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茶陵派 成化到弘治年間,文壇有重要影響的是茶陵詩派。.
復古流派 針對臺閣體卑冗委瑣的風氣,李東陽提出詩學漢唐的復古主張。
公安派 具有相當影響的文學派別,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巨集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巨集道的影響尤為突出。他們提出「性靈說」,提倡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強調真實表現作者個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
公安派以《性靈說》作為文學主張的核心,在創作上注重有感而發、直寫胸臆。公安派作家根據生活體驗與個人志趣愛好,抒情寫景,賦事狀物,追求一種清新灑脫、輕逸自如、意趣橫生的創作效果。但隨意輕巧的風格有時也讓一些作品,因過於率直淺俗,破壞了作品的藝術美感。
除詩歌之外,公安派的散文創作成就也較高,尤其是遊記、傳記,多有佳篇。
競陵派 在文學觀念上受到公安派的影響,提出重「真詩」,重「性靈」。重視作家個人情性流露,看重向古人學習。竟陵派追求一種幽深奇僻、孤往獨來的文學審美情趣。
提倡學古要學古人的精神,以開導今人心竅,積儲文學底蘊,客觀上對糾正明中期復古派擬古流弊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他們將創作引上奇僻險怪、孤峭幽寒之路,縮小了文學表現的視野,顯示出晚明文學思潮中激進活躍精神的衰落。
明代詩歌有哪些流派?各流派主要的文學主張有哪些? 5
明代文學中哪些流派是圍繞復古與反覆古?
2樓:雲遮世說
明代文學中唐宋派、公安派與前後七子是圍繞復古與反覆古鬥爭的。以下具體介紹各個流派及其文學主張:
1、唐宋派:中國明代文學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間的王慎中、唐順之、茅坤和歸有光等人。
前後七子崇拜秦漢是模擬古人,唐宋派則既推尊三代兩漢文章的傳統地位,又承認唐宋文的繼承發展。唐宋派變學秦漢為學歐(陽修)曾(鞏),易佶屈聱牙為文從字順,是一個進步。唐宋派還重視在散文中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他們批評復古派一味抄襲模擬,主張文章要直寫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
為宣傳文學主張,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進一步肯定和提倡唐宋文,其書盛行海內,影響深遠。唐宋派散文成就超過前後七子,但也並非俱是佳品,他們的集中有不少表彰孝子烈女的道學文章和應酬文字。他們受道學影響,把道看成是文的源泉,認為道盛則文盛。
這種觀點束縛了創作,同時也削弱了他們文學主張的影響力。唐宋派基於自身弱點,雖然指出了前後七子復古派的弊端,卻始終未能根本改變文壇局面。唯其散文創作對後世較有影響,如清代桐城派便承繼了它的傳統。
2、公安派: 明代後期,明神宗萬曆年間以袁巨集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為代表的文學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領袖,其中袁巨集道聲譽最高,成績最大,其次是中道。
這一派作者還有江盈科、陶望齡、黃輝。他們所持的文學主張與前後七子擬古主義針鋒相對,他們提出「世道既變,文亦因之」的文學發展觀,又提出「性靈說」,要求作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公安派在解放文體上頗有功績,遊記、尺牘、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潑詼諧,自成一家。
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消極避世,多描寫身邊瑣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會內容,因而創作題材愈來愈狹窄。
3、前七子:前七子皆為進士,多負氣節,對腐敗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氣不滿,強烈反對當時流行的臺閣體詩文和"嘽緩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習氣。其文學主張被後人概括為大力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旨在為詩文創作指明一條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詩風。
他們都懷著強烈的改造文風的歷史使命,卻走上了一條以復古為革新的老路。前七子崛起文壇之後,其復古主張立迅速風行天下,成為文學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場文學復古運動。這在明代文學史上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4、後七子:後七子成員包括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樑有譽、徐中行、吳國倫、餘日德、張佳胤 。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
名稱首見於《明史·文苑·李攀龍傳》 。因在前七子之後,受李夢陽、何景明等人的影響,繼續提倡復古,相互呼應,彼此標榜,聲勢更為浩大,世稱他們是後七子。故稱後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他們在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之後,繼續提倡復古,彼此標榜,聲勢更為浩大,世稱後七子。後七子的文學主張基本上與前七子相同,強調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3樓:風中的一弦琴
明代文學中前七子和後七子 學派是圍繞復古與反覆古的。
前七子皆為進士,多負氣節,對腐敗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氣不滿,強烈反對當時流行的臺閣體詩文和"嘽緩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習氣。其文學主張被後人概括為大力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旨在為詩文創作指明一條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詩風。他們都懷著強烈的改造文風的歷史使命,卻走上了一條以復古為革新的老路。
前七子崛起文壇之後,其復古主張立迅速風行天下,成為文學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場文學復古運動。這在明代文學史上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後七子成員包括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樑有譽、徐中行、吳國倫、餘日德、張佳胤 。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名稱首見於《明史·文苑·李攀龍傳》 。
因在前七子之後,受李夢陽、何景明等人的影響,繼續提倡復古,相互呼應,彼此標榜,聲勢更為浩大,世稱他們是後七子。故稱後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他們在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之後,繼續提倡復古,彼此標榜,聲勢更為浩大,世稱後七子。
後七子的文學主張基本上與前七子相同,強調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論述題 明朝詩文復古思潮的發展階段有幾個,各階段的代表人物和觀點是什麼
4樓:小周子
明代詩文數量卻浩如煙海,不僅作家眾多,而且各成流派.永樂至正統年間,文壇上出現了以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為首的「臺閣體」詩派.明中葉,在反對臺閣體冗沓文風的鬥爭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間的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崛起,繼而又有嘉靖、萬曆間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後七子」雄踞文壇.
