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烽火預定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語)。河南南陽位於中國東西結合部、南北過渡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歷史記憶使其具有獨特的文化個性。
南陽既是中國楚文化的搖籃,在漢代文化史上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楚漢文化:南陽曆史文化的輝煌
南陽是中國楚文化的搖籃,《詩經》描繪過這裡的楚地風雅,記錄過周天子為申伯築城池的歷史……西漢時「商遍天下,富冠海內」,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李白吟詠漢時繁華,「清歌遏流雲,豔舞有餘閒;遨遊盛宛洛,冠蓋隨風還。自古以來,南陽名人輩出,百里奚、范蠡、張釋之、劉秀、張衡、張仲景、諸葛亮、范仲淹、馮友蘭、彭雪楓等都是從這裡走出去,走向全國。
漢代文化是中國文化發展的第一座巍峨的山峰,而南陽漢文化在漢代文化史上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南陽曆史文化的頂峰和代表。南陽漢畫像石和漢畫磚是南陽漢文化的又一座豐碑,是漢代生活畫卷的記錄,更是南陽漢代文化繁榮的銘石,被譽為「一部繡像的漢代史」、「純粹的本土藝術」、「敦煌前的敦煌」;被理論界稱為「中國第一個藝術熱情時代」。
「兩衙」文化:中國官署文化的兩塊志石
南陽知府衙門、內鄉縣衙,是中國官署文化的兩塊活化石,對研究中國官署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內鄉縣衙,是我國目前儲存最完整的封建時代縣級官署衙門,被世人譽為「神州大地絕無僅有的歷史標本」,享有「—座內鄉衙,半部官文化」的美稱。
南陽知府衙門,始建於元朝。作為封建時代惟一規模巨集大、儲存完整的府級官署衙門,具有重大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與北京故宮、保定直隸總督衙門、保定道臺衙門、霍州知州衙門、內鄉知縣衙門共同組成了中國古代官署衙門旅遊線。
玉文化:六千年傳承的瑰寶
南陽玉文化為中國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大名玉」之一的獨玉,就出自南陽的獨山。
早在2023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南陽玉文化已開始萌芽,生活在這裡的先民已經在利用獨玉雕琢獨玉鏟、獨玉璜等生活用品。真正意義上的獨玉雕琢,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開始,著名的和氏璧就是用獨玉雕琢而成。至漢代,獨玉被大量開採,玉文化產業達到了相當的規模:
「一街兩行,作坊林立,琢玉之聲,不絕於耳。」之後,南陽玉文化日漸繁榮,並興盛至今。被譽為「國之瑰寶」、 由南陽獨玉雕就現陳列於北京北海公園團城重3500公斤的玉器「瀆山大玉海」,是南陽玉文化輝煌歷史的一個見證,它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最大的巨型玉雕,也是世界寶玉石發展史上的罕見傑作。
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文化給南陽這座城市留下了豐厚而珍貴的文化遺存,南陽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達94處,8個專案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陽正因為其豐厚的歷史文化,而充滿了靈氣,擁有大氣與魄力,為建設南陽文化大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樓:匿名使用者
此若銀河浩瀚,豈是一語可說盡
3樓:鹿鳴鶴戾
貌似要到圖書館裡這個科目上找,一大堆!
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它是我國各民族的總稱,抱包括哪幾個民族
4樓:曦月
中華民族並非社會學和人類學意義上,具有相同血系、語言、住所、習慣、宗教、精神體系的真正民族,而僅僅是一個政治概念。中華民族並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對民族的定義,並沒有「共同語言、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質」(參見雲南民族大學的民族學教案),僅僅指國家共同體(nation)。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個璀璨的明珠,那就是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中國各民族的總稱。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中部。經過民族識別,現今的中華民族共包括:
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 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共56個民族。 此外,尚有少量未經識別的人口。據2023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大陸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 1133682501 人。
其中漢族佔91.96%,少數民族佔8.04%。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中華」,原意與中國相通,又與華夏相系。《唐律疏議》雲:
「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故謂之中華。」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章炳麟認為:
「中國雲者,以中外別地域之遠近也;中華雲者,以華夷別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錄初編·別錄卷一·中華**解》)。這裡強調中華一詞乃區別文化高下之族的含義。「中華」在歷史上曾專指漢族,這是由於中華與華夏一詞有關。
華夏文化發達,遂以中華自稱。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中華帝國和其它古文明帝國一樣,從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區,不斷的和其它的部落聯合,融化和擴張,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帝國。當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時,現代人一直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文字,以致難以瞭解自己的文明之始末,而現代的中國人卻能讀通幾千年前的文字,瞭解中華祖先的文化。
因為我們中華文明是世上唯一的統一和連續的文明,中華文明的發展當然有受到外族的侵入,中國也曾經被外族統治過,但是,不是我們要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語言,文明,相反的,中華文明是一種不具侵略性,而博大精深的文明,所以,入侵者自己總是迅速的完全的被我們所同化,融合,使我中華文明更趨先進,更具活力。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我們的祖先吧。
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包括哪些
5樓:心意隨風
包括的太多了,我只能說有些物品或事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算吧。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四大發明,兵馬俑,三星堆,馬踏飛燕,萬里長城,紫禁城,蘇州園林,漢字,琴棋書畫,湖筆,端硯,徽墨,宣紙,各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仁、德、禮
6樓:sb橋孜
c傳統文化和美德促成了「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體現了①②。本題選c項。③④與題幹無關。
中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有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從中華民族的起源、史前文化、諸子百家、神話傳說、漢字和漢語的發展(書法),文學的發展(包括漢賦楚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等)、戲劇、四大發明、建築(長城、故宮、莫高窟等)、歷朝歷代的政治革新等,這樣一擴充套件,你的作文恐怕寫不完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孟姜女哭長城,昭君出塞,蘇武牧羊,張騫使西域,隋煬帝修運河,程門立雪,精忠報國,花木蘭從軍,始皇統一華夏,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班固投筆從戎,玄奘西遊記,鑑真東渡,鄭和下西洋等等,你得補補課了
