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的太陽為什麼是紅色的太陽為什麼是紅色的

2021-03-09 17:21:39 字數 4034 閱讀 5729

1樓:手機使用者

平常copy

,太陽是黃白色的;可是早晨或黃昏,太陽卻是橙紅色的。因為我們看到的白色的太陽,實際上並不是白色的,它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多種色組成的。地球周圍包著一層很能厚的大氣,我們是在這層厚厚的大氣的底部看太陽。

大氣裡面含有無數的氣體分子、灰塵和小水滴。這些「小東西」會散射太陽光,它們把一部分太陽光散射開來,或者乾脆把它擋回去。波長長的紅、黃光波容易繞過這些小障礙,而波長短的藍、紫則會被散射。

清早和傍晚,太陽光是斜射在地面上的,它通過大氣層的距離比平常時候厚得多(側削西瓜皮和直砍西瓜皮的區別),一路上它的綠、藍、靛、紫這幾種光線幾乎都給散**,剩下來的只有紅光、橙光、黃光,因此,太陽看起來就顯得紅橙橙的了。而中午光線通過的大氣層距離短,波長短的被阻擋的少,就不那麼紅了。 這也是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原因,因為綠、藍、靛、紫這幾種光線容易被散射,所以照得天空發藍。

2樓:駱淑蘭戈子

黃昏時分空氣中的懸浮粒子是最多的,散射光

加上太陽將落,穿過的大氣層較厚,所以就看起來紅了

太陽為什麼是紅色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色溫為6000k,是白色的。

太陽早晚的角度比中午的角度小,光線在大氣中的行程要長,所以過多的散射使之藍色波長的光散射掉留下紅光,由於一天的生產生活,日落比日出的時候,大氣中的灰塵和雜質要多,吸收了更多的藍光,所以傍晚的日落比日出的顏色更加絢麗。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4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色溫為6000k,是白色的.

早晚看到太陽是紅色的,是因為穿透的大氣層距離長,並靠近地面,大氣中的雜質吸收或反**波長短的光線,所以看起來成紅色的了.

5樓:逮賢殷俏

樓上文藝帝...

太陽的顏色是由她的光譜決定的

我們的太陽是一顆譜型為g2v的主序星,此種型別的恆星b-v值一般較高。

(如果不好理解,您可以認為由於內部物理條件,太陽溫度較低,在紅色的波段能量分佈較大,因此顯紅色)

同時,對於在地球上的觀測者,大氣也會影響天體的顏色。

6樓:萊懷雨扶姬

太陽真正的顏色是黃白色的(太陽溫度約6000度),朝陽和夕陽是紅色是因為那時侯的太陽是斜射到地面上的,陽光中的7種光波長短不一,而紅色光波的波長最長,所以到達了地球,其他光波的波長較短,被地球大氣層擋住或吸收,所以我們看到的太陽是紅色的

7樓:蔫妳

1.太陽在早晨或傍晚的時候太陽的高度角為一天中的最小值,太陽光線到達人觀測點時是斜射入的,此時穿過的大氣層的厚度為一天中最大.大氣層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主要方式是反射、散射、和折射,這樣使得被削弱後的太陽光線給人的感覺暗淡了許多。

大氣對太陽光線中波長較短的藍紫光的散射最強,因此,我們的天空看上去是藍色的,那是散射部分太陽光的結果。早晚時,大氣層最厚,對藍紫光的散射也最強,而波長較長的紅橙光穿透最強,可穿過大氣被人類看到。所以,早晚的太陽不但光線較弱,而且多呈紅、橙、黃色。

2.在中午時,太陽高度角為一天中的最大值,光線到達地表的距離也最短,大氣的削弱作用也最弱,所以中午太陽光線最強,所見的白光即是常說的可見光,其實它並不是白色,它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組成,用物理上的三稜鏡在太陽光下可分離出七色,彩虹的七色也是同樣道理.

------------

這是與光的折射有關的一種現象:早晨看到太陽的時候,太陽的實際位置是在地平線以下,只不過由於大氣本身的不均勻性,使其對光的折射時刻改變,造成光線的彎曲。而眾所周知,陽光是7種單色光的複合,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此時大氣會使7種光分開,同時,由於紅色光的頻率較小,被折射的程度較大,所以早晨看到的太陽光只有或者說大部分是紅光,因此,早晨看到的太陽是紅色的。

中午時刻,太陽高度角與大氣層幾乎是90度垂直,很少發生光的折射,或者說此時的太陽光仍然是7種光的複合,即白色。

傍晚時分的原理同早晨相似,此時看到的太陽已然落到了地平線以下,所以是偏紅色的(晚霞不就是紅色的麼!),紅、橙、黃等波長較長的單色光復合就會看到金黃色了。

黎明或黃昏的時候 天空為什麼是黃紅色的?

