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有哪些民族風俗習慣羌族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2021-03-06 23:20:25 字數 4738 閱讀 9290

1樓:第n次抗日戰爭

羌族的民俗亦很有特色,至今保留著白石崇拜習俗,戶戶羌寨莊房都供奉白石。羌笛傳自遠古,各種歌舞歡快 多情,羌族服飾有獨特的魅力。其民族著名節日有羌歷年、祭山會、牛王會,娛樂活動有跳莎朗舞、爬天杆、 射獸饃、放索套。

其它如挑花刺繡、云云娃、喝咂酒等,都可令人享受羌族文化的獨特風情。羌族地區盛產花 椒,「茂椒」至今仍是烹好川菜的重要調味品。

2樓:蘇州樑律師

羌族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男女均穿麻布長衫,外套羊皮背心,包頭帕,束腰帶,著草履或勾尖繡花鞋。羌族婦女的衣服繡有花邊,衣領上鑲有一排梅花形圖案的銀飾。

婦女尤喜戴耳環、手鐲和銀牌等飾物。男女腰繫吊刀和皮製錢兜。群眾的主食為玉米、小麥和馬鈴薯,喜飲自釀的酒和吸蘭花煙。

調味品有花椒、辣椒等。常見的吃飯是玉米粥內加菜。把青稞與小麥做成炒麵,把豬肉塊懸掛於樑,熏製成「豬膘」,隨時取用。

羌民的住屋呈方形、平頂,用石片、黃泥砌成,一般為三層,下層圈養牲畜,中層設臥室、鍋莊和神龕,上層貯藏糧食、雜物。建國前羌族的家庭形式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家庭,夫權很大,主宰家庭內外事務。盛行包辦、買賣婚姻,擇婚時有著嚴格的階級界線。

其他如姑舅表優先婚,新娘婚後一年以內多返居孃家,以及兄死弟娶其嫂,弟死兄納弟婦等習慣也有保留。解放後,在婚姻制度方面的一些落後習俗,已經逐漸廢除。喪葬分火葬、土葬和水葬。

火葬為傳統習俗。

羌族都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3樓:幸運的我你

日常食俗 羌族民間大都一日兩餐,即吃早飯後出去勞動,要帶上饃饃(玉米麵饃),中午就在地裡吃,稱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離不開面蒸蒸。

經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將玉米粉放在甑子內蒸成顆粒狀,即可當飯食用,有時將洗淨的大米拌到玉米粉裡,或將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稱為「金裹銀」或「銀裹金」。用小麥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饃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許多地區的羌族還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連(米+查)漿水發酵,蒸成豆泡子饃饃,或將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饃饃。

用麥面片加肉片煮熟稱為「燴麵」;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狀,稱為「麵湯」,繼續加玉米粉攪稠,以筷子可拈起為度,稱為「攪團」,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攪團時,要同時吃用白菜、圓根(蕪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湯,能開胃。常用玉米、小麥、豆類先炒熟,再磨製成炒麵,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時食用。

在食用馬鈴薯時,羌族民間喜將馬鈴薯整個煮熟,然後去皮,再舂成泥狀,做成餈粑,稱為洋芋餈粑,用油煎或炸後,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餈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湯吃。

4樓:民有民享民用

羌族的傳統節日就是羌歷年,羌語稱「日美吉」,根據地方的不同,又有「羌歷新年」、「過小年」、「豐收節」、「還原節」等多種叫法,但名稱不同,內容卻完全一樣,都以慶祝豐收和感恩還願為主要內容,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舉行,持續三至五天。[4]

還有就是祭山會,這是羌族獨有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的農曆四月初一。這是一種祈祝豐年的活動,到了這天,每家每戶的房頂上插著杉樹枝,室內的神龕上掛著剪紙花,點燃鬆光、柏枝,祀祭天神「木比塔」。祭祀時,宰羊作祭品,巫師敲著羊皮鼓,唱本民族的史詩。

當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喝咂酒、唱酒歌、跳鍋莊舞,祈求年景豐收

節日禮祭

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正如一首羌諺所云:「無酒難唱歌,有酒歌兒多,無酒不成席,無歌難待客」。

