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的主要內容

2021-05-23 03:28:35 字數 1565 閱讀 2724

1樓:妮維雅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開頭形象地描繪了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後著重說明羅布泊消亡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後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籲。

本文屬報告文學,在內容上要求學生把握兩點:一是在對比羅布泊過去和現在的過程中總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羅布泊消逝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言獻策。在表現形式上要求把握三點:

一是對比、擬人、排比三種表現手法;二是多種表現方式的運用;三是報告文學的基本特點。

2樓:匿名使用者

文章通過中國西部著名的羅布泊從如仙湖的廣闊水域迅

速乾涸為沙漠的悲慘現實,探索這一變化的原因和過程,批判指責了人們對大自然的隨意破壞,並警示人類若還不以此為戒、保護和搶救自然,人類必然將面臨更大的災難和懲罰。本文說明了羅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來人為的悲劇,來警醒世人,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 .從文體上看,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

報告文學兼有新聞和文學兩種特點。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本文的真實性可以從兩方面來表現。

一方面是真實的再現眼前的所見所聞。作者在調查研究、實地考察、查閱資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敘述事實、列舉資料都真實可靠。文章從第十五自然段開始,引領我們看到「號稱千年不倒的胡楊林」,看到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引領我們來到羅布泊的邊緣,看到「大地裸露的胸膛」,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在作者的心被深深刺痛的同時,我們的心何嘗不被深深刺痛?

另一方面真實性表現在資料**準確,內容準確無誤,有一定的權威性。文章引用了中國了《漢書·西域傳》及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那部著名的《亞洲腹地探險8年》兩書中的有關資料。對比眼前的事實,我們只有痛苦:

昨日的仙湖成了永遠的、遙遠的仙境,成了無法重溫的夢……但是報告文學不同於調查研究報告,它應該是是富有文學性的。而文學的特點則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即使引用史書,引用前人著作,也必須注重形象的描繪,讓人重溫歷史,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作者形象地描寫了今日羅布泊,特別是對枯死的胡楊林的描繪,對羅布泊荒漠的描繪,運用擬人、比喻、排比及對比等修辭手法,寫得形象鮮明,情境凸現,飽含痛惜之情,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我們似乎可以聽到胡楊林痛苦的呻吟,看到胡楊林無奈的掙扎。

多想伸一下手,使出全身的氣力,抓住那「求救的手」。然而,歷史已然造就,除了深刻的反思,積極的努力,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接著,作者又將羅布泊擬人化:

「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裡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裸露的胸膛,那是怎樣的赤字之心啊?踏在這血肉之軀上,我們的心裡湧動是無盡的罪過感。

作者通過這些文學手段的運用,大大強化了感**彩,既讓我們感受到羅不泊今昔的巨大差別,令人痛惜。一氣呵成的排比、強烈的對比、富有情感的擬人化描寫,讓讀者受到強烈的震撼,從內心深處感受人類生存的環境、生活中的「朋友」的悲哀。篇末,作者大聲疾呼: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羅布泊百年的滄桑,月牙泉的悲劇,古樓蘭的嗚咽,久久縈繞在我們心頭……

羅布泊的消逝

羅布泊曾稱 羅布淖爾 在新疆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海拔780米,面積約2400 3000平方公里。它曾 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 因此人們一直誤把羅布泊當作黃河上源。古羅布泊距今已有兩百萬年,曾是塔里木盆地的積水中心。現在有塔里木河 孔雀河等注入羅布泊。羅布泊曾生活過新疆最古...

羅布泊的悲劇彭加木,餘純順遇難的事例能否刪掉,為什麼

不能。列舉兩個事例是為照應上文中 此地卻不時傳出因缺水而有人遇難的訊息 中的 不時 強調羅布泊 活人走進去,就很難走出來 的現狀。餘純順的真正死因,彭加木為什麼會失蹤 彭加木在對國家發了資訊之後,在桌子上留下了一張紙條,說他要去東方找水,可是並沒有回來,餘純順在發現他屍體的地方兩公里處發現了事先埋下...

我在谷歌地圖上看到的新疆若羌縣羅布泊有一天藍色巨大建築,請問

這是國投羅鉀公司所在地藍色的是水池,即鹽池,周邊是場房等基礎設施 谷歌衛星地圖上 羅布泊的大面積藍色區域是什麼 可能有一兩百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座省會城市的規模 國投新疆羅布泊鉀鹽有限責任公司所屬的鉀鹽礦,主要生產 羅布泊 牌硫專酸鉀,這裡曾經是我國第屬 這個問題提了很久了,我不是來給答案的,我是來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