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串列埠和並口分別有哪些計算機中所說的串列埠並口是什麼意思

2021-03-07 06:03:27 字數 5254 閱讀 2666

1樓:匿名使用者

序列介面

序列介面,簡稱串列埠,也就是***介面,是採用序列通訊協議的擴充套件介面。串列埠的出現是在2023年前後,資料傳輸率是115kbps~230kbps,串列埠一般用來連線滑鼠和外接modem以及老式攝像頭和寫字板等裝置,目前部分新主機板已開始取消該介面。

並行介面

並行介面,簡稱並口,也就是lpt介面,是採用並行通訊協議的擴充套件介面。並口的資料傳輸率比串列埠快8倍,標準並口的資料傳輸率為1mbps,一般用來連線印表機、掃描器等。所以並口又被稱為列印口。

另外,串列埠和並口都能通過直接電纜連線的方式實現雙機互連,在此方式下資料只能低速傳輸。多年來pc的串列埠與並口的功能和結構並沒有什麼變化。在使用串並口時,原則上每一個外設必須插在一個介面上,如果所有的介面均被用上了就只能通過新增插卡來追加介面。

串、並口不僅速度有限,而且在使用上很不方便,例如不支援熱插拔等。隨著usb介面的普及,目前都已經很少使用了,而且隨著btx規範的推廣,是必然會被淘汰的。

計算機上有串列埠和並口的地方應該有:硬碟、主機板、還有印表機等。串列埠一般用於接一些特殊的外接裝置。

比如通訊方面的裝置。並口通常用於連線列印裝置。串列埠比較小,有突出的針露在外面。

並口一般比串列埠要大,通常是紅色的,有兩排小孔

串列埠形容一下就是 一條車道,而並口就是有8個車道

同一時刻能傳送8位(一個位元組)資料。

但是並不是並口快,由於8位通道之間的互相干擾。傳輸受速度就受到了限制。而且當傳輸出錯時,要同時重新傳8個位的資料。

串列埠沒有干擾,傳輸出錯後重發一位就可以了。所以快比並口快。串列埠硬碟就是這樣被人們重視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的同步

非同步最大得區別應該在於:同步中傳輸方和接受方使用同步時鐘(即波特率是一樣的,時序是一樣的),而非同步通訊允許雙方使用各自不同的時鐘。

我有點疑惑:如果一個資料能夠被正確接受,那末它自身的波特率必須要和機器的時鐘相吻合才可以,資料本身是有波特率的,比方說資料單位元組a,一共長8秒鐘,那末第一位佔用1秒,第2位佔用1秒,剩下的各位都是一位佔一秒,共8秒;如果機器想要正確接收資料a,那末它的接受時鐘就必須符合要求。我可以假設這樣的情況:

機器時鐘也是每1秒判斷一次,則正好正確接受資料a,如果機器每2秒判斷一次,則接受資料a就會出現錯誤,如果機器每0。5秒判斷一次,那末我們可以通過軟體設定,規定0。5秒後再延遲0。

5秒才進行下一此判斷,這樣我們也可以正確接受資料。(也就是說,接受資料的機器時鐘不能比資料波特率長才能正確接受資料)。

說道這裡,我們再看同步非同步的定義:同步需要同步時鐘,非同步允許使用不同的時鐘。同步可以理解,但是非同步允許使用不同的時鐘,假設,非同步通訊中輸出端s,接受端j,s輸出資料a(a為單位元組,共長8秒),而j的時鐘為2秒,那樣的話接受不就出現錯誤了馬?

(如果j的時鐘為0。5秒,雖然和a的波特率不一樣,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軟體設定保證接受正確)。為什麼很多地方講解同步非同步時都會說他們的「最大區別「?

因為兩者有很多的相似點。我認為任何通訊從廣義上講都是「同步「的。不管同步非同步,要

保證通訊的正確,就必須等待對方的確認,也就是說,我傳送方必須與你接受方「同步「,反之亦然。或者說「協同"更好一點。同步通訊要求雙方的時鐘同相,即同頻率同時序。

而非同步通訊可以不理會這點。但是同樣要求接受方的時鐘誤差的積累程度不會造成誤碼。象樓主的情況,就是偏差太大了。

另外,在非同步通訊時,基本單位是字元,傳輸時字元間非同步,字元內各位同步,雙方不需要嚴格同步,即使有百分之幾的差異也可以保證資料的可靠傳輸;同步通訊時,字元與字元間和字元內部的位與位之間都需要嚴格同步,所以傳送雙方要使用同一時鐘源。

