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獻鮮花是什麼意義,清明節插柳習俗 掃墓為何獻桃花艾草

2021-03-19 00:42:50 字數 5393 閱讀 5265

1樓:邵建華泰山老大

清明節的時候,我們往往都是需要去祭拜一些祖先,或者是一些去世的長輩。當然有些時候我們也要去祭拜一些,像烈士之類的英雄。我們擊敗他們的時候,有些時候會帶上一些吃的,喝的或者是帶點酒灑在地上。

但是對於一些學生或者是一些普通人,去祭拜一些革命烈士的話,往往都會帶上一束小白花。

然而小白花的話就需要去花店裡面買了,然後一般都會買點百合之類的白花,這樣的話才能寄託我們對他們的哀思與敬重。但是我們買的小白花祭拜完了之後,有人就開始**,這樣的話這到底是對還是錯呢?他們**了之後再進行售賣,這樣的方式真的對嗎?

其實有些時候我們祭拜完了的東西,也沒有必要完全放在那裡,因為這樣的話也沒有任何的價值,就像我們祭拜祖先的時候,我們有可能也會設一個灶頭在上面擺滿了飯菜,但是最終我們還是要自己把它吃掉。

所以這個時候我覺得有這樣的,**的業務也是非常不錯的,不然的話花就枯死在那裡,也不能增加大家的一個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然後**的話,能**的人可以賺錢,再進行第2次售賣的話,還可以賣的便宜點,這樣的話對大家來說其實也是非常不錯的。

清明節插柳習俗 掃墓為何獻桃花艾草

2樓:幻影

為了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清明節節日習俗:

1、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

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2、踏青

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3、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據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麼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習俗有關。

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3樓:一中御用號

清明節,我國民間有插柳習俗。專家介紹說,清明插柳習俗,其**普遍存在三種說法。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活到**,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中國人將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節。清明節正是百鬼出沒頻頻、索討多多的時節。

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既然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

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徵。

大約在每年四月

四、五或六日,整個節氣共七天,有前三後四之說。即清明前三天和清明後四天為祭祖時間.

清明掃墓是麗水人祭祖的重要習俗,掃墓的時間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群眾稱為「前三後四」。此外在陰曆七月半及丈八日(指陰曆正月初八日)也有部分民眾到祖墳掃墓的習俗。掃墓時必備有蓬點心,也叫清明餜,在墓前設祭品茶、酒、飯及豐盛的菜看,點燃香燭,在墓旁另點一支佛香,是祭山神土地的,然後向先祖祈禱,以求先祖的護佑,使子孫平安、合宅安寧、事事順利。

祈禱畢,用紙馬(燒紙)在墳上各處放置,用土塊壓住,俗稱「飄墳」。飄墳畢,用彎刀砍除墳上草木並挖來草餅置放在墳頭上,將茶、酒灑於墳前以盡孝思,並在墳前及土地神插香處,各焚紙錠、紙馬和冥錢紙幣,蓬點心散給前來看望的牧童及其他人。掃墓日,家中要在先祖靈位前做羹飯祭祖,祭品中必備有蓬點心。

清道光二十六年《麗水縣誌》也有清明節煮蓬葉為汁和以米粉做成蓬葉面,再做成蓬點心,必獻其先祖的記載。所以麗水人祭祖必備蓬點心,此俗至今仍存。麗水一些大戶人家在掃墓時有分饅頭肉的習俗,用祭田收入供家族聚飲稱做吃清明」。

聚飲在清明日前後,聚飲後由值祭戶去祖墳掃墓,掃墓畢,凡參加掃墓的子孫,每人分給大饅頭四隻,另有豬肉一斤。清明掃墓,唐代已盛行,宋代人《夢粱錄》載,清明節「**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清《通禮》載:

「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墳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剪除雜草,故稱掃墓」。 **網路)

上墳用什麼鮮花

4樓:

在中國的話白菊

在日本的話荷花

在其它地方幾乎是隨意的

希望對你有用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意義?

5樓:日天日地

清明節掃墓是為了緬懷祖先。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節的祭祖習俗,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雖然清明的節日禁火寒食習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為全國民間習俗,但清明節掃墓祭祖、禮敬祖先習俗早已有之。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節俗傳統自古持續不斷,就是到了當今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墓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等,又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祖先的追念。

古時掃墓祭祖的傳統習俗至今在嶺南一帶仍盛行,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清明節俗豐富,但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

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6樓:葡萄你真想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

7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落在春分後第十五天的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也稱踏青節、掃墓節、三月節等。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中上墳掃墓是清明節的例行活動。

掃墓祭祖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體現孝道的一種具體表現,基於以上的各種意義,清明節也因此成了華裔的重要節日之一。清明節祭掃的意義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家庭祭掃,一個是國家祭掃。家庭祭掃主要是祭拜自己的祖宗,通過祭拜自己祖宗表達感恩之情,體現血脈相連的親情之愛。

