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傳統文化的繼承
1.傳統文化的含義
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2.繼承傳統文化的形式
(1)傳統習俗的繼承。
①傳統習俗的含義
傳統習俗是指在一定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世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
②傳統習俗的影響與地位
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之一。
(2)傳統建築的繼承。
①傳統建築的含義
建築,被稱為凝固的藝術。
②傳統建築的影響與地位
中國古代建築以其獨特的結構體系、優美的藝術造型、豐富的藝術裝飾,在世界建築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併成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
(3)傳統文藝的繼承。
①傳統文藝的含義
文學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影響與地位
中國傳統文藝,以古代文學、傳統戲曲、傳統繪畫等為代表,具有悠久的歷史,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傳統思想的繼承。
①傳統思想的含義
傳統思想,包括在長期歷史積澱中形成的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道德觀念。
②傳統思想的影響和地位
中國傳統思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
3.傳統文化的特點
(1)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
(2)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作為特定歷史發展的產物,傳統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4.傳統文化的作用
(1)傳統文化作用的雙重性
①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②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
(2)傳統文化對國家與個人的作用
①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
②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
5.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1)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2)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
(3)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第二框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1.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1)關係的內容
①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
②文化繼承對傳統文化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同時,又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③文化傳承就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2)關係的要求
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我們就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2.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
(1)社會制度的更替
①每當社會制度發生更替時,文化也會經歷一個新的文化形態取代文化形態的過程。
②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的鬥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
(2)科學技術的進步
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重要因素。
②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③當代資訊科技的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
(3)思想運動
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盪,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文化的發展。
3.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①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過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③教育能夠以濃縮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
④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第五課 文化創新
第一框 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創新的必要性
(1)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於文化創新。
(2)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2.文化創新的源泉與動力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①實踐,作為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性活動。
②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③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不可能從事任何有價值的文化創造。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①文化自身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
②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
③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分的條件。
(3)新的文化形態的誕生、舊的文化形態的消亡、先進文化的發展,都是在社會實踐中實現的。
3.文化創新的作用
(1)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①文化源於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
②我們進行文化創造,實現文化創新,不是被動地反映環境的變化,也不是為創新而創新,而是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建立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更好地為社會實踐服務。
③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2)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①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
②不斷繁榮和發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斷前行的文化創新之旅。
③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4.文化創新的要求
(1)要求
自覺投身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2)原因
①人民群眾從來就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②只有充分認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意義,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刻苦鑽研,銳意創新,才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第二框 文化創新的途徑
1.文化創新的途徑
(1)根本途徑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①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②既是一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過程,又是一個借鑑、汲取人類一切優秀文化成果,發展民族文化的過程。
(2)重要途徑
著眼於文化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①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
a.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棄傳統而從頭開始。
b.對於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其民族文化的創新,就會失去根基。
②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a.社會實踐的發展,帶來了經濟、政治、文化各個生活領域的變化,要求文化體現新的時代精神。
b.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主要途徑
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融合,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採眾長。
①文化的交流、借鑑和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
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鑑,以「取長補短」的過程。
③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鑑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吃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
④由此可見,文化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2.學習和借鑑外國文化應注意的問題
①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a.這就需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科學分析的態度。
b.不同文化之間,有差異就難免有矛盾、有競爭,但文化差異不應該成為文化交流的障礙,文化競爭並不排斥文化合作。
c.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鑑,才能共享民族文化創新的成果。
②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a.因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競爭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b.我們要躋身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就必須深深植根於自己的文化封,不斷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
3.文化創新應克服的錯誤傾向和堅持的正確方向
(1)克服的錯誤傾向
①要把握好當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的關係,反對「守舊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守舊主義」一味固守民族的傳統文化,「歷史虛無主義」則根本否定傳統文化。
②要把握好本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封閉主義」的錯誤傾向。「民族虛無主義」一味推崇外來文化,「封閉主義」則拒絕接受任何新文化和外來文化。
以上兩種錯誤傾向都不利於文化的創新,必須予以克服,才能保證文化創新汕頭正確的方向、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
(2)堅持的正確方向
我們要立足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一個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綜合** 建立「學習型社會」
1.學習型社會的內涵
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
(1)全民學習,就是人人都有便捷的學習條件、強烈的學習願望和自覺的學習行為,學習、工作、生活相交融。
(2)終身學習,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成為人們實際生活的「第一需要」,伴隨人的一生。
2.學習型社會的特點
(1)人人是學習之人,時時是學習之時,處處是學習之所,事事是學習之機。
(2)只有終身學習,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3)現代資訊科技的進步,為學習創造了更好的條件,人們需要學會利用現代傳播技術進行學習。
3.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必要性
(1)建立學習型社會,已被確立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
(1)建立學習型社會,是科技進步的必然要求和結果,也意味著文化傳承方式的新變革。
①一方面人類知識的總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知識**」使人們不能不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
②一方面現代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為學習方式的改進,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手段。
4.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
推動教育資訊化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是建立學習型社會的記憶體要求。只有搭建起教育資訊化和終身教育的平臺,使每個公民都可以隨時隨地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才能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5.建立學習型社會的目的
建立學習型社會就是要使每個人都能通過學習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與自然的長期交往活動中所積累和積澱下來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各種事物的總和。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文化,特別傳統文化與教育密不可分,在人類歷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過教育這種社會遺傳方式延續下去,又藉助人們的不斷創新而造成變化,由量變的積累和積澱,而導致質的飛躍、從而形成在質上明顯不同的進化著的文化、文明的歷史。
(一)傳統文化的優秀性。
我們的先人為我們留下了難以計數的文化瑰寶,就是現在的人,也未見的能夠達到那樣的思想高度,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加以傳承的精神財富。比如孟子說,當一個國家不仁義的時候,持有正義的一國就可以高舉正義之旗,前去討伐,這一論點同現在國際上那種「人權高於主權」的觀點何其相似乃爾;再比如中華民族在抵禦外來入侵時所積澱出的精忠報國精神,與現在提倡的榮辱觀也有一脈相承之處。
(二)傳統文化中也有糟粕。
由於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特別是農耕文明和官僚文化,重農輕商,過分仰仗仕官階層,沒有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商業文化,缺乏產權意識和誠信意識。皇帝講究的是分封諸侯,家庭講究分家單過,因此中國人很難出現那種巨型的跨國超大型企業,靠股份這種形式把分散的資產聯合起來在中國則變得更加艱難,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擯棄的。
因此,我們教育青少年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時,應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科學態度,並在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氛圍,將我們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祝順!
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例子
像科學發展觀 和諧社會 低碳經濟 建設宜居城市 推動全民醫療覆蓋範圍等等一系列都是先進文化發展的例子。經濟發展先於文化建設的事例可謂不勝列舉,對方辯友只高談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但您無視經濟建設,就還似在建設空中樓閣,接下來讓我來給您介紹著古今中外的事實吧。首先我們看看歷史上流下的啟示吧,雄居一方的羅馬...
先進文化最基本最直接的價值取向是
崇尚和追求先進性。先進文化是指面向現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其價值取向是有利於個人 家庭 國家 全人類的和諧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使人們在心靈自由 身體健康 財富自由等方面獲得最大滿足。特徵 先進文化的發展在通常情況下,離不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先進的生產力是先進文...
如何評價先進文化對我國存在和發展的作用
先進文化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方向 體現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 代表人民最廣大根本利益的文化,它在推動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中的重大戰略意義。人類文明進步史充分表明 沒有先進的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