他們以復古為號召,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當前、後七子復古運動興起時,文壇上又相繼迭起「唐宋派」和「公安派」.
明清詩文的主要流派有哪些,他們分別有什麼特徵?
明代後期詩歌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5樓:北京創典文化
明中後期,文壇上出現了許多文學小集團或文學流派,著名的有前七子、後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等。他們或同時並起,或先後相承,各自利用一定的文學傳統,提出一定的文學主張,表現一定的創作傾向,互相排斥,此起彼伏。
明代中期詩歌以弘治、正德年間的「前七子」和嘉靖中期的「後七子」為主要代表。前七子對當前文壇理學氣和太平氣瀰漫的現象甚為不滿,認為這是造成詩歌情感匱乏和虛假的主要原因,因此主張詩歌超越宋人的說理,回到盛唐以情感為主的傳統中去。
前七子復古運動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包括邊貢、徐禎卿、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前七子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主張,這對掃除臺閣體千篇一律、呆板單調的文風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前七子還把目光投向民間,認為「真詩乃在民間」。但是,他們把秦漢時期古文當範本,刻意模仿,從而滋長了文壇模擬剽竊的風氣,或以形式上的古奧艱深來掩蓋內容的貧乏淺薄,雖然前七子的創作以擬古為主,內容相對貧乏淺薄,但是他們還是在兩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是前七子由於自身的政治遭遇和干預時政的勇氣,這使得他們的詩歌某方面具有現實意義,如李夢陽的《石將軍戰場歌》、《自從行》;何景明的《玄明宮行》、《點兵行》等。
二是由於前七子的主情論調,在推崇盛唐詩歌的同時,也對情真意切的市井民歌非常重視,客觀上推進了市井民歌的發展。
明代嘉靖、萬曆年間,在文學上又出現了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的「後七子」,包括謝榛、宗臣、樑有譽、徐中行、吳國倫等7人。
後七子的文學思想與前七子的文學思想一脈相承,他們進一步主張「文必西漢,詩必盛唐,大曆以後書勿讀。」從而將將擬古之風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後七子中,以王世貞聲望最高,創作最多,影響也最大,其詩歌題材豐富,風格也較為多樣化,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復古的樊籬。
與前七子同時的江南一批畫家兼詩人,以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茅坤等為首的「唐宋派」出現在文壇,他們最早起來反對擬古文**動,繼承南宋以來推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等唐宋時期古文名家的傳統,提出「文從字順」的主張來矯正前後七子的創作弊病。由於他們崇尚唐宋古文,因此稱為「唐宋派」。
唐宋派在當時看到了擬古派給文學帶來了危機,竭力反對文學復古,就這一點來說是進步的。歸有光,字熙甫,江蘇崑山人。他是「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一位作家。
詩歌並非歸有光所長,文集40卷中,存詩僅一卷,多寫人民生活慘狀、官吏貪婪怯懦、倭寇的肆虐橫行,如《鄆州行寄友人》、《海上紀事十四首》等。
明後期詩歌,在萬曆年間有了較大變化,那個時候復古運動已經漸漸消退,李贄竭力反對前後七子的文學復古主張,提出了「童心說」。李贄認為,所謂童心,也就是赤子之心和真情實感,是一種未被道學禮教所矇蔽的內在情感。
在李贄看來,只有具有童心的文學,才是真文學。他明確申言:「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也。」李贄的學說具有反傳統價值體系的色彩,對後面的公安詩派影響很大。
