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女兒出嫁有嫁妝給的麼,潮汕女兒出嫁有嫁妝給的麼?

2021-03-20 01:25:53 字數 4050 閱讀 2827

1樓:匿名使用者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笑了,你這種人怎麼還能取得到老婆,取到還老想著不公平?好想把你人肉出來曝給你岳父岳母看看,人家把女兒嫁給了個什麼東西。按你媽的心思也不難看出你媽是什麼德行,你媽要是有女兒,有本事拿出什麼嫁妝,還指不定怎麼像南方索要東西呢。

窮酸樣說得再恩愛也沒富貴人家做作出來的浪漫,還以為粗茶淡飯就是平淡幸福。可惜你老婆七鋪路遠跟著你們家,結個婚就得傾其所有的家庭哈哈哈,那你是還沒經歷過生孩子坐月子接扎等,怕是連給老婆吃月子的營養都得去賣血吧。這麼跟你說吧,你岳父岳母不給嫁妝,說氣話也有可能是不打算再認這個女兒了,這麼多年的養育之恩都放棄了吧。

嫁外省還指望以後女兒能多回孃家看父母?就當沒生過了

2樓:i無名小卒

人家的寶貝女兒是無價的 再和你說一聲 我們潮汕的父母都是很抗拒外地女婿的你的岳父岳母已經夠好了 你還在乎嫁妝 就算是給也是給他女兒的 你納的什麼悶 你愛的是你老婆還是她家的錢 真的奇了怪了

3樓:雁子之海角天涯

我覺得你這點心胸,你老婆知道會心寒的。我就是汕頭女孩,潮汕女孩真的會為這個家傾其所有,隱忍付出。從她不嫌棄你的家境,願意好好跟你經營這家就可以看出,她是個不可多得的女人,我真不知道你還在計較什麼?

如果她知道你的想法,我相信她會對你很失望的,會懷疑你是否值得她這樣的,說真的,她要是想像你一樣,跟你計較起來,你就真能算的清嗎?

4樓:匿名使用者

你想想你老丈人家裡把女兒辛辛苦苦養這麼大送到你們家,還給你生個女兒,難道比不上那點嫁妝?不說別的,你老婆嫁你時候至少也得20來歲了吧,你自己想想 岳父岳母卻基本一分錢都沒出 這句話是不是說得很有問題!而且我從來沒有聽過丈人家要給女婿見面禮之類的,女婿大包小包禮物提上門倒是正常!

最後,見到小孩一次性給個100對很多潮汕地區的老人來說是很多了,當然你小孩要是由他們帶,平時零零散散零花錢,吃的喝的玩的肯定不會少小孩的!

這些是小問題,找你老婆說開了就好,壓心裡只能是小問題+小問題=大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你娶了潮汕老婆賺大了,你知道多少男人想娶潮汕老婆嗎

6樓:time有空常來玩

撲母外省仔。沒找你要車要房要存款就不錯了,還得寸進尺

7樓:老玩家

婚都結了 有啥梗都給它埋了,我結婚花了12萬彩禮 2萬改口費給我老婆 2.8萬四金給我老婆 女方屁都沒給我一個 壓箱子的錢還是我給的彩禮,不也過來了。

8樓:妍展

女兒養那麼大 嫁給你 還要被婆婆這樣說 你這個老公也是不太會做人。還發這種帖子 真心寒

9樓:常青藤

樓主,那你有沒有想過以後你父母跟你岳父岳母年老的時候,你老婆花在照顧你父母的時間多還是她岳父岳母??想必是你父母吧。我覺得你在計較這些真的是太不成熟了。

你要是這個也要計較的話那你就保證什麼都平等啊,女兒跟你老婆姓怎麼樣?你想想你老婆怎麼對你?你岳父岳母有嫌棄你窮不給女兒嫁給你麼?

