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科學精神和科研態度

2021-05-22 17:17:31 字數 5232 閱讀 5666

1樓:匿名使用者

科學簡介

是人類的分門別類的學問。

科學 是由人類感知的自然現象,通過觀察、抽象、總結形成家教個性論說,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宗教共性論說,再通過設定實驗環境、證明宗教論說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個性結論,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共性結論,進而形成有因果系統的有實驗共性結論的可重複驗證的學問,這就是科學。

科學 是技術之母。科學 是知識體系。科學 不是生產力;但它可以提高生產力。如,著名的科學結論「槓桿原理」一樣。它不是生產力;但它可以提高生產力。

科學 是在「科學家」使用「明確」、「具體」、「可操作」、「有資料」、「有演算法」、「有責任」的「動力」及其在「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內容」、「意義」充分的「技術」條件和「物質」條件下進行的「實驗行為」及其通過實驗得出的「科學」和「技術」「結論」。

——張悉妮「科學」實驗室 最新科研成果

科學一詞的**

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於拉丁文的scio,後來又演變為scientin,最後成了今天的寫法,其本意是「知識」、「學問」。日本著名科學啟蒙大師福澤瑜吉把「science」譯為「科學」[香港創業學院院長張世平:即分類的「知識」、「學問」]。

到了2023年,康有為引進並使用「科學」二字。嚴復在翻譯《天演論》等科學著作時,也用「科學」二字。此後,「科學」二字便在中國廣泛運用。

為什麼這麼稱呼呢?science的本來含義是系統知識,我想也許這樣,科學在十九世紀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細了,即分成許多許多專業,而這些專業知識又不象其它知識那樣是互不聯絡的。除了專業概念外,基礎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樣的,「科」的意思是分類或層次條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認為science 對應「科學」還是比較合適的。

中國古代的關於科學的起源,比如各類經典的經書都是關於科學規律的探索的資訊記錄!古代的祖沖之的數學圓周率、張衡的地動儀、漢朝的指南車和指南針等,黃帝內經就是典型的醫學大成!是中國上古社會的科學鉅著!

但是就科學這個字眼來說,也許還是舶來品!

中國的成語「名不見經傳」,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說所有的經和傳等都是關於中國古代人類社會的科學探索紀錄!自司馬遷開始,根據歷史經傳編著史記,記錄了漢朝以前的所有的可識別的文字資訊歷史紀錄!這些都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鉅著!

科學的基本定義

基本定義——科學是崇尚真理和真實的人們的,永無止境地探索、實踐,階段性地趨於逼近真理,階段性地解釋和揭示真理的階段性、發展性、歷史性、辯證性、普遍性、特殊性、資訊性等特點,儘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識體系,且是一項永遠造福人類社會的高尚事業。

科學,應該是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一,科學就是知識。第二,科學不是一般零散的知識,它是理論化、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第三,科學是人類和科學家群體、科學共同體對自然、對社會、對人類自身規律性的認識活動。第四,在現代社會,科學還是一種建制。第五,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貝爾納則把現代科學的主要特徵概括為六個方面:一種建制;一種方法;一種積累的知識傳統;一種維持或發展生產的主要因素;構成我們的各種信仰和對宇宙和人類的各種態度的力量之一;與社會有種種相互關係。

科學的誕生和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遠。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700萬年,據考古發現,大約距今30萬年前,原始人就在製造石器的過程中,開始了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動。在距今一兩萬年前,原始人發明了新的勞動工具—弓箭。

弓箭的發明人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弓箭有組織地狩獵,提高了生產效率,而剩餘的獵物則被飼養起來,使人類由狩獵進入畜牧的時代;另一方面利用弓弦繞鑽桿打孔的方法鑽木取火,又發明了摩擦生熱的制火技術,不僅極大的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而且增加了生產的手段;用火煉製粘土,發明了製陶技術;用火熔化銅和鐵,製造出金屬農具,使人類結束了一萬多年的遷徙不定的生活,進入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從而開始了人類五千年的文明史。

通俗地說,科學是一種態度、觀點、方法!同時,科學的東西本身具有悖論!也就是說,不同的專業學科的東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認為是矛盾的!其實,它反映了科學地認識事物的不同的多個複雜方面!

