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朝服 清代**的著裝 皇帝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種類。皇帝的龍袍以明黃、金黃或杏黃等亮黃色為主 色,上繡九條龍,但以實物來看前後只有八條,實際上被繡在衣襟裡面,一般不易看到。這樣一來,每件龍袍實際即為九龍,而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時,所看見的都 是五龍,與九五之數正好相吻合。
龍袍下襬則繡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為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 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
親王 清代親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龍 袍,而貝勒是蟒袍。關於蟒、龍的區別,歷來沒有明確的答案。一般根據《野獲編》「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即皇帝)所御(龍)袍相肖,但減一爪」及《大清 會典》中「凡五爪龍緞立龍緞團補服 ......
官民不得穿用。若頒賜五爪龍緞立龍緞,應挑去一爪穿用」的禁例,得出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結論。親王的朝服的顏色只能用土黃或者暗黃,不能是 明黃,而龍必須是盤龍或者降龍,不能是升龍或者正龍。
親王朝服的下襬也繡有「海水江涯」。
親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郡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貝勒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團
貝子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行蟒各一團
鎮國公、輔國公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補服圖案:身前身後繡九蟒
** 清代**的朝服上有一塊方形圖案稱為補子。補子又分為文、武兩種。
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鴻漱,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馬。
另外,御史與諫官均為獬豸。
補子上除了有飛禽走獸外,還繡有海水和岩石的圖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補服均是由南京、蘇州、杭州即江南三織造訂做進貢的,用料講究,做工精良,尺寸、圖案都有嚴格規定,**不能私自改變身上與其品級相對應的官服。
清代蟒袍
莽袍有很多種,皇帝穿的龍袍只是莽袍中的一種,皇帝的龍袍為五爪金龍,一般將相、親王或有功之臣的莽袍為四爪龍。 在清代莽袍上的龍的數量有嚴格的限制,皇帝9條,其它8條以下。
清代文官的補子只用單隻立禽,武官用單獸,基本沿襲明制。
一、文官的補子
文官儒雅嫻靜,官服以禽鳥為補子圖案紋樣,以彰顯其賢德。
一 品:仙鶴。仙鶴美麗超逸,高雅聖潔,而且長壽,可達六七十歲,在古代成為仙風道骨和長壽的象徵。
在吉祥鳥的系列中,其地位僅次於鳳凰而居第二。鳳成為皇后 的象徵,而仙鶴則官居一品。《相鶴經》雲:
「鶴,壽不可量。」《詩經·小雅》雲:「鶴鳴九皋,聲聞於天」,**補子一品採用仙鶴的圖案,取其奏對天子之 意。
二品:錦雞。錦雞亦稱「金雞」、「玉雞」、「碧雞」,是吉祥的象徵。
錦雞有一呼百應的王者風範。其羽毛色彩豔麗,傳說還能驅鬼避邪,古人十分喜愛用來作為服裝的裝飾,如插在武將的衣背頭冠上,繡在帝王的禮服上,也叫做「華蟲」,表示威儀和顯貴。
三 品:孔雀。孔雀不僅羽毛美麗,而且有品性。
《增益經》稱孔雀有「九德」,其文如下:「一顏貌端正,二聲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時而行,五飲食知節,六常 念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覆。」在古人看來,孔雀是一種大德大賢、具有文明品質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貴的象徵。
四 品:雲雁。《說文》釋義:
「雁,雁鳥也。」雁行,飛雁的行列,並行或走在前頭。雁字,雁飛行時所排成的行列。
雁群飛行時,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故 雲。大雁還有一種吉祥的意義。大雁飛行的規律性引申為禮節的次序。
如《儀禮·士昏禮》規定:「納采納吉,請期皆用雁。」 《儀禮·士相見禮》規定:
「下大夫相見以雁。」也指官吏的排班。所以,大雁用於**補子的象徵意義在於:
飛行有序,春去秋來,佐天子四時之序。
