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建州到底是現在的什麼地方?就是清朝的發展地

2021-05-16 14:30:50 字數 4792 閱讀 4801

1樓:迦南

南方的建州是指福建的建州府(後改為建寧府)。轄區從整個福建漸漸縮減至今天建甌市範圍。首府建州原址即今天的建甌市。

北方的建州是明朝洪武時,明朝欲壓制北元殘餘勢力,於是明朝在女真聚居地設立遼東指揮使司,開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個部落。 建州衛管轄的女真人分佈區,西擴至今吉林市東南,東近日本海,北達穆稜河,南過圖們江。

2樓:匿名使用者

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時為明朝建州衛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勢力強大,南下壓迫建州。猛哥帖木兒被殺,建州部被迫南遷,最終定居於赫圖阿拉。

2023年(永樂六年)三月,居於忽的河、法胡河、卓兒河、海刺河等處的「女直野人頭目哈刺等」朝明,明「遂並其地入建州衛」。忽的河疑為今輝發河支流富大河,海刺河疑即今松花江支流海浪河。至此,建州衛管轄的女真人分佈區,西擴至今吉林市東南,東近日本海,北達穆稜河,南過圖們江。

明廷在任命猛哥帖木兒為建州衛指揮使的同一年,又在居今圖們江北、琿春河流域把爾遜所領的胡裡改部另一支女真中置毛憐衛,作為建州衛的子衛。胡裡改部雖分設兩衛,但明廷常委任建州衛或毛憐衛的女真頭人到對方衛分任職,因而後來史書稱居建州、毛憐等地的均為建州女真。

建州衛設立後,朝鮮認為是明朝扼制其向北發展,為了抵制女真人歸明,關閉慶源集市**,引起女真人憤怨。2023年(永樂四年)女真人「入慶源界抄掠」。結果被朝鮮軍擊退。

數月後,阿哈出率部眾西南徒至回波江(今輝發河)流域的鳳州(亦作奉州、方州、坊州、房州,疑在今吉林海龍縣境)。同時遷來的,還有部分毛憐衛的居民。猛哥帖木兒所統斡朵裡部人世與胡裡改部為婚,兩部關係密切。

所以猛哥帖木兒當因在「庚寅事變」中參與「寇慶源府」,畏朝鮮捲土來攻,亦於2023年(永樂九年)率部眾遷到鳳州地面,住在從鳳州通往開原的地方。

2023年(永樂十年),明朝將猛哥帖木兒所部從建州衛中析出,另置建州左衛,以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指揮使。時建州衛首領阿哈出孫李滿住,於2023年(永樂二十一年)率「一千餘戶到婆豬江居住」。婆獵江即今鴨綠江支流渾江。

李滿住等領400餘戶住在渾江中游之兀刺山城(今遼寧省桓仁縣東北之五女山城)南麓甕村,距鴨綠江只一日程。同時遷到婆豬江流域的,還有猛哥不花所統西毛憐衛部眾。猛哥帖木兒未一同南遷,先派管下童家吾等27人率男女200餘名還阿木河舊居地,「隨率正軍一千名,奴人、小兒共六千二百五十名」,又返回到阿木河地區。

猛哥帖木兒所以能再回阿木河地區,是得到明太宗同意回「原久居去處住坐」的。

李滿住等遷居婆豬江流域後,屢受朝鮮軍襲擊。李滿住等被迫於2023年(宣德八年)率部又遷到婆豬江支流富爾江上游的「吾彌府」居住。由於朝鮮方面誤以為李滿住於2023年襲擊朝鮮江界、閻延等地,2023年(正統二年)又欲發兵攻吾彌府。

李滿住聞訊,舉部再西遷,於翌年到達今渾河支流蘇子河畔,史稱「移住灶突山東南渾河上」。(滿語稱灶突山為「虎攔哈達」,意為煙筒山)。其遺址迄今尚存,即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境靠近煙筒山的蘇子河上游之舊老城。

跟隨猛哥帖木兒遷回阿木河居住的建州左衛人,在2023年前已有零星遷往婆豬江地區,2023年(宣德七年)猛哥帖木兒嚮明欽差談及,他的「族親在婆豬江等處」。次年,猛哥帖木兒因積極協助明欽差裴俊刷還被楊木答兀從開原引誘叛逃到牡丹江、綏芬河一帶的「漫散軍官」及兵丁,衝突中,殺死「野人」頭目阿答兀。同年閏八月,原為安樂州(治今遼寧省開原)千戶的楊木答兀,「糾合各處野人(即所謂「七姓野人」)約八百餘名人馬」,襲擊建州左衛,猛哥帖木兒及長子阿古(亦作阿谷,又名權豆)等人均被害,次子童倉(董山)被俘,房屋被燒燬,弟凡察等「俱各失所」。

