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奕嫣
從軍行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註釋 1.從軍行:為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多寫軍旅生活。
2.西京:長安。
3.牙璋: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分為兩塊,相合處呈牙狀,朝廷和主帥各執其半。
4.鳳闕:皇宮。漢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故以鳳闕指皇宮。
5.龍城:漢代匈奴聚會祭天之處,此處指匈奴匯聚處。
6.凋:暗淡,模糊。
7.百夫長:一百個士兵的頭目,泛指下級軍官。
譯文 報警的烽火照亮了西京,
壯士的心懷哪能夠平靜。
調兵的符令剛出了宮門,
將軍的騎士就直搗龍城。
雪攪昏天軍旗褪了彩色,
風狂動地風聲裹著鼓聲。
我羨慕百夫長衝鋒陷陣,
誰還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2樓:sherry之灰原哀
從軍行(其一)
王昌齡烽火城西百尺樓,
黃昏獨坐
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
無那金閨萬里愁。
從軍行 其四
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
【註釋】:
1. 青海:指青海湖。
2. 穿:磨破。
3. 金甲:鎧甲的美稱。
4. 樓蘭:漢代西域國名,這裡借指敵人。
【出處】:
《從軍行》選自《全唐詩》。
【參考譯文】 :
青海上空的陰雲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寫作背景】:
唐高宗調露、永隆年間(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唐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就是描寫其間邊塞戰士的。詩詞是採用樂府舊題寫的邊塞詩,共有七首。
此為第四首,全詩寫士子從戎,征戰邊庭的過程和心情,從而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作品賞評】: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空,長雲瀰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延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裡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鬥的典型環境。
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
為什麼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關呢?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爭的態勢有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禦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範圍。
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繫,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
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複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裡。
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
「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令人宛見「日暮雲沙古戰場」的景象;「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鬥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儘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
「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鬥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明對照。
「黃沙」句儘管寫出了戰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沉傷感的。
因此末句並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盛唐優秀邊塞詩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顯例。可以說,三四兩句這種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點,這在本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
3樓:幻冥羽藍冰絕
從軍行 其四
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讚揚了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一)的原文翻譯?
4樓:桃花飄零了
荒寂的原野,四顧蒼茫,只有這座百尺高樓,時令正值秋季,涼氣侵人,正是遊子思親、思婦念遠的季節。
時間又逢黃昏,在寂寥的環境中,傳來了陣陣嗚嗚咽咽的笛聲,就象親人在呼喚,又象是遊子的嘆息。
原文:《從軍行·其一》 唐 ·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這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王昌齡是一個創作邊塞詩的能手。其邊塞詩既多且好,尤其善於多方面表現征戍者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豪邁與悲壯、昂奮與悽愴相交融的深沉風格。「無那金閨萬里愁」這一曲筆,把徵人和思婦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
就全篇而言,這一句如畫龍點睛,立刻使全詩神韻飛騰,而更具動人的力量了。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一)的原文翻譯
5樓:匿名使用者
西北邊陲,烽火城西面,四顧蒼茫,原野荒寂,只有這座危矗雲空的百尺戍樓。時令正值深秋,又是黃昏黯黯的時候,涼氣襲人,久戍不歸的戍卒孤零零地坐在戍樓上,陣陣秋風正從青海湖方向吹來。
四顧沉沉暮靄,重重關山,一勾悽清的殘月,在這寂寥的環境中,傳來了斷斷續續嗚嗚咽咽的笛聲。在這一陣陣的嗚咽聲裡,邊塞徵人積鬱在心中的思親之情,實在無法消除了,那故鄉閨裡的愁苦,那遙隔萬里的相思便一起湧上了心頭。
王昌齡的從軍行的全文,的翻譯是什麼?
