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薇薇
1、原因
①景帝后期的經濟繁榮(為後期的大一統打下基礎)
②汗武帝雄才大略,善於用人
③漢武帝時,社會經濟繁榮,為推行和鞏固大一統準備了物質基礎;
④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為推行和鞏固大一統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2、人物簡介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劉徹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定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
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
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3、人物成就
①政治上:削藩平亂,頒佈推恩令,加強監察制度,政治大一統。
②思想上:推行儒學教育,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
③軍事上:北擊匈奴,解除北部邊患。
④疆域上:使西域歸屬西漢版圖。加強對南方的經營,加強與西南少數民族聯絡。
2樓:王雨謙你不知道
原因 (1)客觀上:景帝后
期的經濟繁榮(為後期的大一統打下基礎)
(2)主觀上:汗武帝雄才大略,善於用人
歷史條件:漢武帝時,西漢王朝進入全盛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為推行和鞏固大一統準備了物質基礎;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為推行和鞏固大一統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措施:漢武帝的大一統:
1、漢武帝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
2、經濟上:漢武帝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統一鑄造發行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3、思想上:為鞏固**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
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4、軍事上: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5、總之,漢武帝在位時,西漢出現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封建**集權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漢武帝的集權措施(**、地方雙管齊下) :
1、措施:① 置中朝(內朝:尚書檯):
成為朝廷的決策機構;外朝(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機構):逐漸成為執行機構;目的: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雖置三公,事歸臺閣) ② 設刺史:位卑權重,代表**監察地方(包括諸侯和地方**)。(但到了東漢,刺史逐漸演變成郡縣之上的地方行政長官) ③推恩令:
加強**集權,解決了諸侯國問題。 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影響:鞏固和發展大一統的局面,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但權力的過於集中也帶來一些弊端,東漢後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外戚與宦官互相傾軋,導致政局長期動盪。
意義:武帝時候,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開始進入鼎盛
歷史影響:漢武帝吸取了前幾代皇帝執政的經驗教訓,既有繼承也有發展,「興建功業」,多方建樹,合理適時地調整了統治政策,西漢出現了政治、經濟、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封建**集權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3樓:繁華夢
沒啥原因。。誰不想自己國家地盤大點啊。
漢武帝實現大一統的原因是什麼
4樓:初級提問者
(1)客觀上:景帝后期的經濟繁榮(為後期的大一統打下基礎)
(2)主觀上:汗武帝雄才大略,善於用人
歷史條件:漢武帝時,西漢王朝進入全盛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為推行和鞏固大一統準備了物質基礎;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為推行和鞏固大一統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措施:漢武帝的大一統:
1、漢武帝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
2、經濟上:漢武帝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統一鑄造發行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3、思想上:為鞏固**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
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4、軍事上: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5、總之,漢武帝在位時,西漢出現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封建**集權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漢武帝的集權措施(**、地方雙管齊下) :
1、措施:① 置中朝(內朝:尚書檯):
成為朝廷的決策機構;外朝(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機構):逐漸成為執行機構;目的: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雖置三公,事歸臺閣) ② 設刺史:位卑權重,代表**監察地方(包括諸侯和地方**).(但到了東漢,刺史逐漸演變成郡縣之上的地方行政長官) ③推恩令:
加強**集權,解決了諸侯國問題.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影響:鞏固和發展大一統的局面,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但權力的過於集中也帶來一些弊端,東漢後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外戚與宦官互相傾軋,導致政局長期動盪.
意義:武帝時候,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開始進入鼎盛
歷史影響:漢武帝吸取了前幾代皇帝執政的經驗教訓,既有繼承也有發展,「興建功業」,多方建樹,合理適時地調整了統治政策,西漢出現了政治、經濟、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封建**集權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漢武帝實現大一統的原因有哪些?(簡要回答)
5樓:匿名使用者
1、景帝后bai期的經濟繁du榮(為後期的大一統打下基zhi礎)2、汗武帝雄才dao大略,善版於用人
3、漢武帝時,社會權經濟繁榮,為推行和鞏固大一統準備了物質基礎;
4、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為推行和鞏固大一統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6樓:斬離別
我簡要說明一下:
大一統,大有為之政的實質是加強**集權!
1.上兩代文帝景回帝無為而治答
積累下來巨大的財富和物資,這使得武帝的大有為之政提供了物質基礎!
2.無為之極,便是有為,當時漢王朝的內政外交已經落後於當時的新形勢,漢王朝因為無為而治而豪強橫行,國家大而不強,國家迫切需要一位大有為之君主加強**集權...
3.武帝本身所具有的雄心抱負也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7樓:王薇
原因:(1)客觀上:景帝后期的經濟繁榮(為後期的大一統打下基礎)
(2)主觀上:汗武帝雄才大略,善於用人
8樓:匿名使用者
1,匈奴入侵漢朝從漢朝建立以前就有,世代王朝都被匈奴蹂躪,而不得安寧,在這種環境中長的回的劉徹立志要答驅除匈奴。
2,她最好的姐姐在15歲送予匈奴單于,他非常傷心,發誓要改變這種靠和換來的安寧
3,漢朝修養多年,可以說兵強馬壯,完全有能力統一。
4,武帝正當年,有精力,實現統一大業。
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
漢武帝實現大一統的主要原因
9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 (1)客觀上:景帝后期的經濟繁榮(為後期的大一統打下基礎)
(2)主觀上:汗武帝雄才大略,善於用人
漢武帝時期的大一統局面形成的原因、措施和意義是什麼?不要太多,只要大概的就可以了!
