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代詩歌的心得體會研究古代詩歌之思詩歌心得體會

2021-03-06 21:08:46 字數 5760 閱讀 3759

1樓:纙木

關於所有的??有點難。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千古傳誦的佳句,讓我第一次認識《詩經》。閱讀之後,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諧、神祕的氣質所吸引,愛不釋手。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是戀愛中人的典型心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一位厭戰思妻士兵的內心獨白。

「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是徵人對父母深深的思念;「誰謂河廣,一葦杭之。」是身在衛國的宋國人的思鄉之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某種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生動地展示了一名堅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衛自己愛情的決心;「雖速我獄,亦不女從。」是一位女性對逼他從婚的貴人的斬釘截鐵的答覆。

「勿剪勿拜,召伯所說。」是人民愛屋及烏,對有德政的召伯的遺蹟的珍重;「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是詩人對昏庸腐敗的統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憂患。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剝削壓榨,忍無可忍,幻想投奔「樂土」的詩。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緻,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並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

閱讀《詩經》,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彙,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著每一首詩。那麼和諧,那麼執著,那麼崇高,那麼聖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國已化為雲煙;當年國色天香的羅裙已散入黃土……今天,真正觸動我的情感與靈魂的不是幾件博物館裡的文物,而是那些經久不滅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詩,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我彷彿被帶到了遙遠的國度,歷史又重新展現在我的眼前:

恍恍惚惚,若隱若現,神祕而悠遠……我彷彿聽到了來自遠古的聲音,隱隱約約,斷斷續續,彷彿要告訴我什麼……也許是歷史,也許是故事,也許是未來,也許是別的什麼。 愛,自由,正義,是《詩經》永恆的主題,這也是生命永恆的主題。閉上眼睛,用心靜靜地聆聽,你可以聽得到——那來自遠古的心靈的呼喚。

2、經典古詩文讀後感

「讀經典古詩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讀古詩文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能豐富我們的知識,我愛讀古詩文。

從開學到現在,我又讀了不少經典詩文,比如《早發白帝城》、《贈汪倫》等,這些古詩不但讓我領略了經典古詩文的美妙,更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社會貧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讀了這首詩,我眼前彷彿出現了在烈日暴晒下的農民們,不怕勞累、不怕炎熱,流著滿頭大汗辛勤鋤草、耕地,汗珠兒一串串滴進了禾下的泥土裡的情景。

有誰知道這盤中的每一粒米飯,都飽含著農民的勞苦,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誦讀完這首詩,必定會對糧食的來之不易發出由衷的感慨。農民伯伯為了讓大家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自己在烈日當空的正午下田給禾苗除草,這是多麼感人的舉動啊!

現在,我們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們都忘記了節約是這個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他們不知道節約、不懂得節約。我想大聲呼籲:讓我們大家都來愛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費糧食,那可是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成果啊!

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從節約一粒米開始,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珍惜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

2樓:月瀾瀾

古代詩歌意蘊悠長,要讀懂一首詩歌,先要從作者生存的年代入手,循著生長的環境慢慢的梳理,深刻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句,每一節抒發的思想感情,另外詩歌有一種韻律美,字章句節讀起來琅琅上口,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古代詩歌的意境也很美,有的是靜態的美,有時又是靈動的動態美,都要我們在讀的時候從總體上把握作者當時的意境,心境。你會發現詩歌這個題材有那麼多的優勢,那麼深奧的魅力,是很多其他題材作品不能表達的。

讀古代詩歌的心得體會

3樓:匿名使用者

琴樂歌畫入詩境,吟哦想象悟詩意

4樓:匿名使用者

令人心曠神怡,很享受,那種意境真的很棒,我喜歡宋詞,蘇軾、李煜、柳永、辛棄疾、李清照。我最喜歡的是李煜的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好美

研究古代詩歌之思詩歌心得體會

5樓:愛情愛琴海傷

關於所有的?有點難.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千古傳誦的佳句,讓我第一次認識《詩經》.閱讀之後,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諧、神祕的氣質所吸引,愛不釋手.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是戀愛中人的典型心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一位厭戰思妻士兵的內心獨白.

