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運菱
兩個史料的記載不一,《三國志》是說劉備找的諸葛亮;《魏略》裡說是諸葛亮找的劉備。易中天先生好像兩種都取信了:諸葛亮先找劉備,然後劉備再找的諸葛亮。
應該是《三國志》的說法更可信一些,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 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這段話已說明了確實有劉備三顧茅廬的事,諸葛亮沒有必要當著劉備兒子的面往自己臉上貼金吧? 以劉備堂堂左將軍的身份怎麼會三顧茅廬呢? 1、劉備當時閒得很,為劉表守新野,沒多少仗打,不必到處流亡; 2、劉備的事業發展似乎已遇到了瓶頸,他對劉表哭著說,這些年太安逸了,沒仗打,身上的肉比羅納爾多還多了:
)他手下武將有關張趙,但對未來的發展還需要有人給他指點,所以急於找到一個出色的謀士; 3、最重要的原因:諸葛亮的同學徐庶向他推薦了諸葛亮,徐庶向他說,我有個同學,能力可以當總裁,但他畢業後一直待業到現在。劉備說那你把他帶來,徐庶說這個人得您親自去請,於是有了三顧茅廬。
(三國志諸葛亮傳)
記得采納啊
2樓:瀾蘊撩
是劉備三顧毛廬才請到諸葛亮
歷史上是諸葛亮毛遂自薦還是劉備三顧茅廬
3樓:平凡眼睛
樓主問的是劉備找的諸葛亮還是諸葛亮找的劉備,上面很多位卻回答諸葛亮為什麼不找曹操而找了劉備。拜託大家看清問題再回答,不要隨便複製-貼上來糊弄,要複製-貼上也要對題啊。
言歸正傳:之所以出現這個問題,是因為兩個史料的記載不一,《三國志》是說劉備找的諸葛亮;《魏略》裡說是諸葛亮找的劉備。易中天先生好像兩種都取信了:
諸葛亮先找劉備,然後劉備再找的諸葛亮。
應該是《三國志》的說法更可信一些,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 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這段話已說明了確實有劉備三顧茅廬的事,諸葛亮沒有必要當著劉備兒子的面往自己臉上貼金吧?
以劉備堂堂左將軍的身份怎麼會三顧茅廬呢?
1、劉備當時閒得很,為劉表守新野,沒多少仗打,不必到處流亡;
2、劉備的事業發展似乎已遇到了瓶頸,他對劉表哭著說,這些年太安逸了,沒仗打,身上的肉比羅納爾多還多了:)他手下武將有關張趙,但對未來的發展還需要有人給他指點,所以急於找到一個出色的謀士;
3、最重要的原因:諸葛亮的同學徐庶向他推薦了諸葛亮,徐庶向他說,我有個同學,能力可以當總裁,但他畢業後一直待業到現在。劉備說那你把他帶來,徐庶說這個人得您親自去請,於是有了三顧茅廬。
(三國志諸葛亮傳)
4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易中天品三國》,劉備三顧茅廬的可能性更大,諸葛亮毛遂自薦也有道理,他自己的看法是先諸葛亮毛遂自薦,劉被不太重用,諸葛亮離開了。後來劉被頓悟,只好去請,上演一出三顧茅廬的好戲。當然這只是易中天自己的觀點
5樓:
諸葛亮應該是毛遂自薦
當時諸葛氏流落到荊州後,諸葛瑾到東吳去謀求發展,諸葛亮成為一家之長,為了使自己能進入荊州的上流階層社會,他做了相當大的公關工作,首先,自己迎娶了荊州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給弟弟諸葛均娶了黃月英的妹妹,然後,通過這層關係,又結識當時的荊州大儒司馬徽和龐德公,並通過自己的努力適當的表現自己胸中的才幹能力,使黃、司馬和龐三人大異之,並得到了「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的美譽,同時,由於蔡瑁是黃月英的舅舅,劉表是黃月英的姨父,於是諸葛亮又這樣同荊州軍政的頂層人物取得了聯絡
這些活動都證明諸葛亮是積極向世人展現自己的才華,並有著強烈的出仕渴望的,所以,他毛遂自薦的可能性最大
6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中,英雄當數曹操,晝破堅陣,夜賦華屋,知人善用,有勇有謀,曹操憑藉著自己能力對本集團實行強人政治,可以說乾綱獨斷,遂有魏國之基業。但是,看劉備,一織蓆農民出身,只是扯上了祖上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這塊金字招牌外,其他無所憑藉,但劉備照樣得天下三分,這主要有諸葛亮的輔佐,有對諸葛亮的信任和諸葛亮對劉備的忠誠,這使得兩人情同手足,同生死共命運,遂開蜀國之天下。對於諸葛亮來說,為什麼不輔佐曹操來成就事業?
