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霞
在初中數學裡,「0」是自然數。
在九年義務教育教
材裡,已經規定了「0」是自然數,九年義務教育教材裡,把「0」歸為自然數了,最小的自然數是0。
自然數是從0開始的,例如:0、1、2、3、4、5、6、7、8、9、10、11、12、13等等。
2樓:匿名使用者
0是自然數嗎?在教學數的整除這一章節中往往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大家爭論不休。我們說自然數是指:
用來可以數數的數,那麼0也可以數,表示沒有物體。從這一點來說0應該是自然數。但最終我不敢確定。
最近,看到這樣的一段解釋,現摘錄如下:
我們接到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家長和學生的來信、來電,詢問0是否是自然數的問題。現予以解答如下:
從歷史上看,國內外數學界對於0是不是自然數歷來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0是自然數,另一種認為0不是自然數。建國以來,我國的中小學教材一直規定自然數不包括0。
目前,國外的數學界大部分都規定0是自然數。為了國際交流的方便,2023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3100~3102-93)《量和單位》(11-2.9)第311頁,規定自然數包括0。
所以在近幾年進行的中小學數學教材修訂中,我們的教材研究編寫人員根據上述國家標準進行了修改。即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
但是,在小學階段的「整除」部分,仍然不考慮自然數0,因而在約數、倍數等概念中都不包括0。另外,一般情況下我們不說數0是幾位數,所以最小的一位數是1。
看到這裡又想到,偶數的概念,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偶數,那麼0是嗎?肯定是。但是偶數的話必須得是自然數,這怎麼跟學生解釋了呢?
要我們小學老師說,0不是自然數,到初中或高中又要說是,那不是讓學生們看笑話嗎?真的很難理解。我覺得不能自圓其說,最好的方法應該是把準確的答案告訴學生。
讓學生們從小有一個科學的說法
3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11月國家技術監督局釋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理科學和技術中使用的數學符號》中,將自然數集記為
n= 而將原自然數集稱為非零自然數集
n+(或n*)=.
自然數集擴充後,文[1]中的自然數的基數理論以及其他一些與自然數有關的理論問題隨之起變化,這給數學教學與數學應用產生一定影響.為此,我們將自然數的基數理論討論如下.
1 對自然數的**的認識
由於自然數的概念是建立在基數理論[1]之上的,基數是由集合對等而來.最初人類對物品的計數,是將物品與人的手指(腳趾)數形成對映關係,物品既然存在「多少」,也就存在「有」或「沒有」,「沒有」即可認為是空集,其計數應當是零.這就是說,零與非零自然數是人類認識同步的客觀現象,而並非是6世紀才有零的概念.
也許這就是將零補充到自然數集的緣由之一.事實上,國外許多文獻和專家早就主張將零作為第一個自然數.
2 自然數的新概念
自然數擴充後,包含了空集的基數,要去掉原有自然數定義中「非空」的限制條件,即定義1 有限集合的基數叫做自然數.根據對等的概念,可以建立n與n+的一一對映關係f:
n↓=n+=
由此可見,n與n+有相同的基數,即|n|=|n+|.
3 自然數的四則運算
自然數加法、乘法運算義定只要去掉原有定義中的「非空」二字即可,亦即
定義2 設有有限集合a和b,且a∩b=φ(a,b分離).若記a∪b=c,集合a,b,c的基數分別是a,b和c,那麼c叫做a與b的和,記作
a+b=c.
a和b叫做加數.求兩個數的和的運算叫做加法.
定義3 設有m(m>1)個相互對等,且兩兩分離的有限集合a1,a2,a3,…,am,它們的基數都是n.又設a=umi=1ai,a的基數記作
a,即有a=n+n+…+nm個,這個a就叫做n乘以m的積,記作a=n×m,或a=n.m,或a=nm.n稱為被乘數,m稱為乘數.求兩個數積的運算叫做乘法.
對於數0,1,補充義定:n和0的積是0,n和1的積是n,即n.0=0,n.1=1.
在上述定義裡,加法、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乘法對於加法的分配律仍然成立.
關於減法運算的定義,除了去掉「非空」二字外,集合b可以是a本身,即
定義4 設有有限集合a和b,b a,若記a-b=c,且a,b,c的基數分別記作a,b,c,那麼c叫做a,b的差,記作
a-b=c.
a叫做被減數,b叫做減數.求兩個數差的運算叫做減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在原定義中要限定「除數非零」即可.
定義5 設a,b(b≠0)是兩個自然數,如果存在一個自然數c,使得bc=a,那麼c叫做a除以b所得的商,記作
ab=c,或a÷b=c.
a稱為被除數,b稱為除數.求兩個數商的運算叫做除法.
4 自然數的有關性質
(1)自然數的有序性決定了自然數可以比較大小,即
定義6 如果兩個有限集合a,b的基數分別為a,b,那麼
1° 當a a′,a′~b時,a>b;
2° 當b′ b,a~b′時,a0時,ac≥bc,
當c=0時,ac=bc.