只要是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同志都十分清楚,開始的概念的建立和假說以及假定非常艱難!所以,對於科學本身的原始概念來說,對於世界上任何一位頂尖的科學家來說,都是很困難的!所以,給出科學的基本定義需要膽量!

需要膽識!還需要深深關注人類命運的高度境界!

實際上,在此以前,由於科學一詞從來就沒有嚴格定義過,所以會引起一系列的混亂和無謂的爭論。比如: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

中醫是否是科學?科學與偽科學的區別是什麼?科學與宗教的區別是什麼?

等等。而這些問題又是非常非常吸引人的問題。所以時代要求我們儘早地給出恰當的定義以解決這些爭議。

該定義中「逼近真理的儘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該定語是自己加進去的,原因是為了明確科學的涵義,即明確科學是一個怎樣的知識體系(我至今為止不明白為什麼很多書上為什麼不敢明確地加上它)。其中「矛盾」當然是指邏輯矛盾。

「知識體系」是人們對科學的最初認識。作為一種非常實用的知識,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條理性和結構。這一點,任何一本經典著作都多少具有這種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數《幾何原本》了。

中國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條理的,也許是我不學無術,自認為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橘中祕》(一本棋書)。不過科學這種知識體系已不象某些知識體系那樣規模那麼小,討論範圍那麼窄了,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知識體系,其野心甚至企圖包羅永珍無所不及。這麼大的體系仍要保持很強的條理和結構,這就顯得與眾不同了。

但知識體系並不只有科學一種,所以必需明確科學是怎樣的知識體系。定義中前面部分給出了限定,跳過一段再討論。

很早有人就認識到了科學是一項造福人類的社會事業,但其意義是隨時代發展進一步深化的。而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們不易理解的。知識表現在書本里怎麼又是一種社會活動呢?

不能被別人理解,不能被別人重複驗證,這本身就不叫知識,為什麼還要強調其社會性呢?這是因為科學對知識的認識要遠遠比其它對其的認識嚴格。不管對巫師、宗教徒、平民還是科學家來說,知識都是指正確的陳述,正確的預見,即知識就是人認為的「真理」。

但只有科學家才非常嚴格地審視「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語句(常稱為公理)是否**於直覺、實驗或有充分理由,而且嚴密地審查推導過程中的任何細節,並考查其任一匯出結論是否與實驗或生活經驗相沖突。而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沒有受過科學訓練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許多的科學家的共同勞動,也需要廣大民眾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援。

隨著科學的越來越發達,科學的複雜程度越高,其社會性也就越強。

「逼近真理」是強調科學的特質,與其它相比,科學最強調懷疑和創新,因為科學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覺為前提的。同時科學也非常強調繼承和借鑑!認為所有知識都是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雖然科學追求的是主客觀世界的統一,但畢竟主觀世界與客觀存在並不是一回事,知識再正確,也只是逼近對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觀世界。

比如說:理想氣體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溫常壓下的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是因為這些氣體分子的線度遠小於它們之間的距離。而範德瓦爾斯對理想氣體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氣那樣的真實氣體。

科學家們懂得他們的理論一開始就是近似,所以他們從未指望從其理論匯出的結論與真實世界無絲毫誤差。所有的知識是人造的,是主觀世界的產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進化而已,他們也會有錯。自然界的祕密存在於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樣特點表現自己,但不會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達出來。

可見用「最逼近真理」這一詞項既強調科學的嚴密性,又強調了科學對世界的認識意義。

「儘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該定語反映了科學對完美的追求,強調了科學也有個成長過程。普通人犯錯誤是經常的,偉人也會犯錯誤,象牛頓、愛因斯坦和馬克思這樣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錯誤的理論。羅素的著作中,經常描寫偉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節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馬爾薩斯四年內添三個孩子;提倡無為的叔本華對晚來的榮譽欣喜若狂;被稱為實驗科學的始祖的培根則不知道為他治病的哈維發明血液大迴圈理論。

偉人尚且如此,那麼集所有偉人智慧的科學內容要想沒有一點自相矛盾的暇點則十分困難,而且體系越大越難以沒有錯誤,特別是新學科,需要時間的檢驗。任何科學都有個成熟的過程。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原有的科學也許是某種情境下的近似,在無限推廣時就可能出現矛盾,而科學決不會裝作沒有看見,必定要去解決這一矛盾,使科學向前邁進。

由邁克爾遜實驗引起的相對論、由黑體輻射實驗引起的量子力學以及理髮師悖論引起的數學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後發展起來的

什麼是真正的科學精神和科研態度

2樓:不想幫倒忙

科學 是由人類感知的自然現象,通過觀察、抽象、總結形成家教個性論說,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宗教共性論說,再通過設定實驗環境、證明宗教論說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個性結論,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共性結論,進而形成有因果系統的有實驗共性結論的可重複驗證的學問,這就是科學.

