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是怎麼寫的

2021-03-07 05:11:18 字數 4845 閱讀 6657

1樓:love美美的春天

書寫工具蘆葦筆的筆尖呈三角形,落筆處就自然出現了楔形,因此被形象地稱為楔形文字。該名稱最早由德國的東方學家海德(t.hyde)使用,後來約定俗成,使用至今。

楔形文字可以用來表達各種不同的語言,如蘇美爾語、阿卡德語、埃蘭語、赫梯語、波斯語等。

楔形文字

這是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這種文字是由約公元前2023年左右蘇美爾人所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在其約2023年的歷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統,字形結構逐漸簡化和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後期約400個。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於泥板上,少數寫於石頭、金屬或蠟板上。

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杆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軟泥板經過晒或烤後變得堅硬,不易變形。

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之間並不一定屬於相同關聯的語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國同樣採用楔形文字,但這兩個語言是與蘇美爾語無關的印歐語系。另外阿卡德人雖然也採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但阿卡德語和蘇美爾語差異相當多。由於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形同楔形,使用蘆葦杆或木棒來壓印在泥板上來方便書寫,因此文字筆畫大都為具三角形的線條,而字形也隨著文明演變,逐漸由多變的象形文字統一固定為音節符號。

2樓:匿名使用者

近代的學者首先從波斯人的楔形文字入手,因為波斯語言至今存在,只是文字寫法不同。在我後面將要提到的伊朗貝希斯頓銘文中,有波斯、埃蘭和巴比侖三種對照的楔形文字,內容為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平定內亂,重新統一從印度河至利比亞的廣大地區的詳情。這篇銘文對破譯楔形文字極為重要,正是根據它,英國人h.

c.羅林森釋讀成功了波斯楔形文字。學者們又順藤摸瓜破譯了新巴比侖和亞述時代的楔形文字,然後是古巴比侖、阿卡德的楔形文字,最後才破譯出了最難解但最原始的蘇美爾楔形文字。

整個過程從2023年到本世紀初才完成。

3樓:匿名使用者

楔形文字(cuneiform),**於拉丁語,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狀)兩個單詞構成的複合詞。楔形文字也叫「釘頭文字」或「箭頭字」,古代西亞所用文字,多刻寫在石頭和泥版(泥磚)上。筆畫成楔狀,頗像釘頭或箭頭。

約在公元前2023年左右,青銅時代的蘇美爾人用泥板通過圖畫的形式記錄賬目。漸漸的這些符號演化為表意符號,至於那些無法描繪的東西則用任意指定的辦法來表達。而且蘇美爾人還用它來表示聲音,幾個表意字合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個複雜的詞或短語,這就使得許多符號都成為多餘。

楔形字原來是從上而下直行書寫,後來改為從左而右橫行書寫,於是全部楔形符號轉了90°,從直立變成橫臥。由於右手執筆,從左而右橫寫,楔形筆畫的粗的一頭在左,細的一頭(釘尾)在右。蘇美爾楔形字有意符和音符。

經過巴比倫人、亞述人、阿拉米人的使用和改造,成為一種半音節文字。在字母發展史上有所貢獻。楔形符號共有500種左右,其中有許多具有多重含義,其「準確含義」只能根據上下內容來確定,這就使得楔形文字型系比後來的字母文字型系更難以掌握。

儘管如此,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型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考古學家發現大批各種楔形文字泥版或銘刻,19世紀以來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新學科——亞述學。

起源】1.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發源於亞洲西部的亞美尼亞高原。公元前2023年左右,這裡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蘇美爾人。

他們創造了燦爛的蘇美爾文明,最能反映這種文明特徵的是他們的文字——楔形文字。

最初,這種文字是圖畫文字,漸漸地,這種圖畫文字逐漸發展成蘇美爾語的表意文字,把一個或幾個符號組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含義。如用「口」表示動作「說」;用代表「眼」和「水」的符號來表示「哭」等等。隨著文字的推廣和普及,蘇美爾人乾脆用一個符號表示一個聲音,如「箭」和「生命」在蘇美爾語中是同一個間,因此就用同一個符號「箭」來表示。

後來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號,如人名前加一個「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這樣,這種文字型系就基本完備了。

蘇美爾人用削成三角形尖頭的蘆葦稈或骨棒、木棒當筆,在潮溼的黏土製作的泥版上寫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這種文字被稱為楔形文字。

為了長久地儲存泥版,需要把它晾乾後再進行燒製。這種燒製的泥版文書不怕被蟲蛀,也不會腐爛,經得**燒。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塊重約一千克,每看一塊都要費力地搬來搬去。

到現在,發掘出來的泥版,共有近一百萬塊,最大的有2.7米長,1.95米寬,可謂是巨書!

