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釆蓮秋水畔。這句詩裡描寫的《越女》是仙女嗎

2021-05-21 10:09:25 字數 4648 閱讀 9379

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是美女

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後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蝶戀花·越女採蓮秋水畔

宋代:歐陽修

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譯文明淨的秋水畔,一位美麗的江南少女正在採蓮。輕盈的羅袖,玉腕上時隱時露的金釧,勾勒出她綽約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嬌顏倒映在水上,與蓮花爭妍,她的纖手摘取了香藕,卻不防藕"絲"縷縷,撩起了她的綿綿情思。

轉眼天晚,風起露降,沉浸於遐想的少女驀然回神,卻只見一派晚煙輕浮,不見了同來的夥伴。此時,遠處傳來了隱隱的棹歌聲,只聽得那歌聲愈去愈遠,餘音嫋嫋於江南岸邊,似是灑下了一路離愁。

註釋①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後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②輕羅:質地輕軟而薄的絲織品。

③釧(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來做成的鐲子。

④鸂鶒(xīchì):是一種類似鴛鴦的水鳥,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遊,故又稱紫鴛鴦。

⑤棹:船槳。歸棹:歸船。

2樓:匿名使用者

越女不是仙女,只是解釋為一位少女。

釋義:明淨的秋水畔,一位美麗的江南少女正在採蓮。輕盈的羅袖,玉腕上時隱時露的金釧,勾勒出她綽約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

她的嬌顏倒映在水上,與蓮花爭妍,她的纖手摘取了香藕,卻不防藕"絲"縷縷,撩起了她的綿綿情思。轉眼天晚,風起露降,沉浸於遐想的少女驀然回神,卻只見一派晚煙輕浮,不見了同來的夥伴。此時,遠處傳來了隱隱的棹歌聲,只聽得那歌聲愈去愈遠,餘音嫋嫋於江南岸邊,似是灑下了一路離愁。

越女釆蓮秋水畔。這句詩裡描寫的《越女》是什麼樣的人

3樓:知道

關於描寫「採蓮」的類似詩詞,找到一首當代詩壇名家詩人寫的唯美山水風光古詩詞名篇名言名句之一如下供參考:

蓮之代言

文/李者也

夏景不分北與南,天展巨畫客目前。

一望難極碧色盡,晴連青蓮映清漣。

芙蓉仙子慕此秀,特遣蜂蝶代其言。

卻是無人解其語,一湖輕煙釣翁閒。

【注】野生蓮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德惠市。北方少見的蓮花自然保護區,東北地區最大一片野生蓮花,水草豐盛,百頃蓮花如落地紅霞。每到

七、八月蓮花盛開時節,丹頂鶴、鴛鴦、野鴨等數十種珍禽來此,賞花觀鳥者趨之若鶩。

越女釆蓮秋水畔。這句詩裡主要描寫的人物是誰?

4樓:匿名使用者

越女。歐陽修《蝶戀花》(越女採蓮秋水畔)通過對越女採蓮及其環境的描寫,表現出了越女因環境的改變而獨處的憂愁。全詞如下:

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鸂鶒灘頭風浪晚。露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上片寫越女通過外貌描寫,表現了採蓮姑娘之美。首先寫道:「越女採蓮秋水畔。

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第一句「越女採蓮秋水畔」中,「越女」是人物。「採蓮」是事件。

「秋」是時間(季節)。「水畔」是地點。在一句話中,濃縮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

「越」泛指現在的浙江省或該省東部地區,也專指紹興一帶。接著寫道:「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

」這裡,詞人運用特寫的手法,由群體到個體,對越女的外貌描寫。首先是穿著。「窄袖輕羅」即薄薄的短袖羅衣。

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故事一》中寫道:「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綠(指紅色和綠色的官服)短衣,長靿鞾,……」 然而,我們要注意到,歐陽修描寫服飾只是抓住越女服飾的一部。

5樓:小月

這句詩裡主要描寫的人物是(越女)。

滿意的請採納哦!

越女釆蓮秋水畔。這句詩裡主要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

6樓:匿名使用者

越女採蓮秋水畔

這是秋天的景色!

7樓:

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雞尺溪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出自《神鵰俠侶》第一章

8樓:匿名使用者

秋天。採蓮是秋天的進行的。還有秋水。指向的是秋天。

越女釆蓮秋水畔。

9樓:匿名使用者

蝶戀花·越女採蓮秋水畔

宋代:歐陽修

蝶戀花·越女採蓮秋水畔

宋代:歐陽修

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譯文及註釋

佚名譯文

明淨的秋水畔,一位美麗的江南少女正在採蓮。輕盈的羅袖,玉腕上時隱時露的金釧,勾勒出她綽約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嬌顏倒映在水上,與蓮花爭妍,她的纖手摘取了香藕,卻不防藕"絲"縷縷,撩起了她的綿綿情思。