其實,同步和非同步的最大區別就是:字元與字元間的傳送一個是非同步,一個是同步;而在字元內的位與位之間,兩者都是同步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一、pata與sata技術方面的區分

pata的全稱是parallel ata,就是並行ata硬碟介面規範,也就是我們現在最常見的硬碟介面規範了。pata硬碟介面規模已經具有相當的輝煌的歷史了,而且從ata33/66一直發展到ata100/133,一直到目前最高的ata150。sata硬碟全稱則是serial ata,即序列ata硬碟介面規範。

目前pata100硬碟的一般寫入速度為65mb/s,而第一代sata硬碟的寫入速度為150mb/s,第二代sata硬碟的寫入速度則高達300mb/s,第三代sata硬碟已經提升到了600mb/s。其傳輸速度是pata所不能比擬的。sata硬碟介面規範的出現其實就要取代pata,就和ddr取代sdram一樣。

sata比pata究竟能快多少?

sata的出現是來取代pata的,那麼sata和pata相比,主要的優勢究竟又在那裡呢?首先就是速度,這是最主要的。上文我們已經提到第二代sata的傳輸速度為300mb/s,第三代的sata產品的傳輸速度為600mb/s。

從速度這一點上,sata已經遠遠把pata硬碟甩到了後面。另外,在傳輸方式上sata也比pata高人一等。sata採用的是單通道傳輸,pata是多通道傳輸。

有些朋友可能從字面上誤認為,pata的多通道應該比sata的單通道快,其實不然,我們來看下圖。

標準ata系統連線設定示意圖

序列ata系統連線設定示意圖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因為sata的單資料通道並沒有象pata那樣限制速度頻率。sata傳輸線的傳輸速度比pata要快了近30倍。pata必須在資料線中一次傳輸16個訊號,如果訊號沒有及時到達或是發生延遲,錯誤資料就會產生。

因此位元流傳輸的速度必須減緩以糾正錯誤。而sata一次只傳輸一個位元的資料,此時位元流的傳遞速度要快得多。這就好比是運球遊戲,每次運一個球要比一次運16個球容易的多。

還有,sata另一個進步在於它的資料連線,它的體積更小,散熱也更好,與硬碟的連線相當方便。與pata相比,sata的功耗更低,這對於筆記本而言是一個好訊息,同時獨有的crc技術讓資料傳輸也更為安全。

頻率低的時候,並口優勢大,可當頻率提升,並口的電器效能就比不上串列埠了,當串列埠能正常執行的頻率遠高於並口能承受的時候,自然就超越它了.另外象現在用的並行記憶體架構,特別是雙通道(128bit)主機板製造難度大,幾乎達到了極限,提升記憶體頻率只會對走線提出更嚴苛的要求,如果不是硬體商不想冒風險全部替換生產線,我們現在應該用效能高**的rambus的xdr了(比起雙通道ddr400 6.4gb的頻寬,它有102gb,能組成8通道)。

其次,從資料傳輸角度分析:sata比pata抗干擾能力更強。

並行ata在資料傳輸時,訊號容易產生反射,偏移,而且訊號之間還存在著干擾。

sata採用一種叫差分訊號傳輸,打個比方,把數字5傳輸到另一個裝置,可能中途遇到干擾,5變成了6;如果把5分成兩條線路,一條是8,一條是3,讓兩者之間的差來代表5,中途受到干擾,分別變成9跟4,但差值還是5,所以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因而傳輸率可以達到很高,所以寬頻也就增強了。

另外,sata所具備的熱插撥功能是pata所不能比的,利用這一功能可以更加方便的組建磁碟陣列。串列埠的資料線由於只採用了四針結構,因此相比較起並口安裝起來更加便捷,更有利於縮減機箱內的線纜,有利散熱。

二、市場**對比

一款好的產品,必須與市場掛鉤,我們推出新產品的目的就是為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如果一款產品在技術上如何優秀,那如果他沒有市場,得不到使用者的認可,那麼再高的技術最後也只能被市場淹沒。

隨著sata技術的成熟和**的不斷走低,目前sata介面的硬碟**已經走入了普通使用者所能接受的範圍。市場中主流容量的sata與pata的硬碟差價僅有50元左右,相比起一年前過高的差價來講,sata真正走到使用者中間來了。拿市場上銷售比較好的希捷酷魚硬碟來講,80gb的pata介面的傳統硬碟**為445元,sata硬碟**為495元,兩者僅有50元的差價。

面對具備更快的傳輸速度,更大的快取,我想大多數的使用者應該選擇後者。

再者,就目前支援sata的主機板而言,市場上可謂是玲琅滿目了。絕大部分主機板已經具備了對sata硬碟的支援,不再需要任何的第三方晶片來完成對sata的支援了。即便是主打低端市場的主機板上,我們也看到了sata的介面。