楔形文字是蘇美爾文明的獨創,最能反映出蘇美爾文明的特徵。楔形文字對西亞許多民族語言文字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西亞的巴比倫、亞述、赫梯、敘利亞等國都曾對楔形文字略加改造,來作為自己的書寫工具。

甚至腓尼基人創制出的字母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於它極為複雜,到公元1世紀,就完全消亡了。在古代的蘇美爾,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拿著蘆杆或木棒做成的尖頭呈三角形的筆,在泥板上寫字。

這種字從左到右橫著寫,每一個筆畫總是由粗到細,象木楔一樣。這就是蘇美爾人留給後世西方文明的三大珍貴禮品之一的「楔形文字」。

2.楔形文字究竟是怎樣起源的一直是人類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謎。這個問題,爭論了近兩世紀。長期以來有下列兩種觀點盛行。

傳統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認為,楔形文字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特殊的漁獵生活方式。這是較為通行的看法,西方的各種百科全書大都持這一觀點。

也有學者持不同見解,認為楔形文字的起源與古代蘇美爾地區發達的社會組織有密切關係,前蘇聯科學院編的《世界通史》就持這一觀點。該書在論述楔形文字的發明時寫道:「兩河流域各族人民文化的最大成就,就是文字的創造。

公元前第4千紀中葉,蘇美爾人就有了文字的胚胎。為了行政管理,它需要比較有條理的通訊,於是,這種文字的胚胎遂變成真正的文字。」上述兩種觀點長期並存,相持不下。

然而,20世紀70年代起,考古天文學家卻提出了一個**性的觀點,認為楔形文字起源於2023年前的一次天文事件——船帆座×號超新星的爆發,從而引起世界學術界對楔形文字起源的新一輪爭論。

這一觀點起源於一個蘇美爾學專家的假設。蘇美爾學專家喬治·米查諾斯基在對楔形文字的研究中發現了一個現象,即在較早的泥版文書記載中大量出現對同一顆星的記錄,因此他提出了蘇美爾文明的起源與這顆星有關的假設。2023年,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天文學家裡查德·斯特塞經過精確計算,論證了這一假設的合理性。

他認為,米查諾斯基所說的這顆文明之星,就是2023年前爆發的船帆座×號超新星,這是人類歷史上能記憶的最大一次天文事件。這顆星在今天只能勉強分辨,但在2023年前,其光芒白天可以與太陽同輝,夜晚與月亮並懸,在兩河的水面上拉開了一條長長的光帶。可以想象,這種神祕的自然現象給早期人類帶來的心理影響是巨大的。

他們對這顆星的敬畏和崇拜演化成了神話和宗教,關於這顆星的圖畫就演變成了最初的文字。專家們果然發現,在楔形文字中最早和最多使用的兩個字是「星」和「神」,而這兩個字驚人地相似。

發展】考古發現已經證實,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最初的文字外觀形象並不像楔形,而只是一些平面圖畫。顯然,被後世稱為楔形文字的美索不達米亞古文字,正是起源於圖畫式象形文字。考古學家曾在烏魯克古城發現了刻有這種象形符號的泥版文書,經考證時間是公元前2023年左右。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記載。這種文字寫法簡單,表達直觀。有時複雜的意思和抽象的概念就用幾個符號結合在一起來表達,如把「眼」和「水」合起來就是「哭」,「鳥」和「卵」兩個符號合起來就表示「生」等。

這種文字是象形的。假使要表示複雜的意義,就用兩個符號合在一起,例如「天」加「水」就是表示「下雨」;「眼」加「水」就是「哭」等。後來又發展可以用一個符號代表多種意義,例如「足」又可表示「行走」、「站立」等,這就是表意符號。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交往的增多,要表達的事物愈來愈複雜、抽象,原始的圖形越來越不適應人們的需要。於是,蘇美爾人對文字進行了改造。一方面是簡化圖形,往往用部分來代表整體;另一方面增加了符號的意義,比如「足」的符號除表示「足」外,還能表示「站立」、「行走」的意思,「犁」的符號除表示「犁」外,還可以表示「耕田」和「耕田的人」的意思。

