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題一中國社會語言學發展的階段25分二

2021-03-05 09:22:14 字數 4751 閱讀 5086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初創階段(1979-1987):從自發到自覺

一般認為,中國的社會語言學是舶來品,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中國最早提出社會語言學的學者之一陳原則指出,社會語言學發源比較早。自古以來,中外語文學家都曾討論過古語與今語、文語與口語、標準語與方言在社會功能上的差別。

歐洲19世紀初的方言學家對於自己民族語言內部各種變體的調查,其實即是進行社會語言學的工作。事實上,社會語言學的誕生和有沒有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是兩回事。進行某一方面的研究並不等於建立了某一個學科。

當然,一個學科的出現決不是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的。它一定是長時間學科積累的結果。現代中國歷史上的許多語言運動,如20世紀初期的國語運動、20年代的白話文運動、30年代的大眾語討論以及北方拉丁化運動,50年代的推廣普通話、現代漢語規範化等等,都可以算是社會語言學的工作。

但是這些運動或工作可以說是自發的,而不是自覺的。70年代後期,隨著「社會語言學」這個術語的出現,人們對社會語言學的研究從自發走向自覺[7]。

這一階段,中國社會語言學的成果主要表現在通論性的著作和理論的譯介方面。前者除上述陳原的兩本著作外,還有陳鬆岑的《社會語言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遊汝傑、周振鶴的《方言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許國璋早在70年代末開始引進社會語言學,有關**後來收入《許國璋論語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2023年到2023年,英國語言學家特魯基爾的《社會語言學導論》由林書武等翻譯,在《國外語言學》**。202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祝畹瑾編的《社會語言學譯文集》和前蘇聯什維策爾的《現代社會語言學》(衛志強譯)。此外,《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23年第5期(中文版)以 「語言與交往:

社會語言學研究個案與應用」的專刊形式,發表了一大批社會語言學的**,很有指導意義。可惜因為發行上的原因,許多人沒有看到。

這一時期有兩大缺點:一是結合中國社會實際不夠,二是對社會語言學的物件和範圍的認識還相當模糊。例如有的學者把語言與思維的關係之類問題也列入社會語言學,這顯然是不妥的。

此外,受國外的影響,也有熱衷於無謂的名份之爭的現象。

(二)迅速發展階段(1987-1993):從引進走向結合中國實際

2023年12月1日至5日,中國社科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在北京舉辦了首屆社會語言學討論會。會議展示了7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語言學的研究現狀和水平,它標誌著中國社會語言進入了一個火熱的階段,對推動我國的社會語言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8月,深圳教育學院深港語言研究所主辦了首次「雙語·雙方言」討論會。

2023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和蘇州大學在蘇州召開了首屆應用語言學討論會,其中有不少的**也是關於社會語言學的。

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社會語言學的專題研究。著作有張清常的《衚衕及其他——社會語言學的探索》(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0)、高天如的《中國現代語言計劃的理論和實踐》(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等。**數量很多,結集出版的有《雙語雙方言》(1-4集)(分別由中山大學出版社等出版)、《語言·社會·文化——首屆社會語言學學術討論會**集》(語文出版社,1991)等等。

這個階段,繼續出版了一批關於社會語言學的譯介、概論性著作和教材。在譯介國外社會語言學研究成果方面,除了《國外語言學》等雜誌連續刊登譯介文章(例如lesley milroy的《語言和社會網路》等)外,還出版了佐伊基的《社會語言學演講錄》(劉明霞等譯,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9)、郝德森的《社會語言學》(丁信善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等的中譯本。其中有的還不止一箇中譯本。

著作方面主要陳原的《社會語言學專題四講》(語文出版社,1988)、《社會語言學論叢》(湖南出版社,1991)和《語言和人——應用社會語言學若干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陳建民的《語言文化社會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孫維張的《漢語社會語言學》(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等等。教材方面主要有祝畹瑾的《社會語言學概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王得杏的《社會語言學導論》(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英文版)、戴慶廈的《社會語言學教程》(**民族學院出版社,1993)等等。

據粗略統計,此期出版的社會語言學方面的著作(含教材、譯著和**集)達60本以上,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的相關**更是難以統計。一個學科熱到這種程度,實在少見。

除此以外,不少學校逐步開設了社會語言學的課程,還有的學校開始招收以社會語言學為研究方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國家學位辦也列社會語言學作為3級學科。

這一時期也有一些明顯不足。除了缺少理論概括和材料積累以外,方法的欠缺(如材料採集、材料分析的技巧,定量研究多於定性研究等)等現象比較突出。

(三)穩定深入發展階段(1994-):從熱潮走向冷靜和成熟

80年代末到90年代前半期,是中國社會語言學蓬勃發展的時期。然而,到了2023年以後,中國社會語言學研究表現得相對冷清一些。除了兩年一次的「雙語雙方言」討論會在主辦者的不懈努力下繼續照常召開以及應用語言學討論會上還有人繼續關注社會語言學問題外,專門的社會語言學研討會從2023年起一次也沒有舉辦。

這方面的**從數量上看也有所下降。以致有的朋友對中國社會語言學前途感到憂慮,甚至將其類比於日漸失式微的「文化熱」,提出要重振中國社會語言學。

事實上,這一時期中國社會語言學不僅沒有走下坡路,相反,它顯得成熟起來。

一方面,學術界開始就中國社會語言學形成以來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在總結成果的同時也指出其不足,如高一虹(1996)就對中國社會語言學研究方法等提出了很有見地的意見。