知足吧你

10樓:匿名使用者

真羨慕你,我房子婚前給我媳婦買的只寫她名字了,她媽要彩禮然後也不給她。潮汕和你們網上說的真的不一樣。。。就是賣女兒,然後她媽還瞧不起我。

我都無語了,我家裡條件差,我完全靠自己打拼的,根本沒人幫我。難道家裡有錢才被瞧得起,靠自己掙錢發家的被人瞧不起?我真是看不懂潮汕長輩怎麼回事

11樓:空性噢

你可tm不是男人,絕對不是東北的,東北是全國聘禮最高的地方之一,還想吃白飯,你還是不是個男人。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就想知道樓主是不是捨不得你那點錢,娶老婆還想倒貼錢給你,那還不如自己招個上門女婿!就是有這種想法的男人,一個大活人到你家幫忙你照顧父母,賺錢生孩子,你居然還想著要倒貼錢給你!那要你幹嘛!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有一句話,這潮汕妹子眼瞎才找你這樣的,也不知道她後面後悔了嗎

潮汕人嫁女兒的習俗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些結婚習俗一般要上了年紀的人才知道,潮汕的結婚真的很多禮節,估計要說個清楚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

如果你不是潮汕人也不用注意那麼多了,你去問女方家長有什麼要求就行了。

很多潮汕人嫁出去,如果不是在本地,經常在男方那邊擺一次酒席,在女方那邊也要擺一次。如果是同個地方的,女方家裡不是很窮的話,經常會聯婚。

禮金的話,就看你有多少錢了。只要你給的起,當然越多越好。在我們那邊有的女方家裡比較有錢的,嫁妝都有十萬八萬了,有的嫁妝是一輛車。

如果你是比較有錢的話,你給的禮金總不能比女方給的嫁妝還少。

15樓:匿名使用者

《潮汕人嫁女兒》 嫁「走仔」,是家庭中的四件大事之一。民間習俗,根深蒂固,世代相傳,人們沿襲傳統禮法,把美好的願望寄託在婚嫁的禮儀上,濃厚的地方色彩,譜成潮汕地區有趣的民俗風情……

青年男女在媒人提親、雙方同意之後,男女雙方的生辰屬相如能相合,且三天之內各自家中生活正常,沒有發生諸如打破一個碗,散了一條桶箍等不吉利的小事情,便可行聘定親。聘金數量不論多少,總不能奇數而絕對要偶數,面額既要有大額又要有小額。聘金的放置總要正面向上,下面大額,上面小額,捲成管狀,封上紅紙,再包信物(男方送給女方的紀念品)。

這寄託著男女雙方輩份分明,有大有小,成雙成對。聘金如不是男方親送而託月老送給女方,月老未成家的,應父母健在;已成家的,夫妻要成雙成對。因為「姻緣無錯對,錯對不成雙」,以圖個吉利,討個頭彩。

在女兒的嫁妝擔上面,放著一束樹枝,這是母親特意送給女兒的禮物,名日「青頭」。「青頭」很有意思,因為農村把丈夫做那些該由妻子做的事和對妻子服服帖帖的男人叫做「青頭」。母親送給女兒的這個「青頭」,就是要女婿做個「青頭人」。

嫁妝到了夫家門口,「青頭」的一端要先進入,然後由送嫁的人將其安放在新婚夫婦的眠床頂架上,讓新郎時時看到它,提醒自己要時時體貼妻子,愛護妻子,做個名名副其實的「模範丈夫」。

女兒出嫁那天要與兄弟分錢米。母親就在簸箕或竹篩上面放上錢和米,用力搖簸,邊搖邊念:「簸圓圓,簸後兒孫大有錢;簸勻勻,明年抱個男外孫。

」然後把錢米按兄弟人數和女兒各分一份。女兒拿上這份米錢,同定婚信物一併裝入為出嫁而特製的肚兜裡。到夫家的第三天,將錢米放入夫家的米甕,信物交給丈夫保管。

另外,女方隨嫁的衣物、器具,都要放上錢幣,身上穿的禮服也應逢袋必放錢,這隱祝新婚夫婦家庭幸福,代代(袋袋)有錢,榮華富貴。 女兒出嫁的那一天早晨,要和父母兄弟共進早餐,而其他女性不能入席。如父母、兄弟因事缺席者,也應備位,配上碗匙盛上飯,表示圓圓滿滿。