「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是徵人對父母深深的思念;「誰謂河廣,一葦杭之.」是身在衛國的宋國人的思鄉之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某種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生動地展示了一名堅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衛自己愛情的決心;「雖速我獄,亦不女從.」是一位女性對逼他從婚的貴人的斬釘截鐵的答覆.

「勿剪勿拜,召伯所說.」是人民愛屋及烏,對有德政的召伯的遺蹟的珍重;「民之罔極,職涼善背.」是詩人對昏庸腐敗的統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憂患.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剝削壓榨,忍無可忍,幻想投奔「樂土」的詩.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緻,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並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

閱讀《詩經》,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彙,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著每一首詩.那麼和諧,那麼執著,那麼崇高,那麼聖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國已化為雲煙;當年國色天香的羅裙已散入黃土……今天,真正觸動我的情感與靈魂的不是幾件博物館裡的文物,而是那些經久不滅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詩,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我彷彿被帶到了遙遠的國度,歷史又重新展現在我的眼前:

恍恍惚惚,若隱若現,神祕而悠遠……我彷彿聽到了來自遠古的聲音,隱隱約約,斷斷續續,彷彿要告訴我什麼……也許是歷史,也許是故事,也許是未來,也許是別的什麼. 愛,自由,正義,是《詩經》永恆的主題,這也是生命永恆的主題.閉上眼睛,用心靜靜地聆聽,你可以聽得到——那來自遠古的心靈的呼喚.

2、經典古詩文讀後感

「讀經典古詩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讀古詩文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能豐富我們的知識,我愛讀古詩文.

從開學到現在,我又讀了不少經典詩文,比如《早發白帝城》、《贈汪倫》等,這些古詩不但讓我領略了經典古詩文的美妙,更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社會貧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讀了這首詩,我眼前彷彿出現了在烈日暴晒下的農民們,不怕勞累、不怕炎熱,流著滿頭大汗辛勤鋤草、耕地,汗珠兒一串串滴進了禾下的泥土裡的情景.

有誰知道這盤中的每一粒米飯,都飽含著農民的勞苦,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誦讀完這首詩,必定會對糧食的來之不易發出由衷的感慨.農民伯伯為了讓大家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自己在烈日當空的正午下田給禾苗除草,這是多麼感人的舉動啊!

現在,我們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們都忘記了節約是這個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他們不知道節約、不懂得節約.我想大聲呼籲:讓我們大家都來愛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費糧食,那可是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成果啊!

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從節約一粒米開始,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珍惜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

關於我讀中國古典詩詞的感想800字作文

6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傳承的紐帶———**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以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為發端,賦、比、興的運用,開啟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方法,也為延續了幾千年的華夏文藝創作奠基鋪路。論其功用,稱之為文化傳承的紐帶亦不為過。集門戶論,成一家言關於賦比興的釋義,歷來眾說紛紜,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勝景。

一方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斷豐富著賦比興表現手法的藝術意義。另一方面,由於缺少統一的標準,眾口難一,不免讓淺嘗輒止者莫衷一是,難以超越。所以,給賦比興下一個普遍性強、標準程度高的定義,便成為研究賦比興的要義。

  研究學者關於賦比興的意義雖然闡述的較多,但引人留意的卻並非浩如煙海。主要有:  鄭玄:

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

  鄭眾:比者,比方於物也。興者,託事於物。

  劉勰:《詩》文巨集奧,包韞六義,毛公述傳,獨標興體,豈不以風通而賦同,比顯而興隱哉?故比者,附也;興者,起也。

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  鍾嶸:文已盡而意有餘,興也。

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  孔穎達:

《詩》文直陳其事,不譬喻者,皆賦辭也。  鄭司農:『比者,比方於物』,諸言『如者』,皆比辭也。

『興者,託事於物』,則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  朱熹: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歸納一下,不難得出———賦者,鋪也;比者,喻也;興者,起也。  為便於理解,簡言之,即: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的表達出來。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來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如是的定義既解釋了賦比興的意義,也道出其藝術特色,可以說切中肯綮。

