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到底是哪個朝代,說說理由

2021-03-06 13:40:05 字數 5007 閱讀 1910

1樓:墓碑

漢朝武力最強,降匈奴後周邊民族無一能對王朝構成實質威脅,其最終因內部矛盾(皇權與士族的權力爭奪)而腐化滅亡

隋朝時,文帝繼承北周留下的資源,統一全國後進行建設,並擊敗突厥,在隋文帝時將中國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唐太宗、高宗二朝武力盛極一時,破突厥、滅高麗、敗日本,還有個外交官把印度給推了一半,至玄宗時經濟達到唐時的頂點,除了阿拉伯帝國外無人能與唐抗衡,但隨後高仙芝率數千唐軍在和阿拉伯人十萬大軍的戰爭中失敗,導致中亞地區被阿拉伯人掌握,這次戰爭對於整個世界的歷史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而接下來爆發安史之亂,唐朝迅速衰弱下去

北宋經濟立國,及至南宋,在經濟上達到全人類封建時代甚至工業時代之前的巔峰,並且宋朝的體制算得上是中國曆朝中最合理的,也因此宋朝時文化的發展受皇權的壓迫較其它朝代來說都要小。但終宋一朝始終無法在對外戰爭中有所建樹,而南宋後期時,雖然中國是世界上最最最有錢的國家,但從軍事上來說,蒙古有鐵木真,日本的源氏才統一日本,西方的英國獅心王正和薩拉丁打成一團,也因此註定了其所處的時代對於宋來說是個悲劇

明朝從一開始就被朱元璋搞得很嚴峻,終明一朝,整個社會都擺脫不了互相攻擊互相作對的現象,也難怪明朝自英宗起連續好幾任皇帝沒一個幹過事實,有幾個也就剛繼位時現一下而之後便立即消失於皇宮之中。但偏偏在這沒有皇帝的日子裡,才是明朝最國泰民安最天下天平的時候,整個國家正常運轉,還出現了王陽明之類的聖賢。也因此有後人把明朝比作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憲——雖然有皇帝,但實質上這個皇帝有和沒有差不多。

而明朝最強的年代是在永樂朝,當時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和中國抗衡,這樣的強勢一直持續到萬曆朝,中國都一直是當時世界上的霸主級國家

2樓:

這得首先對強盛作一個定義,如果就國土面積說,元朝當然更強;就與同時代的其它世界各國而言,清朝康乾盛世和明朝鄭和下西洋時,中國的國力都了得;就首開制度而言,漢朝和秦朝也很厲害。我們說唐朝的強盛,一般是就其文明而言,唐朝是一個寬容和博大的時代,其文明達到了中國的頂峰,那時真的是**大國氣象,其文明傳播到亞洲、歐洲,對世界文明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漢朝雖然開漢民族之先河,但畢竟是中國大一統前期,還太弱,氣數向上,但實力不足;明清時代,實力已具,但畢竟流水西去,是敗落的前期;宋元時代,宋則內憂外患,不是大一統,元則文明不足,野蠻有餘。

所以大唐帝國當之無愧!

最喜歡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朝代,並說說理由

3樓:阿拉蕾

春秋戰國、漢、三國、唐朝、明朝.

春秋戰國,軍事技巧及變法較多.

漢,我比較喜歡《世說新語》對漢、三國瞭解較多。

三國,曹操的豪氣與野心,劉備的忠義與寡斷,孫權的文采與小氣,人物正反很多。

唐朝,武則天,狄仁傑,李世民三位我很是崇拜.

明朝,鄭和下西洋,佔領大部分領土;**高潮,包括許多武俠史。

4樓:匿名使用者

大明王朝,國家昌盛古代火器的巔峰。鄭和下西洋,五次北上,也是唯一一個從南打到北的國,皇帝也個個奇葩。不過也能活到兩百多年,不是蓋的。

中國古代歷史上,你們最喜歡,或者說最崇敬的是哪個朝代,簡單說說理由???

5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總是用「雄才大略」四個字來概括漢武帝的一生。的確,漢武帝很了不起,他一手造就了漢王朝的鼎盛時期。這歸功於他大膽改革選官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並知 人善任,使得各方面人才風起雲湧,極一時之盛,進而成就蓋世偉業。

譬如董仲舒是一流的思想家,桑弘羊是一流的理財家,衛青、霍去病是一流的軍事家,張騫是一流的外交和探險家。班固的《漢書·公孫弘卜式傳》說:「漢之得人,於茲為盛,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篤行則石建、石慶,質直則汲黯、卜式,推賢則韓安國、鄭當時,定令則趙禹、張湯,文章則司馬遷、相如,滑稽則東方朔、枚皋,應對則嚴助、朱買臣,歷數則唐都、洛下閎,協律則李延年,運籌則桑弘羊,奉使則張騫、蘇武,將帥則衛青、霍去病,受遺則霍光、金日磾,其餘不可勝紀。

