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為什麼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需要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黨的十六大提出,在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中,應當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無疑,這是正確總結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實踐的經驗和教訓得出的科學結論,更是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客觀規律的揭示。
政治文明是人類政治發展的積極成果與政治生活進步狀態的總稱。在人類政治文明的大系統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不同的文明型別之間具有互相影響和相互促進的特性。
而且,任何一種型別的政治文明,其發展的速度和成果的多少,往往和它自身與其他政治文明型別是否存在積極的借鑑和互動關係相關,同它是否具有包容性相關。通常,積極主動地學習他人的政治發展經驗和成果,對他人的優點更具有包容性,就更能夠獲得發展的動力,形成豐富的內涵,從而也更能創造出豐厚的成果來。反之,對別的文明模式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排斥他人的好經驗,易使政治發展道路趨於狹窄,從而使自身難以獲得堅實的發展基礎。
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體系,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基礎具有廣泛性和開放性,從而也必然地決定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而非封閉的體系。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建設應採取開放的態度,善於汲取和學習人類的文明成果,而不應閉門造車,更不應畫地為牢。封閉的思維以及拒絕借鑑他人有益成果的做法,同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本質是矛盾的,只會給人民大眾帶來損失和危害,製造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和人類政治文明大道之間的距離,使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發展由於排斥他人的優點而失去世界眼光,喪失生機和持續發展的動力。
在過去近百年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歷史上,大量的經驗和教訓說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要取得發展,特別是獲得對於資本主義的比較優勢,在封閉和孤立的狀態中是根本無法實現的。自我封閉只會造成社會主義制度生機的逐步喪失,甚至最終葬送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過去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建設的教訓,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於人類政治文明成果的重視度極其不夠,甚至盲目劃線,把人類政治文明的成果同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簡單地混為一談。
結果,由於不能有效地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成果,也必然使得自身政治發展備受挫折。在這方面,無論是我國還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建設的教訓都證明了這一點。因此,與盲目照搬別國政治模式的思維方式一樣,盲目排斥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也是十分有害的。
怎樣認識和把握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不到一個實體性的所謂人類政治文明,更不存在一個既成的人類政治文明寶庫供人求教取經。人們所看到的都是具體國家和民族的政治實踐,都是個性化的政治模式,不少政治文明成果都有鮮明的特定國家和民族的烙印。
但人們也發現在各類政治文明之間,確實存在著相通或相似的內容,不同國家政治生活的很多方面受同樣規律的支配和影響。這說明政治文明存在著二重性的特點。一方面,政治文明是具體的,各類國家的政治成果都打上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印記,體現出突出的個性化特徵。
另一方面,在各類經驗和成果中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共性的內容,隱含著共同的規律,成為不同國家、不同政治文明型別能夠共享、得以相通的橋樑。 人類政治文明的這種個性和共性並存的二重性特徵,就構成了一個國家得以對他國經驗進行借鑑的前提和基礎。這個基本的認識論和方**,要求我們不能以形而上學和片面的觀點來認識人類的政治文明現象。
如果忽視政治文明中共性的內容,不承認不同的文明型別之間存在共享的規律,誇大個體的特殊性,自身的個性就會成為壁壘,從而導致一個國家固步自封。同理,過分誇大政治文明中的共性,忽視甚至丟棄自身的個性,不加分析地照搬他人的政治經驗,容易導致一國政治建設的失敗。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這個關係,對於一個國家政治文明的發展來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根據辯證法的觀點,客觀規律的一般性寓於特殊性之中,共性是通過個性來體現的。這就告訴我們,要找到屬於人類政治文明同時又對中國的政治發展有益的成果,首先就必須對世界各類政治制度、政治傳統和政治思想進行研究,從中發現和認識共性的內涵,從而尋獲對中國的政治發展有益的內容。這就決定了,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必然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判斷、比較和選擇的過程。