五 品:白鷳。形體很像野雉,羽毛白色,有細黑紋,面頰赤紅,脖子有青毛如絲,尾羽很長。
白鷳鳥產於南方,自古以來一直被視為吉祥物。白鷳鳥展翅,象徵拋棄塵 穢,迎新納福。白鷳鳥喝水象徵生活像泉水甘美。
此外,它還能趕走災害,祈求豐收。總之是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徵。白鷳還是一種忠誠的「義鳥」。
傳說宋朝少 帝趙昺在崖山時,人送白鷳一隻,他親自餵養在舟中。少帝投海殉國後,白鷳在籠中悲鳴奮躍不止,終與鳥籠一同墜入海中。後人稱白鷳為「義鳥」。
所以,白鷳鳥 的形象作為五品**補子,取其行止閒雅,為官不急不躁,無為而治,並且吉祥忠誠。
六品:鷺鷥。白鷺亦稱白鳥,陸機《詩疏》雲:
「鷺,水鳥也,好而潔白,故謂之白鳥。」白鷺是吉祥之鳥。《魏書官氏志》:
「以侍察者官」,取其延頸遠望。另,因鷺飛有序,以喻百官班次。如《禽經》:
「寮窠雍雍,鴻儀鷺序」。《元詩選》:「玉筍曉班聯鷺序,紫檀春殿對龍顏」。
七品:鴛鴦。古稱「匹鳥」,據說鴛鴦成對,鴛鳴鴦 和,左雄右雌,雙雙飛翔,夜晚雌雄羽翼掩合交頸而眠。
若其偶失,從不再配。《詩經·小雅》載:「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君子萬年,福壽宜之」,體現了古代 「五倫」中夫妻美好的關係,是一種吉祥的瑞鳥。其作為**的補子,是取其羽毛上聳,象徵堅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喻其兢兢業業。
八 品:鵪鶉。在古代「鵪」和「鶉」本是兩種鳥。
據《本草綱目》記述:「鵪與鶉兩物也,形狀相似,但無斑者為鵪也。」後經語言演化,將二者合稱為一物。
鵪鶉之 「安」是安全之「安」的諧音,因此又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樂業」的象徵意義。用鵪鶉表示**的等級,除了上述意義外,據《山海經》雲:「其鳥羽司帝之 百服」,比喻百官是皇帝的服飾,意思是說百官代表皇帝的形象,體現皇帝的規矩和威儀。
服補子是帝王龍袍十二章紋的延伸,由此而形成一個等級分明的系統。真正代表官位的補服定型於明代。據《明史·輿服志》記載,洪武二十四年(2023年)規 定,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大袍,胸前、背後各綴一塊方形補子,一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一,藉以辨別官品。
除此之外,還有皇帝作為賜服專門賜給特定人物的賜 補,有鬥牛和飛魚兩種。
九品:練雀。亦稱練鵲、綬帶鳥。
綬帶是古代 帝王、百官禮服的佩飾,是用彩色絲絛織成片狀的長條。綬帶的顏色和長度隨**品級的變化而不同。皇帝和諸王用四彩,長二丈一尺。
宰相綠色,公侯、將軍紫 色。古代帝王、諸侯、士大夫均佩玉,系玉的絲稱「組綬」。因此各種綬帶成為權力和富貴的象徵。
而練雀的尾羽與之相似,故有綬帶鳥名。綬帶鳥也因而具有了上 述的象徵意義。另外,《韻會》雲:
「謂之性喜」,喻綬帶鳥能報喜,而用作**補子。
御史:獬豸。在文官九品之外,御史這個官職也 有補子,其形象是獬豸。
獬豸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述異記》載:「獬豸者,一角羊也。
性知人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宋史·輿服志》記 述用獬豸角的形狀做成帽子,給御史頂戴,稱為「獬豸冠」。
明清時獬豸作為御史官服補子圖案,說明獬豸執法**的象徵意義貫穿於整個封建社會。
二、武官的補子
武官勇武剽悍,威風凜凜,以猛獸為官服補子圖案,以彰顯其威儀。
一 品: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
《大戴禮》說:「毛蟲三百六十,以麟為長。」是龍、鳳、麟、龜四靈之一。
麒麟出現是「聖王之嘉瑞」。《說文》的解釋是: 「麒,仁獸也。
麋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 「麒麟設武備而不為害」。
「有足者宜踢,有額者宜頂,有角者宜觸,為麟不然,是仁也」。所以,以麒麟為一品武官的官階形象,既象徵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徵皇 帝「武備而不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二品:狻猊。是像獅子的一種神獸,晉代郭璞直接解釋為獅子。
《爾雅·釋獸》曰:「可伏虎 犳」。據明代楊慎《升庵外集》第九卷記述:
「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八曰金猊,形似獅,好煙火,故立於香爐。」可見,狻猊是龍子之一。既然 「可伏虎犳」,當是取其勇猛之意。
三品:豹。《說文》的解釋:
「豹,似虎圓文。」 《山海經·南山經》記述:「南山獸多猛豹。
」《詩經·鄭風》言:「孔武有力」。武官補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見古代豹的神獸地位高於老虎而低於狻猊,亦是取其勇猛。
四 品:虎。《說文》曰:
「山獸之君」,以喻威猛。《宋書·符瑞志》說:「白虎,王者不暴虐,則白虎仁,不害物。
」所以,老虎為百獸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 「仁、智、信」之範。因此人們視之為吉祥的神獸。能守誠信,驅邪氣,納祥瑞。
古代天子的兵權象徵即為「虎符」。天子和諸侯的大門上要畫老虎,故稱「虎 門」。由於虎威武勇猛,所以古來頗受將帥崇拜。
將軍的營帳稱「虎帳」。勇猛之士稱「虎賁」、「虎夫」、「虎士」等。清代武科進士榜為「虎榜」。
五 品:熊。《說文》的解釋:
「熊獸似豕,山居各蟄。」熊虎醜,其子狗。《爾雅》的解釋:
「又羆如熊,黃白文。」可見,古代記述了兩種熊:一是狗熊,一是人 熊。
據《國語·晉語》記載:「黃能入於寢門。」「黃能」即「黃熊」,比狗熊體形大而且勇猛。
作為武官官階的形象,正如《詩經·小雅》所說:「唯熊唯羆,男 子之樣」,取其陽剛之意。
六品:彪。《揚子法言》曰:
「彪靜成文,動成德,以其弸中而彪外也。」宋代周密《癸辛雜識》記述:「諺雲: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可見,彪與仁德智慧的虎不同,是一種凶悍殘暴的動物。
作為武官官階形象,是取其對敵**殘暴之意。
七 品、八品:犀牛。《說文》的解釋:
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從牛,尾聲。犀牛的皮可以做鎧甲,但只有水犀牛的皮可以做,故《國語·越語》 稱「水犀之甲」。其書的註解說:
「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則無。」用犀牛做武官官階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 利之意。
九品:海馬。此處的海馬,並不是大海中頭部似馬、單條尾巴向後上方捲曲、體長十幾釐米的海洋動物,而是和陸地吃草的馬模 樣相同、背上長出兩隻翅膀的神話中的海獸。
既能在天空飛翔,也能在洶湧的波濤中穿行。海馬的身世頗為神祕,沒有介紹其詳細情況和象徵意義的資料,只是在解 釋補子時極為簡單的寥寥數語:「水獸,似馬,水陸雙行,喻水陸皆可攻殺固守。
」其文雖短,但意義明確。原來,古代對最下層的軍官要求頗高,既能指揮步兵陸 戰,又可指揮海軍水戰。有這樣驍勇善戰的軍官,軍隊的戰鬥力肯定極強,有了這樣的軍隊,國家的江山就一定會穩固。
皇帝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帝 王龍袍十二章紋包括: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紋的每一章紋飾都有取義,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徵著帝王皇 恩浩蕩,普照四方;山代表著穩重性格,象徵帝王治理四方水土;龍是一種神獸,變化多端,象徵帝王善於審時度勢地處理國家大事和對人民進行教誨;華蟲,通常 為一隻雉雞,象徵王者要「文采昭著」;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種器物,通常是一對繡虎紋和博紋,象徵帝王忠、孝的美德;藻則象徵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潔;火象徵 帝王處理政務光明磊落,火焰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歸上命之意;粉米,就是白米,象徵著皇帝給養人民,安邦治國,重視農桑;黼,為斧頭形狀,象徵皇帝做事幹練 果敢;黻,為兩個己字相背,代表著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錯就改的美德。
清朝官服的基本尺寸,清朝的官服怎麼分大小官
清朝官服是通過帽頂 頂戴 和胸前的補子圖案不同來區分級別和文武的。清朝官服是兩層,外邊一件青色的叫褂,裡面叫袍,合稱袍褂。外褂較短,你說的彩條實際上是露出來的裡面的袍子下襬,袍子通常繡魚蟒圖,所以邊緣有云水花紋,露出來看上去像彩條。從西周到清朝各代的官服都長什麼模樣,外觀上如何區分官職大小?清朝官服...
為什麼電影裡的殭屍都是穿著清朝官服
因為都是以清朝為背景的啊。殭屍屬中國民間傳說的鬼怪,源於中國明清民間傳說。清朝殭屍 清朝官服典範出自於香港電影的殭屍形象,比較出名的有林正英的殭屍道長系列。此類殭屍身著清朝 服飾,膝蓋僵直以跳躍前進,懼怕陽光只在夜間行動,吸食人血被咬者也會變成殭屍,可以通過道家的符文對其進行封印。而其最顯著的特點為...
明朝官服上有許多補丁上面的圖案是什麼
動物圖案。據 明會典 記載,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 規定,補子圖案 公 侯 駙馬 伯 麒麟 白澤 文官繡禽,以示文明 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繡獸,以示威猛 一品 二品獅子,三品 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 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