另一方面,這一時期出版的新著大多都極其注意緊密結合中國社會實際。所討論的問題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超過了前兩個時期。其中主要有陳保亞《論語言接觸與語言聯盟——漢越(侗臺)語源關係的解釋》(語文出版社,1996)、郭熙《中國社會語言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周慶生《語言與人類》(**民族大學出版社,2000)、鄒嘉彥、遊汝傑的《漢語與華人社會》(復旦大學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1)、湯志祥《當代漢語詞語的共時狀況及其嬗變——90年代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漢語詞語現狀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袁焱《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民族出版社,2001)、於根元《網路語言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等等。

此外,《雙語雙方言》繼續按計劃連續出版(5-6集)。其他**集如陳恩泉主編《雙語雙方言與現代中國》(北京語言與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李如龍主編的《東南亞華人語言研究》(北京語言與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等等也為相關的研究開啟了新的視野。

此外,這一時期還出版了一批社會語言學學的英文原著,其中包括社會語言學的重要創始人拉波夫(william labov)的語言學自選集(北京語言與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這為中國社會語言學提供的理論「外援」。

說這一時期社會語言學從「熱」到「冷」也並非沒有道理。80年代中後期,是中國語言學步履維艱的時期(郭熙,1996)[9]。社會語言學的出現無疑給它以新的希望。

它和文化熱一樣,成了學者們競相追逐的目標。言必「文化」、言必「社會」,成了一種時尚。90年代以後,隨著認知語言學等的興起和電腦科學對語言學成果的需求,迴歸本體又成了中國語言學的一個趨勢。

或許可以這樣說,今天在社會語言學領域辛勤耕耘的人,大概是真認準了這條道路。

2樓:pongpong峰

這題: (二) 社會的突變、漸變及其與語言變化的關係。 沒有解答嗎?

語言學概論練習題答案在**

3樓:匿名使用者

參***:

一、填空題

1、歷史比較語言學

2、表達一定內容的聲音《語音》、語義

3、收音、領音

4、只在某一方言區通用的詞 5、詞綴語素

6、句子 7、綜合手段、分析幹段

8、漸變性、不平衡性 9、語言的譜系分類、語言的發生學分類

10、記事的圖畫

二、單選題

1②2④

3①4②

5①6③

7④8①

9③10②

11④12④

13③14③

15①三、多選題

1①③④⑤

2②③⑤3①③⑤

4①④⑤

5①②⑤

6②③④⑤

7①②③④

8①②③

9①②④

10①②③④

四,判斷題

1×2√

3√4×

5√6×

7×8√

9×10√

五、名詞解釋題

1、聚合關係——在語言結構的某一環節上能夠互相替換、具有某種相同作用的各個單位之間所形成的關係叫聚合關係。

2、音標——標寫音素的符號叫音標。

3、音位——是某種特定語言或方言裡最「小的能區別語素或詞的語音形式和意義的語音集合體。

4、詞法範疇——由綜合手段(詞形變化)表現的語法意義概括起來就是詞法範疇。

5、語言的型別分類——根據詞的結構特點對世界的語言進行的分類叫語言的型別分類。

六、分析題(略)

七、論述題(14分)

1、答:語言和言語是不同的。語言是從社會的言語中概括出來的,因此是屬於全社會的。(2

分)言語總是具有某些個人的特點,但這種個人特點不能違反他所運用的語言的總規約。(2分)

語言和言語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一方面,語言存在於言語之中,言語是語言的存在形式。研究語言必須從言語中獲得語料;(2分)另一方面,言語是運用語言的行為

和結果,言語只是以語言為規範,才能成為有條理、可理解的東西。(2分)總之,言語總是以語言的共同規則作為活動基礎,而語言則在言語運用中得以存在和發展。(2分)

2、答:區別有以下幾點:

①詞綴一般表示附加性的詞彙意義;(2分)而詞尾表示的純粹是語法意義。(2分)

②詞綴有構成新詞的能力;(2分)而詞尾僅有改變一個詞的語法意義的作用,沒有構成新詞的能力。(2分)

③詞綴可以處於詞根之前,也可處於詞根中間或詞根之後;(1分)而詞尾則只能處於詞根(若有詞綴還包括詞綴)之後。(1分)

社會學概論論述題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的社會化問題主要有哪些

擴大戰爭將人民幣流入世界 大量印鈔行貨幣 加強與各國經濟軍事合作 研究科技引領經濟時代 社會學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的社會化問題主要有哪些 試述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在人的社會化方面面臨的一些問題 人口的城市化,世俗化,知識結構多元化,素質提高化,家庭結構的轉化 由大家庭向 核心小家庭的變化,信仰多元化。人口城...

論述題1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社會各階級分別提出了哪些建國方案?結局怎樣?從中可得到哪些歷史啟示

在1840年發生了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開始了被 捱打 的道路。鴉片戰爭可以說是使中國走向被殖民被侵略的開端。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從完全的封建社會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各種不一樣的割地賠款,使國家的實力持續下降,隨後又進行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又簽訂...

論述題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的社會化問題主要有哪些

我國計畫經濟時代,高度集權的行政體制,加上領導層急於求成 過分依賴政治動員的治國思想,使政治社會化長期處在行政推動之中 社會由傳統向現代轉型,客觀上給人們的價值觀帶來 導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困惑 改革以來,伴隨政治文化內容更新,政治社會化逐步顯示出教育與交流統。一 引導輔以規範和教育融於文化等適應時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