對於與自然數有關的數學論證與原理,應隨自然數擴充後作相應調整.如數學歸納法證明的步驟應是
1° 驗證n=0時,命題成立;
2° 假設n=k-1時成立,則n=k時命題成立.
4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小學教材是規定0是自然數,在討論整除問題時已經說明0除外.
5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的自然數就是正整數
0是整數但不是正整數,也就不是自然數。
6樓:颯梟
這個要看你是處在什麼階段.0是自然數,但是在我們上初中的時候沒有算在裡面,而在高中的時候就算作自然數了,好多知識在不同的階段是不一樣的,小學的時候說0是最小的數那是對的,也只能這麼說,但到高中以後再這麼說就不對了,那也是這樣的,看你現在的教材怎麼說的為準,不過要是學到最後那還是自然數,好好查一下書吧
7樓:匿名使用者
三年前不是,現在是.小學時不是,初中及以上開始是了(老師說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現在的數學概念,0是自然數
0到底是不是自然數
9樓:傾蓋如故
0是自然數,0是介於-1和1之間的整數。是最小的自然數,也是有理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而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0沒有倒數,0的相反數是0,0的絕對值是0,
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數都等於0,除0之外任何數的0次方等於1。0不能作為分母出現,0的所有倍數都是0。0不能作為除數。
0的大寫是:零。因為「零」筆畫較多。還有另外的寫法:〇,數的空位,用於數字中,多用於表示頁碼或年代中,如一~八位,一九九~。
擴充套件資料
標準的0這個數字由古印度人在約公元5世紀時發明。他們最早用黑點「·」表示零,後來逐漸變成了「0」。在東方國家由於數學是以運算為主(西方當時以幾何並在開頭寫了「印度人的9個數字,加上阿拉伯人發明的0符號便可以寫出所有數字)。
由於一些原因,在初引入0這個符號到西方時,曾經引起西方人的困惑, 因當時西方認為所有數都是正數,而且0這個數字會使很多算式、邏輯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認為是魔鬼數字,而被禁用。
10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1、根據國家標準:2023年1月,我國的大、中、小學數學教材在修訂中,規定0也是自然數。建國初,我國由於受國外一些國家的影響,當時的中小學教材一直規定自然數不包括0。
可是,目前一些發達國家都規定0也是自然數(最先由法國發起)。為了國際交流的方便,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也隨之規定自然數包括0。
2、根據因數和倍數的定義:一個數能夠被另一數整除,這個數就是另一數的倍數。0除以任何非0的數都得0而沒有餘數。所以,0是任何非零自然數的倍數。
3、再根據偶數的定義(魯教版):自然數中,是2的倍數都是偶數。那麼0是偶數。
4、根據範圍:在自然數範圍內,最小偶數為0;在正整數範圍內,最小偶數為2;在負數範圍內,沒有最小偶數。
0的特殊性:
1、0是介於-1和1之間的整數。
2、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而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
3、0沒有倒數,0的相反數是0,0的絕對值是0,0的平方根是0,0的立方根是0,0乘任何數都等於0。
4、0不能作為分母、除數或者比的後項,0的所有倍數都是0。
11樓:富諾洋綺煙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試用修訂版),把0劃歸自然數後,一些數的概念是否發生變化,引起小學了數學教師的關注。無論是在日常的教研活動,還是教師私下交流,或是因特網上的教育論壇,都有許多教師提出疑問,引發了大家的思考。
思考之一:為什麼要把0劃歸自然數
從歷史上看,國內外數學界對於0是不是自然數歷來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0是自然數,另一種認為0不是自然數。建國以來,我國的中小學教材一直規定自然數不包括0。
目前,國外的數學界大部分都規定0是自然數。為了方便於國際交流,2023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3100-3102-93)《量和單位》(11-2.9)第311頁,規定自然數包括0。所以在近幾年進行的中小學數學教材修訂中,教材研究編寫人員根據上述國家標準進行了修改。
即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
思考之二:最小的一位數是「1」還是「0」?
0是最小的自然數,那麼最小的一位數是「1」還是「0」?在0沒有歸入自然數以前大家都很清楚,最小的一位數是1。那麼,現在0也成為自然數了,最小的一位數還是1嗎?
這是許多教師提出的疑問,筆者認為最小的一位數還是1。
因為,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在記數法中是表示空位的一個符號,如3005裡「0」就分別表示這個數的十位、百位、都是空位。這次調整雖然將「0」劃歸自然數,然而對幾位數的概念並沒改變。關於「幾位數」是這樣定義的「只用一個有效數字表示的數,叫做一位數,只用兩個有效數字,其中左邊第一個數字是有效數字來表示的數就叫做兩位數……」假設0也算作一位數的話,那麼最小的兩位數是「10」還是「00」呢?