8樓:幻翼高達

這是因為「瑞利散射」。黎明或黃昏的時候,太陽幾乎在我們視線的正前方,此時太陽光在大氣中要走相對很長的路程才能進入我們的眼睛,因此只剩下波長較長的紅橙色光仍然能進入我們的眼睛。

瑞利散射規律是由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勳爵(lord rayleigh)於2023年發現的,因此得名。

為了要符合瑞利散射的要求,微粒的直徑必須遠小於入射波的波長,通常上界大約是波長的1/10(1-300 nm),此時散射光線的強度與入射光線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也就是說,波長愈短,散射愈強。

當日落或日出時,太陽幾乎在我們視線的正前方,此時太陽光在大氣中要走相對很長的路程,我們所看到的直射光中的波長較短藍光大量都被散**,只剩下紅橙色的光,這就是為什麼日落時太陽附近呈現紅色,而云也因為反射太陽光而呈現紅色,但天空仍然是藍色的。

9樓:匿名使用者

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後的天邊,時常會出現五彩繽紛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於空

氣對光線的散射作用。當太陽光射入大氣層後,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粒,就會發生散射。這

些大氣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會發光的,但由於它們散**太陽光,使每一個大氣分子都形成了一個散射光

源。根據瑞利散射定律,太陽光譜中的波長較短的紫、藍、青等顏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來,而波長較長的

紅、橙、黃等顏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強。因此,我們看到睛朗的天空總是呈蔚藍色,而地平線上空的光線只

剩波長較長的黃、橙、紅光了。這些光線經空氣分子和水汽等雜質的散射後,那裡的天空就帶上了絢麗的

色彩。俗話說"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就是說,早晨出現鮮紅的朝霞,說明大氣中水滴已經很多,預

示天氣將要轉雨。如果出火紅色或金黃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經沒有云層,陽光才能透射過來形成晚霞,

因此預示天氣將要轉晴。

10樓:匿名使用者

高空大氣對於處在地平線以下的太陽光具有折射和散射的作用

為什麼早晨和黃昏的太陽比中午的看起來要大而且為什麼是紅色不是白的?

11樓:祝福石家莊

為什麼早晨和黃昏的太陽是紅色不是白的?

地球被周圍的一層空氣緊緊地

包圍著,形成了一個近似球狀的氣罩,當陽光照射地球時進入大氣的陽光發生折射,散射等現象。紅色最不易被散射(汽車尾燈,訊號燈等多用紅色)所以顯得很紅。隨著太陽的升起,入射角的逐漸變化,折射,散射等現象發生改變即越垂直折射現象越小。

這樣太陽逐漸明亮起來,人就會感覺到它變白了。到了黃昏後太陽就又會變紅,所以朝霞、晚霞都是紅的。

早晨起來的時候太陽斜入射,使得藍紫光被大量的散射,但是紅光因為散射程度不如藍紫光(瑞利散射),所以保留了下來,中午的時候太陽光直射,光程小,紅光和藍紫光被散射的差距不是太大,所以基本上是白色。

打個誇張的比方:紅光和藍紫光被散射的部分是1:4,早晨陽光穿透的大氣層厚,紅光和藍紫光分別損失20%和80%,結果剩了80%的紅光和20%的藍紫光,看起來紅紅的;中午陽光穿透的大氣層薄,紅光和藍紫光分別損失2%和8%,結果剩了98%的紅光和92%的藍紫光,兩者和沒損失差不多,就發白了。

為什麼早晨和黃昏的太陽比中午的看起來要大?

早上和傍晚,太陽角度低,穿透的大氣層很厚,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很大,光路彎曲顯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大;中午太陽角度大,穿透的大氣層相對較薄,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較小,光路彎曲沒有早上和傍晚明顯,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覺得小了。

此外,當太陽在早上的時候是從地面升起,而遠處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陽成了一小一大的鮮明對比,而在中午周圍沒有任何東起跟它對比,顯然就會顯得小,這是我們的肉眼騙了我們。

你畫兩個一樣大的圓圈,然後在一個圓圈外面畫一個大圓圈,在另一個的外面畫一個小一點的圓圈。你就會覺得那兩個本來一樣大的圓圈好像大小不同。

12樓:匿名使用者

光線折射的緣故,早晨光線的角度大,中午小,距離是一樣的

太陽為什麼是紅的,太陽為什麼是紅色的

大家知道,太陽表面溫度為6000多度.相當於我們地球地心溫度.所以太陽是一顆黃色星,如果太陽是紅色星,地球溫度將與現在南極溫度差不多,生命就可能出現在金星了,呵呵,我也可能是坐在金星上玩電腦了,如果太陽是顆藍色星,地球將會被烤成熟碳了,生命嘛,在木星那吧,哈哈,就不用愁土地問題了.那麼為什麼在地球在...

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太陽是紅色的

散射。太陽光線本身是由各色光組成,且比例基本相當,所以呈白色 其實黃光波段略強,因此是黃白 但陽光經過大氣時有散射,散射光與波長有關,波長較短的藍紫光散射較多 所以天是藍的 早晨陽光穿過的大氣層厚度大,散射強,剩下的陽光紅光佔優勢,就呈紅色了。太陽光譜中波長從長到短的順序依次排列為紅 橙 黃 綠 藍...

太陽為什麼是圓的,太陽為什麼是圓的呢?

不僅太陽,所有宇宙中較大的星體形狀一般都是接近球形的.這是因為萬有引力 即重力 的作用所致.每一個較大的星體都聚集了大量的物質,並且這些物質相互間產生了極大的萬有引力 即重力 這個重力的方向指向這些物質的質心.試想一下,當一個較大的星體不是球形時,例如出現很高的隆起和很深的凹陷時,隆起的部分物質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