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背景

2021-05-26 07:44:46 字數 4330 閱讀 6293

1樓:樺南小夥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2023年提出的一種社會發展戰略目標,指的是一

種和睦、融洽並且各階層齊心協力的社會狀態。2023年9月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正式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概念。隨後,在中國,「和諧社會」便常作為這一概念的縮略語。

2023年以來,中國共產黨提出將「和諧社會」作為執政的戰略任務,「和諧」的理念要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過程中的價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

中共**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於2023年2月20日上午在**黨校開班。中共**總書記、****、**軍委主席***在開班式上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域性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中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

要在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發展的歷史程序中,紮紮實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

***指出,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中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即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

近十幾年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也是人民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但不是群眾意見最少的時期。2023年9月19日,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要「堅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

在2023年10月的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全面深刻地闡明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性質和定位、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2023年10月黨的十七大再次強調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並對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作了全面部署。

2023年,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在這樣一個發展階段,可能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進入「**發展時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另一種是進入「矛盾凸現時期」,經濟社會徘徊不前,甚至出現社會動盪和倒退。

***在這樣一個重要階段到來之際,在202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適時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這次四中全會又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我們黨的執政目標,這是在黨的檔案中第一次把和諧社會建設放到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並列的突出位置,從而使我們黨關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奮鬥目標,由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樣三位一體的總體佈局,擴充套件為包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內的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深化,中國的經濟體制已經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巨大變化。

相比而言,社會管理體制不能很好地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要求。這些年來有的地方血吸蟲病等疫病死灰復燃,艾滋病、吸毒等現象呈現蔓延之勢,特別是2023年發生的sars事件,2023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發生的水災等,已經給了我們許多深刻的教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必然觸動原有的利益格局,社會不同利益主體隨之出現,利益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

各自的利益必然帶來權利意識,權利意識必然導致政治訴求,不同社會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也大量出現。並且,由於中國正處在體制轉換、結構調整和社會變革過程中,也是各種政治和社會問題的易發多發,就業問題、腐敗問題、分配不公問題、社會治安問題等,是當前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

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是一個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十六大報告首次提出四個尊重的重要政策思想,十六屆四中全會把「四個尊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作為「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的前提,進一步突出了「四個尊重」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性。既要充分發揮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勵和支援其他社會各方面人員為經濟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既要保護發達地區、優勢產業和先富群體的發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視和支援欠發達地區、比較困難的行業和群眾的發展願望。

社會公正是社會政策的靈魂。當前,一是要把實現社會公平作為重要的政策導向。要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經濟生活中把效率放在第一位,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領域把公平放在第一位。

二是要從制度上保障競爭機會的平等。當前,傳統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機會的平等特別是競爭起點的平等。三是要努力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在以改革的辦法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強科技、教育、文化、環境保護等社會事業建設,重點支援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和公共衛生等制度的完善,加快建立社會保障機制,切實維護困難群體的利益。

妥善協調利益關係 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

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往往會出現有些政策前後矛盾、互相打架的情況,導致一部分群眾沒有享受到應該享受的改革發展成果。這種現象必須努力克服。我們在制定政策和開展工作時,必須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抓準最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與不同階層的具體利益的結合點,充分考慮和兼顧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利益,充分考慮社會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充分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合法權益,堅決反對和糾正各種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要高度重視和落實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特別要關心經濟社會地位下降明顯的群體。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調查,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工人階級中產業工人階層、農民尤其是農業勞動者階層呈現經濟社會地位下降的趨勢。

要繼續採取有效扶貧幫困的社會政策,確保作為我們黨最廣泛執政基礎的工人、農民享受到改革和建設的成果。同時,還要認真解決改善就業環境和勞動者權益維護中的實際問題。

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體和利益訴求。當前,要建立以利益調節為核心的社會整合機制,建立規範的對話和協商機制,引導各個利益群體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妥善處理各種社會利益關係。國際經驗表明,群眾團體、利益集團等社會組織作為公眾利》益的重要代表,比公眾個人具有更強的政治表達能力。

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 推進社會管理體制的創新

中國傳統單位制的社會結構正在向多樣化的方向轉變,但社會管理體制不能很好地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從而反過來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中共**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在要求深入研究社會管理規律,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和政策法規,整合社會資源的基礎上,第一次提出了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分別明確了黨委領導核心的地位、**社會管理的職能、社會組織協同的功能和公民廣泛參與的作用。改革開放後,伴隨著**職能的轉變和企業社會職能的剝離,大量「單位人」向「社會人」特別是「社群人」轉變,大量與公民相關的社會公共事務要由社會各種組織來承擔。

但由於社會組織的不健全,社會功能的不完善,許多公民的各種公益性的需求並不能得到全面滿足。截至2023年底,中國共有各種社會團體14.2萬多家,民辦非企業單位12.4萬多家。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社會團體的發育還很不健全,法制還不完善,管理上也存在不少問題。

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 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曾經出現過和尚未出現過的各種突發事件。當前,非傳統安全因素對****和社會穩定的影響日益顯現。在做好傳統領域工作的同時,對衛生、資訊、能源、糧食等方面的安全問題,對防範恐怖主義威脅、防範金融風險等方面的工作,必須切實予以加強。

要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包括資訊採集和自動彙總機制、網路應急指揮機制、資源動員機制、社會治安保障機制等。設立調查制度,公正甄別突發事件的誘因。把應對突發災難所需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

建立突發災難應對**監管、物資儲備、民間援助和社會救濟等方面的制度。中國已經制定了戒嚴法、國防法、防洪法、防震減災法和傳染病防治法等具體的緊急狀態法律。但這些單行法律只能適用於一種緊急狀態,並且對緊急狀態下**權力和公民權利的規》定也不夠清晰。

因此,應當在總結國際經驗的基礎上,更好地研究制定統一的國家緊急狀態法,把各種突發事件的管理納入到統一的程式和制度中,明確規定緊急狀態下的**應急機構和機制,明確公民、志願者、專業團體、社會組織等的權利和義務,更好地用法律來調整緊急狀態下的社會關係。

進一步健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工作機制

去年以來,到各級信訪部門反映農村徵用土地、城鎮居民拆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過程中損害群眾利益等問題的明顯增多,重複上訪和集體上訪現象比較突出。要解決信訪問題,首先要從源頭上抓起,認真解決導致信訪產生的各種問題。同時,要堅持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以暢通訊訪渠道為主線,以解決群眾信訪問題為核心,以基層信訪工作為重點,依法保護群眾正當的信訪權利,依法規範信訪工作行為和群眾上訪行為。

要建立和完善領導幹部接訪制》度和領導幹部下訪制度,不斷完善常年接訪、定期約訪制度,依法及時合理地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要高度重視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抓住熱點、難點問題,立足於早發現、抓苗頭,把各類矛盾和糾紛解決在當地、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什麼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應該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義 誠信友愛 充滿活力 安定有序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些基本特徵是相互聯絡 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中全面把握和體現。什麼是 社會 主義和諧社會 可以從廣義和狹義的區別上來理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政治建設 文化建設相併列...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依據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依據是什麼?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又有充分的理論依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理論依據是科學社會主義。古今中外的和諧思想雖不是理論依據,但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淵源,特別是西方學者關於社會轉型期和現代社會的一些思想理論對於我們分析我國社會不和諧因素 探索促進社會和諧的路徑具有參...

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物質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

答案是 abcd 即a b c d abcd bcd a是錯項,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始終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簡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物質分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之間的關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四者是有機統一的,它們既有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絡,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