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飛將」指的是漢代將領李廣。
原詩如下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創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王昌齡,盛唐邊塞詩人。王昌齡早年貧苦,困於農耕,而立之年才進士及第,後又被貶到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做江寧丞,被贊為「詩家天子王江寧」。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王昌齡的詩歌以七絕見長,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這首《出塞》只有短短四句,可說是恢弘大氣、波瀾壯闊、氣貫山河。
大秦帝國是首個統一中國、建立農耕文明的國度,月代表古人的審美取向,月光所照之處是無限的空間;漢代是中國文明體幾千年發展過程中最為核心的一個朝代,也是面對少數民族的入侵第一個以全勝的姿態獲得華夏文明勝利的一個象徵;漢時關為古代軍事要塞,巍峨雄壯。
「但使龍城飛將在」。這句詩中的「龍城飛將」歷來就有爭議,有的說是飛將軍李廣,有的說是大將軍衛青。理由如下:
第一,歷史上被稱為飛將軍的不只是李廣,比如三國時候的呂布、隋代的單雄信等都曾被稱為「飛將」。
第二,龍城是匈奴祭拜天地祖先的地方,是匈奴的王庭,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就被匈奴扣押在龍城,衛青英勇善戰直搗龍城,也是漢匈之爭中首次轉敗為勝取得的輝煌戰果,非常的有歷史意義。
第三,從後一句「不教胡馬度陰山」來看,這句寫的也是衛青,因為李廣當年駐守的地方在山西和遼西,陰山在漢代主要指的是朔方城一帶,對漢匈雙方來講,都是一個典型的戰略基地。「龍城飛將」,概指中原文明取得勝利的、那個時代的所有英雄。比如霍去病,天才級的軍事家,更適合。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一生六戰六捷;17歲初次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殺得四處逃竄;兩次河西之戰,霍去病都大敗匈奴;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可惜天妒奇才,24歲猝然離世,只留下那句「匈奴不滅,何以家為」迴盪千年!
2樓:開發的的
李廣也就是人們常稱的「飛將軍李廣」
深受匈奴人敬佩甚至有些害怕。
故「不教胡馬度陰山」。
3樓:角落行人
西漢英勇善戰,被匈奴稱為「飛將軍」的名將李廣.
出塞(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
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4樓:匿名使用者
出塞一詩中的飛將指李廣
5樓:匿名使用者
龍城飛將:《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百。籠城,顏師古注曰:
「籠」與「龍」同。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奇襲龍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認為龍城飛將中飛將指的是漢飛將軍李廣,龍城是唐代的盧龍城(盧龍城就是漢代的李廣練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縱觀李廣一生主要的時間都在抗擊匈奴,防止匈奴掠邊,其中每次匈奴重點進攻的漢地天子幾乎都是派遣李廣為太守,所以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
6樓:匿名使用者
是李廣。他是一個老外。
《出塞》一詩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飛將」指的是誰?
7樓:現實餓吃了理想
李廣李廣(?-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人,西漢著名軍事家。做過騎郎將、驍騎都尉、未央衛尉、郡太守,鎮守邊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被稱為「飛將軍」。
其一生未得封侯,或許時運不濟,有歷史典故「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公元前119年,隨衛青出征匈奴,兵敗,引頸自刎。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1、但使:只要。
2、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集會的地方。
3、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4、陰山:崑崙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
【韻譯】: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出塞》王昌齡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飛將"指誰
8樓:水滴一滴一滴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龍城飛將"指的是漢朝名將李廣。
詩句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
原文:《出塞》
朝代: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翻譯: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龍城飛將:「龍城」:地名,是匈奴聖地,漢朝大將軍衛青曾奇襲龍城,後與匈奴作戰七戰七勝。
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漢之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指一人,實指衛李,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
9樓:復活的軍團
當然是李廣了
第一點:大唐帝國300多年來,從來就沒有一個詩人是讚揚衛青和霍去病的,全部都是歌頌李廣的,
第二點:大漢帝國的北邊有四個地方都叫龍城,其中有一處叫盧龍城,是李廣練兵的地方,這四個地方,也都是李廣守過的地方,他守的這些年,匈奴秋毫不犯,所以才有匈奴不敢渡地步。
第三點:詩中講的是防禦,並不是進攻,有人以戰績說龍城飛將! 難道不應該從詩中聯想?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如果李廣在!匈奴過不了陰山!
衛青霍去病都是主動出擊的,而李廣確實是防禦性人才!首先衛青只是取得了龍城大捷,也就是去龍城掃蕩了一番,掃蕩過後馬上就跑回來了,衛青攻破過龍城,掃了匈奴的面子沒錯,但是衛青並沒有在**駐守過,只是去過而已。這樣和「龍城飛將在,」就有點驢頭不對馬嘴,詩句的意思是:
假如飛將還在龍城駐守,就不會讓胡人南下入侵。也就是詩句的意思是守住邊塞,讓胡人無法南下。,衛青是主動出擊,打擊匈奴的將領。
如果要寫衛青,只能寫:要是漢大將軍衛青還在人世,早就攻破龍城,掃平匈奴了。如果寫衛青,就決不能寫什麼「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守城阻止匈奴南下的意思,,。
第四,飛將軍這個名稱,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只有李廣一人,也只有他配有這個稱呼。
第五,秦時明月漢時關,說的是大漢帝國的邊境,並沒有說到匈奴境內,詩人是到達李廣駐守過的地方,看到百姓流離失所,因此發出的感嘆,詩人並沒有到達匈奴。
第六點:唐朝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龍城,那就是唐朝皇族的發祥地,即甘肅天水,而這裡就是李廣出生的地方。
第七:大家誤判了古代地理,誤讀了唐代歷史。古代陰山非內蒙古河套平原北部的大青山,更不是甘肅某地,而是今天的燕山北脈,即七老圖山,是漢唐關塞,歷代為中原與北方草原的天塹,詩中"出塞"的塞即指此關山即陰山。
而龍城也非在我國西北地區,而是在上述陰山腳下的右北平郡,也是曹操北征烏桓,路過的平剛古城,此地為今天內蒙古寧城縣的黑城古遺址。西漢飛將軍李廣戍邊就在此地,此詩和衛青聯絡更是天方夜譚。
「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的「龍城飛將」指的是誰
是衛青才對 李廣並沒有去過龍城。衛青的成名戰就是龍城之戰,而且他對抗匈奴七出七勝。寫這首詩的王昌齡本來就是衛青粉,他還有另外一首詩大將軍,也是讚美衛青的。不是說提到飛將就一定是李廣。03年開始語文課本註釋已經改成泛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抗擊匈奴的名將。私人而言,我還是覺得王昌齡只指衛青一人。龍城 指...
出塞二首(其一)解釋,王昌齡的 出塞二首 其一解釋
白話翻譯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原文 出塞二首 其一 作者 王昌齡 朝代 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擴充套件資料詩中的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漢書 衛青霍去病傳 載,元光六...
京劇《將相和》中的將和相指的是誰
將是廉頗,相是藺相如 將指的是廉頗 相指的是藺相如。故事背景是完璧歸趙 將指的是廉頗 相指的是藺相如。將是廉頗,相是藺相如 廉頗是戰國後期趙國的名將。趙惠文王時封為上卿,屢次戰勝齊 魏等國,為趙國立了大功。長平之戰時,堅壁固守三年。後來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遭致慘敗。燕國乘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