那麼最小的三位數、四位數……又是多少呢?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教師教學用書》第98頁「關於幾位數」是這樣敘述的:「通常在自然數裡,含有幾個數位的數,叫做幾位數。例如,2,含有一個數位的數,叫做一位數;30含有兩個數位的數,叫做兩位數;405含有三個數位的數,叫做三位數……但是要注意:
一般不說0是幾位數。
所謂最大的幾位數,最小的幾位數,通常也是在非零自然數有範圍來說。所以,最大一位數是9,最小一位數是1;最大兩位數是99,最小兩位數是10;最大三位數是999,最小三位數是100……」
綜上所述,「0」雖然是最小的自然數,但仍然不能稱為「一位數」,更不能稱為最小的一位數。
思考之三:自然數的計數單位還是「1」嗎?
大家都知道,0是自然數中最小的一個。0加1得1,1加1得2
,2加1得3,……這樣繼續下去可以得到任意一個自然數。而從自然數的排列順序可知,後面一個自然數比前面一個自然數多1。因此,任何一個自然數都是由若干個1合併而成,所以1是自然數的單位。
0可以看成是由0個1組成的自然數。
思考之四:0是其它非零自然數的倍數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中,關於「數的整除」及「約數和倍數」的定義並未做任何改變,教材第54頁就有這樣的敘述:「因為0也能被2整除,所以0也是偶數」。以此類推,0能被所有非零自然數整除,根據約數倍數的定義,0是任何非零自然數的倍數,任何非零自然數都是0的約數。
但考慮到研究分解質因數、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時,一般限於非零自然數範圍內,如講最小公倍數時,是把0排除在外的。為此,《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50頁明確指出:「為了方便,以後在研究約數和倍數時,我們所說的數一般不包括0」。
這樣就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但過去的一些說法就必須加以糾正了。例如:
「一個自然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自然數的約數的個數是有限的」等,這樣的結論必須糾正。
思考之五:0是不是合數?
過去,在教學中,關於自然數的組成,有兩種情況:一是所有奇數和所有的偶陣列成自然數集合;二是所有的質數與所有的合數及1也組成自然數集合。現在0也成為了自然數集合的一員,因而有許多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
0是不是合數?
前面已經談過了,以後「在研究約數和倍數時,我們所說的數一般不包括0」,但作為一種學術研究,進行**也未嘗不可。筆者以為,0的約數有無數個,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中關於合數的定義:「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
」似乎應該把0劃歸為合數範圍,但仔細一想0是個特殊的自然數,因為所有非零自然數都有「本身」這個約數,如,1是1的約數,2也是2的約數……,而0這個自然數恰恰少了「本身」這個約數,因此,也不能歸為合數。試想:假設如果0是合數,那麼它能用質因數相乘的形式表現出來嗎?
這就與「每個合數都可以寫成幾個質數相乘的形式」產生了矛盾。所以,我主張把0劃歸為「既不質數,也不是合數」範圍。當然了,這需要權威機構和專家們的認定。
但我認為,目前在沒有明確0是不是合數的情況下,還是以迴避為好。
思考之六:「任何相鄰的兩個自然數是互質數」對嗎?
0沒有成為自然數時,這一結論毫無疑問是正確的。現在0也是自然數,我們只要研究「0和1」這兩個相鄰的自然數是不是質數,就行了。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中關於互質數的定義:
「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筆者認為,0的約數有無數個,而1的約數只有一個,那就是它本身。綜上所述,0和1的公約數只有「1」,因此,0和1是互質數。
自然,「任何相鄰的兩個自然數是互質數」這個結論也是正確的。
0到底是不是自然數呢,0是不是自然數,到底有什麼依據?
答 從歷史上看,國內外數學界對於0是不是自然數歷來有兩種觀點 一種認為0是自然數,另一種認為0不是自然數。建國以來,我國的中小學教材一直規定自然數不包括0。目前,國外的數學界大部分都規定0是自然數。為了國際交流的方便,1993年頒佈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3100 3102 93 量和單位 ...
11121314是不是自然數,從11向後數,第3個數是13還是
是自然數,凡是整數都是自然數,包括0。將自然數按下面的規律分組 1,2 3,4,5,6 7,8,9,10,11,12 13,14,15,16,17 2 4 6 2 1991 1 1 2 1 2 3 1990 1 1 1990 1990 1 3962091 2 4 6 2 1991 2 1 2 3 1...
數學裡的e為什麼叫做自然底數?是不是自然界裡什麼東西恰好
當n趨於正無窮時該數列所取得的極限就是e,即e lim 1 1 n n。數e的某些性質使得它作為對數系統的底時有特殊的便利。以e為底的對數稱為自然對數。用不標出底的記號ln來表示它 在理論的研究中,總是用自然對數。他跟自然界中的東西並沒有關係。數學裡的 e 為什麼叫做自然底數?是不是自然界裡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