事件發生後,朝鮮藉機派兵進駐阿木河地區。凡察嚮明廷求救,明廷只下詔令「野人」放還童倉,卻不發兵問罪。凡察在歸途中往會李滿住,滿住力勸凡察遷來同注。

童倉被放回後,與叔凡察討論今後大計,都有南遷之意,遂於2023年(正統五年),不顧朝鮮兵的阻截,率百餘戶遷到婆豬江流域,與建州衛都指揮使李滿往會合,住在三土河(今三統河)、婆豬江以西至冬古河(即董鄂河,今大雅兒滸河)地區。同時遷來的,還有部分東毛憐的部民。凡察、童倉遷到婆豬江流域後,2023年(正統七年)叔侄發生建州左衛「衛印之爭」,即爭奪領導權。

明廷為了平息紛爭,析建州左衛為左、右二衛,以童倉為猛哥帖木兒正嫡,掌左衛,凡察掌右衛。自此,便有了歷史上著名的「建州三衛」。建州三衛中,據朝鮮史籍 2023年的記載,時建州衛有1700餘戶,左、右二衛合計才600餘戶,共計2300餘戶,以建州衛人戶數最多。

如按每戶5人計算,時建州三衛共有人口還不到12000人。不過應當看到,無論是阿哈出遷出綏芬河流域,或是童倉和凡察南遷婆豬江時,史有明文,建州衛和建州左衛都有部分部民未遷走,2023年童倉等南遷時,左衛部民「留居者過半」。遷居婆豬江流域的建州女真時雖只有1萬多人,但由於他們在長期遷徙中患難與共,而聚居在一地後,因來歸者日益增多,遂形成一個強大的聯盟集團。

原來人數較少的建州左衛,當猛哥帖木兒後裔清太祖努爾哈齊登上政治舞臺後,建州女真8部、海西女真4部及東海女真的一部分,均先後被他統一起來。建州女真8部及其分佈為:蘇克素護(亦作蘇護或蘇滸)河部,因居地臨水得名,今稱蘇子河;哲陳部,哲陳為滿語,疆、城郭之意,因居建州女真區域西北角得名,地在今蘇子河與渾河合流處一帶;完顏(一作王甲)部,分佈在今新賓滿族自治縣東北的渾江上游地區;渾河部,以水得名,約分佈在今撫順市東南的渾河流域地區;棟(一作董)鄂部,以水得名,居今稱大雅兒滸河流域;鴨綠江部,居今鴨綠江上游地區,有人認為該部居民是明成化年間(1465—1487)從圖們江流域來投的毛憐衛人;訥殷部,以水得名,地在今松花江上游地區;珠舍裡部,分佈在硃色冷河(今二道江)流域,地在今吉林省安圖縣境。

前人常稱前5部為滿洲5部,後3部為長白山3部。表明建州女真區域,東至鴨綠江,西抵撫順市,南有遼寧縣桓仁縣境,北達圖們江的廣大地區。

3樓:heart趙鐸

清朝的建州在東北,是古渤海國建立的建州路,五國部頭城。後來契丹的后羿耶律家族在東北建立的東夏國也有建州這個名稱。分佈在牡丹江中下游,松花江交匯處。

4樓:匿名使用者

建州就是現在的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與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相鄰

5樓:紊崑

建州是明代時滿族一支,大致上的地理位置是在遼寧的東北部和吉林的西南部。

6樓:匿名使用者

明永樂元年(1403),明**在綏芬河流域設定建州衛,後來又任命努爾哈赤的先祖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兩衛輾轉遷徙,都遷到了以今新賓老城為中心的地方,後又分出了建州右衛,這樣就形成了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

7樓:疾風

應該是遼寧北部和吉林。

8樓:萬古秦風

建州衛南邊在今天平壤以南!

