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核心交換來機上能插很多源
的介面板和交換網板,這些介面板和交換網板都其實是插在背板上的。
另外,不同介面板之間的通訊是靠交換網板**的。
背板容量7.2tbps的意思就是背板最多能同時**7.2t的流量,背板上的serdes介面數量和交換架構決定了背板容量的大小。
背板容量的意義在於,比如這個交換機能插10塊介面板,那麼7.2t的背板容量意味這每塊介面板最大的頻寬只能達到720m,如果再大的話,背板就承載不了了。背板容量越大,介面板的頻寬就可以越大,這個資料表明交換機可升級空間的大小。
交換容量指的是交換網板的**能力,比如現在有兩塊40*40ge的介面板(那麼每塊介面板的最大頻寬就是1.6t)要相互通訊,如果交換容量只有1.44t的話,就意味這兩塊介面板之間的流量無法達到線速**,或者說這兩塊介面板之間的流量有收斂。
包**率指的是當交換機插滿介面板後,整機每秒能夠**多少個64位元組的報文,864mpps的意思就是這個交換機每秒能夠**864m個64位元組的報文,這個資料表明了交換機的**效能。
2樓:沃爾侃
這三個指標就是衡量交換機處理能力的東西,樓上介紹得很仔細了,頂一下
背板頻寬,交換容量,包**率各是什麼意思
3樓:奶思呀呀
1、背板頻寬即背板容量,是交換機介面處理器或介面卡和資料匯流排間所能吞吐的最大資料量。
2、交換容量是指核心cpu與匯流排的傳輸容量。
低端交換採用儲存**模式,交換容量=快取位寬*快取匯流排頻率=96*133=12.8gbps。
高階交換機,交換容量=2*(n*100mbps+m*1000mbps)(n:表示交換機有n個100m埠,m:表示交換機有m個1000m埠)。
3、包**率,用來衡量網路裝置**資料能力的標準。
4樓:匿名使用者
交換機是負責將收到的資料(以資料包形式)**出去的。因此包**率標誌了交換機**資料包能力的大小,是指交換機每秒可以**多少百萬個資料包(mpps)。就像道路交通一樣,想通過能力高的話,要麼路要寬(同時通過的能力強),要麼通過速度快。
而背板頻寬就相當於路寬,頻寬越高,同時通過的資料包就越多,意味著所能處理資料的能力就越強,使得包**率越高。 交換容量是背板頻寬的另一叫法。
5樓:匿名使用者
交換容量不是背板頻寬的另一種叫法,兩者有根本上的區別,只是數值上差距不大,背板頻寬是介面卡與匯流排之間的資料交換總量,而交換容量是cpu與匯流排之間的交換容量,一般來說,兩者數值接近,但是交換容量一般是小於背板頻寬
請問核心交換機裡面的各引數的代表的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既然是核心交換機建議選用cisco 3560 v2 48**換機,千兆以太口。
如果只是公司內部用,肯定夠用了。
800個資訊點,下面級聯cisco 2960 48口就可以了
幫我解釋下這些意思吧 背板頻寬 交換容量 包**率
7樓:情人西施
背板頻寬,是交換機介面處理器或介面卡和資料匯流排間所能吞吐的最大資料量。一臺交換機的背板頻寬越高,所能處理資料的能力就越強,但同時設計成本也會上去。
但是,我們如何去考察一個交換機的背板頻寬是否夠用呢?顯然,通過估算的方法是沒有用的,我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考慮:
1、)所有埠容量x埠數量之和的2倍應該小於背板頻寬,可實現全雙工無阻塞交換,證明交換機具有發揮最大資料交換效能的條件。
2、)滿配置吞吐量(mpps)=滿配置ge埠數×1.488mpps其中1個千兆埠在包長為64位元組時的理論吞吐量為1.488mpps。
例如,一臺最多可以提供64個千兆埠的交換機,其滿配置吞吐量應達到 64×1.488mpps = 95.2mpps,才能夠確保在所有埠**速工作時,提供無阻塞的包交換。
如果一臺交換機最多能夠提供176個千兆埠,而宣稱的吞吐量為不到261.8mpps(176 x 1.488mpps = 261.