結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陽節釀製的酒稱為重陽酒,需儲存一年以上方可飲用,重陽酒因儲存時間較長,酒呈紫紅色,酒醇味香,是重陽節期間必不可少的美酒。另一種被稱為蒸蒸酒的飲料是將玉米麵蒸熟拌酒麴釀製而成,飲用時既有酒香又能頂飯,類似漢族的醪糟。無論年節或待客,羌族都以「九」為吉,故宴席時都要擺九大碗,菜餚與川菜相同。

燉全雞,習慣於用竹籤撐起雞頭,使之昂起。以雞頭饗上賓(如舅父等)。

農曆十月初一為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蕎麥粉做成一種餡為肉丁豆腐的蕎麵餃,有的還要用麵粉做成牛、羊、馬、雞等形狀不同的動物作為祭品。

次日,設家宴,請出嫁的女兒回孃家。進行各項節日活動。祈禱豐收的祭山會是全村寨的一種祭祀活動,除已婚的婦女不準參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帶上酒、肉和饃去赴會。

會首由全寨各戶輪流擔任。屆時會首要備好1只黑公羊、1只紅公雞、1壇咂酒、3斤豬肉、1鬥青稞、13斤面做的大饃和香蠟、爆竹、紙錢等,按規定擺好,由「許」(巫師)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壽年豐,並將山羊宰殺後煮熟,連同其他食品分給各戶,稱「散分子」。最後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嚐各自的祭祀食品。

羌族結婚操辦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孃家,孃家要備好「回門酒」,親友要向新婚夫婦饋贈禮物,並致詞祝福新娘新郎幸福美滿、白頭偕老。羌族民間有的地方還有「逗新郎」的習俗。即在回門酒的宴席上孃家人要給新郎用四尺長的筷子,而且還要在筷子的後面加幾個用馬鈴薯做的筷子墜,要新郎使用這種筷子,隔著幾盞油燈去夾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為筷子長,夾不起菜,或油燈燒著下巴,就要被罰酒,這種活動既是節日聚餐,也是一種娛樂。

日常食俗

羌族民間大都一日兩餐,即吃早飯後出去勞動,要帶上饃饃([4]玉米麵饃),中午就在地裡吃,稱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離不開面蒸蒸。

經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將玉米粉放在甑子內蒸成顆粒狀,即可當飯食用,有時將洗淨的大米拌到玉米粉裡,或將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稱為「金裹銀」或「銀裹金」。用小麥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饃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許多地區的羌族還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連(米+查)漿水發酵,蒸成豆泡子饃饃,或將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饃饃。

用麥面片加肉片煮熟稱為「燴麵」;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狀,稱為「麵湯」,繼續加玉米粉攪稠,以筷子可拈起為度,稱為「攪團」,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攪團時,要同時吃用白菜、圓根(蕪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湯,能開胃。常用玉米、小麥、豆類先炒熟,再磨製成炒麵,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時食用。

在食用馬鈴薯時,羌族民間喜將馬鈴薯整個煮熟,然後去皮,再舂成泥狀,做成餈粑,稱為洋芋餈粑,用油煎或炸後,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餈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湯吃。

因吃鮮菜的時間只有幾個月,常年多食用白菜、蘿蔔葉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醃菜。肉食以牛、羊、豬、雞肉為主,兼食魚和狩獵獸肉。散居在山區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鮮豬肉,都是將豬宰殺後去毛,剖成兩半或切成幾大塊,吊在房樑上燻烤製成「豬膘」,存放時間一般為一年,食用時一是與蔬菜同煮,熟後撈起豬膘,切成長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將生醃豬膘切成小塊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豬膘代油,還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

在宰殺年豬時,羌族喜將豬血等充填到豬大腸內,煮熟後稱為血腸。血腸也是宴客吃酒時的一種上餚。有的還將豬血與蕎麥和在一起做成血饃饃食用。

羌族還常把新鮮的豬肉放在新宰的豬肚子里加鹽、花椒等紮緊、風乾,作成「瓤肚」久存不壞。

羌族一般飲用的酒稱為咂酒,茂縣羌語稱「日麥希」,意為羌人酒。咂酒的製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麴,封入壇內,發酵7—8天后即可飲用。羌族飲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將酒罈開封,用一根細竹管咂吸,咂飲時以長幼為序,輪流咂飲,並不斷地注入涼開水,直到味淡為止。