「公安派」是明代後期萬曆年間的一個詩文流派,主要以袁巨集道、袁宗道、袁中道為代表。因「三袁」是湖北公安人,故稱這個詩文流派為「公安派」。公安派理論核心的口號是「獨抒性靈」。
他們的詩文理論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一是認為詩文的發展方向不在於復古,而在於創新;二是反對詩文創作剽竊模擬,矯飾虛假,強調詩文創作要抒發自己的實際感受和獨到見解;三是反對古奧艱澀、隱晦難懂的詩風,主張詩歌要意達辭暢。
公安派很好地將詩文理論貫穿到自己的詩文創作中,如袁巨集道的《戲題齋壁》中:「一作刀筆吏,通身埋故紙」;袁中道《聽泉》中的「一月在寒鬆,兩山如晝朗」等,都是信手而出的佳作。
「竟陵派」是繼公安派而起的一個詩文流派,其實兩者在理論和實踐上並無太大的差別,「竟陵派」只是力圖糾正公安派末流的弊病。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鍾惺、譚元春,因為他們都是湖北竟陵人,因而這一派得名「竟陵派」。
鍾惺、譚元春曾經合力編選《詩歸》,單行稱《古詩歸》、《唐詩歸》。在《詩歸序》和評點中,他們積極宣揚自己的文學主張,風行一時,「竟陵派」因此而成為影響很大的詩派。
竟陵派在理論上接受公安派提出的獨抒性靈的口號,但也看到了公安派的流弊在於俚俗、淺露、輕率的一面,他們追求用「幽深孤峭」的風格來糾正公安派的不足。提出「求古人真詩」,既學古,也學真,強調以自己的精神為主體去探求古人的精神所在,但他們過於追求自我意識,顯示了一定的褊狹性。
「竟陵派」的詩偏重心理感覺,境界狹小,主觀性太強,詩歌中的景象偏於寂寞荒寒,語言又生澀拗折,讀來頗感幽塞不暢。
明末,階級矛盾和****日益尖銳,士人們強烈體會到家國之痛,他們將這種沉痛之感注入他們的詩歌中。這些士人中,陳子龍和夏完淳的創作最為出色。
陳子龍,長於詩歌,創作了不少感時傷事的作品,如《小車行》、《賣兒行》、《遼事雜詩》8首等。《秋日雜感》10首是他的代表作。夏完淳,與陳子龍同是松江華亭人,是陳子龍的學生,也是一位愛國英雄,代表作《別雲間》: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詩作表達了作者一方面抱著此去誓死不屈的決心,一方面又對行將永別的故鄉,流露出無限的依戀和深切的感嘆。這首詩作於秋季作者在故鄉被清兵逮捕時,是一首悲壯慷慨的絕命詩。寫出了作者對亡國的悲憤,以及壯志難酬的無奈。
請問中國近代史有哪些派別,中國近代歷史上,各派別都打過什麼旗幟,無產階級打的什麼旗幟,為什麼?
地主階級 抵抗派 林則徐,魏源 主張 開眼看世界保守派 慈禧太后,主張內 維護清朝統治容 洋務派 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 主張 中體西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資產階級 早期維新派 薛福成,王濤,鄭觀應維新派 立憲派 改良派 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譚嗣同 主張 通過改良走資本主義君主立憲道路 保皇派分保守...
《三國演義》裡出現過哪些馬
1.的盧 三國時期劉備的坐騎,其奔跑的速度飛快,在三國曆史中最顯眼的一處便是揹負劉備跳過闊數丈的檀溪,擺脫了後面的追兵,救了劉備一命,這一跳奠定了其三國名馬的地位,雖不及赤兔馬那麼聲名顯赫,但在三國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地位更因辛棄疾一首詞中的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而大為提高。額部有白色斑...
寒武紀有哪些動物,寒武紀出現過哪些動物
寒武紀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是地球上現代生命開始出現 發展的時期。寒武紀常被稱為 三葉蟲的時代 這是因為寒武紀岩石中儲存有比其他類群豐富的礦化的三葉蟲硬殼。寒武紀是顯生物的開始,標誌著地球生物演化史新的一幕。在寒武紀開始後的短短數百萬年時間裡,包括現生動物幾乎所有類群祖先在內的大量多細胞生物突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