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是大江自三峽來的古文,意思是什麼

2021-03-07 16:56:16 字數 5114 閱讀 3163

1樓:金果

意思:大江從三峽流出。

出處:明代袁中道《遊石首繡林山記》 原文節選:

大江自三峽來,所遇無非石者,勢常結約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當之輒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數百里,皆不敢與之爭,而至此忽與石遇。

水洶湧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力抵其鋒,而水與石始若相持而戰。以水戰石,則汗汗田田滹滹乾乾,劈之為林,蝕之為竅。

銳之為劍戟,轉之為虎兕,石若不能無少讓者。而以石戰水,壁立雄峙,怒獰健鷙,隨其洗磨;簸盪之來,而浪返濤回,觸而徐邁,如負如背

譯文:大江從三峽流出,沿途所遇到的無非就是石頭,水勢常常因此而盤曲不能舒展。到了西陵峽以下,兩岸大多都是沙石泥土,擋在水的面前就顯得沒有多大用處。

水自此才得以顯出其剽悍的性情。像這樣的情況持續了數百里,都不敢和它進行爭奪,但是在這個地方忽然遇到了石頭。水勢洶湧而下,激射到石頭上,山崖高峻。

努力阻擋住它的鋒芒,水和石就好像開始打相持仗。以水來戰石,則水廣大無際,流速迅急,(水)把石頭劈開,使之像樹林一樣;把石頭侵蝕得千瘡百孔。

形成一個個洞穴;磨礪石頭,使它們像劍戟一樣鋒利;把石頭磨得圓滑,好像虎的形狀。石頭就像不能稍微作出讓步的樣子。

如果以石戰水,石壁雄偉的佇立在那裡,凶猛剛健,任水洗刷磨礪。(水)浩蕩而來,而浪濤卻折返而回,碰觸到山崖水勢就變得緩慢,就好像揹著東西一樣。

擴充套件資料:

這篇遊記,重點描寫繡林山一帶,水石相激的態勢。長江水在三峽中,所遇皆石,故水勢受拘結約束而不舒展。在西陵峽以下,幾百裡之間,由於兩岸多泥沙,水勢剽悍,所向披靡。

到了繡林山一帶,又與岩石相遇,「水洶洶直下,注射拳石,石崿崿力抵其鋒」,於是,發生水與石相持而戰的情景。當水勢勝過岩石時,形成以水戰石的局面,水勢浩大。

流速極高,山石被劈開,成為石林,岩石受到水的不斷侵蝕,成為孔竅,山石銳利的像劍戟,圓轉的像虎兕,在這種形勢下,山石似乎不能不讓。

當岩石勝過水勢時,山石壁立雄峙,巍然不動,奮發凶猛剛強,任水洗磨、顛簸、激盪,在浪返濤回時,觸在山石上。

水波慢慢散開,像肩膀上揹負了一樣東西似的。千萬年以來,儘管水已使出全部氣力,也僅能損傷岩石的一點點毛甲,終究不能齧其筋骨動其根柢。

結果是岩石常勝,而江水常敗,繡林山就成為全城的砥柱,使得石首的百姓世世代代賴以生存。這段水石交戰的描寫,極為出色,這不僅要靠細緻的觀察,還必須要靠豐富的想象。

接著,文章寫作者與同遊者展望江景,意甚樂之,又據坐石上,靜聽水石相搏的聲音,「大如旱雷,小如哀玉」;再細看山石,「或形如鐘鼎,色如雲霞,文如篆籀」。

於是發出「石得水以助發其妍,而益之媚」的議論,並觸發了「文窮而後工」的感慨。最後交代了此山命名的由來和同遊者的姓名。

總之,這篇遊記,通過豐富的想象,寫出了繡林山一帶水石相激的奇觀,並由此引發出哲理性的思考,聯絡到士人「文窮而後工」的現象議論,在遊記散文中,別具一格。

作者介紹:

袁中道(2023年6月10日—2023年10月19日),明代文學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今屬湖北省)人。「公安派」領袖之一,袁宗道、袁巨集道胞弟。

16歲中秀才,以豪傑自命,性格豪爽,喜交遊,好讀老莊及佛家之書。成年後科場考試,幾經落第,萬曆四十四年(1616)中進士,授徽州府教授、國子監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長愈豪邁。與其兄宗道、巨集道並有文名,時稱「三袁」,同為公安派。其績稍遜於巨集道。反對復古擬古,認為文學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

「天下無百年不變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寫性靈。晚年針對多俚語纖巧的流弊,提出以性靈為中心兼重格調的主張。創作以散文為佳,遊記、日記、尺牘各有特色。