從軍行 翻譯!!王昌齡的
6樓:常青§樹
王昌齡《從軍行》賞析
其 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 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①, 無那金閨萬里愁②。
賞析 王昌齡是一個創作邊塞詩的能手。其邊塞詩既多且好,尤其善於多方面表現征戍者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豪邁與悲壯、昂奮與悽愴相交融的深沉風格。
這組《從軍行》共七首,每首描寫一個場面。「烽火城西百尺樓」這首寫的是一位處於戰鬥空隙之中的唐軍戰士和他對遠方妻子的懷念。
開頭兩句,詩人故意創造出一種鬆弛寧靜的氣氛:沒有戰事,戍樓獨坐,夕陽西下,晚風輕拂。但這是邊境上特有的暫時的平靜,靜謐中潛伏著肅殺和緊張。
在這樣的情景下,戰士想家是極自然的。於是接下去寫他吹起笛子,吹的是寄託著「傷離別」之情的《關山月》曲調。通過笛聲,我們已體察到這位戰士思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末句卻從對面寫來:不直說戰士對妻子的思念有多苦多切,而說他想到妻子在萬里之外因為掛念自己而憂愁傷心,夫妻兩人對長久的別離、無望的等待都同樣地無可奈何。這就把廣大守邊戰士的苦悶心情典型地表達出來,並取得了令人感動和同情的藝術效果。
註釋:①《從軍行》: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多是反映軍旅辛苦生活的。
②羌笛:羌族竹製樂器。《關山月》,樂府曲名,屬橫吹曲。多為傷離別之辭。
③無那:即無奈。
其 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彈不盡,高高秋月下長城。
賞析 寫守邊者的鄉思,既可以象前篇那樣,突出寧靜氛圍下主人公內心活動的複雜與激烈,也可以象本篇那樣,用熱烈喧鬧的場面來反襯人物難以排遣的悲愴沉悶的心境。
你看,這裡是軍中徹夜狂歡作樂的場面,開始時是清秋的明月俯照著大地,終場時那月亮已落到了巍峨的長城後邊。這其間琵琶不停地奏出富於刺激性的旋律,一曲終了又換一曲。人們興奮地起舞,他們要盡情舒洩一番。
可是且慢,請細細地辨別一下這聒耳的**。原來,不管曲調如何變換,舞姿多麼狂恣熱烈,卻總是離不開一個主題:離情和邊愁,也就是離不開一種基調:
慷慨中透著悲傷,歡快中雜著淒涼,「總是《關山》舊別情」,尤其「總是」二字,一下子點穿了軍中狂歡的背景和實質,使讀者的心和這些軍人的心刻靠近了許多,理解了軍人們企圖用歌舞排解愁悶,同實際卻是「撩亂邊愁彈不盡」之間的矛盾。而這正是本詩抓住讀心靈,使之感到震慄之處。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① ,孤城遙望玉門關②。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③。
賞析 戰士們有思家之緒,這很自然,因為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戰士的根本價值卻在於他們是祖國安全的捍衛者。現在是這樣,古代也是這樣。
王昌齡的邊塞詩有不少篇章就是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的。上面這首便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寫邊疆地理位置和環境。一個「暗」字,給人以沉重壓抑之感。次句寫形勢的險惡,他們征戍在邊疆前沿,回望祖國只見玉門關一座孤城。
第三句寫戰鬥的緊張激烈,語言概括而形象鮮明如見。末句代戰士們立誓,正面地謳歌他們的忠勇。有了前三句的鋪墊,戰士們的誓詞分量才顯得更重。
應該指出,這並不是一首寫實之作。從所涉及的地名看,相距不下千百里。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寧市西,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縣西,而唐朝的西域根本沒有一個樓蘭國,漢代的樓蘭國在今新疆鄯善縣東南。
但是詩人為了表現守邊戰士的英勇無畏和愛國熱忱,卻把它們寫到了一首詩裡。這在詩歌創作中不但允許,而且是常見的,人們感興趣的是詩中表現的思想和情趣,倘若非要膠柱鼓瑟地進行考證,那就未免多事了
註釋: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玉門關:漢置邊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
樓蘭:漢西域國名,在今新疆蠟羌縣及羅布泊一帶,此地代指唐西邊境少數民族政權。
【原載】 《唐詩名篇賞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
把王昌齡的《從軍行》翻譯成白話文是什麼?
7樓:城內有人
在烽火臺的西邊高高地聳著一座戍樓,黃昏時分,獨坐在戍樓上任憑從湖面吹來的秋風撩起自己的戰袍。
此時又傳來一陣幽怨的羌笛聲,吹奏的是《關山月》的調子,無奈著笛聲更增添了對萬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從軍行王昌齡,王昌齡之《從軍行》的全文
邊塞詩 征戍者深沉 複雜的感情 彷彿在軍中置酒飲樂的場面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 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對此,你會生出什麼感想?是無限的鄉愁?是立功邊塞的雄心和對於現實的憂怨?也許,還應加上對於祖國山川風物的深沉的愛。王昌齡 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一)的原文翻譯
西北邊陲,烽火城西面,四顧蒼茫,原野荒寂,只有這座危矗雲空的百尺戍樓。時令正值深秋,又是黃昏黯黯的時候,涼氣襲人,久戍不歸的戍卒孤零零地坐在戍樓上,陣陣秋風正從青海湖方向吹來。四顧沉沉暮靄,重重關山,一勾悽清的殘月,在這寂寥的環境中,傳來了斷斷續續嗚嗚咽咽的笛聲。在這一陣陣的嗚咽聲裡,邊塞徵人積鬱在...
全文翻譯從軍行其五,從軍行王昌齡其五翻譯(不要賞析,只要翻譯)
翻譯為 塞北沙漠中大風狂起,塵土飛揚,天色為之昏暗,前線軍情十分緊急,接到戰報後迅速出擊。先頭部隊已經於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敵人了激戰,剛才還在交戰,現在就傳來俘獲敵軍首領的訊息。從軍行 大漠風塵 該首詩描寫的是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欣喜心情,歌頌了他們奮勇殺敵 忘我報國的英雄...