8),那麼使用者有理由認為該交換機採用的是有阻塞的結構設計。一般是兩者都滿足的交換機才是合格的交換機。
比如:2950g-48
背板=2×1000×2+48×100×2(mbps)=13.6(gbps)
相當於13.6/2=6.8個千兆口
吞吐量=6.8×1.488=10.1184mpps
4506
背板64g
滿配置千兆口
4306×5+2(引擎)=32
吞吐量=32×1.488=47.616
一般是兩者都滿足的交換機才是合格的交換機。
背板相對大,吞吐量相對小的交換機,除了保留了升級擴充套件的能力外就是軟體效率或專用晶片電路設計有問題;背板相對小。吞吐量相對大的交換機,整體效能比較高。不過背板頻寬是可以相信廠家的宣傳的,可吞吐量是無法相信廠家的宣傳的,因為後者是個設計值,測試 很困難的並且意義不是很大。
(這句話好像說反了)
交換機的背版速率一般是:mbps,指的是第二層,
對於三層以上的交換才採用mpps
背板頻寬資源的利用率與交換機的內部結構息息相關。目前交換機的內部結構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共享記憶體結構,這種結構依賴中心交換引擎來提供全埠的高效能連線,由核心引擎檢查每個輸入包以決定路由。
這種方法需要很大的記憶體頻寬、很高的管理費用,尤其是隨著交換機埠的增加,**記憶體的**會很高,因而交換機核心成為效能實現的瓶頸;二是交叉匯流排結構,它可在埠間建立直接的點對點連線,這對於單點傳輸效能很好,但不適合多點傳輸;三是混合交叉匯流排結構,這是一種混合交叉匯流排實現方式,它的設計思路是,將一體的交叉匯流排矩陣劃分成小的交叉矩陣,中間通過一條高效能的匯流排連線。其優點是減少了交叉匯流排數,降低了成本,減少了匯流排爭用;但連線交叉矩陣的匯流排成為新的效能瓶頸。
交換機的交換容量
交換機的交換容量又稱為背板頻寬或交換頻寬,是交換機介面處理器或介面卡和資料匯流排間所能吞吐的最大資料量。交換容量表明瞭交換機總的資料交換能力,單位為gbps,一般的交換機的交換容量從幾gbps到上百gbps不等。一臺交換機的交換容量越高,所能處理資料的能力就越強,但同時設計成本也會越高。
我們如何去衡量一個交換機的交換容量是否夠用呢?
1)所有埠容量乘以埠數量之和的2倍應該小於交換容量,這樣可實現全雙工無阻塞交換,證明交換機具有發揮最大資料交換效能的條件。
2)滿配置吞吐量(mpps)=滿配置埠數×1.488mpps,其中1個千兆埠在包長為64位元組時的理論吞吐量為1.488mpps。
交換容量資源的利用率與交換機的內部結構息息相關。目前交換機的內部結構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共享記憶體結構,這種結構依賴中心交換引擎來提供全埠的高效能連線,由核心引擎檢查每個輸入包以決定路由。
這種方法需要很大的記憶體頻寬、很高的管理費用,尤其是隨著交換機埠的增加,**記憶體的**會很高,因而交換機核心成為效能實現的瓶頸;二是交叉匯流排結構,它可在埠間建立直接的點對點連線,這對於單點傳輸效能很好,但不適合多點傳輸;三是混合交叉匯流排結構,這是一種混合交叉匯流排實現方式,它的設計思路是,將一體的交叉匯流排矩陣劃分成小的交叉矩陣,中間通過一條高效能的匯流排連線。其優點是減少了交叉匯流排數,降低了成本,減少了匯流排爭用;但連線交叉矩陣的匯流排成為新的效能瓶頸。
交換容量和包**率之間什麼關係
**頻寬=包**速率*8*(64+8+12)=1344*包**速率
但當我看到cisco catalyst 3560g-24ts--24的引數的時候,無法驗證該公式。
cisco catalyst 3560g-24ts--24個乙太網10/100/1000埠,4個sfp千兆位乙太網埠;1ru
32gbps**頻寬
基於64位元組分組的**速率:38.7mpps
我判斷該交換機不是線速交換機。如果是線速,**速率=(24+4)*1.48809=41.66652m,
**頻寬=(24+4)*1*2=56g
是不是公式錯了,但很多產品的引數都驗證了該公式啊
交換容量和**速率(華為的)
交換容量和**速率:
1、我公司低端lsw交換均採用儲存**模式,交換容量的大小由快取(buffer)的位寬及其匯流排頻率決定。
即,交換容量=快取位寬*快取匯流排頻率=96*133=12.8gbps
2、埠容量是如何計算?