這樣,象形文字就發展成表意文字,即符號意義不直接由圖形表達而是由圖形引申出來。

蘇美爾文字是逐步產生的,正如我們現在所知,其間由藉助圖形表達某種觀念到文字的出現經過了2023年的演化過程。公元前2023年左右,蘇美爾人開始刻影象於石或鐫印於粘土,以此作為擁有某物的標誌:或者用一塊岩石表示「鐵石心腸」,或者用一棵樹表示一幢房屋。

大約500年以後,由圖形向文字的演化速度大大加快。到了那時,蘇美爾神廟的管理人員使用許多規範化的簡圖,把它們結合起來儲存神廟的財產檔案和商業交易檔案。

儘管這一時期的書寫文字仍具有象形文字特徵,但已超越了以圖畫表示人及具體事物的階段,發展到了用圖畫表示抽象事物,例如:一隻碗表示食物,一個人頭加一隻碗則表示吃的意思。

又過了500年,成熟的文字全面取代了舊有文字,因為到那時最初的圖畫已變得非常系統化,以致人們不再把它們視為圖畫,而須視之為純粹的符號;這些符號有許多已不再表示特定的詞,而成為與其他同類符號結合在一起就可形成字詞的音節符號。

公元前2023年左右,蘇美爾地區的這種文字型系達到了充分發展的階段。楔形符號共有500種左右,其中有許多具有多重含義,這就使得楔形文字型系比後來的字母文字型系要難以掌握得多。儘管如此,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型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

從蘇美爾時代殘存下來、在近代被發掘出來的楔形文字文獻都是抄寫在泥版上的。這些泥版中,大約90%是商業和行政記錄,其餘的10%則是對話、諺語、讚美詩和神話傳說的殘篇。

蘇美爾人的對話採用這樣的形式:兩個角色在辯論中站在對立的一方互相駁辯——夏天對冬天,斧頭對犁子,或者農夫對牧人。由於雙方均有許多可以立足的根據,因而辯論通常沒有輸贏。

另一方面,殘存至今的蘇美爾諺語則提供了明確的觀點。

一則令人著迷的蘇美爾處世格言這樣講:「僕人呆的地方,必有爭吵相伴;理髮師呆的地方,必有毀謗傳出」。

楔形文字流傳到亞洲西部的許多地方,它為人類帶來了文明的「火種」。公元前2023年,蘇美爾人的最後一個王朝衰亡之後,巴比倫王國把這份遺產繼承了下來,並有新的發展。與此同時,閃族的阿卡德人按照他們語言的發音,也採用楔形文字進行書寫。

直到希臘時代之前,凡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建立統治的每個民族都是這樣做

書是知識的寶庫,最早刻在什麼上的楔形文字是最早的書

最早的文字時刻在龜甲上的,甲骨文。泥板文書古代西亞一種刻在泥板上的文字記錄。最初為蘇美爾人所採用,後來擴充套件到伊朗高原以西的廣大地區。內容包括各種經濟檔案 文學作品 法律條文和宗教典籍等。為研究古代兩河流域及西亞地區的重要史料。楔形文字,是由古蘇美爾人所創,屬於象形文字。英語 cuneiform ...

最早文字是,中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

是八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據考古學家們說,在中國河南賈湖最新發現的烏龜殼上的符號很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人類最早的文字。考古學家們說,這些刻字的龜骨片至少有八千多年的歷史。這些新發現的刻字骨片與早期發現的商代甲骨文非常相似。商代甲骨文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近似中國現代文字 即使是毫無考古知識的人,也能很容易的...

楔形文字法的《烏爾納姆法典》

烏爾納來姆法典 是世界歷史源上最早的 bai一部成文法典。它是古du代西亞烏爾第三王朝 約公元zhi前2113 2006年 創始dao者烏爾納姆頒佈的。它適應奴隸制的發展,主要用來保護奴隸佔有和私有制經濟,鎮壓奴隸和貧民的反抗。這部法典包括序言和正文29條 傳下來的只有23條 兩大部分,沒有結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