」即使放眼通觀整個封建社會,漢武帝時期的人才盛事也是歷史上極為少見的。

值得稱道的是,漢武帝的這些在中國歷史上堪稱一流的人物都由他自己發現、培養、啟用。《漢書·司馬相如傳》中說:「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

任何時代都潛存著各種各樣的人才,有的留名青史,有的「胎死腹中」,全視制度和用人者。漢武帝一朝「千里馬」眾多,當然與他這位伯樂分不開。

那麼漢武帝是如何蒐羅人才、又有什麼網羅人才的高招呢?

會用人的前提是認識人才的重要性,重視人才。漢武帝劉徹為太子時,衛綰為太子太傅。劉徹向衛綰求教治國之道,衛綰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太子要想有所作為,關鍵在於得人。

劉徹又問,北方匈奴氣焰囂張,如何是好?衛綰答,得人。劉徹再問,晁錯七國之亂後,國家仍有內憂,又當如何?

衛綰再答,得人。劉徹復問,民生凋敝,怎求殷實富裕。衛綰還答,得人。

劉徹深受震撼。為政之道,在於得人,這個觀念在漢武帝登基之前,就已經深深樹立了。

託名東漢史學家班固寫的《漢武故事》裡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漢武帝在郎署見到白髮蒼蒼、步履蹣跚的郎官顏駟。顏駟告訴他:

「臣曾侍從文帝為郎官,文帝好文而不好武;侍奉景帝時,景帝好美而臣相貌醜;如今侍候皇上,皇上喜歡年輕人,而臣已經老了,所以三世都得不到重用。」武帝聽後深為震驚,這麼一位三朝為官的老臣,就是因為逢不上皇帝所好,總也得不到提拔重用,這不是顏駟過錯,而是用人疏誤。武帝考察了顏駟的才識,即任命他為會稽都尉。

據說,正是受此事啟發,漢武帝對漢初的用人政策作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漢武帝的過人之處,在於用制度化的辦法來發現人才。

過去也有制度,用人重資歷。漢初用人規定擔任一定的官職還要有相應的財產標準。凡有兩千石以上的**,皆可保舉子弟做官。這種近親繁殖的制度,造**才的退化,壓制了優秀人才的崛起。

16歲的劉徹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興廉舉孝」詔書,「舉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宣佈不講出身門第,唯才是舉,並把它制度化。這打破了傳統的門第之見,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改革。到了元朔元年,他又下詔說: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並行,厥有我師。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積行之君子壅於上聞也。且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道也。

其議二千石不舉者罪!」有司奏:「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

當免。」漢武帝同意了。這就形成了一個制度,地方官如果不能舉薦人才,就是不勝任,就要免官!

詔令一下,各地推舉了不少讀書人,廣川人董仲舒,菑川人公孫弘,會稽人嚴助,以及各處有名儒生,都被推薦上來,同時進入京城,總數有100多人。漢武帝親自召見這些人,詢問治國良策。這些儒生,各傾所學,寫成文章。

漢武帝逐篇細讀,看到董仲舒一卷,是詳論天人感應的道理。說得洋洋灑灑,計有數千言。武帝擊節稱賞,嘆為奇文。

漢武帝詢問治國良策,董仲舒把平生的學識,盡皆施展出來,將所學歸為天人三策。「對既畢,天子以仲舒為江都相」。後來,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釋出了歷史上著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

這在客觀上有利於封建**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鞏固,也利於社會的穩定。

繼此之後,漢武帝又於元光元年(前134年),元封五年等,幾次要求各地推舉孝廉、賢良、方正、茂材。他下詔表示要將這些「非常之人」破格任為「將相」或出使遠方國家。漢武帝除令各地**推薦人才外,還准許有才華的人寫自薦書***得失。

凡有才華的人,漢武帝按其才能大小授予官職。這樣一來,人才一下子都湧現了,不光是推薦的人才,而且「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眩鬻者以千數。」

正是這樣的非常選才制度,使許多有真才實學的人得以脫穎而出。吳人朱買臣,性好讀書,40多歲還是一個落魄儒生,家庭貧窮,砍柴為生。妻子不堪忍受貧窮,棄他而去。

朱買臣上書自薦,又經同鄉莊助引見,武帝予以召見,面詢學術。朱買臣言《春秋》、說《楚辭》正合武帝意旨,遂拜朱買臣為中大夫。朱買臣就這樣由貧農一躍而成為**。

後來,朱買臣又獻策徵平當時的閩越國,武帝聽了他討伐計劃很高興,便令他為會稽太守。朱買臣果然擊破東越,漢武帝就升他為主爵都尉,列為九卿。另一位大臣主父偃同樣出身貧寒,長期懷才不遇,遊歷齊、燕、趙、中山諸地,但不為各諸侯所用。

