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天氣很冷的古詩句有哪些形容天氣好風景好的詩句有哪些?

2021-05-14 06:01:06 字數 6078 閱讀 8116

1樓:小白家裡小白

1、《浣溪沙·半夜銀山上積蘇》宋代:蘇軾

半夜銀山上積蘇,朝來九陌帶隨車。濤江煙渚一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溼薪如桂米如珠。凍吟誰伴捻髭鬚。

釋義:深夜下起鵝毛大雪,野草叢上覆滿白雪,猶如一座座銀山,早晨看到田野裡雨雪交加,昔日大江裡奔湧的波濤和沙渚上瀰漫的水煙,這時間都沒有了,變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飢餓的肚子裡只有詩詞,衣服上編織成結,潮溼的柴火像桂木一樣寶貴,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顆顆珍珠一樣珍貴,誰能和我在寒天裡捻著鬍鬚吟詠詩句?

2、《南鄉子·冬夜》宋代:黃升

萬籟寂無聲。衾鐵稜稜近五更。香斷燈昏吟未穩,悽清。只有霜華伴月明。

應是夜寒凝。惱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關情。起看清冰滿玉瓶。

釋義:冬天的夜晚萬籟靜寂無聲。已近五更時分被子卻還是冰冰冷冷。爐中沉香已燃盡,燈光昏暗,孤冷悽清,這樣的夜何時才是盡頭。窗外也只有那結成的霜花伴著明月。

孤寂寒冷夜,想著那迎風綻放的梅花也是煩惱的無法入眠的。我在想著梅花而梅花也在念著我,互相牽掛著。起床時看到那玉瓶中的水已全都凝結成冰。

3、《子夜吳歌·冬歌》唐代:李白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徵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釋義:明晨驛使就要出發,思婦們連夜為遠征的丈夫趕製棉衣。

纖纖素手連抽針都冷得不行,更不說用那冰冷的剪刀來裁衣服了。

妾將裁製好的衣物寄向遠方,幾時才能到達邊關臨洮?

4、《南鄉子·冬夜》宋代:黃升

萬籟寂無聲。衾鐵稜稜近五更。香斷燈昏吟未穩,悽清。只有霜華伴月明。

應是夜寒凝。惱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關情。起看清冰滿玉瓶。

釋義:冬天的夜晚萬籟靜寂無聲。已近五更時分被子卻還是冰冰冷冷。爐中沉香已燃盡,燈光昏暗,孤冷悽清,這樣的夜何時才是盡頭。窗外也只有那結成的霜花伴著明月。

孤寂寒冷夜,想著那迎風綻放的梅花也是煩惱的無法入眠的。我在想著梅花而梅花也在念著我,互相牽掛著。起床時看到那玉瓶中的水已全都凝結成冰。

5、《飲馬長城窟行》唐代:李世民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臺凱歌入。

釋義:塞外悲涼的風颳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經凍結,廣袤的沙漠上,沙丘連綿不斷,陰山之下千萬裡全都落滿了白雪。

將士們戍邊在那遠遠地高高的烽火臺上,一層一層的山巒引領向上顯出了高高的氣節,眾多的戰旗被長風吹卷這,將士們在哪長城低下飲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灘上連線著騎兵的足跡,狂暴的北風吹斷了那邊塞上傳來的聲樂,胡地的灰塵清掃著像那玉(冰凍如玉)做似的邊塞,羌族的笛聲和那金鉦敲擊的聲音。

與世隔絕的沙漠上干戈都 收藏起來了,可那戰車卻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溼的地方震顫搖曳。都尉們都從龍堆返回了,將軍還從馬邑凱旋而來正在捷報。

高揚著旗子讓那籠罩著大霧的地方都清淨下來了,在石碑記上他們的功名他們又是那樣的歡悅,在那荒涼的邊界上只要有一個穿著戎裝的人(作者自指)去守護,靈武臺上(朝廷)的凱歌是**於國界。

2樓:溜溜達達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譯文:大地一片雪白,風色寒厲,紛紛的雪花片片如大手。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唐·李白《北風行》

譯文: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飄落在軒轅臺上。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唐·杜甫《對雪》

譯文:亂雲低低的在黃昏的地方,急下的雪花在風中飄舞迴旋。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譯文:撲落滿身寒霜,斷了衣帶,想結上它,指頭兒卻凍成僵硬。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劉駕《苦寒吟》