國家祭掃主要是共同的祖先,通過祭掃帶來整個民族和睦的關係,意義重大。雖然至聖先師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可是,他卻提倡「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同樣的,當我們上墳祭祖時,也應該把祖先當作在生那樣敬奉。

身為兒孫者,應該以感恩心為先人除去墳地的野草,恭敬獻上鮮花供品,並慎重地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稱之為「掛紙」)。這些動作雖然普通不過,但這是感恩,也是後裔可以為祖先做的事。「祭如在」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誠,而不是僅隨眾草草而祭,然後匆匆而散。

若是我們能夠把這份感恩之情用於日常生活中,好好感謝生養我們的父母、教育我們的師長、真心對我們的朋友以及幫助過我們的人,那麼,這個人間將變成和樂無嗔怨的淨土。今日,現代化和現實主義正向我們逼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取代了舊有的思想;新的道德觀、人生觀也逐漸淘汰舊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可是,這並不等於華族的傳統文化習俗就可作廢,更不能說上墳祭祖等禮節是可有可無的。

我們依然需要感謝為我們受盡苦難的先輩,並慎重表達對他們的敬意。每逢清明節(當然其它日子亦可),我們應前往先人的長眠處祭奠,獻上一束鮮花,獻上莊嚴的禮儀,也一併獻上我們的真誠和感恩心。

8樓:郝

清明節,古時亦稱「植樹節」

、「踏春節」、「聰明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清明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

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明清以來,有「吃清明團」、「送百蟲」、「水嬉」等風俗。由於清明和「聰明」諧音,故又稱「聰明節」,江南民間有此日生子最佳的說法。現今,清明有祭祖、掃墓、祭掃烈士墓、植樹、踏青以及吃青糰子等風俗。

9樓:魯北野叟

在中國漫長的五千年曆史中,祭祖的重要性僅次於祭天。《史記。禮書》中說,「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

」意思是祭祀天地,是報答天地覆載之德,而祭祀祖先,則是在盡孝道,感謝賜予生命之恩。祭祀這個社會習俗,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

祭祖的孝道文化。中國人不像西方人,相信天地萬物和人類是由某種神靈創造的,只是實實在在的相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人**於物,物**於天地。由於自然界給了我們衣食,祖先給了我們生命,所以要報本答恩,報答的方式便是敬天祭祖。

祭祀祖先是為了發揚孝道,「家祭勿忘告乃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禮記。坊記》說:

「修宗廟、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清明祭祖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在家或祠堂祭祖先。另一種是上墳、掃墓、又稱墓祭。

祭墓主要有兩種活動:一是為死者燒香、上供、其中必燒紙。另一種到墓地除草、填土、防止雨水侵入。有的地方還要栽柳祭祖。上墳的目的當然是「飲食思源,慎終追遠」。

之所以選擇清明上墳,是因為當時冬去春來,萬物復甦,自然想到祖先的棲居地(墳墓)如何,應該修墳塋,填衣食,進行墳祭。正如宋代高菊卿詩《清明》所云: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祭祖掃墓的作用是強調家庭、宗族內的血緣關係。加強團級,炫耀祖先的功德,以利今後家庭的發展。諺語說「清明無客不思家」。這種感情不僅是為了祭祖,也是家庭宗族內凝聚力的反應。

清明節掃墓意義何在,清明節掃墓有什麼意義?

我就不長篇大論的介紹了。清明掃墓不僅僅是一種風俗習慣,那也對先人的一種悼念,只有失去過至親的人,才會真正理解這鐘意義。清明節掃墓有什麼意義?清明節掃墓是為了緬懷祖先。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 時年八節 之一。清明節的祭祖習俗,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雖然清明的節日禁火寒食習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

清明節掃墓是為了什麼,清明節掃墓有什麼意義?

時下清明節將至,傳承兩千多年的清明節現在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要緬懷先人 祭祀先祖。掃墓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儀式,但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你知道嗎?從起源上來說,清明節又名踏青節,吸納了古代上巳節的傳統 中華大地四季明顯,寒冷 沉悶的冬季過去,清明時分正好是花紅草綠,出門呼吸新鮮空氣是個不錯的選擇。清明踏...

清明節網上掃墓感想,清明節掃墓感想

清明祭掃烈士墓有感 今天,我們邁著沉重的腳步,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到了那些為建設新中國,為趕走日本侵略者而壯烈犧牲的英烈們的墓碑前,表達我們對先烈們的祝福和敬意。活動開始後,我們先圍繞墓碑走一圈,在墓碑的後面,刻著幾個鏗鏘有力的大字,使我頓時感到氣氛很莊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們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