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調色技術油墨調色有什麼技巧

2021-05-19 10:26:34 字數 5968 閱讀 1577

1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配色工藝,一直依賴作業人員長年累積下來的技巧與經驗,一個可信賴的專色油墨調配員,最少需要8至10年時間,才能完全掌控調墨時色彩之變化。假如印刷廠用上2-3個品牌的油墨,那就要花更多時間去適應它們的色彩特性。

當然,不同地區出產的油墨亦有不同,歐美等地區生產的油墨中黃墨成分濃度都較高,相反日亞地區出產的油墨都較為驕豔。這些不斷變化的因素,都影響著配色人員對油墨色彩的判斷。

以今天印刷業而言,可靠而富有經驗的配色人員亦可謂買少見少,越見罕有。加上現在印刷廠聘請或僱用的都是能立即配合工作崗位的熟手工人,又怎會再花十年、八年時間訓練配色人員?

傳統配色:

**一般會以過往經驗或從專色色辨中找出大概的油墨種類,有部份更只靠個人感覺取出份量,再利用電子磅把需要的份量測量,把油墨放在調色盤上混合。混合完成後,取出少量以刮刀於承印物上刮出色帶,以檢視色彩的正確與否。發現偏色時,再加入少量油墨作微調,完成後於記錄紙上仔細記錄用墨份量和種類,以備調製大量專色油墨。

倘若現需要調配一個鮮藍色(標準),經第一次之混合,結果發現該藍色有少許偏紅,此時應加入少量的綠或黃以使油墨向綠色的方向移動,如此類推。當發現該藍色暗淡時,可加入適量之純藍色油墨,增加其色彩純度;相反,加入黑色或灰色油墨會使該藍色變回深沉。

利用以上之方法調配專色,是最簡單及直接,但有幾個不能控制的缺點:

(一)加入更多不同種類的油墨時,油墨會變髒,鮮豔程度大大下降。

(二)份量難以控制,往往比預期調配之份量多出數倍。

(三)加入大量白墨,雖能增加遮蓋力及能即時檢視色相,但已減低了耐印度和印刷適性。

(四)不能利用紙張本身的顏色,去調配專色油墨,增加白墨應用。

(五)印墨厚度難以控制。

(六)水準不穩定,往往因配色人員的技術偏差而出現問題,缺乏客觀的判斷。

剛才所提及的缺點,利用傳統方法配墨時經常發生,相信對老闆而言,這是浪費金錢的做法。既不能達到客戶的要求,又浪費時間和資源。假若客人要求重印,相距一至兩星期,可不是問題,但是相距一至兩年的話,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原因有很多(如下):

1)印刷廠已轉用別的品牌油墨,顏色和濃度都大大不同。

2)若用相同品牌油墨,油墨廠所用之配方可能已有所改變,因此未能用同一份量調合油墨。

3)若用舊有油墨印刷,油墨經長時間存放,顏色及印刷特性,如干燥、光澤度等亦有所改變。

以上三種情況都使我們難以複製出相同顏色,很多時候為了達到客戶要求,不斷浪費油墨,最後都是把它們存倉,有時候更用上三至四星期也調配不好。到了真的是無計可施,大份量的還可找油墨**商代辦,小份量應用如1、2公斤,**商又怎會理睬我們呢?那麼我們不就守株待兔嗎?

現代配色:

相信大家都知道能解決上述傳統印刷技術帶來的問題,不論成本、時間和信心都能大大提高。近年來才發展成熟的電腦油墨配方系統(ink formulation 5)是個不錯的方案,但很多人都誤解其真正含意,說到底,我們要的都是一個準確,符合要求的成品,那麼我們今天又該怎樣調墨和配色呢?試用一點時間,看看今次的介紹。

電腦配色要用到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當然要預備必要的器材:

(一)毫克電子秤--能測量小數點後三個位重量的電子秤。

(二)調墨刀--與廠房應用的差不多,要預備大小不同種類的較適合。

(三)玻璃--視乎調墨量多少,一般測試可用18cmx 18cm左右。

(四)打樣機--能把油墨平均印在承印物上的儀器,能以著墨份量來控制厚度的如igt、或國產的展色機也可以。

(五)電腦油墨配方軟體--能計算油墨資料及配方,建立資料庫等功能如gretagmacbeth(新x-rite ink formulation)、x-rite(color master)。

(六)分光密度儀:測量原理應用

0/45度分光光度儀用於一般印刷品測量用,d/8球體型散射式原理,能計算印刷品鏡面反射含量

(七)印刷材料--建立資料庫用,建議選擇不含熒光增白劑的紙張,分塗布與非塗布兩種,能把油墨顏色充分表現。

(八)油墨--以印刷四色為基本,再配以常用之專色cmyk、透明墨、白墨、紫墨、綠墨和橙墨等等,務求以最少的油墨種類,調配最多之專色油墨。(日後將以此12種油墨為主要配色色種)

(九)標準對色燈箱--可配合紫外光燈、d50、d65及a光源的為最理想。這樣可同時觀測在不同光源下,印刷品同色異譜的情況。

人工傳統配色:

1:**色樣(樣品),根據經驗判斷色樣的大致油墨比例,或查對色卡找到最接近的顏色,按色卡上的配方比例調配

2:因為色彩變化的複雜性,人工經驗得到的初次配方色差會很大,肉眼能看出色偏,但不能準確計算出要加入油墨的重量,只能一邊調配一邊加油墨攪拌,一邊用手對壓或用展色機展色條,少則3~5次,多則加油墨要十幾次,油墨越調越多,費時費力,甚至配不出合格的專色,配出的專色最後的色差還是沒有電腦配色控制的準確,是否存在同色異譜根本無從得知

(經驗豐富(5年以上)的人工配色大約平均2.5小時一個專色)

電腦配色:

1;測量色樣或標準色卡(如果是潘通專色直接從配色軟體呼叫光學資料)

2;測量印刷材料,以前用過的或存在的印刷材料直接呼叫資料

3;選用油墨系列用來計算配方,按各種不同條件過濾配方,選用一個計算的合格配方

4;按配方油墨種類數量加入調配小樣,調好後用展色機展出色樣,用分光密度儀測量

5;測出小樣的資料可能會有色差(一般第一次色差在cmc 2:1de△=1~3.5左右),再用配色軟體修正配方

6;計算的修正配方再加入調配好測量,一般經1~3次修正後的色差在0.5~1.5左右,大多數情況下己經可以了

(1個月熟練操作配色軟體的配色工大約平均0.8小時配一個專色)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電腦配色有著人工不可企及的速度與精度,可靠性高,能為企業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能為你的產品質量作保證,能為企業在新的競爭環境裡爭取更大的空間!

2樓:匿名使用者

我會8年以上,鞋廠油墨調色,

油墨調色有什麼技巧

3樓:匿名使用者

只能依賴作業人員長年累積下來的技巧與經驗,一個可信賴的專色油墨調配員,最少需要8至10年時間,才能完全掌控調墨時色彩之變化。

拓展資料:傳統配色:

**一般會以過往經驗或從專色色辨中找出大概的油墨種類,有部份更只靠個人感覺取出份量,再利用電子磅把需要的份量測量,把油墨放在調色盤上混合。混合完成後,取出少量以刮刀於承印物上刮出色帶,以檢視色彩的正確與否。發現偏色時,再加入少量油墨作微調,完成後於記錄紙上仔細記錄用墨份量和種類,以備調製大量專色油墨。

4樓:焦水淼

傳統配色工藝,一直依賴作業人員長年累積下來的技巧與經驗,一個可信賴的專色油墨調配員,最少需要8至10年時間,才能完全掌控調墨時色彩之變化。假如印刷廠用上2-3個品牌的油墨,那就要花更多時間去適應它們的色彩特性。

當然,不同地區出產的油墨亦有不同,歐美等地區生產的油墨中黃墨成分濃度都較高,相反日亞地區出產的油墨都較為驕豔。這些不斷變化的因素,都影響著配色人員對油墨色彩的判斷。

以今天印刷業而言,可靠而富有經驗的配色人員亦可謂買少見少,越見罕有。加上現在印刷廠聘請或僱用的都是能立即配合工作崗位的熟手工人,又怎會再花十年、八年時間訓練配色人員?

