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是西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之間的垓下之戰
2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
'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項王則夜起,飲帳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hè 第四聲 附和,應和)之。
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3樓:匿名使用者
四面楚歌,我國古代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也有同名歌曲。
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紮寨,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快吃完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又層層包圍上來。夜晚,聽到漢軍在四周都在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
不然,為什麼漢軍中楚人這麼多呢?」項羽連夜起來,到軍帳中喝酒。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受寵愛,常陪在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
而今……於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麼辦,虞姬啊虞姬我該把你怎麼安排!
」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滿面,身邊侍衛也都哭了,誰也不抬頭看項羽了。
四面楚歌出自哪次戰爭?
4樓:追夢
出自楚漢之爭的bai垓下之戰
公元前du202年,項羽和劉邦zhi原來約定以鴻溝(在dao今河南榮縣境賈魯內河)容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於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自己寫了一首詩,詩曰:「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賓士。
駿馬不能賓士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
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四面楚歌出自我國歷史上哪一次著名的戰役
5樓:匿名使用者
1、出自垓下之戰。
2、簡介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漢戰爭中,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沱河北岸)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
漢軍夜間高唱楚歌,楚軍自項羽以下莫不以為漢已盡得楚地,乃士氣崩潰。項羽眼見大勢已去,便乘夜率領八百精銳騎兵突圍南逃。天明以後,漢軍得知項羽突圍,於是派遣五千騎兵追擊。
項羽渡過淮水後,僅剩百餘騎相隨,行至陰陵(今安徽定遠西北)因迷路耽擱了時間(《史記》中交代因田父欺騙),被漢軍追及,項羽突至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手下僅剩二十八騎。
四面楚歌是不是真的,四面楚歌是真的嗎?
凡 史記 漢書 等正史均沒有 十面埋伏 的記載!通常所說的韓信用十面埋伏的計策,迫使項羽烏江自刎,正史上也沒有記載!十面埋伏之說來自元 明間佚名作者的雜劇 十面埋伏 後又有琵琶曲 十面埋伏 推波助瀾,此皆文學藝術的虛構。史記.漢高祖本紀 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
四面楚歌的故事。概括,四面楚歌的故事。100字概括。
四面楚歌 典故百字梗概 楚漢戰爭時期,在謀士張良和大將韓信的幫助下,劉邦的軍隊將楚軍團團包圍,困之於垓下。雖然項羽率領的楚軍缺兵短糧,但作戰仍然十分勇猛。就在劉邦為是否強攻發愁時,張良獻策 讓漢軍中懂得樂器的人吟唱楚國的歌曲。楚軍本就驚惶不安,當他們聽到從四面八方傳來的楚歌后,更是以為劉邦已經佔領了...
四面楚歌(文言文)的翻譯,四面楚歌 文言文翻譯 簡短
四面楚歌 原文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 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 項王乃大驚曰 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 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誇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數闋 美人和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