遊記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記寫得精粹,對後世日記體散文有一定影響。其詩偶有關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寫得較清新。

但詩文思想較平泛,酬作應答、感時傷懷,藝術上創新不夠。有《珂雪齋集》20卷,《遊居杮錄》(《袁小修日記》)20卷。

2樓:秦桑

意思是:

大江從三峽流出,沿途所遇到的無非就是石頭,水勢常常因此而盤曲不能舒展。到了西陵峽以下,兩岸大多都是沙石泥土,擋在水的面前就顯得沒有多大用處,水自此才得以顯出其剽悍的性情。像這樣的情況持續了數百里,都不敢和它進行爭奪,但是在這個地方忽然遇到了石頭。

水勢洶湧而下,激射到石頭上,山崖高峻,努力阻擋住它的鋒芒,水和石就好像開始打相持仗。以水來戰石,則水廣大無際,流速迅急,(水)把石頭劈開,使之像樹林一樣;把石頭侵蝕得千瘡百孔,形成一個個洞穴;磨礪石頭,使它們像劍戟一樣鋒利;把石頭磨得圓滑,好像虎的形狀。

石頭就像不能稍微作出讓步的樣子。如果以石戰水,石壁雄偉的佇立在那裡,凶猛剛健,任水洗刷磨礪。(水)浩蕩而來,而浪濤卻折返而回,碰觸到山崖水勢就變得緩慢,就好像揹著東西一樣。

3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大江從三峽流出,沿途所遇到的無非就是石頭,水勢常常因此而盤曲不能舒展。到了西陵峽以下,兩岸大多都是沙石泥土,擋在水的面前就顯得沒有多大用處。

水自此才得以顯出其剽悍的性情。像這樣的情況持續了數百里,都不敢和它進行爭奪,但是在這個地方忽然遇到了石頭。水勢洶湧而下,激射到石頭上,山崖高峻。

努力阻擋住它的鋒芒,水和石就好像開始打相持仗。以水來戰石,則水廣大無際,流速迅急,(水)把石頭劈開,使之像樹林一樣;把石頭侵蝕得千瘡百孔。

形成一個個洞穴;磨礪石頭,使它們像劍戟一樣鋒利;把石頭磨得圓滑,好像虎的形狀。石頭就像不能稍微作出讓步的樣子。

如果以石戰水,石壁雄偉的佇立在那裡,凶猛剛健,任水洗刷磨礪。(水)浩蕩而來,而浪濤卻折返而回,碰觸到山崖水勢就變得緩慢,就好像揹著東西一樣。

4樓:手機使用者

古文: 遊石首繡林山記 明 袁中道 大江自三峽來,所遇無非石者,勢常結約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當之輒靡,水始得透其剽悍之性。

如此者凡數百里,皆不敢與之爭,而至此忽與石遇。水洶湧直下,注射拳石,石顎顎力抵其鋒,而水與石始若相持而戰。以水戰石,則汗汗田田滹滹乾乾,劈之為林,蝕之為竅,銳之為劍戟,轉之為虎兒,石若不能無少讓者。

而以石戰水,壁立雄峙,怒獰健蟄「,隨其洗磨。簸盪之來「,而浪返濤回,觸而徐邁「,如負如北;千萬年來,極其力之所至,止能損其一毛一甲,而終不能齧骨理而動齦顎。於是,石常勝而水常不勝,此所以能為一邑砥柱而萬世賴焉者也。

予與長石諸公,步其顛,望江光皓森,黃山如展篩,意甚樂之。已而見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礬上,各據一石而坐。靜聽水石相搏,大如早雷,小如哀玉。

而細睇之,或形如鐘鼎,色如雲霞,文如篆籀。石得水以助發其妍而益之媚,不惟不相害,而且相與用。予嘆曰:

「士之值坎稟不平,而激為文章以垂後世者,何以異此哉!」山以玄德娶孫夫人於此、石被睇錦,故名。其下即劉郎浦。

是日同遊者,王中祕季清,曾太史長石,文學王伯雨、高守中、張翁伯、王天根也。

大將自三峽來是哪篇文言文裡的話

5樓:張華甫

遊石首繡林bai山記 明 袁中道

大江自三峽來du

,所遇無非石者,zhi勢常結dao約不舒。至西陵以下版,岸多沙泥,當權之輒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數百里,皆不敢與之爭,而至此忽與石遇。