傳統配色:

**一般會以過往經驗或從專色色辨中找出大概的油墨種類,有部份更只靠個人感覺取出份量,再利用電子磅把需要的份量測量,把油墨放在調色盤上混合。混合完成後,取出少量以刮刀於承印物上刮出色帶,以檢視色彩的正確與否。發現偏色時,再加入少量油墨作微調,完成後於記錄紙上仔細記錄用墨份量和種類,以備調製大量專色油墨。

倘若現需要調配一個鮮藍色(標準),經第一次之混合,結果發現該藍色有少許偏紅,此時應加入少量的綠或黃以使油墨向綠色的方向移動,如此類推。當發現該藍色暗淡時,可加入適量之純藍色油墨,增加其色彩純度;相反,加入黑色或灰色油墨會使該藍色變回深沉。

利用以上之方法調配專色,是最簡單及直接,但有幾個不能控制的缺點:

(一)加入更多不同種類的油墨時,油墨會變髒,鮮豔程度大大下降。

(二)份量難以控制,往往比預期調配之份量多出數倍。

(三)加入大量白墨,雖能增加遮蓋力及能即時檢視色相,但已減低了耐印度和印刷適性。

(四)不能利用紙張本身的顏色,去調配專色油墨,增加白墨應用。

(五)印墨厚度難以控制。

(六)水準不穩定,往往因配色人員的技術偏差而出現問題,缺乏客觀的判斷。

剛才所提及的缺點,利用傳統方法配墨時經常發生,相信對老闆而言,這是浪費金錢的做法。既不能達到客戶的要求,又浪費時間和資源。假若客人要求重印,相距一至兩星期,可不是問題,但是相距一至兩年的話,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原因有很多(如下):

1)印刷廠已轉用別的品牌油墨,顏色和濃度都大大不同。

2)若用相同品牌油墨,油墨廠所用之配方可能已有所改變,因此未能用同一份量調合油墨。

3)若用舊有油墨印刷,油墨經長時間存放,顏色及印刷特性,如干燥、光澤度等亦有所改變。

以上三種情況都使我們難以複製出相同顏色,很多時候為了達到客戶要求,不斷浪費油墨,最後都是把它們存倉,有時候更用上三至四星期也調配不好。到了真的是無計可施,大份量的還可找油墨**商代辦,小份量應用如1、2公斤,**商又怎會理睬我們呢?那麼我們不就守株待兔嗎?

現代配色:

相信大家都知道能解決上述傳統印刷技術帶來的問題,不論成本、時間和信心都能大大提高。近年來才發展成熟的電腦油墨配方系統(ink formulation 5)是個不錯的方案,但很多人都誤解其真正含意,說到底,我們要的都是一個準確,符合要求的成品,那麼我們今天又該怎樣調墨和配色呢?試用一點時間,看看今次的介紹。

電腦配色要用到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當然要預備必要的器材:

(一)毫克電子秤--能測量小數點後三個位重量的電子秤。

(二)調墨刀--與廠房應用的差不多,要預備大小不同種類的較適合。

(三)玻璃--視乎調墨量多少,一般測試可用18cmx 18cm左右。

(四)打樣機--能把油墨平均印在承印物上的儀器,能以著墨份量來控制厚度的如igt、或國產的展色機也可以。

(五)電腦油墨配方軟體--能計算油墨資料及配方,建立資料庫等功能如gretagmacbeth(新x-rite ink formulation)、x-rite(color master)。