這樣的強強聯手,應該可以統一天下。其一,是機遇,他沒有機遇和曹操相遇,而劉備能枉駕三顧,能給諸葛亮以足夠的面子和誠心,可曹操不僅沒有這樣的緣分,也不可能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高抬的身價,這使曹操和諸葛亮沒有走到一起;其二,對於諸葛亮來說,選擇劉備是上策,因為劉備有成事業的資本和能力,而劉備自己才學不足,諸葛亮跟隨劉備不但可以大展巨集圖,穩操勝算,這對諸葛亮的才華能有很好的發揮空間,可以立功以傳世,但跟隨曹操就不一樣,曹操在那時基業也草就,曹操才略過人,這時的諸葛亮如果不和曹操建立良好的信任,很可能形成一山二虎,未來楊修的命運就是一種預示,所以,對於個人立功來言,跟隨劉備更有更大的空間和安全感,而跟隨曹操來說,雖然對國家統一來說有益,但做徐庶的潛在可能性大,因為立功空間和安全感不足,所以,諸葛亮選擇了劉備。對自己的產業來說,曹操是自己說了算,有相當強的決定權,曹操身前和身後的一切事情,曹操事必躬親,自己決斷。
而對於劉備的產業來說,剛開始婆家很多,不是劉備說了算:荊州為劉表之子所有,蜀國為劉璋所有,但劉備聽從諸葛亮的計謀,遂取得兩地。後來,因為火燒連營之事,自己慘敗,在臨終不得不託孤白帝城,劉備知道自己兒子劉禪的庸弱,便將全部事情委託給諸葛亮,但諸葛亮一生以忠誠事蜀,沒有任何私心,暫時性的保全了蜀國基業。
對於諸葛亮和劉備的關係,堪稱委託——**關係的典範
根據《易中天品三國》,劉備三顧茅廬的可能性更大,諸葛亮毛遂自薦也有道理,他自己的看法是先諸葛亮毛遂自薦,劉被不太重用,諸葛亮離開了。後來劉被頓悟,只好去請,上演一出三顧茅廬的好戲。當然這只是易中天自己的觀點
7樓:匿名使用者
1 劉備當時已是家喻戶曉,諸葛亮只是個後生小輩.諸葛亮找劉備,要比劉備找諸葛亮容易.
2 劉備需要一批人才,諸葛亮需要一個可以輔佐的人.所以,諸葛亮找劉備的可能性更大
3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是必要出山的.
如此,易中天也詳解過,就是先有諸葛亮自薦.過了假以時日劉備想到這個人才了,就去登門造訪.
8樓:第四紀服務
其實為何劉備要三顧茅廬才能請諸葛亮出山呢?其實當時的孔明已深知曹操才是天下梟雄,能夠統一北方,之所以前兩次都沒有答應其實是在等曹操請他出山,直到第三次,孔明見劉備真心誠意,便答應輔佐劉備打江山。(聽別人說的^_^)可見諸葛亮很自恃傲物。
但歸屬劉備麾下後,諸葛亮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應該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吧!!
9樓:infanta靈靈
當然是劉備要三顧茅廬才請得諸葛亮出山啊
10樓:兔兒瓜瓜
是諸葛亮毛遂自薦,因為如果他沒有做過任何大事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那麼劉備又是如何知道有諸葛亮這個名字的喃?他只是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然後才有了劉備的三顧茅廬之說。
11樓:植闌
三國志中記:"凡三往,乃見。」所以應該是三顧茅廬。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劉備三顧茅廬是諸葛亮毛遂自薦
是劉備三顧茅廬還是諸葛亮毛遂自薦
13樓:暮靜雨
清代人洪頤煊則認為:三顧茅廬和毛遂自薦都有可能。他在《諸 史 考 異》一書寫道:諸葛亮初見劉備於樊城,劉備雖然禮遇他了,但是沒有特別器重他,等到了徐庶推薦時,劉備再次相見。
二人初見是在建安十二年,再次相見是在建安十三年,諸葛亮很是感激,後來把它記在了《出 師 表》裡。由此可見,這個事情有待進一步考證。對於這件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1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 說的應該是 自薦 的
「三顧茅廬」或「毛遂自薦」?
15樓:乾坤大挪移
這個問題易中天有說過,他說同時有兩部史書記錄,一個是「三顧茅廬」一個是「毛遂自薦」。他說可能是都沒錯,易中天說很可能剛開始諸葛亮是毛遂自薦去找劉備了,發現和他想象的不一樣,估計沒得到重用,所以就回去了,結果劉備就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你有空可以去看看百家講壇易中天說的三國故事。
三國時期諸葛亮三兄弟分投三國,雖然是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三兄弟均未受到重用,原因是什麼
這三兄弟分別是弟弟諸葛亮 哥哥諸葛瑾以及從弟諸葛誕。三人雖同出一氏,卻分投三國 其中諸葛亮被劉備重用,為蜀漢丞相,諸葛瑾報效東吳,做了孫權謀士,諸葛誕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將軍,你想在天下諸侯裡面找個比他弱的還真不容易,區區新野一縣,幾千兵馬,諸葛亮就算仔英才蓋世也不敢說我百分百包你當上皇帝。分散投資...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翻雲覆雨掌控全域性,他製作的水牛木馬原理是什麼
三國志 和 三國演義 中對 木牛流馬 的工作原理和製作原理沒有描述,也沒有任何實物與 留存,比較廣泛的一個一個觀點是 木牛流馬極有可能是一種運用齒輪原理製作的自動機械。而且其中似乎也運用了槓桿原理。但古今說法不一,因此也難以斷定。南北朝時期的裴松之是給 三國志 作注的人,也是在他的手上,引用了現在已...
諸葛亮是否有排斥法正和龐統,為什麼三國時期,法正和龐統都比諸葛亮在劉備的心裡的地位高?
汗,看到一些人老是抬高法正跟龐統就受不了,劉備入西川的時候帶龐統並不能說明龐統比諸葛亮受重要,論重要性荊州老巢肯定比打西川更重要,西川一次打不下來還可以再打,而荊州一旦失了,連生存地方都沒了,故並不能說明龐統比諸葛亮受重用。劉備帶龐統入西川,本人認為因為荊州最重要,諸葛亮並不能走,再加上入西川並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