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叫那個不知道
偏旁部首:目。
鼎(拼音:dǐng)是現代漢語常用字。鼎本意是古代的一種煮食物的器具。
在古代,鼎不僅僅是用來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廟裡祭祀用的一種禮器。鼎很大、很重,所以「鼎」又表示很盛大,如:鼎鼎大名、鼎盛。
由於「鼎」的重要,又常用於比喻王位和帝業,如:定鼎、問鼎。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
鼎是煮食物的大容器,水在鼎裡翻滾稱為「鼎沸」,比喻喧鬧、混亂。鼎又有更新的意思,如:鼎革、鼎故革新。
擴充套件資料
〔古文〕鼑《唐韻》《集韻》《韻會》並都挺切,音頂。《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
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荊山之下。《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
《左傳·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周禮·天官·膳夫》:
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鄭注: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
又《周易》卦名:巽下離上之卦。
又《正韻》:鼎,當也。
又方也。《前漢·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
又鼎鼎,大舒也。《禮·檀弓》:喪事鼎鼎爾,則小人。疏:形體寬慢也。
又周鼎,星名。見《步天歌》。
又湖名。《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於荊山,後世因名其處為鼎湖。
又州名。宋朗州改鼎州。
又城門名。《後漢·郡國志》:雒陽東城曰鼎門。注:九鼎所後入。
又維舟曰鼎。揚子《方言》:維之謂之鼎。
又官名。《前漢·東方朔傳》:夏育為鼎官。注:鼎官,今殿前舉鼎者也。
又姓。未將鼎澧。
又人名。《西京雜記》:鼎,匡衡小名也。
又《前漢·匡衡傳注》: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狀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
又:無說詩,匡鼎來。注:
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按:
服虔注誤。
又《前漢·賈捐之傳》:捐之復短石顯。楊興曰:顯鼎貴。注:如淳曰:言方且欲貴矣。鼎音釘。師古曰:讀如字。
又葉他經切,音汀。左思《吳都賦》:精若耀星,聲若雷霆。名藏於山經,形鏤於夏鼎。
2樓:興蕾淡辰
鼎ding
部首:鼎
部首筆畫:
12總筆畫:12鼎
anancient
cooking
vessel;鼎
dǐng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義: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3樓:2006格羅索
鼎的部首是:鼎;再查0畫 鼎拼音:dǐng 釋義: 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鼎。...
4樓:宓玉枝綦雁
對不起,回答錯了。
鼎拼音:dǐng
注音:ㄉㄧㄥˇ
簡體部首:鼎,部外筆畫:0,總筆畫:12
繁體部首:鼎,部外筆畫:0,總筆畫:13
(本內容來自查字典
5樓:科學普及交流
漢字「鼎」,部首「目」,部外筆畫7畫,總筆畫12畫,或部首「鼎」。
6樓:武夷山大道
鼎部首:
鼎[拼音] [dǐng]
[釋義] 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
~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鑊。 2.
鍋:~罐。~鍋。
3.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徵:~彝。
九~。定~。問~。
~祚(國運)。 4.象徵三方並立、互相對峙:
~峙。~足之勢。 5.