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清·洪昇《雪望》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駢《對雪》

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陰沉飛雪白。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摵摵。——李頎 《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唐 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懷》

形容天氣好風景好的詩句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風景好作家楊大俠描述:寫詩逢君後,幾度好風景寫詩逢君後,

幾度好風景。

落花無人愛,

漂泊天地情。

4樓:伊茗若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原文:《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譯文: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雲繚繞,如在雲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

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迴盪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賞析: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

直說船快,那便顯得笨拙;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上三峽》)。

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船的快速讀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進入康莊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這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稜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看這首詩的氣勢的豪爽,筆姿的駿利,還不能完備地理解全詩。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

快船快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餘地。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來作韻腳,使全詩顯得格外悠揚、輕快,回味悠長。

原文:《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賞析:詩人眼前所呈現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於瞬息多變的動態之中。

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一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是一種永恆的運動。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麼,它便是一種動態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活潑的美。這不是所謂「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標本。

讀者深深地為詩人的大手筆所折服。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

「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同時,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

從這後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而含意深遠,耐人探索。這裡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

就全詩的寫作特點而言,這首詩是日僧空海在《文鏡祕府論》中所說的「景入理勢」。有人說,詩忌說理。

原文:《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穎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賞析: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

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彷彿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定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緻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湧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於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讚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

《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範例。

原文:《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鬆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賞析: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

「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範水,對景物作細緻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原文:《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唐·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譯文:江邊的城池好像在畫中一樣美麗,山色漸晚,我登上謝朓樓遠眺晴空。兩條江之間,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鏡子;江上兩座橋彷彿天上落下的彩虹。

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煙之中;秋色蒼茫,梧桐也已經顯得衰老。除了我還有誰會想著到謝朓北樓來,迎著蕭颯的秋風,懷念謝先生呢?

賞析: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靜寂的,山岡一帶的叢林裡冒出人家一縷縷的炊煙,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黃,呈現出一片蒼寒景色,使詩人感到是秋光漸老的時候了。當時詩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視野裡,他的觀察是深刻的,細緻的;而他的描寫又是毫不粘滯的。

他站得高,望得遠,抓住了一剎那間的感受,用極端凝鍊的形象語言,在隨意點染中勾勒出一個深秋的輪廓,深深地透漏出季節和環境的氣氛。他不僅寫出秋景,而且寫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筆絲絲入扣。

客中的抑鬱和感傷,特別當搖落秋風的時節,詩人那寂寞的心情,讀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舊遊之地,此時他又重來這裡。一到宣城,他就會懷念到謝朓,這不僅因為謝朓在宣城遺留下了像疊嶂樓這樣的名勝古蹟,更重要的是因為謝朓對宣城有著和詩人相同的情感。

當李白獨自在謝朓樓上臨風眺望的時候,面對著謝朓所吟賞的山川,緬懷他平素所仰慕的這位前代詩人,雖然古今世隔,然而他們的精神卻是遙遙相接的。這種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悶彷徨的孤獨之感;正因為政治上受到壓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當時複雜的情懷,很難有人能理解。

形容天氣很冷的古詩,形容天氣冷的古詩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朔風 北風。勁 猛烈。哀 淒厲。南朝宋 謝靈運 歲暮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牖 窗戶。風驚竹 風中帶雪,打在竹上,發出沙沙的響聲。唐 王維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庭霰 落在庭院裡的雪花。唐 宋之問 苑中遇雪應制 水聲冰下嚥,沙路雪中平 唐 劉長...

形容天冷的詩句,形容冬天很冷,有什麼古詩詞呢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清 洪昇 雪望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玉 喻白雪。元 黃庚 雪 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玉龍 形容飛雪。敗鱗殘甲 形容雪片亂舞如鱗甲之片紛紛墜落。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 前集卷五十四引 西清詩話 載張元作 雪 詩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牖 窗戶。風驚竹 風...

形容天氣很冷的成語形容天氣冷成語

天氣寒冷的成語 1.寒風凜冽 凜冽,刺骨的寒冷。形容十分寒冷。2.十冬臘月 指農曆十月 十一月 冬月 十二月 臘月 天氣寒冷的季節。也稱為 寒冬臘月 3.數九寒天 數九,從冬至開始每九天是一個 九 從一 九 數起,數到九 九 為止。形容特別冷的冬天。4.天寒地坼 形容天氣寒冷,把地都凍裂了。例 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