只能在對具體的政治制度進行分析的前提下進行鑑別和判斷,從而發現具有一般性的內涵,進而把握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性。如果對此認識不清,特別是不瞭解政治文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區別,將人類政治文明的共性和個性相混淆,對各種具體政治模式不能相互區別,未能劃分共性和個性的差異,在實踐中照抄照搬別的國家政治模式,就會把學習和借鑑變為簡單的複製活動。顯然,這不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正確道路。
應當借鑑西方政治文明中的哪些成果? 在討論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問題上,如何對待西方的政治文明成果和政治文化成就,這是我們不能忽視更不能迴避的問題。毋庸置疑,西方的政治文明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不能簡單地否認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經驗中,同樣具有屬於人類政治文明成果的內容,如果否認這一點則無異於切斷甚至扭曲歷史。顯然,這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我們知道,各種型別的政治模式都是人類政治文明的一般性和具有本國特色的特殊性的結合體。
西方政治文明也不例外。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是具有進步性的政治運動,反映新的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很多政治主張具有歷史的進步性,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就決定了西方政治傳統中具有政治文明一般性的內涵。
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採取了大量的剝奪和鎮壓工人階級的政治法律措施。但隨著工人階級隊伍的成長和壯大,特別是工人階級的政黨和組織登上歷史舞臺之後,西方國家大量的政治發展的內容,如民主參與、平等選舉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人階級鬥爭的積極成果,而非資產階級的恩賜。正是由於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力量的作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才發生大量民主性的變革。
西方國家政治生活增加的內涵,有很多屬於人類政治文明的成果。其所反映的不少政治規律實際上屬於人類政治文明共有的內容,這些規律不僅適用於西方國家,也同樣適用於其他國家。所以我們應科學地分析和鑑別西方政治成果中屬於人類政治文明共有的內容。
這對我們認識和判斷西方政治文明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從具有歷史進步作用的角度,我們對於西方政治文明中需要重點研究並有所選擇和借鑑的成果主要包括: 1.
人民主權的思想和制度。近代資產階級革命高舉人民主權的大旗,沖垮了主權在君的封建制度,推動了人類社會深刻的民主化變革。以此為基礎,西方絕大多數國家建立了現代共和制政體。
共和制政體突出人民授權,實行人民選舉和人民監督,國家政權的執行基於民主程式。有的國家的重大憲法問題由全民公決。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人民主權的學說,提出人民是社會主義國家權力的主體,國家基本的政治制度實行共和制。
毫無疑問,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是新型的人民主權的制度模式。怎樣不斷地鞏固和完善人民主權的基礎,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建設的重大任務。在這方面,源起於資產階級大革命的人民主權的學說不僅應當予以研究,而且還應對其實現方式予以比較和借鑑,**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主權的有效實現方式,從而使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主權的基礎不斷髮展和鞏固。
2.代議制理論及其制度實踐。代議制是指作為國家主體的人民選出代表議決國家大事的制度。
這種制度最早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也是共和制國家的必然選擇。我國是共和政體,實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屬於代議制型別,是代議制在中國的具體實現形式。為了進一步完善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切實發揮人大制度的優越性,深入研究現代代議制理論,**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效形式,是人大制度發展的必然需要。
現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還有待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在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職權的行使、議事和決策規則、監督活動的有效性等方面,均需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進行不斷的改革。在這方面,認真的研究、比較和借鑑現代國家代議制的具體經驗和方法,有利於促進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眾所周知,西方國家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在代議機構的產生、職權職能、工作方式、議事程式、決策規則、問政手段、對**的監督制約以及在維護國家法制方面的作用等,已經取得了不少經驗和成果。
其中有些內容反映代議制的共有規律,適用於多數實行代議政治的國家。對這些內容都應根據我國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從而借鑑其中對發展我國的人大制度有益的內容。 3.