羌族日常灶具很有特點,常在火塘上支起一個鐵三足,做飯時將鐵鍋放在上面加熱,或烤制食品,考究的鐵三足還要在上面鑲制銀飾。

婚俗過去,羌族的青年男女沒有選擇配偶和自由戀愛的權利,因幼小時即由父母代訂婚約,甚至指腹為婚。擇婚時,講究門當戶對和親上加親。在結婚年齡上往往女大於男,因此,羌族地區流行著這樣一首民謠:

「六月麥子正揚花,丈夫還是奶娃娃,哪天等得夫長大,落了葉子謝了花。」

羌族結婚操辦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孃家。屆時,孃家則要備好「回門酒」,親友則要向新婚夫婦饋贈禮物,並致詞祝福。羌族民間有的地方還有「逗新郎」的習俗。

種「女兒麻」是羌族的獨特婚俗。在羌族無論多麼美麗的姑娘,如果她不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愛情的土地上播種「女兒麻」,是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的。羌族的青年男女相識相愛並定親後,待嫁的姑娘就要開始準備種植女兒麻了。

屆時,待嫁的羌族姑娘則要在山坡上選定一塊荒地,進行開墾。[5]

介紹羌族的風俗習慣

5樓:舞璇瀅

1、飲食

羌族飲食豐富。主食是玉米、洋芋、小

麥、青稞,輔以蕎麥、油麥和各種豆類,蔬菜品種多樣。傳統的飲食有攪團、玉米蒸蒸、「金裹銀」或「銀裹金」、洋芋餈粑、煮洋芋、豬膘肉。人們普遍吸蘭花煙,還喜歡飲咂酒、「玉米蒸蒸酒」和蜂蜜酒。

2、服飾

羌族服飾樸素美觀,風格獨特。各地略有差異。其中,汶川縣的龍溪、綿虒、雁門,理縣的蒲溪,茂縣的赤不蘇、黑虎、三龍、渭門,北川縣的青片,松潘縣的鎮坪等地服飾具有代表性。

頭飾,男女包頭帕。赤不蘇一帶的婦女盛行「一匹瓦」,瓦片狀的青布上繡有花紋,用銀牌、環扣點綴。黑虎鄉的婦女以白布帕包頭(被稱為「萬年孝」)。

3、建築

羌族多數在向陽、背風,有耕地和水源的高半山或河谷地帶築屋造房,由幾戶或幾十戶形成自然村寨。建築大致分為兩類:碉樓與碉房。

碉樓屬古代建築遺存,漢代稱「邛籠」。多矗立於關口要隘或村寨附近及中心,以石砌築,外觀雄偉,堅固實用,樓體呈四角、六角或八角形,上細下粗,稜角突出,結構嚴密,內有六七層,最高的達十三四層。

碉房也叫「莊房」,為居住用房。呈方形,一般分三層(也有兩層和四層)。上層堆放糧食,中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

4、婚姻

新中國成立前,羌族男女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存在「指腹婚」、「懷抱婚」、「童子婚」、「買賣婚」等婚姻形式。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有轉房、入贅、搶婚的習俗。新中國成立後,自主婚姻逐漸居多。

但傳統的禮儀程式一直保留至今。

5、民間工藝

羌族民間工藝別具一格,以挑花、刺繡最為出色。心靈手巧的羌族婦女,不需圖稿,信手繪成各種優美的圖案,繡成絢麗多彩的成品。

題材取自世間萬物,用挑、扎、繡、勾、納、提、拼、扣、纖等多種針法,單用或混用,繡於頭帕、衣服、腰帶、裹肚、圍腰、鞋襪、香包等區域性地方,美觀漂亮而耐用。

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哪些,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中國這個具有有就歷史的大國,共有56個民族,當然漢族應該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了,那麼大家知道中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嗎?少數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中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其他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中華大家庭 五十六個民族 1 阿昌族 分佈在雲南,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

民族的風俗習慣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1 阿昌族 分佈在雲南,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其以善於打製長刀而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採茶 2 白族 分佈在雲南 貴族 四川等地,人口159萬餘人,關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鹽漬杜鵑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 分佈在雲南 青海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

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以下為中國56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1 阿昌族 分佈在雲南,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其以善於打製長刀而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採茶 2 白族 分佈在雲南 貴族 四川等地,人口159萬餘人,關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鹽漬杜鵑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 分佈在雲南 青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