元朔元年(前128年)他來到長安,直接向漢武帝上書九條,有八條談及律令,一條談及討伐匈奴之事。主父偃所談之事,正是漢武帝關心的事,漢武帝看了上書,立即召見,一席談二人十分投機,遂拜為郎中。主父偃的同鄉嚴安,也上書言政,武帝也親自召見,並誇獎說:

「相見恨晚了!」也授予郎中官職。主父偃連續為漢武帝獻策,都得到了漢武帝的讚賞,他的官職也一升再升,由郎中而中大夫,一年內連升四級。

成為漢武帝的重要謀臣,他的削弱諸侯權力的「推恩令」創意對鞏固皇權具有重要意義。

漢武帝不僅善於發現人才,更知人善任。客觀地說,通過推薦、自薦選上來的人才,不免魚龍混雜,未必都是人才,只能說是疑似人才,很有名不副實者。再說有的是孝廉,有的是文學,有的是賢良,才情不一,適合幹什麼也要考察。

經一段時間考察,最後根據其所長,分別任用。比如司馬相如是著名的文學家,漢武帝用其所長,在建元年間從四川把他請到京城做郎官,從事稽核和潤色**重要文告的工作。建元六年又讓他以天子使節的名義,出使西南夷,撫慰那裡的少數民族。

唐蒙、莊助有外交才能,謀略過人,漢武帝就讓他倆出使夜郎和東甌,他們二人不負王命,終於在建元時期降服了夜郎和東甌。而東方朔「不根持論,好詼諧,以俳優畜之,雖數賞賜,終不任以事也」。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史上強盛的朝代有西漢、唐朝、清朝。個人喜歡漢唐,崇敬明朝。理由是大明自建立至滅亡,即沒有投降,也沒有和親,更沒有割地賠款。

明朝後期政治雖然腐敗無能、內憂外患,但至少出現像海瑞、張居正、于謙、徐階、高拱、戚繼光、鄭成功等等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明末期間,朝廷兵分2路頑強抵抗李自成農民起義和滿清入關,對關外的國土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全遼可復」的願望。從明英宗到崇禎帝的幾次北京保衛戰中,明朝更是堅定,兵臨城下仍然寧死不遷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亡」,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歷史評價: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西漢前期(不是漢武帝時期)在抵禦匈奴過程中,朝廷卻屈膝和親。

唐朝經過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不久爆發了安史之亂,唐玄宗居然不死守長安,以至於逃跑還犧牲了楊貴妃。唐朝後期,國力衰弱,動盪不安,各個皇帝貪生怕死逃跑一個比一個快。

清朝的強盛主要在康熙、雍正、乾隆各個皇帝勵精圖治。到了乾隆後期開始,國力慢慢衰弱了。自鴉片戰爭以來,朝廷年年都是屢戰屢敗,賠萬億款,割萬里地,屠萬億民,天子棄國門,君王萬里逃。

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帝國,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帝國

我覺的是大唐帝國,文化,經濟 政治各個方面都是很強盛的。如果說最富的話,那就是宋朝。最好玩的朝代就是明朝。唐朝,不管從國力還是從國際威望,都是唐朝當之無愧的。其他的去秦漢 元等雖然也是強盛,不過從硬實力和軟實力角度綜合考慮的話,是比不上唐朝的。強盛有很多種定義,軍事上面的,外交政治上的,國力經濟上的...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皇后是哪,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皇后是哪一個?

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對,哪麼多皇后怎麼說?你先看看 烈女傳 僅僅先秦就哪麼多良後,以後更多的沒法說了!好又是指什麼呢?漢文帝之母薄太后,漢景帝之母竇太后,漢光武帝之陰太后,漢明帝之馬皇后.這還不計算五胡亂華時代等大亂世 冰嫵皇朝說的明孝宗的張皇后那不算,她比他大十多歲,相當於是奶媽了,從小的感情,那不能...

中國歷史上10大偽軍子。是哪人,中國歷史上10大偽軍子。是哪10個人

天外飛冰箱 我對你的你的回答相當的氣憤,你說的洪秀全,趙構,劉備,伊尹等,我都贊同,但你憑什麼說諸葛亮,他什麼時候得罪你了,此人乃我的唯一偶像,不要侮辱他.不然,我和你勢不兩立 一樓說的東西我以前沒有看到光.聽起來有點道理哦 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是誰?中國歷史上最牛的十位將領 外戰功勞,領兵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