大:~族。~臣。
~力支援。 6.正當,正在:
~盛(shèng)。
7樓:娛樂大潮咖
1、鼎的部首「目」。
2、鼎是最重要青銅器物種之一,是古代中國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祕的禮器。
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類,又可分有蓋的和無蓋的兩種。
3、鼎,是三根立腿,兩隻提耳,是用來調和各種味料的寶器。在古代,鼎不僅僅是用來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廟裡祭祀用的一種禮器。鼎很大、很重,所以「鼎」又表示很盛大,如:
鼎鼎大名、鼎盛。
4、有一種成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為一列,稱為列鼎,列鼎的數目在周朝時是代表著不同的身份等級的。列鼎通常為單數。據文獻及考古發現九鼎應為諸侯之制,
七、五鼎為卿大夫,
三、一鼎為士級。但天子之製為十二鼎,是雙數,但至今未見周天子之陵墓,故這個記載是否正確還有待證實。當然列鼎中的九鼎並非代表**政權的九鼎。
擴充套件資料:
1、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鼎最初用作食物器皿,主要用於煮肉盛肉。
鼎還是國家政權的象徵,據《左傳》載:「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由此可見,在古代,鼎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了國家政權的象徵。
史書記載,大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各象九州物」,是一方諸侯、統治中原夏王朝立國的標誌。
春秋時,楚莊公向周定王的使臣公孫滿「問鼎之大小,輕重」,使得「問鼎」一詞成為覬覦國家權力或泛指試圖取得權威支配性的經典說法。
2、寶鼎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直到現在,中國人仍然有一種鼎崇拜的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
鼎作為一種重要禮器,象徵著團結、統一和權威,是代表和平、發展、昌盛的吉祥物。
寶鼎上的花紋,古人認為有鎮邪的作用,有時也將法律條文刻在鼎上,以顯示法律的莊嚴。改朝換代後,新登位的君王,第一件工作就是鑄鼎,頒訂法律,以象徵新時代的開始,並表示吉祥。所以,朝代改變,稱作鼎革。
易經六十四卦,卦爻巽,上離下木,木上有火,五行屬木。卦辭曰:「鼎,元吉,亨」意思是只要是所佔問到鼎卦的,便是很吉力、吉祥、大順之意。
在風水上,寶鼎也發揮著十分重大的作用,由帝王在祭祀時用來裝盛進貢給上天貢品的器物,演變成為廟宇正門用來調節磁場的神器。
寶鼎擺放在正門是昭示著一個誠信的象徵,樹立形象。如果身後是玄武位是窗或池塘,意為背無靠山,做事不順,無貴人相助。擺放開光大鼎可起到玄武的作用,化解格局的不利。
格局的左手邊和辦公桌的左手邊位置是青龍位,青龍位掌管著貴人運和升職運。如果格局上有不對稱,則會影響到這方面的運勢。想催旺這個方位則可以擺放開光鼎來助力。
東南角也是八卦上的財位,掌握著財運。擺放已經開光鼎可起到藏風納氣,鎮財位的效果。
正東方和西北方掌管著長子和主人的位置(也等於董事長和經理)。如果這兩個方位不好的話,會影響到頭部和手足方面的健康,也會影響到運勢。但無法對這個方位進行變動的話,最好能擺放上開光鼎來鎮住這個位置。
8樓:116貝貝愛
鼎字的部首是:鼎
讀音:dǐng
注音:ㄉㄧㄥˇ
五筆:hndn
異體:鐤鼑????
筆畫數:12
筆順:倉頡:buvml
鄭碼:lznx
四角碼:22227
字形結構:半包圍結構
釋義:1.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圓形,三足兩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2.比喻王位、帝業:定~。問~。
3.大:~力。~言。
4.鍋。
5.姓。
6.正當;正在:~盛。
相關組詞:鼎鼐 鼎沸 鼎立 贗鼎 鼎盛 鼎足 鼎助 九鼎 定鼎 問鼎 鼎鼎 鼎峙 鼎新 鼎革
出處:
1.高門鼎貴。——晉· 左思《吳都賦》
2.鼎新麾一舉,革故法三章。——李商隱《贈送前劉五經映》
3.鼎革固天啟。——徐浩《謁禹廟》
4.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說文》
5.《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於荊山,後世因名其處為鼎湖。
9樓:暴走少女
鼎字的部首是目字旁。
讀作dǐng,本意是古代的一種煮食物的器具。在古代,鼎不僅僅是用來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廟裡祭祀用的一種禮器。鼎很大、很重,所以「鼎」又表示很盛大,如:鼎鼎大名、鼎盛。
由於「鼎」的重要,又常用於比喻王位和帝業,如:定鼎、問鼎。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
鼎是煮食物的大容器,水在鼎裡翻滾稱為「鼎沸」,比喻喧鬧、混亂。鼎又有更新的意思,如:鼎革、鼎故革新。
其筆順是豎、橫折、橫、橫、橫、豎折撇/豎折折、橫、撇、豎、橫、豎、橫折,共12畫。相關組詞有很多,比如鼎鼐、鼎足、定鼎、鼎助、鼎鼎、鼎盛、問鼎、鼎峙、九鼎、鼎革等。
擴充套件資料:詞語解析:
一、鼎鼐
1、拼音:dǐng nài
2、釋義:鼎和鼐。古代兩種烹飪器具。
二、鼎足
1、拼音:dǐng zú
2、釋義:指比喻三方對立的情勢。
三、定鼎
1、拼音:dìng dǐng
2、釋義:新王朝定都建國的意思。
四、鼎助
1、拼音:dǐng zhù
2、釋義:指敬辭,大力協助。
五、鼎鼎
1、拼音:dǐng dǐng
2、釋義:指盛大;形體怠緩貌。
10樓:匿名使用者
鼎部首:目
[釋義] 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銅~。
~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鑊。 2.