  解讀《詩經》,探研賦比興賦,如風止的湖面,緩緩延展,不堆砌,平靜的讓人洗耳恭聽,拭目以待;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釀成比的香茗,讓如香氣般潛在的思想內涵通過露於皮表的具體形象透析出來,再現內中世界紛呈的的物象;興恰似珍饈盛宴前襲鼻的馥郁香氣,讓你由此及彼,由彼到此,來去中調動情感的昇華,體味藝術的超凡魅力。  賦是一種非曲徑通幽式的藝術創作方法,在賦比興中,賦是基礎,也運用的十分廣泛普遍,能夠很好的敘述事物,抒寫感情。如為人熟知的《邶風·靜女》,全文不用「比、興」,完全用「賦」,情景逼真的寫出了一對青年男女幽會時詼諧幽默的場面,敘事中對人物的心理活動甚至性格特點也略有刻畫,在平淡敘述中,展現了心儀男女故意製造咫尺天涯距離的浪漫情懷。

  《詩經》中比的運用也很廣泛,比分為比喻和比擬。比體詩的特點是以彼物寫此物,詩中所描寫的事物並不是詩人真正要歌詠的物件,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魏風·碩鼠》當推為典型之作,據《詩序》雲:

碩鼠,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於民,不修其政,貪而畏人,若大鼠也。正是借用這一形象,用比的手法表現,將奴隸主貪婪殘忍的本性表現的淋漓盡致,也使此詩成為我國古典文學中第一篇明確表述 「烏托邦」理想的作品,已開後世文學描繪「桃花源」社會的先聲。

而且,運用比表達喜愛之物,可使之栩栩如生,給人親切之感;用它表現醜惡的事物,可使之原形畢露,給人厭惡之感。  興在詩歌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失去它,詩歌也就失去了美學價值,失去了感染力。談及「興」在《詩經》中的運用,情況比較複雜,有的只是在開頭起調節韻律、喚起情緒的作用,而更多的,是與下文有著委婉隱約的內在聯絡。

當然,「興」的兩種功用並不是隔離開的。《秦風·無衣》便是明證:「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中的前兩句既是第一章的起興句,也是全詩的起興句,「袍」與「矛」諧音「ao」,起到和諧韻律的作用,同時,從「豈曰無衣」的發問到「與子同袍」的承諾,引出下文並肩作戰、風雨同舟的沙場生死情懷,全詩表裡融洽相當,給人一種思維縝密、無懈可擊之感,從側面也道出「興」的要義:文已盡而意有餘。

  雖對賦比興作了板塊型分析,但在詩歌創作中,它們往往被交相使用,共同創造了詩歌的藝術形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感,《詩經》的開卷之作《周南·關雎》,便熔賦、比、興於一爐,體。

剪紙的心得體會,剪紙的心得體會

我瞭解到了一位剪紙老藝術家,他叫關雲德。他有一雙神奇的手那是一雙粗糙 生滿老繭的大手,右手中指,因為一次在山裡幹活的意外,還被截掉了一節。當關雲德伸出雙手給現場的人 的時候,誰能想象這樣一雙粗糙生繭的手,能剪出融和了文化意味的精美剪紙。受傷的一瞬間,關雲德本以為再也不能剪紙了,非常傷心。後來,他發現...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去敬老院心得體會

去敬老院 上個學期的小隊活動,我們小隊活動去好幾次了敬老院,和老人們談談心,聊聊生活上的一切事情。我們來到長橋四村的養老院裡,院裡能看到的是潔淨的庭院內綠樹成蔭,老伯伯婆婆有在樹陰板凳上談笑的,有在自家房裡看電視的,還有的在晒太陽。他們都靜靜地享受著這一切。那裡沒有喧囂,有的是鳥鳴蟲叫。他們得到了社...

打火匣的心得體會怎麼寫 急急急,心得體會怎麼寫

讀 打火匣 有感 我讀了一篇有趣的童話,名字是 打火匣 這篇文章出自 安徒生童話 我很喜歡。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於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民間口頭文學和父親的影響,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