9樓:匿名使用者

黑龍江省 牡丹江市

10樓:東北大漢二把刀

明清時代根本沒有建州,至於建州女真中的建州是句滿語(manju),明滿語翻譯人員把它譯為建州,女真漢語翻譯人員把它譯為滿洲,再加上明朝建州衛建立時是安徽的政客在南京,當官的什麼方言都有,翻譯有出入很正常,究竟什麼意思史學家們也都研究無果,就把它附會成渤海時期的建州,奇怪的是不見鄰近有華州衛益州衛稱呼,眀衛所一般用河山作為衛所名稱,如塔山衛,屯河衛,也有用元朝稱呼如必裡衛,唯獨沒有漢語命名的羈縻衛所,建州一詞或是某句滿語的簡譯也不得而知,比如額穆赫索羅,略稱額穆,昆都侖汗略稱汗。建州衛也一定具有具體意思,經過幾百年滿語變化嚴重,不好解讀,原因可以理解,我們現在白話文,五百年前是之乎者也變化也很大。乾隆時期解讀為吉祥,別的衛所名字都很粗糙,建州寓意深刻不能服眾,也就是說那時候就搞不明白了。

但經過我對建州女真遷徙過程和建州衛建立情況分析,我個人認為建州一詞起源於綏芬河至圖們江流域,這一代屬於海域地區,所以在外交上稱莫得裡(滿都裡)女真,大海的意思,引申海邊,裡在滿語發音中是輕讀,明庭翻譯成符合漢語地稱的建州,當然是音譯了。但由於明朝的政治主導,女真又把建州音譯成滿洲,也就難曉其意了。這種來回翻譯改變原意的情況並不少見,如漢人用女真語譯過去為nikon(南蠻),把女真語nikon用漢語再譯回來就變成了尼堪,尼堪在漢語中就沒有意義了。

這也是滿洲譯成滿語manju時和大海這個詞相差太遠了,這也是從乾隆時代到現在史學家語言學家都搞不清滿洲本意的原因。那些主流學說往往是學者地位改變了事實本質,比如道德經,現代版本和出土文物截然不同,如果說孔子的作品我沒有能力改變它,但如果是董仲舒朱熹一個口誤筆誤就輕鬆改變了。我們平常所說建州實際指建州三衛及其領地,不同時期範圍不同,但建州三衛女真崛起在遼寧新賓,方圓稱為建州,其實是訛稱,沒有證據表明明清正式命名過。

在古代清朝的發源地建州,是如今的什麼地方?

11樓:迦南

南方的建州是指福建的建州府(後改為建寧府)。轄區從整個福建漸漸縮減至今天建甌市範圍。首府建州原址即今天的建甌市。

北方的建州是明朝洪武時,明朝欲壓制北元殘餘勢力,於是明朝在女真聚居地設立遼東指揮使司,開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個部落。 建州衛管轄的女真人分佈區,西擴至今吉林市東南,東近日本海,北達穆稜河,南過圖們江。

12樓:胡楊小豹子

南方的建州是指福建的建州府首府建州原址即今天的建甌市。它是明朝末年由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人建立起來的

13樓:紊崑

建州是明代時滿族一支,大致上的地理位置是在遼寧的東北部和吉林的西南部。

14樓:匿名使用者

明永樂元年(1403),明**在綏芬河流域設定建州衛,後來又任命努爾哈赤的先祖猛哥帖木兒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兩衛輾轉遷徙,都遷到了以今新賓老城為中心的地方,後又分出了建州右衛,這樣就形成了建州衛、建州左衛和建州右衛。

15樓:匿名使用者

建州就是現在的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與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相鄰

16樓:heart趙鐸

清朝的建州在東北,是古渤海國建立的建州路,五國部頭城。後來契丹的后羿耶律家族在東北建立的東夏國也有建州這個名稱。分佈在牡丹江中下游,松花江交匯處。

古代所說的「河內」是現在什麼地方

河內 1 古地區名。春秋戰國時期,以黃河以北為河內,黃河以南為河外。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孟子 2 郡名,楚漢之際置。郡治在今河南沁陽市。轄境相當於今河南省,京漢鐵路以西地區。3 縣名,公元596年隋朝將野王縣改為河內縣。1913年改名沁陽。4 村名,位於定興縣的一個村,四周環水,故名河內,歷史悠...

古代的幽州是現在的什麼地方,幽州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古時的幽州是現在的河北 北京和天津北部。幽州發展歷史 東北曰幽州,古九州及漢十三刺史部之一 隋唐時北方的軍事重鎮 交通中心和商業都會。據 周禮 職方 載,東北曰幽州 其範圍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周武王平殷,封召公於幽州故地,號燕。戰國時,燕與其他六國併為七雄。燕昭王時秦開破東胡後,置漁陽 上...

鮮卑族是現在的什麼地方,古代鮮卑族是現在什麼族

鮮卑族,居於鮮卑山 今大興安嶺 鮮卑族,是中國北方阿爾泰語系遊牧民族,其族源屬東胡部落,興起於大興安嶺山脈。古代鮮卑族是現在什麼族 古代鮮卑族現在已經融入到了各民族當中。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屬蒙古語族,興起於大興安嶺。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起源於東胡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