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的主題是什麼《長恨歌》主題是什麼

2021-03-10 10:58:24 字數 4872 閱讀 6289

1樓:

《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專唐玄宗與楊貴屬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意指詩文的最後一句: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裡的恨指遺憾,相愛的人不能長相廝守是多麼無盡的遺憾啊!

另外王安憶創作的一部長篇**也叫《長恨歌》,書中寫了一個女人長達40年的感情經歷。中學生王琦瑤,是一個普通的上海弄堂女,但她又是不普通的,因為她美麗無比,幾乎達到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境界。自從被選上「上海小姐」後,命運就發生了轉變,她做了某大員的女人。

後來上海解放,大員遇難,王琦瑤又成了普通弄堂女孩,但是表面的平靜掩飾不了她內心的波瀾起伏。她與幾個男人糾纏在一起,關係複雜,後來天命之年的王琦瑤與一位年紀與自己女兒相仿的男人發生畸形戀,最終因為金錢被女兒同學的男朋友殺害。《長恨歌》具有多重的主題意蘊,首先,是對浮華人生的參悟。

其次,對女性悲劇命運的揭示。最後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

2樓:欽冬靈興歆

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但大多不是歌頌,是諷刺和嘆息~

如「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長恨歌》主題是什麼

3樓:blackpink_羅捷

詩的主題是「長恨」。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

該詩對後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這首長篇敘事詩裡,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

擴充套件資料

1、《長恨歌》一出,關於其主題,便成為歷來讀者爭論的焦點。觀點也頗具分歧。

大抵分三種:

(1)為愛情主題。是頌揚李楊的愛情詩作。並肯定他們對愛情的真摯與執著;

(2)為政治主題說。認為詩的重點在於諷喻,在於揭露「漢皇重色思傾國」必然帶來的「綿綿長恨」,譴責唐明皇荒淫導致安史之亂以垂誡後世君主;

(3)為雙重主題說。認為它是揭露與歌頌統一,諷諭和同情交織,既灑一掬同情淚,又責失政遺恨。究竟如何,還需從作品本身去分析。

2、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縣)縣尉。一日,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到馬嵬驛附近的仙遊寺遊覽,談及李隆基與楊貴妃事。王質夫認為,像這樣突出的事情,如無大手筆加工潤色,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沒。

於是,白居易寫下了這首長詩。

4樓:匿名使用者

長恨歌》是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作於元和元年(806),當時詩人正在盩厔縣(今陝西周至)任縣尉。這首詩是他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而創作的。在這首長篇敘事詩裡,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

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詩人並不拘泥於歷史,而是藉著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從中蛻化出一個迴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迴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複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裡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為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詩歌開卷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看來很尋常,好象故事原就應該從這裡寫起,不需要作者花什麼心思似的,事實上這七個字含量極大,是全篇綱領,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又喚起和統領著全詩。緊接著,詩人用極其省儉的語言,敘述了安史之亂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終於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

描寫了楊貴妃的美貌、嬌媚,進宮後因有色而得寵,不但自己「新承恩澤」,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覆渲染唐玄宗得貴妃以後在宮中如何縱慾,如何行樂,如何終日沉湎於歌舞酒色之中。所有這些,就釀成了安史之亂: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一部分寫出了「長恨」的內因,是悲劇故事的基礎。詩人通過這一段宮中生活的寫實,不無諷刺地向我們介紹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

一個重色輕國的帝王,一個嬌媚恃寵的妃子。還形象地暗示我們,唐玄宗的迷色誤國,就是這一悲劇的根源。

下面,詩人具體的描述了安史之亂髮生後,皇帝兵馬倉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別是在這一動亂中唐玄宗和楊貴妃愛情的毀滅。「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寫的就是他們在馬嵬坡生離死別的一幕。「六軍不發」,要求處死楊貴妃,是憤於唐玄宗迷戀女色,禍國殃民。楊貴妃的死,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關鍵性的情節,在這之後,他們的愛情才成為一場悲劇,接著,從「黃埃散漫風蕭索」起至「魂魄不曾來入夢」,詩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裡揪心的「恨」,用酸惻動人的語調,宛轉形容和描述了楊貴妃死後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還都路上的追懷憶舊,回宮以後睹物思人,觸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種種感觸。