轉眼天晚,風起露降,沉浸於遐想的少女驀然回神,卻只見一派晚煙輕浮,不見了同來的夥伴。此時,遠處傳來了隱隱的棹歌聲,只聽得那歌聲愈去愈遠,餘音嫋嫋於江南岸邊,似是灑下了一路離愁。

註釋①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後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②輕羅:質地輕軟而薄的絲織品。

③釧(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穿起來做成的鐲子。

④鸂鶒(xīchì):是一種類似鴛鴦的水鳥,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遊,故又稱紫鴛鴦。

⑤棹:船槳。歸棹:歸船。

「越女釆蓮秋水畔」這句詩裡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出自宋代歐陽修的《蝶戀花·越女採蓮秋水畔》。

原文如下:

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譯文:明淨的秋水畔,一位美麗的江南少女正在採蓮。輕盈的羅袖,玉腕上時隱時露的金釧,勾勒出她綽約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

她的嬌顏倒映在水上,與蓮花爭妍,她的纖手摘取了香藕,卻不防藕"絲"縷縷,撩起了她的綿綿情思。轉眼天晚,風起露降,沉浸於遐想的少女驀然回神,卻只見一派晚煙輕浮,不見了同來的夥伴。此時,遠處傳來了隱隱的棹歌聲,只聽得那歌聲愈去愈遠,餘音嫋嫋於江南岸邊,似是灑下了一路離愁。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主人公是一位採蓮女,寫的是她的相思離愁。或為作者觀有所感。時作者歐陽修景祐元年(1034)任鎮南軍節度掌書記、館言事,得罪宰相被貶,被降知夷陵縣。

「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11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歐陽修 【朝代】:北宋 【體裁】:詞

【描寫】:

明淨的秋水畔,一位美麗的江南少女正在採蓮。輕盈的羅袖,玉腕上時隱時露的金釧,勾勒出她綽約的丰姿和婀娜的身影。她的嬌顏倒映在水上,與蓮花爭妍,她的纖手摘取了香藕,卻不防藕"絲"縷縷,撩起了她的綿綿情思……轉眼天晚,風起露降,沉浸於遐想的少女驀然回神,卻只見一派晚煙輕浮,不見了同來的夥伴。

此時,遠處傳來了隱隱的棹歌聲,只聽得那歌聲愈去愈遠,餘音嫋嫋於江南岸邊,似是灑下了一路離愁。

【賞析】:

此詞以通俗的語言、鮮明的形象、明快的節奏,曲折深婉地表現了越女採蓮的動人情景。

起首三句即點明人物身份和活動環境,彷彿令人看到一群少女在美麗的荷塘裡,用靈巧的雙手採擷蓮花。這裡詞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飾的一部分,便把她們的綽約丰姿、婀娜舞態勾勒出來,筆法至為簡練。「暗露雙金釧」一句寫得更好,富有一種含蓄的美、朦朧的美。

玉腕上的金釧時隱時露,閃閃爍爍,便有一種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顯露出來,即毫無意味了。

以下兩句分別寫採蓮姑娘的動作和表情,在明白曉暢的語言中蘊藏著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語淺意深,以俗為雅。這裡的「照影摘花花似面」,俗中見雅,形象逼真。它的精神實質是較高雅的,可以娛悅和陶冶人們的性情。

就意義來講,這句話寫的是採蓮女子先是臨水照影,接著伸手採蓮,然後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由於層次多,動作性也很強,故很容易揭示人物的內在感情。「芳心只共絲爭亂」一句,便是表現人物的內心矛盾。

芳心,是形容姑娘們美好的心靈。「絲」字指採摘蓮花拗斷蓮梗時從斷口中拉出來的絲,隨事生髮,信手拈來,以此絲之亂擬彼心之亂,構想絕妙。

下片場面漸漸變得緊張。天晚了,起風了,荷塘上湧起陣陣波濤。採蓮船在風浪中顛簸、掙扎,有的竟被風浪衝散,似乎只剩下一個採蓮姑娘。

「鸂鶒灘頭風浪晚」七個字渲染出一種緊張氣氛。接著詞筆轉而寫採蓮姑娘尋找失散的夥伴。「露重煙輕」,是具體地描繪暮色。

此時天幕漸漸暗下來,暮色蒼茫,能見度極低,也許失散的夥伴相去不遠,但採蓮姑娘卻找不到她們。其焦急之情,倉皇之狀,令人可以想見。

在結尾之前,詞情有一個跳躍,上面說姑娘在尋找夥伴,但到底找到了沒有,詞人未作具體交代。根據「隱隱歌聲歸棹遠」一句來看,她們已快樂地回家,當然是找到了;而「離愁引著江南岸」,則似若有所失,又象是沒有找到。境界迷離惝恍,啟人遐想,曲終而味永,正是這首詞的妙處。

12樓:匿名使用者

蝶戀花·越女採蓮秋水畔 為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所作

13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歐陽修 【朝代】:北宋

14樓:匿名使用者

歐陽修《蝶戀花·越女採蓮秋水畔》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