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槓青年
和氏璧的特點:
和氏璧是我國古代「傳國之寶」,舉世無雙,被尊崇為國家的象徵,「荊山之玉、靈蛇之珠」(即「和璧隋珠」)為神奇珍寶,「國寶」是無價之寶,非「價值連城」所可形容。《史記》稱和氏璧為「天下所共傳寶也」。
和氏璧是拉長石是矽酸鹽長石族斜長石的一種,一般為白色,玻璃光澤,在表面上沿一定方向看,有時可見到藍綠、紫紅、金黃等色調,斜長石通常用an分子的百分含量來表示斜長石的成分,拉長石屬中性斜長石,an含量50-70%,純淨而色澤美麗的斜長石可作寶石,由於拉長石在某個方向上可以閃現出像太陽光譜的七彩而得名為「光譜石」,這只是一種特殊的光學效應,偏離這個方向可能就難以觀察到。
「璞」是未經加工琢磨的原石,璞又常有「皮」,有的因玉石在變質交代時形成「包含結構」,將好玉包裹在裡面,還有因成為漂礫存在水流中形外殼呈鐵鏽色包裹,為氧化或鐵質所染。「和氏璧為寶石性質的拉長石,具有碧綠和潔白的閃光,轉動一定方向,方能出現」。這也是和氏璧區別於「潔白無瑕」的和田玉之處。
楚文史學家、地質考古學家一致傾向此說。有人說和氏璧是綠松石、藍田玉或翡翠之類,綠松石自古產於鄂西北,表面色好,但無「色碧」和「色白」變化(變彩),質較脆。月光石(拉長石)表面光澤較差,「多為璞」(即玉外包有泥土或石頭),經打磨後,陽光照射下可折射多彩,質不脆。
資料補充: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為天下奇寶。
是雕刻印章的寶貴材料,據說,西漢時期,王莽曾經為漢平帝雕刻了一枚傳國玉璽,被加號"安漢公"。與和氏璧有關的著名典故完璧歸趙。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名相藺相如幫助國家奪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鄲的故事。
2樓:暮詩小愛
和氏璧的特點:
和氏璧是產於荊山地區基性巖的月光石,即拉長石,認為「和氏璧為寶石性質的拉長石,具有碧綠和潔白的閃光,轉動一定方向,方能出現」。這也是和氏璧區別於「潔白無瑕」的和田玉之處。
和氏璧的文化特徵:
1、和氏璧的歷史文化特徵。和氏璧是我國古今最珍貴的文物,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文物懸案。其歷史文化主要表現在:
一是和氏璧作為一塊普通寶玉,在中國古代史上曾引發出無數次戰爭(戰鬥、戰亂),並左右中國歷史發展的格局,這是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2、和氏璧的政治文化特徵。和氏璧不僅是一種歷史文物,而且被歷代統治者利用,「和氏之璧」、「傳國玉璽」先後流傳長達1600多年。
3、和氏璧的地域文化特徵。主要表現在:一是各相關地方都在千方百計地利用和氏璧提高地方知名度。如關於和氏璧的產地,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持己見,互不相讓。
和氏璧來歷:
和氏璧,最早見於《韓非子》。《韓非子》載: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中獲得了美麗的玉璧,把它奉獻給了厲王。
厲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雕琢玉器的人說:"這是石頭。"厲王認為卞和在說謊,而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厲王駕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獻給那位武王。武王讓雕琢玉器的人鑑別它,又說:"這是石頭。
"武王又認為卞和在說謊,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駕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淚流盡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聽到後,派人問他原因,說:
"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哭得這麼傷心?"卞和說:"我不是為被刖傷心,我是因為它是寶玉而被看為石頭,忠貞的人被看為說謊的人。
"文王於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開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寶玉,於是命名是"和氏璧"。
3樓:曉曉雲的寒冷
和氏璧》裡和氏璧的特點是一塊璞玉。
楚人和氏得璞於楚山中,奉而獻之於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
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
「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
趙國太監繆賢偶然以五百金購得和氏璧,趙惠文王聞訊,將璧佔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數十年後,秦滅趙,和氏璧終於落入秦國。
秦嬴政統一中國,稱「始皇帝」。命宰相李斯以和氏璧作皇帝璽,命丞相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形同龍鳳鳥之狀,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代代相傳,因此稱為「傳國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行至洞庭湘山,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忙拋傳國璽於湖中,祀神鎮浪。8年後,使者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獻上。傳國璽,夫復歸來。
其事真假難辨,也是一千古疑案。
4樓:已碎的夢境
青色,潤澤,有閃光點,溫潤,初雕大約15*15*20cm,雕成傳國璽後小多了,上部盤龍紐山川地理,下部小篆印文,李斯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無價之寶」的「天下所共傳之寶」,又稱和氏之璧、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與隨侯珠齊名,共為天下兩大奇寶.
5樓:古今漢語教育
純白無瑕,寶光閃爍。雕鏤之處,天衣無縫——真不愧是稀世之寶。
和氏璧有什麼特點
6樓:孟聖裔
青色,潤澤,有閃光點,溫潤,初雕大約15*15*20cm,雕成傳國璽後小多了,上部盤龍紐山川地理,下部小篆印文,李斯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7樓:匿名使用者
很好 找和氏璧的特點 孟聖裔
和氏璧是什麼玉
由於和氏璧已經失傳,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樣,到底是什麼材質的玉,今人已經無法得知,只能通過有限的文字記載中的描述加以想象。和氏璧是什麼玉 的說法出現了很多種 說法一 和氏璧是獨山玉。和氏璧產於湖北襄陽,而河南南陽獨山玉的產地與卞和所在的湖北襄陽最近,所以獨山玉的可能性較大。然而獨山玉早在新石器時代...
和氏璧是小學哪篇文章,和氏璧這篇文章
五年級下冊第20課 將相和 人教版 五年級下冊 語文 第18課 將相和 和氏璧這篇文章 楚卞和往荊山,見石中有璞玉,抱獻楚歷王。王使玉人相之,曰 石也。王怪其詐,刖其左足。歷王卒,子武王立,和又獻之。王使玉人相之,曰 石也。王又怪其詐,刖其右足。武王卒,子文王立,和欲獻之,恐王見害,乃抱其璞哭三日夜...
和氏璧的下落有誰知和氏璧最終下落去了哪裡?
有一種說法認為 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後,命玉工將宰相李斯書寫的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八個鳥蟲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這樣,和氏璧就成了國璽。代代相傳。有人甚至還找到了用刻璽的邊角料所製作的玉塊。秦始皇死後,趙高利用和氏璧篡權。劉邦率兵攻入咸陽時,國璽落到了他的手中。劉邦建立漢朝後就把玉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