因為,sata介面在市場中已成為了真正的主流。

綜上所述,sata硬碟無論是從效能上還是產品本身的**上,都更勝pata一籌。更快的傳輸速度,更大的快取,更穩定的效能,無疑成為近期裝機使用者的首選產品。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pata硬碟的存在。

對於普通的使用者,如果手中的銀子有限,對硬碟的傳輸速度要求也並不太高,那麼普通的pata硬碟更便宜的**更適合我們的選購。另外,老使用者升級硬碟時,pata也是最好的選擇。對於硬體超頻玩家來講,我看你還是老老實實的選擇pata硬體吧,這其中的原因想必各位玩家朋友心裡亮著呢 。

最後,提醒大家,雖然sata硬碟具備了熱插撥功能,但普通的使用者你就忘了這個功能吧,因為這項功能必須在具備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夠使用,而且sata資料線的插撥次數也非常有限,插撥五次之後就要更換新的資料線了。另外,在使用sata硬碟主機板bios的設定相對於pata硬碟也要麻煩一些,你還要有足夠的耐心進行詳細的設定,具體的設定過程這裡就不多講了,根據不同的主機板大家可以檢視主機板的使用說明進行詳細設定。

4樓:匿名使用者

非同步傳輸

計算機中所說的串列埠並口是什麼意思?

5樓:旋轉門

序列介面 序列介面,簡稱串列埠,也就是***介面,是採用序列通訊協議的擴充套件介面。串列埠的出現是在2023年前後,資料傳輸率是115kbps~230kbps,串列埠一般用來連線滑鼠和外接modem以及老式攝像頭和寫字板等裝置,目前部分新主機板已開始取消該介面。 並行介面 並行介面,簡稱並口,也就是lpt介面,是採用並行通訊協議的擴充套件介面。

並口的資料傳輸率比串列埠快8倍,標準並口的資料傳輸率為1mbps,一般用來連線印表機、掃描器等。所以並口又被稱為列印口。 另外,串列埠和並口都能通過直接電纜連線的方式實現雙機互連,在此方式下資料只能低速傳輸。

多年來pc的串列埠與並口的功能和結構並沒有什麼變化。在使用串並口時,原則上每一個外設必須插在一個介面上,如果所有的介面均被用上了就只能通過新增插卡來追加介面。串、並口不僅速度有限,而且在使用上很不方便,例如不支援熱插拔等。

隨著usb介面的普及,目前都已經很少使用了,而且隨著btx規範的推廣,是必然會被淘汰的。 計算機上有串列埠和並口的地方應該有:硬碟、主機板、還有印表機等。

串列埠一般用於接一些特殊的外接裝置。比如通訊方面的裝置。並口通常用於連線列印裝置。

串列埠比較小,有突出的針露在外面。並口一般比串列埠要大,通常是紅色的,有兩排小孔 串列埠形容一下就是 一條車道,而並口就是有8個車道 同一時刻能傳送8位(一個位元組)資料。 但是並不是並口快,由於8位通道之間的互相干擾。

傳輸受速度就受到了限制。而且當傳輸出錯時,要同時重新傳8個位的資料。串列埠沒有干擾,傳輸出錯後重發一位就可以了。

所以快比並口快。串列埠硬碟就是這樣被人們重視的

技校的計算機類的專業,分別有什麼?以後的就業方向是什麼

技術的計算機類的專業有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修電腦 計算機應用 辦公 程式設計 程式猿,要求高 網頁設計 要求高 影象處理 修圖 網路工程師 要求高 還有很多的。看你喜歡什麼了。還有綜合課!建議學程式設計和網路那一塊!這兩塊雖然耗時最長,但收穫是最大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你自己選擇 技校學習計算機專業...

管理計算機(域)的內建賬戶與計算機管理員對計算機域不受限制訪問之間的疑問

你進入系統後點我的電腦 右擊 管理 本地使用者和組 然後點使用者看一下 應該有三個一個是administrators 管理員賬戶 guest 來賓賬戶 helpassistant 遠端協助助手 這三個使用者 組裡邊有八個策略administrators 管理員對計算機 域有不受限制的完全訪問權 ba...

計算機伺服器與工作站的區別有哪些?

伺服器按外形劃分可以劃分為 塔式伺服器 機架式伺服器 刀片式伺服器。伺服器的機箱主要以機架式為主。而工作站的機箱主要以塔式為主。伺服器主要放置在專業的idc機房中,由於密度高,散熱風扇採用高轉風扇,導致噪音大,但往往不考慮噪音,散熱效果好就可以。而工作站大多放於企業辦公地點,更注重降低噪音。伺服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