我司低端lsw埠均支援全雙工,因此交換機埠容量是其能夠提供埠之和的兩倍。即,
埠容量=2*(n*100mbps+m*1000mbps)(n:表示交換機有n個100m埠,m:表示交換機有m個1000m埠),
3、 **能力是如何計算?
我司lsw全部為線速**,考驗**能力以能夠處理最小包長來衡量,對於乙太網最小包為64byte,加上幀開銷20byte,因此最小包為84byte。
對於1個全雙工1000mbps介面達到線速時要求:**能力=1000mbps/((64+20)*8bit)=1.488mpps
對於1個全雙工100mbps介面達到線速時要求:**能力=100mbps/((64+20)*8bit)=0.149mpps
交換機裡面的背板頻寬及包**率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背板頻寬:
1、交換機的背板頻寬也叫背板容量,是交換機介面處理器或介面卡和資料匯流排間所能吞吐的最大資料量;
2、背板頻寬標誌了交換機總的資料交換能力,單位為gbps,一般的交換機的背板頻寬從幾gbps到上百gbps不等;
3、一臺交換機的背板頻寬越高,所能處理資料的能力就越強,但同時設計成本也會越高。
包**率:
1、以單位時間內傳送64byte的資料包(最小包)的個數作為計算基準的;
2、對於千兆乙太網來說,計算方法如下:1,000,000,000bps/8bit/(64+8+12)byte=1,488,095pps ;
3、說明:當乙太網幀為64byte時,需考慮8byte的幀頭和12byte的幀間隙的固定開銷。故一個線速的千兆乙太網埠在**64byte包時的包**率為1.
488mpps。快速乙太網的線速埠包**率正好為千兆乙太網的十分之一,為148.8kpps。
9樓:輕
交換機的背板頻寬,是交換機介面處理器或介面卡和資料匯流排間所能吞吐的最大資料量。背板頻寬標誌了交換機總的資料交換能力,單位為gbps,也叫交換頻寬,一般的交換機的背板頻寬從幾gbps到上百gbps不等。一臺交換機的背板頻寬越高,所能處理資料的能力就越強,但同時設計成本也會越高。
一般來講,計算方法如下:
1)線速的背板頻寬
考察交換機上所有埠能提供的總頻寬。計算公式為埠數*相應埠速率*2(全雙工模式)如果總頻寬≤標稱背板頻寬,那麼在背板頻寬上是線速的。
2)第二層包**線速
第二層包**率=千兆埠數量×1.488mpps+百兆埠數量*0.1488mpps+其餘型別埠數*相應計算方法,如果這個速率能≤標稱二層包**速率,那麼交換機在做第二層交換的時候可以做到線速。
3)第三層包**線速
接入交換機 匯聚交換機 核心交換機在區域網中的作用或者說角色
這麼跟你說吧,簡單直白的。接入層的交換機連線電腦,匯聚層連線接入層,核心層連線匯聚層,然後核心層的彼此連線。就是這樣的網狀結構!求採納!接入交換機和匯聚交換機和核心交換機的區別 cisco有自己的3層層次模型1,接入層2,匯聚層3,核心層 匯聚層,是多臺接入層交換機的匯聚點,它必須能夠處理來自接入層...
關於核心交換機和介入交換機的問題
vlan在核心交換機上和接入交換機上做有一定的區別 但是區別不大 vlan有4種 1 基於埠的vlan 2 基於mac地址的vlan 3 基於ip子網的vlan 4 基於協議的vlan 這個貌似很少很少使用 在接入交換機上做的vlan大多數可能是基於埠的vlan或者基於mac或者基於ip子網 而在核...
接入層交換機匯聚層交換機核心層交換機有什麼區別嗎
接入交換機一般用於直接連線電腦,匯聚交換機一般用於樓宇間。匯聚相對於一個區域性或重要的中轉站,核心相當於一個出口或總彙總。接入層目的是允許終端使用者連線到網路,因此接入層交換機具有低成本和高階口密度特性。匯聚層交換層是多臺接入層交換機的匯聚點,它必須能夠處理來自接入層裝置的所有通訊量,並提供到核心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