早餐上,雙親用長面(諧音「長命」)祝福女兒婚後夫妻健康長壽,家庭幸福,萬事如意。女兒吃上豬肝炒蔥,聰明伶俐,能孝敬公婆,愛護小輩,和睦鄰里。這叫做豬肝炒蔥,食了會「通朗」(意為聰明)。

女兒出嫁離開家門時,應向雙親行禮叩揖,以報雙親養育之回恩。寓意為:雙親啊雙親,女兒已長大**,要踏上新生活,為人媳婦,不能在家服侍雙親,望雙親保重玉體,祝雙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雙親兩手牽起女兒,接受女兒祝福,並送出門庭。做女兒的,這時有如雛鳥離巢,出於兒女心情深,因而流淚泣哭,這種感情現象,習俗叫做哭點目汁給兄弟做家財,願兄弟富貴榮華。兒是母親心頭肉,做母親的為了女兒的幸福,在女兒出門時還應提著「紅花水」噴灑,且邊噴邊念:

「紅花水,噴上轎,『走仔』 變做夫人阿奶樣;紅花水,噴上天,『走仔』合內合外合厝邊。」以表達對女兒幸福新生活的寄望,同時也作為給女兒為人媳婦以後待人處事的臨別贈言。

在女兒嫁妝中,有母親為女兒特意準備的一盒縫衣針和一個骨梳。嫁妝可少,而針、梳不可無。女兒到夫家之後,把針分別上門送給親房和鄰居的姆婆和嬸婆等長輩。

民俗說是用針「縫」緊各位女輩的嘴,祈望凡事包涵指教;接受贈針的人,莫不稱小媳婦賢慧,知書識禮,也明白其中奧妙,即使新娘仔有些乖戾,一想贈針,也能諒情,減少事端。送針、梳的另一個俗說是寄意媳婦要用針自「縫」嘴巴,不可鸚鵡學舌,招惹是非;一遇事端,要有理有智,象骨梳那麼堅硬,象梳子理蓬髮一樣,把事情辦得有條不紊。(完) 昨晚與朋友在飯桌上談到結婚的事,有人覺得潮汕人的婚俗很什麼,我覺得這中間一定有誤會,潮汕人雖然都是一大家子,但是對子女的出花園,婚嫁都是很重視的。

設定這些習俗一定有它的寓意,今時今日,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可以把習俗做相應的簡化,但是不能誤解老祖宗對我們的美好祝福哦

我想問女兒出嫁,當父母的是不是應該給女兒準備嫁妝,那嫁妝的錢是父母出還是我自己出呢?我媽說讓我自己

陪嫁就看兩個,一是父母經濟條件如何,好就多陪送,不好就少點。二是看對女兒重視疼愛程度。拿男方彩禮作陪嫁乾的是拿別人錢拽自己面子的虛偽事,彩禮不還的是賣女兒!法律上規定父母不得以任何原因從兒女婚姻中獲利,可以這麼說不經女兒同意拿走彩禮錢是違法行為。你媽媽把你當成搖錢樹了,你跟吵無濟於事。男方發的聘禮,...

辦婚禮時父母給女兒的嫁妝是屬於個人財產還是共同財產

你好,辦婚禮時,父母給女兒的嫁妝屬於對女兒的單方贈與。自然屬於女兒自己所有了,不會因和男方結婚就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如果你還不放心,那就讓你父母給你辦理單方贈與手續,當然,公證一下更好。既然這樣,那兒子在結婚時,也應該走這樣的法律程式,這樣會不會影響男女雙方的關係?法律規copy定,夫妻雙方的財 ba...

漳州那邊女的出嫁有什麼風俗,閩南風俗女兒出嫁孃家要準備什麼嫁妝

一 常規婚嫁 古時,漳州的婚嫁基本按傳統的 六禮 進行。曾任漳州知州的朱熹主張刪簡古禮,清代漳州宿儒蔡世遠謂 吾閩昏 婚 禮由納采 納幣 請期而親迎 可見其時已將六禮中的 問名 併入 納采 之中,並將 納吉 與 納徵 合而為 納幣 據蔡氏所輯 朱子家禮 婚禮的程式為 將昏,主人告於祠堂,遂以酒醮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