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使人覺得迴腸蕩氣。正由於詩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這樣的程度,後面道士的到來,仙境的出現,便給人一種真實感,不以為純粹是一種空中樓閣了。

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至詩的末尾,寫道士幫助唐玄宗尋找楊貴妃。詩人採用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後來,在海上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楊貴妃,讓她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現,殷勤迎接漢家的使者,含情脈脈,託物寄詞,重申前誓,照應唐玄宗對她的思念,進一步深化、渲染「長恨」的主題。

詩歌的末尾,用「開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結筆,點明題旨,迴應開頭,而且做到「清音有餘」,給讀者以聯想、回味的餘地。

《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說起,並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象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後面無窮無盡的恨。

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製造者最後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過去許多人說《長恨歌》有諷喻意味,這首詩的諷喻意味就在這裡。

那麼,詩人又是如何表現「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由於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才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

隨後,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但詩歌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著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展示,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的發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後,內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回宮後,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於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詩至此,已經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境界,藉助想象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曲折,有起伏,有波瀾。這一轉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

由於主觀願望和客觀現實不斷髮生矛盾、碰撞,詩歌把人物千迴百轉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為宛轉動人。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採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徵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處是黃塵、棧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無光,秋景淒涼,這是以悲涼的秋景來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對著青山綠水,還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傷心,大自然的美應該有恬靜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卻沒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內心的痛苦。這是透過美景來寫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層。行宮中的月色,雨夜裡的鈴聲,本來就很撩人意緒,詩人抓住這些尋常但是富有特徵性的事物,把人帶進傷心、斷腸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見一聞,一色一聲,互相交錯,在語言上、聲調上也表現出人物內心的愁苦悽清,這又是一層。

還都路上,「天旋地轉」,本來是高興的事,但舊地重過,玉顏不見,不由傷心淚下。敘事中,又增加了一層痛苦的回憶。回長安後,「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白日裡,由於環境和景物的觸發,從景物聯想到人,景物依舊,人卻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淚下,從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宮的垂柳彷彿看到了楊貴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極其複雜微妙的內心活動。「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從黃昏寫到黎明,集中地表現了夜間被情思縈繞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這種苦苦的思戀,「春風桃李花開日」是這樣,「秋雨梧桐葉落時」也是這樣。

及至看到當年的「梨園**」、「阿監青娥」都已白髮衰顏,更勾引起對往日歡娛的思念,自是黯然神傷。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迴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如此跌宕迴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迴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覆抒情,迴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

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來,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魅力。《長恨歌》在藝術上以什麼感染和**著讀者呢?

宛轉動人,纏綿悱惻,恐怕是它最大的藝術個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來的讀者,使他們受感染、被**的力量。

長恨歌主題是什麼

詩的主題是 長恨 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 該詩對後世諸多文學作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首長篇敘事詩裡,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

長恨歌的寫作手法是什麼,長恨歌的寫作手法特點?

一.在心理描寫和情感描寫上獨具匠心 長恨歌 中描寫心理活動細膩入微.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之 苦短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之 傷心斷腸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之 夢牽魂魄 等等,描寫出唐明皇對楊貴妃的刻骨相思與愛憐,其悲涼與寂寞之心境與窗外的夜雨聲 古寺的鐘聲鼓聲交織在...

長恨歌故事情節,長恨歌的主要內容

你說的應該是王安憶的 長恨歌 找到點資料。基本資訊 長恨歌 當代中國著名作家王安憶的長篇代表作。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首次出版以來,前後共增印22次,總銷量達五十萬冊以上。並有中文繁體和英文 法文版行銷港臺澳 東南亞及全世界。長恨歌 以浮雕與工筆交錯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一個 上海小姐 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