9樓:月之影影
腐敗 ** 虛偽 自殘
10樓:獨孤九夢
軍事,政治,文學,醫學,建築等等
中華名族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更有輝煌燦爛的文化。在古代,我國就有領先世界的科技,文化,醫學等。根據所
11樓:赫連勃勃梅毅
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
(1)先秦時期:①春秋時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時期我國曆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早160年。③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
(2)兩漢時期:①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訂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曆》,開始以正月為歲首。②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③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④張衡發明製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以外**發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時期:①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曆》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執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曆法體系的成熟。②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在實測中他認識到,在小範圍有限的空間裡得到的認識,不能任意向大範圍甚至無際的空間推演,這是我國科學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
(4)宋元時期:①北宋科學家沈括的突出貢獻在天文學方面,把四季二十四節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一起來的「十二氣歷」更加簡便,有利於農事安排。②元初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曆法。
③元朝傑出天文學家郭守敬,提出「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的正確主張,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範圍的天文測量。④郭守敬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週期與現行公曆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曆早300年。
曆法著作
曆法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包括年、月、日、時、節氣的安排,還包括日、月、行星運動,交食,晷影,漏刻,恆星出沒,天空分割槽,等等。因此,中國古代曆法有現今天文年曆的性質。
現在保留下來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夏小正》相傳是夏代(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到公元前十六世紀)的歷書。
《乾象曆》,漢獻帝建安十一乍(公元206年)劉洪(約135—210)作。它對月亮運動的研究有了新進展,首次提出月亮近地點的移動(過周分),從而算出近點月長度,並在一近點月裡逐日編出月離表,又首次提出黃白交角是六度(兼數),首次提出交食計算中推算食限的方法,這些都對後代曆法影響很大。
《皇極曆》,隋文帝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劉焯(544—610)作,未頒行。《皇極曆》考慮太陽和月亮視運動不均勻來計算日月合朔的時刻,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①。為了求得任意時刻的定朔改正值,又創立了任意間隔二次差內插法的公式。
這在中國天文學史和數學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後代曆法計算日月五星運動使用的內插法多繼承《皇極曆》的方法並繼續發展。
《大衍曆》,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僧一行(683—727)作,後經張說(667—730)和陳玄景整理成文,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頒行,使用到天寶十年(公元751年)。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傳入日本,在日本使用近百年。《大衍曆》結構嚴謹,條理分明,共有歷術七篇,講具體計算方法。
另有歷議十二篇(其中略例三篇),講曆法的理論問題,是一行為《大衍曆》寫的**,通稱《大衍曆議》。《大衍曆》的制定是從製造儀器開始的,經過實際觀測確定基本天文資料,這是科學的方法。經過《大衍曆》的制定,對太陽月亮運動不均勻現象有了正確全面的瞭解。
通過實際觀測,破除了一千年來流傳的「寸差千里」的謬說。在計算方法上,《大衍曆》創不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的公式,比起《皇極曆》來又是一個進步。
《授時歷》,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2023年)郭守敬(1231—1316)作,次年頒行。明代《大統歷》繼續用它的方法,前後共使用三百六十多年,是古曆法中行用最久的,也是在天文資料、計算方法各方面發展到高峰的一種曆法。中國古典系統的歷法到此為止,以後就有西方天文知識傳入並影響到曆法的編算。
現存《元史·歷志》裡的《授時歷經》上下篇是郭守敬在王恂(1225—1281)初稿基礎上重新編定的。當時《授時歷》雖已頒行,但各種資料用表、推步演算法沒有定稿。元至元十八年(公元2023年)王恂不幸去世,由郭守敬一人主持完成。
他「比類編次,整齊分秒,裁為二卷」。《授時歷》共有七部分,內容相似於《大衍曆》;但採用等間距三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五星位置,又用弧矢割圓術和類似球面三角的方法根據太陽黃經求它的赤經赤緯,這兩種方法在天文學史和數學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有許多中外學者在對《授時歷》進行研究。
祖國的燦爛文化,祖國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有關資料
60年來,祖國文化的最大變化是與西方文化的融合,不過精華沒看見,糟粕卻融合了一大堆 祖國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有關資料 1 地域文化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逐漸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並且具有中華文化的共性。除了主體民族漢族外,藏族 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也擁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中華文...
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你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傳統文化(比如荼文化 灑文化 飲食文化)請介紹
寫作思路 使用簡單的寫作風格,讀者傾向於選擇簡單的文字來閱讀,而不是在複雜的表達中沉思。例如,你可以用 幫助 而不是 促進 或 使用 而不是 利用 把複雜的單詞留給教授,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與人交談,而不用讓讀者花很多時間去閱讀。正文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它不僅味道香 品種廣,而且還有清心解乏的作...
描寫中華文化的詩句,描寫中華歷史文化悠久的詩句有哪些?
大風泱泱,大海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 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開場白 誦讀千古美文,傳承華夏文明。共讀中華經典,聆聽古詩書韻。詩的語言,典藏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 詩的聲音,演繹著不朽歷史的風骨鏗鏘。誦讀經典,我們尋找萬里河山的廣闊 對話聖賢,我們感受千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