真正的科學精神和科研態度:科學是崇尚真理和真實的人們的,永無止境地探索、實踐,階段性地趨於逼近真理,階段性地解釋和揭示真理的階段性、發展性、歷史性、辯證性、普遍性、特殊性、資訊性等特點,儘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識體系,且是一項永遠造福人類社會的高尚事業.

結合屠呦呦事件,科研工作者需要怎麼樣的科學精神和品質

3樓:翱翔藍天

屠呦呦的原創性貢獻是獲獎的基礎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指出,由寄生蟲引發的疾病困擾了人類幾千年,構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問題,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應用在**中,使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超過十億人受益於此次獲獎的三位科學家的科學發現。

一般來說,諾貝爾醫學獎頒給有重大影響力的科學發現,例如,發現某種方法或原理,改變了我們對細胞的認識,或者幫助我們加深認識生理過程,又如,能夠大幅改變對疾病的**。全世界的科學標準應該是一樣的,在這方面不應該有所謂的「中國特色」。應該考慮如下兩個方面:

一是原創,二是這個原創貢獻對科學、對社會有沒有重大影響。

以屠呦呦的研究為例,其原創性貢獻主要體現為如下兩點:在她之前,很多人都用各種傳統的中草藥提取,屠呦呦最後鎖定在青蒿,這是第一個貢獻;第二步是在同行普遍用煮的辦法來提取的時候,屠呦呦採用了乙醚進行萃取。這兩個發現和步驟奠定了她的得獎基礎。

她在30年前做出的成果,是在中國本土做出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原創性工作,堪稱中國近代新藥研究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科學研究往往需要團隊合作,科學家的原創性並不以工作量大小、是否親手幹,或者是否做完整個工作鏈條的事情為標準。其一,「親手幹」不是原創。屠呦呦當時是一個小組的領導,是團隊的靈魂,重要的是她的原始想法。

這個想法可以是由她的一個學生,一個助手,或者技術員做出來,而不一定由她本人親手操作。其二,工作量的大小也不重要。其三,「工作完整」也不是原創的必要條件,儘管在科學上這很重要。

2023年屠在南京某次會議上講了他們的研究想法,一些研究人員知道之後,用好的技術、人力和裝置,取得了比屠呦呦更好的藥物效果,但這個不算原創性的發現。

是否具有原創性的關鍵問題是,在整個科學發現的長鏈中,哪個是最早最原始的想法,哪一個是最重要的關節點,在這個關節點上,是誰先想出最原始的解決辦的。

真正的科研精神是什麼樣的,什麼是真正的科學精神和科研態度

聽聽科學家對科研人員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品格是怎麼回答的?開講啦神祕的量子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 真正的科研精神是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然後在一些事情他們對就覺得國家的事情比較大,他們會認為先顧大家再顧小家,很多時候都會放棄自己的家庭,去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事業當中。科研是一項很艱苦的事情,自己沒有一定的耐力和...

科學研究和道德有什麼關係,科研倫理與科學道德的區別是什麼

環保工程是一個多學科交叉,涉及知識廣泛的專業學科。其中其基礎知識包含高等數學,工程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監測與分析,環境規劃與評價,汙染物防治技術,職業法規,及其相關化學 物理等知識內容,環保工程師應當具有一定的從事專業的相關工作經驗,在過硬的技術支援下,能結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

什麼是「科學精神」?是不是隻有科學家才需要具有科學精神

我認為,科學精來神是一源種學習,處事 bai的一種態度,是一種事事du追求依據zhi,處處講究邏輯,dao時時保持謹慎的一種態度。而且,對已有的理論進行有依據的懷疑,本身就是一種科學精神。早有人道出其中奧義,盡信書不如無書 科學的靈魂,在我看來 實際上就是創新!猜測!大膽的懷疑!當年愛因斯坦從小就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