水洶湧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力抵其鋒,而水與石始若相持而戰。以水戰石,則汗汗田田滹滹乾乾,劈之為林,蝕之為竅,銳之為劍戟,轉之為虎兕,石若不能無少讓者。而以石戰水,壁立雄峙,怒獰健鷙,隨其洗磨;簸盪之來,而浪返濤回,觸而徐邁,如負如背;千萬年來,極其力之所至,止能損其一毛一甲,而終不能齧骨理而動齦顎。

於是,石常勝而水常不勝,此所以能為一邑砥柱而萬世賴焉者也。

予與長石諸公,步其顛,望江光皓森,黃山如展篩,意甚樂之。已而見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磯上,各據一石而坐。靜聽水石相搏,大如旱雷,小如哀玉。

而細睇之,或形如鐘鼎,色如雲霞,文如篆籀。石得水以助發其妍而益之媚,不惟不相害,而且相與用。予嘆曰:

「士之值坎稟不平,而激為文章以垂後世者,何以異此哉!」山以玄德娶孫夫人於此、石被睇錦,故名。其下即劉郎浦。

是日同遊者,王中祕季清,曾太史長石,文學王伯雨、高守中、張翁伯、王天根也。

「自」的古文意思是什麼?

6樓:曾1萱寒

意思是:從、由

一、自的組詞:

自恃、自嘲、自動、自卑、自身

自殺、自如、自尊、自強、自律

二、自的筆順:

擴充套件資料一、字源演化:

二、說文解字:

三、相關組詞:

1、自豪[zì háo]

因為自己或者與自己有關的集體或個人具有優良品質或取得偉大成就而感到光榮:~感。以此~。

2、徑自[jìng zì]

副詞。表示自作主張、直接行動:他~走了。

3、私自[sī zì]

揹著組織或有關的人,自己(做不合乎規章制度的事):~做出決定。這是公物,不能~拿走。

5、自衛[zì wèi]

遭到別人的武力侵犯時,用武力對抗,保衛自己。

5、獨自[dú zì]

就自己一個人;單獨地:~玩耍。就他一人~在家。

7樓:豌豆射手

在古文中,自【zì】既可充當實詞,又可充當虛詞,所以「自」具有多重意思。

自【zì】是名詞時:1)本義:鼻子。

例如:《說文》:自,鼻也。

段玉裁注:「許謂自與鼻義同音同,而用自為鼻者絕少也。」2)始;開頭。

例如:《韓非子》: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愛之自也。

3)起源。例如:《禮記》:

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以入德也。

自【zì】是代詞時:1)自己,自我;本身。例如:《詩·小雅·節南山》:不自為政,卒勞百姓。又如:《戰國策·燕策》:自引而起,絕袖。

自【zì】是動詞時:1)用。例如:

《書·皋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又如:

《荀子·儒效》: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2)是。

例如:《初刻拍案驚奇》:女子無計可奈,見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從了他。

自【zì】是介詞時:1)由;從。例如:

《廣雅》:自,從也。又如:

《易·大有》:自天右之。2)在;於。

例如:《詩·小雅》: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自【zì】是副詞時:1)自然,當然。例如:

《韓非子·五蠹》:重罰不用而民自治。(自治:

自然太平。)又如:《荀子·勸學》:

神明自得。2)本是;本來。例如:

漢·王充《論衡》:人之死生自有長短,不在操行善惡也。又如:

《京本通俗**》:小人自姓崔名寧,與那小娘子無半面之識。

三峽是哪峽的總稱,三峽是哪三個峽的總稱

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瞿塘峽 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至巫山縣大溪鎮全長8公里。特點 雄偉險峻。巫峽 重慶市巫山縣大寧河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官渡口全長46公里。特點 綺麗幽深。西陵峽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稊歸縣香溪河口至南津關全長76公里。特點 礁石林立,浪濤洶湧,灘多流急。總之,這三...

你知道“三峽”是哪峽的總稱嗎,你知道“三峽 ”是哪三個峽的總稱嗎

我們一般說三峽,大都是指長江三峽的。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關,由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組成。但不要遺漏北方的黃河三峽呀。黃河三峽它位於小浪底大壩上游20公里處的黃河最窄處。這裡兩岸斷壁如削,其間河水奔湧,三條峽谷各具風采 孤山峽千仞壁立 龍鳳峽取折迂迴 大峪峽開闊舒展,是...

峨眉天下秀三峽天下雄是是什麼意思

峨眉山之秀主要有兩重含義,一是巨集觀遠望其形態,山體雖高大,但輪廓線流暢柔美。尤其是多霧的峨眉山下,被雲霧所迷漫。二是植被豐茂,色彩翠黛雅麗,終年不枯。這是其他名山中少有的。對聯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三峽天下雄是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 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