明清二十朝 中國歷史朝代 夏 商 周 分東西周 秦 漢 分東西漢 三國 一個時期 晉 分東西晉 南北朝 一個時期 隋 唐 五代十國 一個時期 遼 宋 分南北宋 金 與宋元同存 元 明 還有南明 其實是傀儡 清 夏 商 周 秦 漢 三...
中國歷史背景,中國歷史背景
歷史和背景,好像不能連在一起吧,樓主能再說明白些嗎?如果說僅僅是中國歷史的話,從炎黃帝開始吧,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然後新中國成立。本來中國是封建社會,那時候別的國家見中國不團結,並且科技落後,就想侵略我們中國,但是一些人反抗,組成紅軍,最後中國終於勝利了。如果是古代歷史,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