鍋:~罐。~鍋。
3.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徵:~彝。
九~。定~。問~。
~祚(國運)。 4.象徵三方並立、互相對峙:
~峙。~足之勢。 5.
大:~族。~臣。
~力支援。 6.正當,正在:
~盛(shèng)。
11樓:匿名使用者
部首:目 筆畫:12 五行:火 五筆:hndn基本解釋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 :銅~。~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鑊。
2. 鍋 :~罐。~鍋。
3.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徵 :~彝。九~。定~。問~。~祚(國運)。
4. 象徵三方並立、互相對峙 :~峙。~足之勢。
5. 大 :~族。~臣。~力支援。
6. 正當,正在 :~盛(shèng)。
12樓:回憶像水一樣
鼎字筆順:豎、橫
折、橫、橫、橫、 豎折折、橫、撇、豎、橫、 豎、橫折.
筆畫數:12畫
結構:該字有爭議,有相當多的學者提出異議,但都沒有比較成熟的觀點,目前的權威看法和教材觀點是「鼎」字是象形字,上下結構.
偏旁部首:目
13樓:敬德文麻橋
鼎的偏旁部首是「目」
鼎共12畫
鼎的音節是(ding三聲)
鼎的結構是上下結構
14樓:留下一片林
鼎[dǐng]
部首「目」
部外筆畫7畫
總筆畫12畫
鼎字筆順:豎、橫折、
橫、橫、橫、 豎折折、橫、撇、豎、橫、 豎、橫折。
基本解釋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兩耳:銅~,~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鑊,青銅~(古代器具,用於祭祀等)
鼎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鼎彝俅,迎神圭璧收。」
2 鍋:~罐。~鍋。
3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徵:~彝。九~。定~。問~。~祚(國運)。
4 象徵三方並立、互相對峙:~峙。~足之勢。
5 大:~族。~臣。~力支援。
6 正當,正在:~盛[shèng]。
7 比喻量大,形容人說話信譽極高:一言九鼎
鼎的部首是什麼?再查幾畫,「鼎」的部首是什麼?再查幾畫?第六畫是什麼?
鼎的部首是 鼎 再查0畫 鼎拼音 d ng 釋義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 銅鼎。鼎食 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 鼎鑊。2 鍋 鼎罐。鼎鍋。3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徵 鼎彝。九鼎。定鼎。問鼎。鼎祚 國運 4 象徵三方並立 互相對峙 鼎峙。鼎足之勢。5 大 鼎族。鼎臣。鼎力支援。6 ...
鼎的部首是什麼?再查幾畫?第六畫是什麼
一 鼎字的部首是鼎。二 鼎字的總筆畫是12畫,第六畫是豎折撇 豎折折。三 鼎字的基本釋義 1 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圓形,三足兩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 比喻王位 帝業 定鼎。問鼎。3 大 鼎力。鼎言。4 鍋。5 姓。6 正當 正在 鼎盛。四 鼎字的筆順是豎,橫折,橫,橫,橫,豎折撇 豎折折,橫,撇,豎...
「動」的部首是什麼,的的部首是什麼部首
動 的部首是 力 漢字 動 拼音 d ng 部首 力 字義 1.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與 靜 相對 變 波 浮 振 物體通過一箇中心位置,不斷作往復運動。亦稱 振盪 震 a.顫動或使顫動,如 門窗 了一下 b.重大事情或訊息使人心不平靜,如 全國 2.使開始發生 發 3.使用 用。武。問 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