權力控制的理論與實踐。西歐北美的啟蒙思想家們在近代提出了系統的控權理論。針對封建**權力的濫用對社會發展的禁錮和摧殘,權力控制論者明確提出,必須對國家權力予以重新構建,通過對權力職能的合理佈局,實現對權力的有效監控,防止權力失控,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
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多數西方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的體制。權力分立體制作為權力制約的具體實現形式,和西方國家的政治發展道路及國情是相適應的。由於中國和西方政治國情的差異,決定了我們不能全盤照搬三權分立的政治模式。
但是,對於與其相關的一些重要理念和精神,我們就不能從形而上學的認識論出發,一概而論地予以排斥。要把一般的控權理論和具體的控權體制相區分。西方控權理論中的很多內容,實際上是權力合理運作規律的一般要求,是各國政治體制特別是權力體制運作應遵循的共有規則。
我國的政治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如何強化權力制約監督。現行政治體制中尚有大量監督制約的課題需要解決。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更需要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的控權理論,因為沒有足夠的權力制約監督內涵的政治體系,難以稱為政治文明模式。
為此,黨的十六大在權力制約和監督的問題上,明確提出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體制。對此我們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必然包括對國外經驗的比較和借鑑。西方控權理論和實踐中的重要內容,如權力需要制約的理念,權力職能之間科學分工、相互監督的理念以及依法控制權力等,以及在實踐中形成的帶有共性特徵的權力制約監督的成果,均可以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現實需要予以積極借鑑。
4.法治理論和實踐。在人類歷史上,將法治作為治國的基本方略和手段,是資產階級革命之後的事情。
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項成果就是以法治代替人治。法治既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又是民主政治的強大支柱。它要求一切權力均應在法制的軌道上設定、行使和監控。
通過憲法和法律的規範作用,以及公正司法的功能,保障政治民主和經濟社會的自由。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建設法治國家既要從中國的現實出發,又要研究和把握法治程序的一般規律,重視他國的經驗和教訓。
研究和借鑑西方法治理論和實踐中的有益成果,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來說意義重大。西方國家在法治實踐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在市場監管、**法制、司法公正、公共服務上,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體系,對社會的發展起到極為重大的推動和保障作用。這些內容均值得我們予以系統研究和有針對性的學習。
5.人權理論和實踐。最早產生於西方社會的人權理論及其制度,在西方政治發展及社會發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人權理念是民主法治的重要基石之一。在這方面,西方國家以及國際社會已經建立了內涵豐富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我國是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中國共產黨為了爭取中國人民的基本人權曾進行艱苦而卓絕的鬥爭,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推進了中國人權事業的巨大發展。
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人權事業的建設是其重要內容和支柱,而且,中國在維護和推動國際人權事業上也承擔著重大責任。為此,我們必須總結自身人權事業發展的經驗,同時積極地研究和借鑑近代以來的人權理論和實踐。例如法治和人權的關係、保護人權與權力制約、經濟發展與人權保護、特定群體如困難群體的人權保護以及國際人權事業的交流合作等,都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以發展我國的人權理論和實踐,從而推動中國及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
(作者系中共**黨校政法教研部教授)
什麼是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政治文明指人類社會政治生活的進步狀態和政治發展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觀念兩個層面的內容。在政治制度層面,主要表現為由於經濟基礎和階級力量對比的變化所引起的國家管理形式 結構形式的進化發展,即政體或國體 政體範圍內的政治體制 機制等方面發展變化的成果。如代議制民主的確立 選舉制度的推行 司...
人類政治文明的演進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閱讀下列材料,回
1 實現 古希臘通過梭倫 克里斯提尼 伯利克里改革逐步確立和發展起奴隸制民主 政治。2分 中國在秦統一全國後建立 主義 集權制度,後經歷朝發展 完善不斷強化。4分 關係 古希臘的民主理論和實踐成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搖籃,近現代西方民主制度繼承和發展了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 但兩者又有本質區別。2分 2 ...
(28分)政治文明的演進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民主政治是歷
1 封建 主義 集權制度 2分 秦始皇 或嬴政 1分 設軍機處幫助皇帝處理政事,軍機大臣聽命於皇帝。2分 2 確立三權分立的原則,三者互相制約,以防止 的出現。2分 3 導致 民主依靠法律來確立和保障 民主有利於防止 和 從 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歷史發展的趨勢。言之有理即可,1分 試題分析 1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