(六)分光密度儀:測量原理應用

0/45度分光光度儀用於一般印刷品測量用,d/8球體型散射式原理,能計算印刷品鏡面反射含量

(七)印刷材料--建立資料庫用,建議選擇不含熒光增白劑的紙張,分塗布與非塗布兩種,能把油墨顏色充分表現。

(八)油墨--以印刷四色為基本,再配以常用之專色cmyk、透明墨、白墨、紫墨、綠墨和橙墨等等,務求以最少的油墨種類,調配最多之專色油墨。(日後將以此12種油墨為主要配色色種)

(九)標準對色燈箱--可配合紫外光燈、d50、d65及a光源的為最理想。這樣可同時觀測在不同光源下,印刷品同色異譜的情況。

人工傳統配色:

1:**色樣(樣品),根據經驗判斷色樣的大致油墨比例,或查對色卡找到最接近的顏色,按色卡上的配方比例調配

2:因為色彩變化的複雜性,人工經驗得到的初次配方色差會很大,肉眼能看出色偏,但不能準確計算出要加入油墨的重量,只能一邊調配一邊加油墨攪拌,一邊用手對壓或用展色機展色條,少則3~5次,多則加油墨要十幾次,油墨越調越多,費時費力,甚至配不出合格的專色,配出的專色最後的色差還是沒有電腦配色控制的準確,是否存在同色異譜根本無從得知

(經驗豐富(5年以上)的人工配色大約平均2.5小時一個專色)

電腦配色:

1;測量色樣或標準色卡(如果是潘通專色直接從配色軟體呼叫光學資料)

2;測量印刷材料,以前用過的或存在的印刷材料直接呼叫資料

3;選用油墨系列用來計算配方,按各種不同條件過濾配方,選用一個計算的合格配方

4;按配方油墨種類數量加入調配小樣,調好後用展色機展出色樣,用分光密度儀測量

5;測出小樣的資料可能會有色差(一般第一次色差在cmc 2:1de△=1~3.5左右),再用配色軟體修正配方

6;計算的修正配方再加入調配好測量,一般經1~3次修正後的色差在0.5~1.5左右,大多數情況下己經可以了

(1個月熟練操作配色軟體的配色工大約平均0.8小時配一個專色)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電腦配色有著人工不可企及的速度與精度,可靠性高,能為企業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能為你的產品質量作保證,能為企業在新的競爭環境裡爭取更大的空間!

誰知道塑料印刷機油墨咋樣調色?謝謝,師傅

如果不懂可以買本色卡本按上面的調 印刷的正常四色指的是什麼?通俗的說就是這樣的 正常四色 黑紅藍黃 專色 是指在印刷時,不是通過印刷c,m,y,k四色合成這種顏色,而是專門用一種特定的油墨來印刷該顏色。專色油墨是由印刷廠預先混合好或油墨廠生產的。對於印刷品的每一種專色,在印刷時都有專門的一個色版對應...

PU油墨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及種類,PU油墨是什麼 有什麼作用及種類

pu油墨產品是一種熱固型單組分高效能聚氨酯噴塗油墨,具有極佳的保護效能,特別適用於矽橡膠製品的具有亮 啞光要求的表面塗裝。具有附著力強 手感滑爽 耐磨性佳 低溫固化 透明度高 耐候性好 耐化學品性優 適用性廣等特點。貝特利pu油墨應用領域 手機 機 膝上型電腦 傳真機 影印機 家電遙控器等電子產品矽...

什麼是加熱固化型油墨 有什麼特點嗎

1全部熱固油墨又稱塑膠油墨,或不乾膠油墨。其所含成份 主要以聚氯乙稀 pvc 和鄰苯二甲酸酯類組成,把聚氯乙稀和鄰苯二甲酸酯 固色劑 穩定劑 增稠劑混合組成熱固油墨 近年來,在印花行業,熱固油墨越來越受到的推崇,這得益於其本身所具有的多樣性,可以變化出多種多樣的印花效果 操作簡單,方便,易於儲存,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