10樓:謎黧
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政治上:推恩令——削弱諸侯國勢力,封國越分越小
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教育上:推行儒家教育,設立太學
經濟上: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統一鑄造五銖錢軍事上:反擊匈奴,鞏固國家統一
意義:武帝時候,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局面形成原因:客觀原因:文景之治那一段
主觀原因:漢武帝雄才大略,善於用人,採取措施,加強**集權(希望lz採納吖,這都是本人一字一字打出來的,是課堂上老師講的筆記,望lz採納~)
11樓:匿名使用者
以儒家學說迅速建立起君君臣臣的封建道德和**集權,強化了君權。
擊破匈奴,為漢朝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環境。
採用晁錯和主父偃的建議,大大削弱了各諸侯國,防止了周朝春秋戰國局面的再次形成。
漢武帝為實現大一統的措施有哪些影響?
12樓:苦味精味苦
漢武帝大一統的政策:
1、政治方面:
(1)改革官職,組成內朝和外朝,加強皇權。
(2)大量選拔人才,重視官吏的任用與考核;實行刺史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僚的控制。
(3)頒佈「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加強**集權。
(4)強化完善封建法治,打擊豪強地主勢力,維護封建社會秩序。
(5)強化監察制度:在**設立司隸校尉,監督和檢舉京師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為。在地方設刺史,負責監督地方**。
2、軍事方面:
三次反擊匈奴,改變了漢朝與匈奴的關係中的被動地位;進軍西南地區,征服東越南越,設定南海等九郡。
3、經濟方面:
改革幣制,鑄造五銖錢,作為通行全國的法定貨幣;鹽鐵官營,由國君壟斷經營鹽鐵的生產和銷售;「均輸平準」平抑物價,徵收大商人,高利貸者的財產稅。
4、思想方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提倡大一統,儒學成為西漢的統治思想。漢武帝還建立了**太學與地方郡國學兩級官學,確立了封建官學制度。
此外還崇尚法治。尊儒尚法是他實行統治的根本思想。
漢武帝「大一統」的表現和原因是什麼?
13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條件:漢武帝時,西漢王朝進入全盛時期,社會經濟繁榮,為推行和鞏固大一統準備了物質基礎;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為推行和鞏固大一統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措施:漢武帝的大一統:
1、漢武帝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
2、經濟上:漢武帝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統一鑄造發行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3、思想上:為鞏固**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
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4、軍事上: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進攻匈奴,取得勝利,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5、總之,漢武帝在位時,西漢出現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封建**集權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漢武帝的集權措施(**、地方雙管齊下) :1、措施:① 置中朝(內朝:
尚書檯):成為朝廷的決策機構;外朝(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機構):逐漸成為執行機構;目的:
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雖置三公,事歸臺閣) ② 設刺史:位卑權重,代表**監察地方(包括諸侯和地方**)。
(但到了東漢,刺史逐漸演變成郡縣之上的地方行政長官) ③推恩令:加強**集權,解決了諸侯國問題。 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影響:鞏固和發展大一統的局面,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但權力的過於集中也帶來一些弊端,東漢後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外戚與宦官互相傾軋,導致政局長期動盪。
意義:武帝時候,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開始進入鼎盛歷史影響:漢武帝吸取了前幾代皇帝執政的經驗教訓,既有繼承也有發展,「興建功業」,多方建樹,合理適時地調整了統治政策,西漢出現了政治、經濟、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封建**集權統治得到鞏固和加強。
漢武帝實現大統一的措施,漢武帝為實現大一統的措施有哪些影響?
政治方面抄 改革官制,加強 襲皇權。形成 中 朝 決策機構和 外朝 執行機構 大量選拔人才,重視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強皇帝對地方官僚的控制。實行察舉制。頒佈推恩令和限制蕃王的 附益之法 使諸侯王問題得以解決。2 軍事方面 建立侍從皇帝和警衛首都的侍從軍和禁衛軍。派衛青 霍去病三次出兵大敗匈奴,派張騫...
漢武帝的大一統有什麼好處
漢武帝時期是西漢的全盛時期,漢武帝身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時代所產生的政治思想與規劃,在歷史留下深刻的影響。漢武帝時代,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的鞏固,漢文化的主流形態基本形成,中國開始以文明和富強的政治實體和文化實體聞名於世。至今,不僅中國大陸 香港 臺灣許多人仍以漢族自居,連東南...
漢武帝的背景漢武帝大一統局面形成的背景是什麼?求學霸幫忙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 前156年 前87年 漢族,是漢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 戰略家 詩人 民族英雄。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子 漢太宗劉恆的孫子 漢太祖劉邦的重孫子。7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87年 漢武帝在位期間擊破匈奴 吞併朝鮮 遣使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